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影下基层的难言之隐,“远水”为何解不了“近渴”

电影下基层的难言之隐,“远水”为何解不了“近渴”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什么我们农村电影放映的局面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我在全国政协调研中国电影发展和下基层的问题上,也遇到了这样的反映,也提到了如何改变电影下基层有“难言之隐”的局面,如何以“双重属性”为导向,进一步解决电影下基层问题和电影的农村放映问题。不仅跋山涉水,每次送电影前还必须调研基层百姓和市场的需求,了解放映员状况,争取资金支持。每年4月—10月送电影下基层,范围遍及十几个省份。

电影下基层的难言之隐,“远水”为何解不了“近渴”

主持人:在中国电影市场大好的情况下,农村电影采取的是电影下基层的工作模式,我们如何改变目前电影下基层难的局面?

张会军:是的,当我们不少人陶醉于中国电影不断“飙高”的票房数字时,有些人忘记了中西部地区是未来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宝库”。我们还应该考虑农村、农民对电影的需求,不要忘记农民对电影的需求和渴望。为什么我们农村电影放映的局面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我在全国政协调研中国电影发展和下基层的问题上,也遇到了这样的反映,也提到了如何改变电影下基层有“难言之隐”的局面,如何以“双重属性”为导向,进一步解决电影下基层问题和电影的农村放映问题。

电影下基层太不容易。不仅跋山涉水,每次送电影前还必须调研基层百姓和市场的需求,了解放映员状况,争取资金支持。当地一般都是边远地区和贫困乡镇,根本没有专业的电影公司,影协要自带电影设备和放映员。送一场电影,仅前期准备工作有时就需要耗费一个月的时间。

不仅耗时,“送电影”的成本也不低。下基层一趟,即便主办方一省再省,一般也得花十几万元,主要用于地方放映支出、工作人员和艺术家的交通费及住宿就餐等。这些活动经费主要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和一些文化专项经费的支持。

每年4月—10月送电影下基层,范围遍及十几个省份。但是,即便再努力,毕竟力量有限,远水解不了近渴!仅靠“外援”让基层百姓免费看电影,最多能满足少数人的“一时之饥”,无法满足广大百姓的文化需求。

除了“外援”,全国一些中小县城并非没有电影院(有的根本就没有)。可周边农民进城观影的交通成本很大,电影票价相对也太高,所以农村百姓干脆不看。一些县、镇、乡也曾尝试建设小型影院,但由于土地划拨、财政经费、管理困难等问题,最后纷纷作罢或者是倒闭。(www.xing528.com)

为了让农民不花钱、不跑路就能看电影,我国正在基层开展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争取每个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政策有了,号召有了,但电影放映设备投入不足,甚至是太落后,电影放映员的收入来源也不稳定。资金匮乏让这项工作开展得并不扎实,每年放两三场就不错了。不是地方不重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的片源,需要农村院线向相关主管部门采购,如果一个省份的每个村都放一场商业片,至少需要数百万元,基层财政根本无力承担。

由于一些县、镇、乡受土地、政策、资金等一系列问题的制约,特别是近两年房地产“疯狂”和“失控”的现象,直接影响到二、三线城市的影院建设进程。以致与美国每百万人拥有130块银幕相比,我国每百万人仅有7块,其中的6块还是在东部的发达地区。

中国未来要真正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首先是要转变理念,必须充分发展拥有一半以上人口的二、三线城市、县级、镇级小城市及农村的电影市场。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也表明,电影不只是简单的商品,也是文化产品,需要国家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电影产业发展进程中,牢牢把握“公益”与“营利”的双重属性。

我专门为此进行调研并写了提案(几个政协委员联名提交)建议。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应积极研究落实中小城镇影院建设在批地、规划、信贷税收、补贴等方面的具体扶持政策和措施。同时,可设立“中国城市影院建设发展专项基金”,加大中小城镇影院建设专项基金的募集和筹措,对县级、镇级城市电影院等文化设施予以专项资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