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佳丽[1]
一起未成年人交通肇事案,暴露了辖区内的校园周边交通安全可能存在隐患,但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以起诉的标准来调取证据?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的关键点应该着眼于何处?这几个问题,为刚开始办理未成年人公益诉讼案件的工作人员造成了困惑。由于疫情的关系,检察机关工作人员与姚建龙教授的学术团队工作室的成员申长征、黄煜秦、祁正陆开展了一次线上讨论会。通过讨论会,工作人员决定采用实地走访、数据分析等调查取证手段。在那个冬天,迎着雨和雪,工作人员实地走访了南浔向阳学校、南浔锦绣实验学校、双林庆同小学等十余所学校,向区公安分局调取了相关事故认定书,发现部分校园门口存在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不健全的问题,导致家长和学生随意横穿马路,经过车辆未减速通过等情况,客观上造成了上下学高峰期交通混乱,易发生交通事故。(www.xing528.com)
在取证完毕后,检察机关工作人员再一次求助线上智囊团,对于校园道路交通安全问题背后的原因深入分析论证,发现一方面系学生及家长在主观上没有养成良好的出行习惯,另一方面系校园道路周边交通设施不完善。针对这两个原因,检察机关工作人员制作了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而这份检察建议是2020年全省首个公益诉讼“等外”诉前检察建议。而区教育局和区公安分局在收到检察机关的检察建议后,对于检察建议提到的问题高度重视,多部门联合执法,共同完善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提升学生及家长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后续工作人员进行回访时,发现在高峰期校门口的交通状况有了明显好转,同步对比了上述学校周边道路交通事故量后,检察机关工作人员惊喜地发现事故发生率同比降低35%。现在每当笔者下班路过附近学校的时候,总会想这条斑马线是不是就是检察建议推动后画上的呢?这就是工作带给我的一点小确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