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属于“精神生产”-马克思“生产实践论”研究

从属于“精神生产”-马克思“生产实践论”研究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属于精神生产范畴。按照这种理解,文化的生产是第一种较低层次的精神生产,是作为人类社会所必须进行且时刻在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同时也是第二种较高层次的精神生产。事实上,只有具有进步性的积极性的精神生产的部分才是能够代表社会文明的文化,就是只有能够反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社会进步方向的文化。文化生产具有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双重属性。

从属于“精神生产”-马克思“生产实践论”研究

文化属于精神生产范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在物质资料的生产、新的需要的产生、人自身的生产和社会关系四个方面考察的基础上,谈到人类的社会意识的生产问题。“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52]有学者[53]将这一表述解读为两种层次的精神生产,一种是经验层面的意识的产生,属于较低层次的精神生产,包括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自发产生的精神附属物,如原始宗教、原始艺术、生产经验、工作方法、经营理念等;另一种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政治、法律、宗教等的较高层次的精神生产,属于真正意义的精神生产。按照这种理解,文化的生产是第一种较低层次的精神生产,是作为人类社会所必须进行且时刻在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伴随着物质生产,自始至终。同时也是第二种较高层次的精神生产。事实上,只有具有进步性的积极性的精神生产的部分才是能够代表社会文明的文化,就是只有能够反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社会进步方向的文化。

精神生产由物质生产决定。首先,特定形式下的物质生产是一定社会形态下精神生产的基础;其次,精神生产的发展受物质生产发展的制约;再次,精神生产的性质亦由物质生产所决定;最后,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具有不平衡性。[54]但是,物质生产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此,“要研究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之间的联系,首先必须把这种物质生产本身不是当作一般范畴来考察,而是从一定的历史的形式来考察。例如,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精神生产,就和与中世纪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精神生产不同。如果物质生产本身不从它的特殊的历史的形式来看,那就不可能理解与它相适应的精神生产的特征以及这两种生产的相互作用。从而也就不能超出庸俗的见解。”[55]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下,直接简单的再生产向总体的社会大生产转变,这一方面是生产社会化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由科技进步带来的。在资本逻辑的背景下,精神生产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生产,精神产品也必然随着资本传遍世界,精神生产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越是民族的,也越是世界的。作为一种社会文明的文化也注定会走向世界,也必然受到资本逻辑的制约。

但是文化生产和精神生产不完全等同[56]。第一,两者都具有与物质生产概念相对的性质,不同点是马克思主要是为了作为与物质生产相对的概念而使用精神生产的,而“文化生产”并非绝对用来相对立的概念,其“生产”范围和过程领域不仅停留在意识精神上还同时具有物质生产的属性。第二,在生产主体上的相同点是两者都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同时在生产规律上也与物质生产满足人类物质需求的要求和标准不同。不同点是文化生产不仅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还要满足人们对富有精神文化内涵的物质产品的消费需求。文化生产的过程中既包括脑力劳动也包括体力劳动,要遵循精神生产的规律要求又要遵循物质生产的属性。第三,两者都能表现出一定的独占性或垄断性。不同的是当精神生产以政治、法律等社会意识为表现形式时,其所具有的是阶级和意识形态的垄断性。而文化生产的独占性则指的是文化成果的独立产权性,是可以通过申请专利等方式受到保护。(www.xing528.com)

文化生产具有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双重属性。第一,文化生产的成果是以物质为载体的具有一定精神内容的产品形式,其呈现的方式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需要物质性的表现形式,因此具有与物质产品相同的呈现特点。文化生产与工业生产一样,都存在“生产—流通—消费—再生产”的全过程。第二,文化生产是具有一定经济行为的“商品”生产,其价值性表现在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因此,文化生产与工业生产一样,都不是一次性过程。这种生产活动的增殖性和盈利性,这种生产活动就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扩大再生产”。第三,文化生产组织结构的物质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