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理论哲学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理论哲学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0]这些理论告诉我们[11]理论与实践具有内在的同一性。[12]1.不能否定理论哲学的作用马克思并没有否定理论的作用,而且可能比以往的哲学更多地强调这种理论的作用。而这种理论生活只能是少数希腊自由民的生活,不可能成为一种普遍的生存理想。按照孙利天教授的说法是,理论可以看作是对实践的思想试验。从而,理论也是对实践的“预演”,即预先的演练。在这样的意义上,可能保持理论哲学的相对独立性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理论哲学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关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一系列重要的论述:“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10]这些理论告诉我们[11]理论与实践具有内在的同一性。 理论源于实践,而且其实现的程度取决于实践需要的程度。源于实践的理论不是消极的反映现实,对现实有规范和引导的作用。

按照马克思的看法,物质力量只能由物质力量来摧毁。现实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作为一种物质的力量才能摧毁旧社会那种物质力量。所以,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作为理论批判的武器只能内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过程中,成为实践的一个要素和环节。所以,在马克思实践转向之后,还有没有理论形态的哲学,我们为什么今天还要学康德、黑格尔、马克思这样一些理论形态的哲学?这是国内哲学界可能为数不多的几位马克思主义学者最近几年开始思考的问题。[12]

1.不能否定理论哲学的作用

马克思并没有否定理论的作用,而且可能比以往的哲学更多地强调这种理论的作用。把它看作是动员、组织群众参加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一个重要的武器。即便是无产阶级解放的实践,它来自包括德国古典哲学在内的西方哲学的传统,没有西方两千多年的哲学史发展,不会有马克思所理解的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实践,或者说马克思的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实践仍然保持着德国古典哲学甚至是希腊哲学的理想。马克思并没有否定希腊的那种理论生活的理想。

马克思从最宏观的视野上,把人自身的存在区分为三种基本的历史形态:1.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业文明当中的人对人的依附性的存在。2.以市场经济工业文明为基础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存在。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现实的历史”。3.人类终究要超越这样一种对物的依赖性的存在,而达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前提的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自由人的联合体。这就是马克思对人的存在形态的最高度的概括。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用三位一体高度概括了人的存在状态。[13]即以自然经济、农业文明所构成的传统社会,是经济生活的禁欲主义、精神生活的蒙昧主义和政治生活的专制主义的三位一体;市场经济是经济生活的反对禁欲主义而要求现实幸福,精神生活的反对蒙昧主义而要求理性自由,政治生活的反对专制主义而要求民主法治的新的三位一体。用《共产党宣言》中的表述是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时代,“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4]市场经济带来了什么?一方面,市场经济好像带来了无限的生产力,创造出了人类历史的奇迹,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撕去了封建社会的田园诗般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抹去了一切职业的灵光,金钱成为衡量和评判一切的唯一标准。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恩格斯无非是说以今天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足可以让每一个人都获得希腊自由民似的理想生活。因为亚里士多德非常明确地界定,只有在基本物质生活需要满足之后,有了闲暇,才能有这种为学术而学术,为理论而理论的纯粹理论的生活理想。亚里士多德把人的理论活动界定为最高级的活动。而这种理论生活只能是少数希腊自由民的生活,不可能成为一种普遍的生存理想。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基础上,实际已经具备使每个人成为希腊自由民似的那种生活的物质条件,问题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方面是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因为其并没有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力所创造的财富。仍然有很多经济学家有这种看法,今天全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足可以保证地球上所有的人过上非常富裕的生活,之所以没有达到这种状态,问题就在于社会制度,而马克思更主要强调的是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制度阻碍着人的全面发展。在古希腊那个时代没有那种条件,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只允许少数人希腊自由民有一种理论生活的样式。我们今天却可以保证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上午打猎,下午捕鱼,黄昏放牧,晚上批判的生活方式。已经具备了那种生活的基本条件,具备了现实条件的可能性。在这样的意义上说,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使用这样的说法,独立的哲学消失后,理论成为实践的理论,实践成为理论的实践,即实践的理论、理论的实践。实践的理论对于实践的真实意义,过去简要地概括为它拓展新的思想空间,开辟新的思想道路,为实践的选择做理论的预言。按照孙利天教授的说法是,理论可以看作是对实践的思想试验。从而,理论也是对实践的“预演”,即预先的演练。甚至可以看作理论是对实践的模拟。但是,伽达默尔的说法可能更为深刻,最重要的是理论是对实践的反驳和批判。理论要完全和实践一样,就不需要理论了。之所以需要理论,是因为理论总是要反驳实践、批判实践。从而使实践生成新的可能性。在这样的意义上,可能保持理论哲学的相对独立性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这不仅仅是说理论哲学需要一种学院化的体制去做专门传授,否则可能理论哲学作为一种人类文明遗产就会消除、消失。哲学可能对自己时代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间接地也对物质生活有影响的作用。由此,哲学教育就是在传承文明。而传承几千年的哲学文明成果,也必然需要一种学院化的体制。完全没有哲学可能不行,完全没有哲学至少这个民族不会是我们所说的真正意义的文明的民族。

而理论研究所具有的更重要的作用,用海德格尔的说法就是开辟新的视轨和方向,也可以说打开一个新的思想空间。哲学思维作为对于任何主流思维形态的制衡,比如说政治中心主义、经济学中心帝国主义,等等。哲学对于主流的时代思潮都是另类的思维,而这种另类的思维保持着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保留着一种多样性的文化资源。罗蒂曾使用过的“媒母”(meme)一词,译指文化基因,是取自相对生物基因的用法和意义。生物界的多样性就是基因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系统、生态系统得以健康发展的条件之一,其实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基因也是如此。多一种基因、多一种可能、多一种选择就多一种资源,说不定哪天就成为有用的生存策略和生存方式。(www.xing528.com)

因此,理论研究也成为现实生活所不可或缺的部分。这种对现实的理论上的预演也必然是当下的社会经济生活实践的一种有效思考和判断。无论是理论哲学还是内在于实践的实践哲学,它所能获得的理论认识和实践后果都是解释学所说的“历史的效果”。无论是理论效果还是实践效果都不过是一种有限的历史效果。从而,我们无论是以纯粹理论态度思维方式去理解哲学,还是像马克思那样从实践立场去理解哲学,我们都知道自己的哲学认识是有限的、相对的。我们对当下马克思生产实践理论的认识也是有限的、相对的。但是,即便是有限的,却也是充分必要的。正是在实践中生成了理论的确定性。

2.哲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

哲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和思维方式也具有其存在的现实性。按照吉林大学孙利天教授的理解[15],现代西方哲学对传统哲学观的一些批判还是应该肯定的。哲学不是一级真理,哲学也不能用科学的方式给出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它不能成为科学的王后,应该消解“学科帝国主义”。哲学与科学、文学、艺术宗教一样,只是诸多文化形式的一种。必须从原则上划清哲学与科学的界限,哲学不是经验科学意义上的科学。但是,对于英美分析哲学和逻辑经验主义“取消哲学”的主张,应该持否定态度。哲学不是形式科学,如数学和逻辑,也不是经验科学,如物理化学,但哲学仍有存在的权利和必要性。哲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它的特殊,就在于它有自己特殊的问题和方法。其一,哲学问题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形而上学性质,这是人们对世界的生活最终意义的追究。它不满足于日常经验和科学认识对世界和生活的分裂的认识,而要求用一个统一的原理和体系对世界作出解释。康德称之为“形而上学的本性”或“不断问为什么”的本能,总是把人引入科学未知的问题领域,不管科学如何发达,这个问题领域是科学永远回答不了的。这是不同于科学提问的另一种问题,它需要不同于科学思维方式的哲学思维方式去探索和回答。如上帝是否存在,知识如何可能,不能用科学进行证明,也不是经验的对象。这些问题是人类永远关心的安身立命治本,哲学的需要就是永恒的;其二,就哲学作为知识论认识论来说,它要给出一个说明全部人类认识活动和成果的阿基米德点,以终止解释的倒退;其三,就哲学作为逻辑学来说,它要透过思维形式的表层,探索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中的思维自己运动的客观逻辑;其四,思维的规律也是存在的规律,任何关于存在的规律都已经过思维规律的中介,在这种意义上哲学是反省的世界观;其五,就哲学作为使人类社会生活得以可能的伦理学来说,这是人生意义的最后回答。这一切都是不能用实证的方法做出判决的。

哲学的问题可以在艺术宗教的形式中被体验和表达,以致哲学的外在形式也仅有模糊区别的界限。警句、格言哲理诗或小说等都有可能有真正的哲学智慧,但是纯正的哲学形态却总是一个严谨的理论体系。它具有黑格尔所说的思想的“整齐”和“单纯”。哲学提问和哲学语言的特殊性,表现为哲学反思的建构和还原,表现为哲学理论在哲学史上自己的运动和展开。哲学作为一种追本溯源的思考,它具有鲜明的批判性,并且是一种前提的批判,即对“自明性东西”的分析。这种批判和分析既是一首歌反思的规定,也是一种建设性的批判。

哲学批判在哲学史上的开展,哲学作为一种把握世界的方式,都依赖于哲学特有的方法。没有区别于科学和其他文化形式的特有的方法,哲学就失去了存在的权利。在古希腊哲学中,哲学方法就是区别于原始宗教意识的科学方法,即分析的、概念的认识方式;近代哲学曾经力图为科学提供新的方法和工具,数学方法、力学方法都曾是哲学家效法的方法,出现了康德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哲学有了自己特有的先验方法。这是哲学与科学分离之后,哲学方法自觉的开始。此后,每一个真正独立的哲学体系,都必有对自己特有方法的苦苦追求。费希特,特别是谢林的直观辩证法,黑格尔的绝对理念的辩证法,这都属于自我意识的辩证法;马克思的改变生存状态的实践辩证法、历史辩证法;胡塞尔现象学方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分析哲学的逻辑分析和语言分析方法;解释学的方法;结构主义的方法,等等。哲学方法的自觉追求是现代哲学的重要特征。

按照孙利天教授的分析,哲学的思辨的结果提供的不是科学真理,而只能在自己时代思维的水平上对这些永恒问题相对合理地解决。这种说法排除了以下几种看法:其一是对哲学的虚无主义态度。认为哲学不是科学真理,因而哲学或者是无用的,或者怎么都行。哲学史的学习和训练、人们普遍的理性自觉,仍能对哲学理论做出有效的裁决,哲学家共同体能够选择自己时代的最优哲学理论;其二是对哲学的绝对主义、教条主义的理解。把哲学混同于科学,并在一种错误的科学观的基础上把某种哲学视为绝对真理,这就导致哲学学科帝国主义,导致哲学在文化中和意识形态中的非法权力;其三是把哲学混同于一般的文化形式。哲学确是多元文化中的一元,但这一元是根本的,是人们的终极关怀和终极解释。哲学在人类的生活中并不是无足轻重的,哲学是一种人类智慧和理性承认的权力,但是哲学权力、权威尊严的实现和见证,必须诉诸理论改造人心的狡猾力量。理论的说服力量、启示力量是哲学功能的根本界限。从一种广义的存在哲学看,哲学的力量在于哲学家的人格力量、哲学家某种生活方式的示范所具有的感召力量。哲学作为个体的精神教养,既是发明本心、启发灵性的个体精神的发展和成熟,也是把外在的哲学理论化为内心自觉见证的理解过程。就是黑格尔逻辑学繁难深奥的诸多环节,其实质也是使个体精神达到普遍精神从而使人崇高起来的精神教化的历程。现代哲学对工具理性控制论思维方式的批判,呼唤着失落了的人文主义精神,它其实我们排除工具理性的影响,把辩证法作为人的自我理解和自我解放的学说。把它看作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当然学习和掌握辩证法不同于学习实证知识,它需要漫长的精神教化的实践。我们需要克服知性思维的狭隘眼光。用中国儒家的理解就是要发明本心的良知良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就是要改造主观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