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外马克思发展观研究述评

国内外马克思发展观研究述评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本人认为应该添加一点,即马克思思想研究的前提问题。通过梳理不难发现,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些成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进一步理论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总体看来,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研究工作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理论研究以及相应的接受实践的检验和验证。再次,对于马克思的发展观研究缺乏清晰的理论阐释。

国内外马克思发展观研究述评

从19世纪末期,马克思哲学逐渐走出去,向世界各地传播,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所遭遇到的历史文化情境不同,以及人们对马克思哲学理解的差异,马克思主义阵营内部产生了争论,进而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派别。在这些争论中,对于20世纪马克思哲学研究格局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争论有两次:第一次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关于资本积累、民族自治与社会主义民主等问题,罗莎·卢森堡与列宁有了分歧和争论;第二次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等与苏联马克思主义者所理解的革命道路和共产国际的政策、策略发生分歧,马克思早期作品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为此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逐步演变为一种思想潮流。关于马克思的哲学,国外学界一直存在着两种声音,一种是捍卫、保卫马克思的,另一种是批评、攻击马克思的,但无论是捍卫者还是批评者,都不能不承认马克思的社会发展观对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实践和理论研究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国外学者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思想的总体性研究或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阐释中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发展观研究资源,这些资源对于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人物,如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等区别于第二国际和苏联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他们对于马克思的重新解读,为马克思的发展观研究提供了思想上的“启蒙”。他们更倾向与认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理论,从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革命学说其意义和价值主要在于社会历史领域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高扬了马克思的批判思想。凸显了马克思发展观的社会批判的思想方法。以阿尔都塞和普兰查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反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他们强调在马克思著作中,共识性的、结构的分析方法比历时性的历史分析方法更重要。以柯亨、G·E·罗默、W·H·肖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借助英美分析哲学的传统研究马克思主义,注重对于马克思经典文本的解读,探求其文本本身的逻辑必然性。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注重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他们中的很多学者特别重视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例如马克思的辩证法、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以及马克思看待自然与社会的方法等,这些被他们用来研究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随着后现代主义成为西方学术界的一股强大的思潮,以德里达、詹姆逊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学派与后现代秉承一致的批判精神,主张解构一切,反对“罗格斯”中心主义、反对宏大叙事,对资本主义进行了猛烈批判。对于国外的马克思发展观研究,其具有一些特点和趋势:其一,在研究方法上具有重新回归马克思的理论倾向;其二,重新肯定马克思发展观的思想价值;其三,缺乏对马克思发展观的整体性的理解。同时,本人认为应该添加一点,即马克思思想研究的前提问题。即应该明确西方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广大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在研究马克思思想的前提和出发点,有着本质的区别。正如法兰克福学派,其研究的出发点是为资本主义治病,而我国的广大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和工作者是在为社会主义找到发展的出路。这一前提也决定了对于马克思思想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方面,具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尽管作为广泛而充实的理论资源,为我们思考问题提供了更多可能的思想空间和可能性,却与我国当下的社会主义实践具有巨大的差异和背离。我们在理论研究中不能忽视其现实的实践经验,同时,也不能离开我国的现实国情去孤立地进行纯理论研究。所以,探索一条走向中、西马克思主义的汇通之路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是重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现实问题。(www.xing528.com)

从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发展观研究情况来看,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发展观的关注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理论问题:其一,马克思发展观研究的理论界定问题。其二,关于发展的动力问题。其三,关于发展的代价问题。其四,关于马克思发展观的当代价值问题。当然还有一些主题如,关于实践问题的研究、对于人学的理论研究、社会哲学、历史哲学、价值哲学等。就国内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研究有这样一些趋势和特点:首先,发展观研究的理论视野不断拓宽。90年代以来,这种研究状况有所改变,特别是对马克思哲学的新阐释和西方发展理论的引入,使发展观的理论研究逐渐突破原有的视野。不再局限于社会历史规律的决定性和选择性的老话题上,而具有了现代性的全球性的视域。具有了国际视野和思维水准。其次,发展观理论研究从翻译介绍逐渐走向理论构建。大体上,国内学术界是从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展开发展观的理论研究。而在此时,国外发展观研究业已经历了几次发展嬗变。许多学者意识到西方发展理论面对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理论局限性,这些理论多以西方现代化进程为理论模型,很难解释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特殊性”。从而提出了构建中国自己的社会发展理论的理论诉求。再次,发展观的研究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紧密结合无论是90年代开始的可持续发展理论,2000年之后的科学发展观,还是2015年的新发展理念,都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与中国发展实际密切结合的结果。所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研究一开始就具有与中国的发展实际紧密结合的特点,这是西方发展理论研究不具备的优势。通过梳理不难发现,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关于实践的问题、关于人的问题、发展的价值问题、发展的动力,以及马克思发展观的当代价值等理论问题已取得一定的丰硕成果。这些成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进一步理论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总体看来,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研究工作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理论研究以及相应的接受实践的检验和验证。首先,从整体上阐述马克思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品格的成果稍显不足。其次,马克思发展观的实践特质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再次,对于马克思的发展观研究缺乏清晰的理论阐释。当意识到不足和缺陷的同时,也正有源源不断的广大学者前仆后继,同时,也坚信我们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正在弥补更多的研究空白。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