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质生产——对意识哲学的超越

物质生产——对意识哲学的超越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认为,任何真正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与意识哲学不同,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的最大功绩在于实现哲学世界观的伟大变革,将人从抽象的思维世界拉回到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人回到了自己的家园。马克思要使哲学成为世界的哲学。所以,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根本意义上就是对人批判。那就必然从物质资料的生产开始。马克思认为,人的生活世界是统一的,人的实践活动也是统一的。

物质生产——对意识哲学的超越

马克思认为,任何真正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与时代具有双重的维度。它既是思想中所把握的时代,同时,它也是用超越时代的维度来把握思想。哲学是以理论的形式来把握世界,但如果仅仅以哲学家自身的时代为其思想内容,就会使哲学失去其生命力和活力,失去哲学的超越维度,而这也是人类自身的一个维度。所以,哲学不会也不应该失去它的形而上学性。那么时代精神,思想内容从哪里来?只能来自我们的现实生活。所以,对现实生活的深邃的理论洞察,是哲学创造的基本思想源泉。我们如果缺少对现实社会生活的理论洞察能力,哲学就只能是形式化。哲学就失去了它活泼的思想内容,失去了它活的灵魂。把哲学理解为时代精神,理解为是一种思想内容的逻辑,这可能至少是从黑格尔开始的,是非常自觉的哲学意识。哲学要关注自己的时代,要是不能以理论的形式把握时代,哲学就变成形式化、抽象僵死的东西。

与意识哲学不同,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的最大功绩在于实现哲学世界观的伟大变革,将人从抽象的思维世界拉回到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人回到了自己的家园。实践作为人的现实的活生生的感性活动,规定着人的存在,实践构成人的存在方式。自此,哲学不再以解释世界为目的,其宗旨在于改变世界。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区别于思辨的思维方式——实践观点思维方式诞生了。以此来把握世界,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时代的精神,才能为人类的当下和未来发展,提供一种有效的理论资源。

马克思要使哲学成为世界的哲学。也就是说,哲学不应仅仅是纯粹思辨的活动,而要使现实的世界革命化。就要关注现实、关注现实的人。马克思是处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中的早期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的发展逻辑是遵循资本增殖逻辑。所以,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根本意义上就是对人批判。人在否定了“神圣形象”的异化后,进入人发展的“非神圣形象”的异化的阶段。因为实践是属人的实践。所以,根本上要从人的存在去理解人。也就是不能简单地从道德层面来理解人的存在方式。人是作为多重层面的集合体,而这个集合体的基础就是人生存的需要。由此,要了解现实的人,就必须了解现实的人的现实生活状况。那就必然从物质资料的生产开始。(www.xing528.com)

在《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实践概念》[34]中,俞吾金教授认为,马克思不赞成亚里士多德和康德关于实践概念的偏狭的观点,即把实践仅仅理解为伦理政治领域的活动,而主张把经济领域和其他一切领域中的实际活动都理解为实践。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诱入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35]在他看来,“康德只谈‘善良意志’,哪怕这个善良意志毫无效果他也心安理得,他把这个善良意志的视线以及它与个人的需要和欲望之间的协调都推到彼岸世界”。[36]马克思不赞成康德把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割裂开来,也就是把理论与实践区分开来。马克思认为,人的生活世界是统一的,人的实践活动也是统一的。现在的问题是:在整个实践活动中,构成其统一之基础的是什么?就是生产劳动,因为人们为了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而为了生活,就要先解决衣食住等问题。“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37]在批判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的时候,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正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它哪怕只中断一年,费尔巴哈就会看到,不仅在自然界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整个人类世界以及他自己的直观能力,甚至他本身的存在也会很快就没有了。”[38]马克思的生产劳动概念同时蕴含着两个不同的维度:一方面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角度看,即人改造、控制自然的角度去考察问题时,生产劳动就是从认识论解释框架去思考实践概念的;另一方面从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乃至整个社会关系的角度看,即人改造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的角度去考察问题时,生产劳动就是从本体论解释框架去思考实践概念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