《内经》在《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这章有这么一段原话:“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首先,我先为大家解释一下这段经典古语的大致意思。“和于术数”,指用合适的养生方法来调养身体。本段可以通俗理解为:上古时代的人,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能够在研究世间天地阴阳变化规律的基础之上,根据自然界万物及气候等的变化规律,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来加以变化,从而达到将自身健康和周围环境相统一的、和谐的养生之道。怎样才叫饮食有所节制呢?就是说作息有一定规律,既不因为工作和劳务过度劳神劳力,又避免房事过度频繁,纵欲过度,这样才能够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即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但现在大多数人却不具备这样良好的生活习惯,因为种种主观或客观的原因,把酒当水浆,滥饮无度,使反常的生活成为习惯,甚至在半醉半醒的情况下行房事,逞一时之快,欲望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导致人体精气损耗过度。长此以往起居作息的毫无规律,人到半百之年就提前衰老了。(www.xing528.com)
饮食养生是我们祖先的一大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形成、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饮食有节,这对养生保健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饮食有节是指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不可过饥过饱,以保持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饮食有节是“尽终其天年”的关键。饮食物是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物质基础,也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自然因素。那么,这样一种如空气般无所不在的物质,为什么在《内经》养生方法中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呢?因为我们很多人都缺乏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在饮食过程中完全忽视了养生之道,随心所欲,再加上高速的工作节奏和沉重的生活压力,形成了饭无定时、食无定量、想吃就吃、类无巨细的饮食习惯,长此以往,饮食失当,损伤脾胃的运化功能,最终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中医认为进食过量,则脾胃负担过重,食积于胃肠,日久脾胃功能就会受到损害,水谷精微(营养物质)就不能化生,就会产生疾病。后世医家进一步完善了这一论述,如唐代名医孙思邈就说:“饮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量则成痰。”孙中山先生更是认为饮食不节是导致疾病的根本原因,他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人间之疾病,多半从饮食不节而来,所有动物皆顺其自然之性,即纯听生元之节制,故于饮食之量一足其度,则断不多食。而上古之人与今之野蛮人种,文化未开,天性未漓,饮食亦多顺其自然,故少受饮食过量之病。今日进化之人,文明程度愈高,则去自然亦愈远,而自作之孽亦多。如酒也、烟也、鸦片也、鹄肩也,种种戕生之物,日出日繁,而人之嗜好邪僻亦以文明进化而加增,则近代文明人类受饮食之患者,实不可胜量也”。饮食有节,除节制用量外,还包含对入口饮食的本身表现,如温度、硬度及食饮时间的节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