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学科性质而论,“文学”属于人文学科范畴,文学研究当然最适宜运用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它不像自然科学方法那样“偏重于实证(实验)”,而更加侧重于“历史性”的考察,旨在“研究和揭示人的精神生活或精神世界”[178]。由于“记忆”和“历史”均与时间因素相关,并且“记忆”是“人的精神生活或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再次佐证了作家城市记忆研究之于文学研究的重要价值,而且也体现了作为文学研究性质的作家城市记忆研究的人文意义。但是,这不表明作家城市记忆研究不能使用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人文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各学科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而且从研究方法层面来看,人文科学并非绝对排斥实证研究,“从现实的形态看,在人文研究领域,实证和思辨都不可或缺”[179]。自1990代以来,中国人文科学研究已经呈现明显的“跨学科”发展态势,其中“包含人文科学内部不同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交叉和综合研究”[180]。所以,我们在从事作家城市记忆研究的过程中,既要发挥人文科学研究的固有优势,又要适当采取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并且根据实际需要,在某些研究环节上通过实证研究来获取充分的事实依据。
以汪曾祺的江苏城市记忆研究为例,从记忆维度透视汪曾祺与江苏城市文化的互动关系,是一项颇具开拓性和挑战性的研究,目前还缺乏可直接参考的具体成果;在正式启动研究工作之前,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汪曾祺的江苏城市记忆研究,一方面要通过汪曾祺笔下的江苏城市形象之解读,阐述江苏城市的历史风貌和人文内涵,使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文化史上的江苏城市映像更加丰满与明晰;另一方面,要探究汪曾祺关于江苏城市文化的记忆规律,分析汪曾祺的身份认同意识,将汪曾祺重置于当代江苏作家谱系之中,使江苏文学史的研究日臻完善。
构筑完整、严密的内容体系是非常关键的工作环节。该项研究至少要从五个方面加以展开,每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汪曾祺在江苏城市空间中的活动轨迹。追溯汪曾祺早年在高邮、南京、扬州、盐城、淮安、江阴等江苏城市所经历的生活事件,分析每一次事件发生的起因及过程,掌握汪曾祺在江苏城市空间中的活动轨迹。
(二)汪曾祺作品关于江苏城市形象的书写。从汪曾祺的文学作品中,将汪曾祺描写江苏城市形象的全部内容梳理清楚,对这些文字材料进行话语分析,并对汪曾祺回忆江苏城市形象的文化内涵作出阐释。
(三)汪曾祺关于江苏城市文化的记忆规律。借用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广受赞誉的“文化记忆”理论,概述汪曾祺回忆江苏城市影像的方式和内容,阐发汪曾祺对江苏文化的记忆奥秘。
(四)汪曾祺的城市体验对身份认同的影响。采用“文化文本”和“文学文本”双重分析的方法,研读汪曾祺描写江苏城市文化的文字材料,弄清汪曾祺的城市文化体验与身份认同的“互文”义理。(www.xing528.com)
(五)汪曾祺的文化记忆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剖析汪曾祺的文化记忆与创作心理、题材选择、叙事策略、话语风格等文学因素相互关涉的多种表征,呈现江苏城市文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精神投影。
该研究的重点在于:1.通过文本细读,分析汪曾祺对江苏城市文化的精神体验,厘清汪曾祺的江苏城市文化记忆与文学创作的互动关系;2.析出汪曾祺记忆中隐现的江苏文化元素,探讨汪曾祺的文化记忆对其身份认同的潜在规约作用,论证当代江苏文学研究应当更加重视作家的主体身份意识;3.检索汪曾祺描述江苏城市形象的文本信息,从民俗学、人类学、语言学、历史学、文化地理学等理论视点,评析汪曾祺作品中建构的江苏城市图像,肯定汪曾祺的江苏城市书写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
该研究的难点主要是:为全面掌握汪曾祺的江苏城市体验及抒写情况需占有大量的原始资料;而迄今所见到的汪曾祺作品尚不齐全,收集与辨识汪曾祺佚文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除高邮以外,汪曾祺关于其他江苏城市的描述比较简略而且零散,研究者需要在对象整合与理论概括方面作不懈的努力。
在理论资源方面,笔者主张借鉴西方学者提出的文化记忆理论和“场域”理论,来探究汪曾祺对江苏城市的记忆和书写。国外关于汪曾祺研究的直接成果虽属罕见,但是,部分海外学者提出的某些理念和观点值得反思。例如,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德国学者扬·阿斯曼和阿莱达·阿斯曼奠立的“文化记忆”理论,对我们的这项研究颇有启发。布迪厄指出:“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network),或一个构型(configuration)。”[181]“场域”理论主张将空间看成各种客观关系组成的网络,这有助于考察汪曾祺在江苏省内与省外各城市间的社会交往及文化活动情况。“文化记忆”理论强调人类回忆对身份认同的生成功能,正如扬·阿斯曼所言的“文化的认同就是经过反思后的社会归属性”[182],该观点可深化我们对汪曾祺人生体验和文学创作的“江苏属性”研究。
笔者预想的研究大略分为四个阶段:1.调查汪曾祺的人生经历,弄清汪曾祺在江苏所有城市的活动情况;2.梳理汪曾祺的文本材料,分析汪曾祺关于江苏城市文化的体验与描述;3.参照文化记忆理论和社会场域理论,揭示汪曾祺回忆江苏城市影像的心理规律;4.诠释汪曾祺的文化身份,对汪曾祺的江苏形象塑造与江苏城市记忆作关联性阐释。
在研究方法上,我们可以综合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譬如,对汪曾祺的年谱、传记、书信、作品等各类文本进行文献分析,对汪曾祺描绘江苏城市形象的文本材料进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对汪曾祺回忆江苏各城市及省外城市的信息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和实证研究,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