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和自己心仪的对象或者异性刚有接触的时候,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一定会有这样的想法:对方对自己感不感兴趣?喜不喜欢自己?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获取这些信息?如果能够清楚地判断出对方心里的想法,既可以轻松与对方沟通,还能最大程度地节省时间,展现自己魅力的同时给对方更多的安全感。
虽然对方已经说出来喜欢你或爱你,也不一定是真实的信息,而表情语、情态语这样的无声语言反而不骗人!
◗表情语,看看脸上传达的爱意
所谓表情语,是指人体肩部以上,主要以面部为中心的区域所呈现出的相关信息,其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是眼睛、嘴部和眉毛,西方人还习惯于使用肩部动作。在人际交往中,眼神交流非常重要,根据一个异性的视线在你身上停留的时间,就可以推断出他是否喜欢你。如果相较于其他人,他望着你的时间更多,那这就是一个积极的暗示,至少在某些方面他是对你感兴趣的。当然,如果对方不敢与你对视太久,但看你的频率很高,也可能是喜欢你,只是比较害羞而已。
有时我们的眼睛比我们说出来的话更为诚实。当我们被某些人、某些事吸引的时候,瞳孔就会放大;而当我们对某些人、某些事不感兴趣的时候,瞳孔就会缩小。当你看到某位异性的眼睛睁大、瞳孔也在变大,这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表明他有可能爱慕你,被你深深地吸引了。如果进一步约会,就会有目光的交汇,随之两人的身体也会彼此靠近,进入交谈距离,这可能就是恋爱的开始。
眼睛上端的眉毛是一个我们认识不够,但时常参与表达的器官。如果他喜欢你,它主要的表现是上扬。由于喜欢你,虽然你的意中人可能会在与你相处时躲避你的目光,但他的眉毛却掩饰不住。与你交谈时,如果他睁大眼睛、眉毛上扬,那他一定是对你感兴趣。
此外,迷人的笑容也是一个可靠的信号,当一个异性朝你露出“天真烂漫”的笑容时,那十有八九是对你感兴趣、想要接近你。
如果眼光足够敏锐的话,你会注意到一个异性接近你时会脸红,那他对你的好感就再明显不过了。但是脸红并非是羞涩的人所独有,任何一个人见到自己心仪的对象都可能脸红。因为脸红是人类无法控制的身体反应,如果他面对你时会脸红,那毫无疑问就是喜欢你。这一点男女都一样。
歪头也可以成为指示他是否喜欢你的信号。如果对方的头偏向你,这表明他很用心地倾听你说的每一个字。同时,这也意味着他真的在意你在说什么,并且很享受与你对话的过程。(www.xing528.com)
◗体态语,其实身体是诚实的
体态语包括人体的躯干和四肢部分所表达出的信息。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面对自己喜欢的人就会坐立不安、无所适从,这可能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这种身体不自觉的紧张,更体现出满心的期待和跃跃欲试。如果你发现他也坐立难安的话,说明对方与你心意一致。
此外,对方会下意识地模仿你,这是另一个表达喜欢的信号,从眨眼睛的频率到说话方式都有可能模仿。这是因为我们会很自然地去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当双方相谈甚欢时就会步调一致,比如你笑他也跟着笑,可能会同时举起杯子,会同时开口说话,这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属于两个人的默契。
进入更亲密的关系后,身体接触的“暗示”就会增多,比如身体前倾,伸腿靠得更近一些,可能还会不经意地触碰。手和手的触碰,看似无意识,其实是一种爱意的表达,比如他请你帮他拿一杯水或者一件东西,无论是什么,如果他装作不经意间碰到你的手指,那应该是在传达一种爱意。或者一起搭乘电梯,人稍微多一点,他就会靠你特别近。当然形成彼此的触碰而不反感这一点很重要,如果相安无事,有可能会走出彼此感情发展质的一步。因为皮肤的触碰会激发人的激素上升,最大程度地调动人的感官,那感觉就像被电到了一般,心跳加速、浑身燥热。要是你的意中人愿意和你有身体接触,这毫无疑问说明他喜欢你。如果他看起来是无意的,你更要注意,这意味着他正尽力引起你的注意,想要把对话进行下去。
和对方讲话和开玩笑的时候可以很自然地摸一下他的头,这就是所谓的“摸头杀”,不管男女都会有一种被宠爱的感觉,对方的心里会非常甜蜜。如果此时你们还只是朋友的话,就会产生一种恋爱的错觉,这样一来彼此心动的概率会大大提高,你们在一起的成功几率也会翻倍。
女性允许你搂抱她的腰部就更是一个令人兴奋的信号,因为轻轻地拥抱她腰部的时候或许会让她瞬间动心。搂抱腰部是相对比较近的肢体接触,也是增进彼此之间距离的最佳时机,大多数女人都期望被男人触碰腰部,因为这样才会真正地感受到你的存在。
如果还不确定是否要进行进一步的身体接触,可以试试类似主动出击的做法,比如女生从随身带的包里取出一支护手霜,多挤一点儿,然后对他说:“哎呀,挤多了,有点浪费,给你点儿。”然后你就自然地拿起他的手把护手霜涂抹在他手上,不要跟他有眼神接触,你的动作越自然,他的心越是会砰砰乱撞。
当然,所有单一渠道获取的信息都不会完全准确地帮你作出判断,如果只依靠单一渠道获取的信息就作出判断,就成了盲人摸象,只会让你的判断出现偏向,至少是不准确的。要把你看到的表情语、感受到的体态语以及对方的言谈都放在一起综合了解,才会尽可能最大化地形成正确认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