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物性格塑造:动作和语言的关联和共同作用

人物性格塑造:动作和语言的关联和共同作用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人物的动作和动作化的语言并不是互不相干的,而是彼此关联,共同为塑造人物性格服务的。导演在塑造人物时,要将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巧妙地结合起来,不能顾此失彼,应当使两者共同致力于人物性格的塑造。[17]第一,通过人物关系的精确揭示求得人物性格的真实。在这种特定的人物关系下,人物显示出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

人物性格塑造:动作和语言的关联和共同作用

翻开中外艺术作品,也许宏大的场面已在我们的记忆中淡化,但是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仍能在我们的脑海中浮现:含冤而死的窦娥、忠贞刚烈的李香君、全忠全孝的蔡伯喈、多情任性的贾宝玉、浪漫自由的包法利夫人等。他们之所以能够让我们记忆犹新,是因为他们被作者运用语言、动作以及复杂的人物关系等手法成功塑造成黑格尔口中独特的“这一个”艺术典型。这些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就如同浩瀚宇宙中的星光一样光彩夺目。那么,如何让纪录片中的人物也能令观众过目不忘?自然要从人物语言、人物动作、人物关系这三个方面来塑造人物性格

法国著名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同样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8]事物千差万别,人也如此。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会因家庭出身、社会地位、成长经历等因素的不同而形成独特的性格,拥有着与别人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汉代扬雄在《法言·问神卷第五》中说:“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9]意指一个人的语言反映其内心境界,一个人的文字反映其德行品性。简言之,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性格和因性格使然的独特语言,所以,把握住人物的语言,就能反映出人物相应的性格,即“人物为自己代言”。

玛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曾说:“剧本(悲剧和喜剧)是最难运用的一种文学形式,其之所以难,是因为剧本要求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特征,而不用作者提示。”[10]纪录片,特别是现实题材的纪录片,不像故事片那样,在拍摄之前就有指导拍摄和剪辑的蓝图性质的剧本,但纪录片在用人物语言来塑造人物性格方面比故事片具有优势,原因在于纪录片中的人物是活生生的、真实存在的,其语言不是编剧赋予的,也不是出自演员之口的,而是由现实中的人物最本真地“脱口而出”。这些来自生活的“口中的艺术”,成就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纪录片导演要做的就是用镜头去记录和捕捉这些鲜活的人物语言。

在运用人物语言来塑造人物性格时,导演要注意以下几点:人物语言要突出人物的个性,体现出鲜明的时代色彩;人物语言要契合人物独特的身份、经历、气质;人物语言要有个性,这不仅表现为什么人说什么话,而且同一个人随着环境和性格的发展变化在语言上也会有变化;尤其重要的是,要让人物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语气、语调来说话,只有这样我们看到的人物才是真实的、可信的、合理的。[11]纪录片《旋风九日》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生110周年而拍摄,片中人物的语言就起到了较好的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邓小平委婉、风趣的语言风格和实话实说、简洁明了的语言特点,让观众感受到他是一个坦诚直率、做事果断、雷厉风行的人。

人物的动作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剧中人物的行动,即人物外部的形体动作。当然,这种形体动作,不仅仅是人物一般的“举手抬脚”“起床穿衣”“愤怒兴奋”之类的舞台指示,而且是“主人公的主动积极,是强烈的情感、迅速的感受”,换句话说,也就是指那些能够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鲜明深刻、含蓄凝练的典型行动。[12]看完《旋风九日》,观众一定会对邓小平亲吻美国孩子的场面记忆深刻,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带给观众无限感动的同时,又为我们塑造了一位亲切的、慈爱的国家领导人形象。二是指人物语言的动作性,即“简洁和鲜明的词句”[13]。高尔基在《论剧本》中十分简洁而深刻地点出了两者的微妙关系,“文学家写作的时候,把行动化为语言,同时又把语言化为行动”,并指出“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14]。由此可见,人物的动作和动作化的语言并不是互不相干的,而是彼此关联,共同为塑造人物性格服务的。

德国康斯坦茨大学文艺学教授汉斯·罗伯特·姚斯(Hans Robert Jauss)在1967年提出“接受美学”这一概念,其核心是艺术创作应该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姚斯认为,一件作品即使印成书,在读者没有阅读之前,也只是半成品。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纪录片是一种交流的艺术,导演通过对真实的生活片段的艺术化组织,将其观点和对于社会的深刻思考表达出来,并通过纪实性的影像与观众进行交流。纵然观众对纪录片主题的理解千差万别,但是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会烙印在每一位观众心里。从观众的角度来说,纪录片中的人物语言具有动作性,则更能清晰地刻画人物形象。语言是人物内心活动的直接流露,动作则是人物思想感情的具体体现。导演在塑造人物时,要将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巧妙地结合起来,不能顾此失彼,应当使两者共同致力于人物性格的塑造。(www.xing528.com)

《我在故宫修文物》第一集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有一句至理名言:“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5]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人的性格也总是在人与人关系的相互变化中形成。“突出性格的唯一方法是把人物投入一定的关系中去,仅仅是性格,等于没有性格,只是随意堆砌而已。”[16]所以,鲜明的人物性格只能在特定的人物关系的熔炉中冶炼铸造。[17]

第一,通过人物关系的精确揭示求得人物性格的真实。[18]黑格尔在《美学》中深刻阐释了人物性格创造的要领,即“人物关系的整体性与性格的完整性的统一”[19]。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呈现出多组师徒关系:宫廷钟表组的王津与亓昊楠、青铜组的王友亮与高飞、木器组的史连仓与谢扬帆等。在这种特定的人物关系下,人物显示出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以钟表组的王津与亓昊楠为例,师傅王津是一位儒雅谦和、成熟稳重的人,他热爱钟表,将自己的毕生心血付诸对钟表的修复和完善,观众被他身上默默奉献、孜孜以求的精神所感动;而徒弟亓昊楠则是一位年轻的修复师,他既有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的一面,也有镇定自若、波澜不惊的一面。他是当下年轻人精神风貌的一个映照,同时也继承了王津师傅身上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宝贵品质。王津与亓昊楠这对师徒共同承担起故宫宫廷钟表的修复工作,不同的是时代和阅历铸造的人物性格,相同的是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守、对自己所钟爱事物的执着追求。毋庸置疑,在当下这个市场经济主导的环境中,社会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像王津、亓昊楠这样的人,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更加需要工匠精神的指引牵动和保驾护航。

第二,通过人物关系的深刻变化培育性格的成长。[20]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某种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21]。一个人面对不同的生存环境和人物关系时,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也会略有不同。人物关系的改变是培育一个人性格成长的必要条件,人物性格的成长得益于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和不断变化的人物关系。在纪录片《中国仪仗兵》第一集《我要当兵》中,在主人公黄倩倩与父母以血缘为基础而建立的亲子关系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活泼开朗、积极向上、有梦想、有追求的年轻女孩形象;在第二集《跟上班长》中,黄倩倩作为新兵连女兵排三班的一员,她在认知与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离开父母的庇护,变得越来越独立自主、坚强勇敢,不再是原来那个唯唯诺诺的小姑娘,而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能经受住重重考验的中国仪仗兵;她不仅是家庭的骄傲,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和我们伟大的祖国的骄傲。

第三,通过人物之间的生动映照丰富性格的血肉。[22]狄德罗说:“真正的对比乃是性格和处境间的对比,不同人物的利益间的对比。”[23]由此可见,我们必须结合具体的人物关系来展示人物性格的对比。纪录片《小可爱与拳击手》讲述了一对艺术家夫妇的故事,夫妻两人性格迥异——丈夫放荡不羁、坚持自我;妻子活泼开朗、追求独立,在特定的夫妻关系中,两人的性格差异愈加明显,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鲜明、饱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