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了解微纪录片产生的背景、发展历程与特征。
2.掌握微纪录片的叙事特征与技巧。
3.掌握微纪录片创作的基本要求。
4.了解微纪录片传播的特点。
【案例分析】
1.观看微纪录片《乡村教师》,分析微纪录片的叙事特征,思考微纪录片创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乡村教师》
《乡村教师》在2014年11月11日的第三届“纪录照亮中国——凤凰视频纪录片大奖”中获得“最佳微纪录奖”,片长共7分钟,讲述了伍昌云在大山里数十年如一日担任小学教师的故事。
本片在有限的时长内为观众呈现了最有价值、最关键的信息,叙事过程中没有使用他者视角的解说词,而是通过主人公口述的形式向观众讲述主人公自己的故事,采用的是平民化的视角和创作理念,大量使用同期声,让观众感受到强烈的现场感、贴近性和交流性。伍昌云面对镜头娓娓讲述走山路背书、丈夫被砸伤等事件,亲切自然,迅速拉近了作品与观众的距离。
当然,微纪录片的篇幅决定了其很难给创作者进行全景展现、宏观构思的空间,所以只能从小入手、以小见大。《乡村教师》便是在前期案头工作的基础上,精心选择伍昌云的精彩“片段”呈现给观众,虽然有碎片化、不完整的缺点,但并不影响创作者情感和意图的表达,也不影响观众对主人公的认知和了解。《乡村教师》的镜头运用也体现出了微纪录片的特点,片中没有大量使用长镜头,镜头的使用比较“细微”,以此尽可能增加信息量。为了让观众能够有效获取镜头信息,创作者摒弃解说词,采用同期声,避免解说影响画面。
微纪录片创作中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事件和情景需要重点挖掘和表现,这是塑造人物、提升全片感染力的关键。在《乡村教师》中,创作者用了四分之一的篇幅重点表现主人公丈夫意外受伤。这一典型事件使伍昌云的形象更加完整和丰满,也使这部短小的作品更具有厚重感。
小结:微纪录片短小精悍,所以在创作中需要着重注意叙事方式的选择,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为观众展示最精彩的信息。这需要创作者熟练掌握微纪录片的叙事特征和要求。
2.观看纪录片《故宫》与《故宫100》,思考这两部同一题材的纪录片在纪录理念、传播方式和审美效果等方面的异同。(www.xing528.com)
《故宫》是中央电视台2005年播出的一部12集大型纪录片,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购买该片版权之后还将其制作成两集的版本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中央电视台版本的《故宫》每集时长约45分钟,采用“以物说史”的理念,对故宫的建筑艺术、文物、礼仪、相关人物、重点事件等进行深入挖掘,通过先进的拍摄手段和制作设备,使整部作品表现出恢宏的气势和厚重的历史感,让人们直观、深刻地认识和感受故宫,在推动故宫文化传播方面作出有益探索。
《故宫100》片段
《故宫100》是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2012年播出的又一部故宫题材的大型纪录片,但是在作品形态、传播方式、审美效果等方面已经与2005年的《故宫》有了巨大的差别。《故宫100》是由100集、每集6分钟左右的节目组成的,每一集篇幅较短,可独立成片,通过100个短片,从多方面对故宫进行了全方位的记录和展示。采用这种创作方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和发挥新媒体传播平台。为了“玩转”这种新的纪录片生产方式,《故宫100》的创作者做了多方面的创新。第一,整体的结构方式放弃《故宫》整体性、历史感、恢宏感的营造,而是关注不同的细节,在约6分钟的篇幅内向观众展示一个完整的、有趣的事物或者事件,还要尽量避免因集数太多而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所以要尽可能地把每一个6分钟的“短片”都打造成精品“微纪录片”。第二,在传播方式上,不同于《故宫》主要通过电视频道和门户网站进行传播的方式,《故宫100》还注重对以社交平台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的运用,通过多种渠道增强与受众的互动,提升微纪录片的覆盖面和传播效果。
小结:传统形态的纪录片和微纪录片在纪录理念、传播方式、审美效果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掌握这些差异有助于提升微纪录片的创作和传播技能。
3.“一条”是近年来涌现出的优秀自媒体,微纪录片是其最主要的内容形态。请结合“一条”的成长经验,思考微纪录片在现代传播环境中的作用和潜能。
“一条”视频
“一条”是由知名媒体人徐沪生(《外滩画报》前主编)在2014年9月创办的自媒体,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网站等新兴媒体平台传播大量短视频。“一条”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成为短视频领域具有代表性的自媒体,是因为其对每天发布的视频内容的品质有着极高的要求。
从字面上来看,“一条”的意思为“每天发布一条视频”,要求原创、短小、高品位,不求数量,只求质量。微纪录片是“一条”短视频当中最主要的内容形态,包含生活、综艺、文艺等不同的题材内容。在内容生产过程中,主创和运营人员不盲目追求传播效果、粉丝数量、广告收益等,而是把重心放到对短视频质量的把控上,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选题的寻找上,尽心尽力地拍摄和制作。正因如此,“一条”推出了大量微纪录片,这些微纪录片关注当代社会和生活热点,受到广大网友的认可和喜爱,“一条”也因此迅速收获了数百万粉丝,并得到诸多广告主的青睐。
“一条”之所以能够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专注优质内容的生产,为观众提供了大量优秀的微纪录片。当然,它的成功也离不开新的传播环境和传播方式。网络化和社交化的传播使“一条”的内容能够被迅速推送给广大观众。
小结:优秀的微纪录片和先进的传播方式结合,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传播环境变化的趋势来思考微纪录片的创作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基本知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传播渠道的多元、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微时代到来,微纪录片也应运而生。与一般的纪录片不同,微纪录片的特点在于短小精悍。然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讲一个怎样的故事?如何讲好这个故事?采用怎样的视听语言?又该如何传播微纪录片?这些都成为微纪录片从业者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