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结语:小城“考古”与现代文学史的建构

结语:小城“考古”与现代文学史的建构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福柯的“考古学”方法是以不连续的、断裂化的历史观为指向;而笔者所说的小城“考古”研究,是在现代文学史的整体框架内实施的,需要遵循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已经奠立的基本时序规则。唯其如此,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建构才有可能日臻成熟与完善。

结语:小城“考古”与现代文学史的建构

相比较而言,国内外学者对于中国的小城研究是远远不够的。有人指出“小城市一直不是城市史研究的热门,部分原因是一般小城市史料积累不足,又十分零散,使研究者望而却步”[162],这一点可以说是国内外皆然,不仅在城市史研究领域如此,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文学史视野下的小城研究同样如此。假如我们继续轻视小城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关系研究,我们便难以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学术研究推向更宏阔的境界。主张文学史“陌生化”研究的程光炜教授提出了“一种与自己的身份和场域关系更大、更为直接的研究”理念[163],意味着现代文学史的研究者需要突破原有的学科共同经验,而将研究视野放大到过去较少关注的区域。所以,加强与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有所关联的小城研究,这是很有必要也颇有价值的工作。诚然,小城市的史料发掘与整理难度较大,但只要研究者努力扩展视界并采取恰当的策略路线,以“考古”的学术精神和研究态度,从多种类型、不同用途的历史文献(不限于文学史料)中,将小城发生的、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一定意义的各类事件“打捞”出来,然后加以分析和阐释,这样的研究工作可使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面貌日趋丰满。

值得注意的是,本书所说的“考古”,与福柯提出的知识“考古学”既相似又相异。福柯的知识“考古学”重视实证,强调在“扩散的空间”展开历史研究[164],他关注被遗漏、被回避、被删除或者被抑制的研究对象。笔者的研究理念与此相近,对于文学史视野中的小城研究价值被轻视、被遮蔽的现象感到遗憾与不满。其实,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全部版图中,一定还有不少像民国曲靖这样的小城参与了文学史的建构,却未能引起研究者足够的重视。这些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小城市,并非缺少文学史研究的价值与可能性,因而,参照福柯提出的知识“考古学”方法,对这些“隐藏”在文学史纵深处的小城市进行发掘是非常有必要的研究工作。不过,福柯的“考古学”方法是以不连续的、断裂化的历史观为指向;而笔者所说的小城“考古”研究,是在现代文学史的整体框架内实施的,需要遵循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已经奠立的基本时序规则。回顾20世纪90年代,陈平原教授已在《文学史家的考古学视野》一文中提出:“文学史家之需要考古学视野,主要是一种眼光、思路及思维方式的变化。”[165]就考古学本身的发展情况来看,“20世纪初的考古发掘出现了三个相关要素,这就是垂直发掘以揭示早晚序列,水平观察以准确记录遗物的分布,对遗址中出土的所有遗存予以系统关注”[166]。若借镜考古学发展的新理念,今后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既要推进时间链条的纵向考察,又要加强小城市等空间形态的横向研究,还要分析诸多小城市在文学史空间系统中的独特功能。唯其如此,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建构才有可能日臻成熟与完善。(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