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过渡:黑格尔的“主奴关系的辩证法”

过渡:黑格尔的“主奴关系的辩证法”

更新时间:2025-01-12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黑格尔认为,不能仅仅把精神理解为实体,同样重要的是把它理解为主体。因而,黑格尔为实体的定义是:实体作为主体是纯粹的简单的否定性。因此,正是黑格尔在“主奴关系”的辩证法中发现了劳动的自由本质,从而把康德的“实践”概念和马克思的“生产实践”概念联系起来。

北京大学仰海峰教授认为[16],黑格尔的伟大功绩在于,通过精神现象学的游历,揭示出理性的历史性规定,应该说这是从一种抽象的哲学走向具体历史的一次尝试。正是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体现为对抽象理性的超越,将黑格尔的历史性原则彻底化为理性的历史性定位,并从社会生活中去理解理性的现实抽象过程。这才是马克思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个原理中呈现出来的真实意蕴。在这个问题上,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阿伦特倒是看到了问题的关键:“马克思的从理论到行动、从沉思到劳动的跨越,源于黑格尔,后者完成了将形而上学转变为历史哲学、将哲学家转变为历史学家的工作。在一个时代终结的时候,历史学家临别时的回眸一瞥,他所看到的不是存在于真理的意义,而是生成与运动的意义,后者才揭示了时代的本质。”[17]所以,对于马克思来说,哲学的现实实现,首先要摆脱的是永恒理念的幻觉,以及在这种幻觉中所体现的“革命”精神和力量,这是他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理论立足点。

黑格尔对康德的反驳很漂亮。黑格尔认为,没有一个人光想着有100元钱,而不去通过劳动去挣100元钱。挣来的100元钱就是观念和存在的统一。按照这个意思,就是劳动使观念具有现实性,劳动创造了对人来说最真实的存在。所以,劳动是主观和客观、概念和现实的统一。黑格尔认为,不能仅仅把精神理解为实体,同样重要的是把它理解为主体。“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不仅把真实的东西或真理理解和表述为实体,而且同样理解和表述为主体。”[18]因而作为主体的绝对统一不能是一种僵死的不动的本质,而是一种自己建立自己和实现自己的积极的能动的力量,即绝对精神。那么这样一个自身能动的实体就不可能使自身成为无差别的统一,否则它就会失去动力的源泉。因而,黑格尔为实体的定义是:实体作为主体是纯粹的简单的否定性。这是一种自我否定,自己与自己产生差别与矛盾并克服差别与矛盾而恢复到自身统一的本质活动。绝对精神就是这样的一种否定性,它从自身中异化出自然,然后通过人类的精神来克服这个对立面达到自我认识的目的,从而实现主客体的真正同一。[19]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主奴关系的辩证法”揭示了劳动的自由本性。在“主奴关系”中,存在着对立的双方(主人和奴隶),“主奴关系”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主人对奴隶有绝对的权利,奴隶只是个纯粹的依附性存在,所以,主人是自由的,奴隶没有自由。然而,正是在这里,黑格尔发现,正是在作为生产实践的劳动中,奴隶通过加工、改造劳动对象,能够感受到自己的生命的自由本性,从而奴隶成为主人,主人反而处于依赖的地位。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正是作为“生产实践”的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通过加工改造劳动对象使人的理想、目的都能在对象中得到实现,从而在对象中确证着人的自由本质。所以,在劳动中,人才真正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真正的人。由此,马克思的劳动(生产实践)作为一种通向自由的活动就发展为一种新的实践原则。也正是在这里,马克思的“生产实践”和康德意义上的“道德实践”同作为实现自由的活动,就被联系起来了。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我们所说的马克思的物质生产实践概念,亦即对作为实践意义上的劳动的理解。(www.xing528.com)

因此,正是黑格尔在“主奴关系”的辩证法中发现了劳动的自由本质,从而把康德的“实践”概念和马克思的“生产实践”概念联系起来。这样,马克思的生产实践和劳动同作为康德意义上指向自由的“实践”,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的自由本质的实现。这样,马克思的“劳动”不仅仅是“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一切社会生活和一切现实历史的基础),而且是人类通向自由的途径,自由就在劳动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