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资本主义生产的新特点

当代资本主义生产的新特点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技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甚至被冠以“革命”的称号。当代的生产实现以“信息”生产这种非物质实体形态取代了传统生产方式,必然带来生产的理念,生活方式的变革。在资本全球化的今天,个人、团体乃至民族、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把这种“欲望生产”的逻辑推到了极限。这应该是自马克思主义以来,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发生的一个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生产的新特点

1.虚拟实践:当代实践的一种崭新形态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的这个判断,即“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相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15],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当代技术产业,特别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已经现实地改变了我们的生存方式和思维观念。

技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甚至被冠以“革命”的称号。自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总共发生了三次具有全局性的技术革命。第一次革命的主要技术是蒸汽动力技术,以生产全面的机械化,把人从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第二次革命使机器控制系统增加了电磁器件及设备,从而使生产控制系统功能多样化;第三次革命以电子技术为主导技术,生产实践得以自动化控制,从而使人从危险的操作中解放出来。前三次技术革命的基本特征是利用物质和能量两种资源,制造了蒸汽机电动机等动力工具,相继实现了生产实践的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按照技术和生产实践演化的逻辑,重视、发展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在综合利用物质、能量、信息三种资源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实践的信息化、智能化,就必然地成为当代技术和实践发展的主导趋势。当代的生产实现以“信息”生产这种非物质实体形态取代了传统生产方式,必然带来生产的理念,生活方式的变革。当代技术革命带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长足发展的同时,其意义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技术层面,它已经渗透到物质生产实践、精神生产实践、社会交往实践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的现实生活构成了巨大的冲击。如果说工业革命是以“能源开发”为中心,用动力和工作母机代替人的体力劳动,推动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信息革命则是以“信息的利用”为中心,改进信息的处理和传播方式,用计算机辅助人的脑力劳动,促进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在信息化社会,信息不仅意味着知识、技术,而且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产业是信息社会的支柱产业,一个国家的社会信息化程度是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虚拟实践不同于物质生产活动,但它对于社会生产的变革有着重要的意义。虚拟实践的发展,使生产力的首要因素劳动力对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运用能力空前增强,并促进知识劳动者的出现与快速增加;它借助于劳动工具的智能化、网络化,增加了生产中的知识和科技含量,为高新技术及时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了便利条件;它扩大了劳动对象的范围,使数据、信息、知识等都成了新的劳动对象;它能更有效、更充分地发挥社会化分工与协作蕴含的生产力。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变革和虚拟实践的扩展,社会生产力将会获得加速度的发展。[16]但它终究要以现实的物质生产作为其依托和基础。虚拟实践是主体和客体之间利用数字化中介系统进行的双向对象化的感性活动。就其本质而言,在实践问题上,我们只有做到彻底的“物质生产实践”,才有可能全面、准确地理解虚拟实践的本质。正像胡塞尔说法,只有做到彻底的主观主义,才能是彻底的客观主义。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就是表现在经济问题上的虚拟化、符号化。所以,这次危机的真正解决可能也就是要使货币恢复它的主体地位,不仅仅是作为符号的虚拟产物,应该重新担当起“一般等价物”的角色。

2.欲望的生产[17](www.xing528.com)

在《反俄狄浦斯》中,当代法国哲学家德勒兹和伽塔里用“欲望生产”这样一个“概念—形象”向我们描绘了现代人的生存图景。在他们看来,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虽然标榜“自由、民主和博爱”,但它的作用是压制欲望扩张,操纵欲望的生产,把欲望变成剩余价值。这里,“欲望生产”是指“无意识中各类欲望机制的生产,包括生产的生产(连续综合)、登录的生产(离接综合)和消费生产(连接综合)。”[18]在他们看来,欲望和任何生产一样,创造现实、人的存在的世界。人作为欲望的主体,获得了不仅仅在对外部环境关系上,而且在对自己固有本性关系上的生活方式。“欲望生产”既把人的欲望,也把物质生产实践非理性化。在德勒兹那里,欲望就成了一架生产机器,即“欲望—机器”(desiring—machine)。德勒兹说,这一概念把弗洛伊德的欲望理论和马克思的生产理论结合起来。在现代社会,资本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制造“缺失”,制造欲望,有欲望才有需求。这就是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生产逻辑。不同的是,德勒兹认为,在今天,这种欲望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缺失”或“匮乏”,在其本质上,是一种“生产性”的“现实”。

这就是在后马克思主义者那里被形象描述的“欲望生产”。在现代社会,商品生产的过程也就是蓄意制造需求的过程,这种生产的真实意义在于:它不再是由人的肌体所产生的需要,而是一种由广告、传媒、符号等资本的工具所制造的“欲望幻象”。在其本质上,它是资本为了实现自身增殖而制造出来的一种“需求幻觉”。现代社会的商品生产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人们的需求、欲望的生产。这种生产的特点在于,它不是首先生产商品,而是首先生产欲望,欲望是资本运动的前提。

在资本全球化的今天,个人、团体乃至民族、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把这种“欲望生产”的逻辑推到了极限。这应该是自马克思主义以来,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发生的一个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出现了一个管理学上的根本性转变,即“行销导向”:什么能卖出去就生产什么,而卖得出去的前提就是生产欲望,产品本身就是欲望的制造者。因此,“欲望生产”就非常准确地表达了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生产逻辑的实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