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中表现自己学习和认识的电影,用一种不同以往的电影风格和电影语言表现自己对电影的认识和态度,这是20世纪80年代初第五代电影人专业学习电影以后,用他们认为的电影形态进行历史反思的方法。他们从自己经历的视点去看待看过的电影和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表现过程,用他们全新的电影语言和表现手法,表达一种自己独特的电影思维。在电影的叙事方法和视觉造型形式上,表现出激烈、鲜明的影像风格,使新时期的中国电影表现出一种全新的语言形式,在世界国际影坛上取得了重要的成绩,拉近国外观众和评论者对我们中国电影文化和电影世界观的距离和心理感应。
可以说,从20世纪80年代初,“第五代”就是一个一直被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和时髦话语。其电影的影响力使得许多专著、文集、文章、媒体都在不同程度上描述有关“第五代”的作品、人物、事件。断裂、颠覆、能指、所指、语境、话语、对位、剥离、建构、游离,所有可以创造的词汇都用上了,也让一些人搞不清楚电影理论的学者在说什么。
后来就更是这样,之后“第五代”的相关人物、文化现象和若干部电影,就越发成为媒体和专业界谈论的话题。时间一久,愣是让媒体把“第五代”弄成一个“神秘现象”,所有有关“第五代”的电影,都成为“爆炒”的材料。这些年,“第五代”的电影(纪录片、短片)不断在国际和国内获奖,结果是引来了更多双眼睛关注着他们。作为第五代电影人,无论是作为一个个人还是一个群体,想一想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为,个人、群体、作品,已经成了目标和靶子。被所有人关注,实际上并不是一件什么好事,不知道别人怎么想,反正,我认为对第五代电影人来说是一件“悲剧”的事情。
因为不想等待和浪费时间,因为想早一些正式参与电影的创作,“第五代”具有仔细观察、反复琢磨的意识,具有思想反叛意识,具有自主创作意识,以及反抗权威的精神。他们不想这种论资排辈的办法主宰自己的境遇(由于拍摄指标少,新人轮不上电影创作)。在初期,“78班”非常清楚,中国电影当时赖以生存的土壤中完全没有年轻一代的位置。大家都意识到自己要挣扎,要努力,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当时的“第五代”并没有陷入就业和创作危机的状态,也没有任何明确的艺术探索目标和宗旨,他们根本没有必要对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经典现实主义电影和美学观念进行颠覆,他们只是想在电影中表现在学院和课堂上学习到的东西。“第五代”的文化思想不存在霸权意义,更多的是探索和实证意义,其电影作品一直不具有开放性、迎合性、融合性的姿态,创作手法基本上也是传统的,但是在创作风格、组合方法、结构方式上是新颖的,最终达到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第五代电影完全是进行电影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的创新,当时,作为整体,并没有遇到体制的压制和思想观念的束缚,得到的更多的是自身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压力。这就使第五代电影的艺术探索具有了双重意义:一方面,这种对形式、风格的探索与此前的意识形态控制叙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一方面,这种对电影造型风格的探索具有对电影叙事的瓦解和对整体影像权威的建立的意义。在视觉表现形式上、影像造型风格上,“第五代”以它更加鲜明的影像效果撑起了电影创作“先锋”的大旗,充当着“后生可畏”的角色。
第五代电影人在早期的创作过程中,是各位导演突出各自的叙事风格和表现风格,按照各自的思想和认识创造自己的银幕世界,带有个体性和群体性的特征和探索意义;而后来的发展,则更多地呈现出自己的个人价值判断,电影作品更加靠近市场,更加贴近现实社会。近年来规模可观的商业片制作,说明他们尊重电影本体风格,看重电影市场规律,重视和尊敬观众。这样两个不同的创作变化阶段,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都对中国电影持续产生着深刻和深远的影响。(www.xing528.com)
第五代电影人的电影创作实际上也在与时俱进,我们可以从他们辛勤耕耘的态度和收获的成果上看到他们近40年电影艺术发展的踪迹,呈现了一些从内容到形式的变化。在根本上丰富了中国现代电影创作的内容和风格,努力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人民,创造出了一些灿烂辉煌、富有特色的影片,拍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作品,为中国电影增添了光彩并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适应了中国观众的视觉和心理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同。
在今天,我们总结第五代电影,在根本上已经没有什么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因为,我们已经经历了从传统电影走向现代电影的一个转变的过程,我们的电影在主题、题材、风格、样式、类型上也越来越多元。像早期第五代电影在银幕上让我们所感受到的那种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撼已经不存在了,那时候的一切,已经成为我们的回忆。给我们的感受是,第五代电影从一开始就值得我们关注,第五代电影人在电影中所表现出来的热血总是在奔腾和流动的。
我们应该尊敬的是:他们始终对电影充满热爱,充满了对电影的敬仰与真诚。经常有人会问我,第五代电影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其实,哲学上早就有一个现成的定义:“存在就是合理的。”如果我们深刻地反思,中国第五代电影作品的意义可能比电影人的意义更巨大。其电影的产生说明了改革开放初期电影的觉醒和探索,所产生和折射的历史、文化、美学意义比我们总结的要丰富得多。
有人说,第五代电影是形式主义的表现,这样说有点抬高了我们。因为,第五代电影一直是在张扬中国电影的个性,也没有“称霸”的妄想,更没有搞什么形而上学的东西。所以,也不存在所谓的形式主义,对中国电影也不存在所谓的突围,只是表现出一种年轻人对待电影创作的朝气和电影创作群体的状态。他们不“信奉”什么,但是,在总体上反映现实;他们不准备“还原”什么,但是,看得出来他们在用纪实风格思考世界,他们所体验的、感觉的社会沉淀比电影风格的东西要多。
在中国,任何事情和群体,不可能空前绝后,也不可能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存在,可以说被称为中国电影“第五代”的那批电影人,已经在中国电影历史上留下了他们耕耘的烙印。但是,也不存在所谓的第五代电影人、导演从过去的主流走到了如今的边缘的提法,所有的边缘都可以是中心,关键是电影在文化历史上的意义和影响。艺术的创造和创作也不存在前卫和时尚的问题。实际上,第五代电影人及其电影的特征,也没有那样所谓的相对统一的特征,他们仅仅是在十年“文化大革命”后中国文化最为开放和多元背景下的一次电影专业教育的张扬,同时,也振兴了中国电影制作的格局和市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