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引领中国迈向电影强国,我们面临着五大方面难题

引领中国迈向电影强国,我们面临着五大方面难题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还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下阶段应根据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对未来中国电影的发展规模、数量、布局、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论证。究其原因,这种局面与制度机制、激励机制缺失有关。目前电影市场正在逐渐放开,国外大片“真刀真枪”在对我们构成威胁。美国作为电影强国,拥有超过150所大学开设电影专业,大部分是与电影制作有关。

引领中国迈向电影强国,我们面临着五大方面难题

主持人:国家提出了要繁荣文化产业,提出了要建设电影强国的伟大目标,您觉得,在发展我们国家电影产业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做什么?这样做?我们还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

张会军:作为文化产业的龙头,电影产业的发展对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都是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的。然而,要想让电影产业做得更好,把这把火“烧”得更旺,我们还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以下五个难题。

(一)如何以制度革新为动力

虽然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新政”正式实施,通过创新信贷产品、培育保险市场等举措,在影视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使中国电影产业在投融资模式、制片、发行、院线等各环节齐头并进。但是,电影制作企业,普遍缺乏向金融机构贷款的习惯和经验,而后者也缺乏对前者借贷风险、信贷标准的认识。在受理贷款申请时往往非常审慎、条件苛刻、程序烦琐。此外,上市融资还受到很多限制。很多文化企业想上市,但是审批的难度大,有的只能是向国务院申请豁免,才能获得上市申请资格;此外,土地处置方案和估价报告要上报国土资源部门,期间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很多。

虽然,国家鼓励保险企业与电影企业“结亲”,但文化产业是公认的高风险产业,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出现“闪失”和“过气”。电影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抗风险能力比较弱,知识产权保护不利,打击盗版形势依然严峻。这样将文化产业的高风险直接转嫁给保险企业也不是可行的方法。

下阶段应根据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对未来中国电影的发展规模、数量、布局、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论证。特别是,考虑如何采取激励机制、股份制机制、上市机制等新的制度措施,做大做强电影(电视)企业,整合电影制片集团和一些有实力的电影制作公司。

希望在国家文化、电影产业政策的积极引导下,在财政资金适度支持下,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对电影进行一定的补贴,通过市场化运作与产业支持相结合的方式,分散、控制电影产业项目的运作风险。

(二)如何以电影剧本创作为先导

电影的基础在于剧本。没有好的故事,就没有好的电影。策划、发现、筹备、写作、完成电影剧本,都离不开对编剧工作的尊重和对其编剧产品的尊重,还有对电影剧本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维护。

有的电影制作人,总是为电影剧本发愁。但是,一旦有了电影剧本,他们就开始不尊重编剧的创作。

一些导演总是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能耐再大也没辙,因为好剧本太少,我只能翻拍历史题材。”就这样,电影的“命根”——编剧没了。一些导演便开始绞尽脑汁戏谑经典、颠覆经典,靠着重拍经典吸引眼球。电影产业一方面不重视编剧创作,另一方面出现急功近利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现在国内从事编剧的人少说有两三万,可每年能拿出创新作品的却寥寥无几。创作无动力,翻拍剧泛滥,编剧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电影编剧创作出现了危机。

究其原因,这种局面与制度机制、激励机制缺失有关。很长时间,在电影奖项中,评选不设“最佳编剧奖”。这引起了一些业内人士的巨大争议。在美国好莱坞,编剧一罢工,整个电影工业就瘫痪了,而我们没了编剧,电影照样可以玩得转。

我们要提倡电影编剧的创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别说空话,多做实事。电影产业务必鼓励原创,以剧本创作为先导,否则势必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电影节的评选中,尽快从编剧奖项设置、影片利润分成、署名及权益保护、尊重知识产权、职称评定等环节完善对编剧的激励机制。(www.xing528.com)

(三)如何以高新技术为支撑

我们国家的电影产业对于数字电影技术的出现,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前期筹备、拍摄制作、后期加工、特效特技、宣传发行、放映推广,都要通过电影技术的更新来完成。怎样尽快掌握数字高新电影技术并以其为支撑,来发展我们自己的电影产业,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不少国产影片结尾,总能见到一长串外国人的名字,他们往往是特邀的国外电影数字特效制作团队的成员。

根据对加入WTO的承诺,我国已经从2011年3月开始对美国进一步开放娱乐产品和电影产品市场,形成了对我们的竞争态势和竞争激励。

目前电影市场正在逐渐放开,国外大片“真刀真枪”在对我们构成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加强电影技术硬件基础的建设,充分认识到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数字电影是未来电影的发展趋势。要建立国家级的重点数字电影技术研发实验室;确立国家数字电影制作技术的标准;加快对目前国内电影行业技术转型和改造的进程;建立大型的国有数字电影后期制作企业;自主研发国内电影数字技术应用设备。

(四)如何以加强人才培养为保证

目前,我们国家的高等院校设有不少与电影有关的专业,但是,虚的多,实的少,博士多,本科少,摆虚架子的多,真教东西的少。大部分在搞一些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所谓的电影“理论研究”,没有真正培养电影制作人才,这样的局面必须改变。

美国作为电影强国,拥有超过150所大学开设电影专业,大部分是与电影制作有关。同时,产业内部和院校结合有将近一百多家电影(电视)职业培训机构。与之相比,我们国家则发展非常不平衡。目前,仅有北京电影学院一所专业电影院校,其他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则没有对应电影产业的发展。此外,电影产业目前急缺具备艺术创新能力、技术素质基础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国家电影专项经费应该支持大学的电影教育,支持成立扶持创作的“青年电影创作基金”、“公益电影项目基金”和“青年电影创作专项基金”,从而扶持年轻人的电影创作,扶持小成本电影制作、艺术电影制作和纪录片电影的制作。

(五)如何以电影的“双重属性”为导向

未来的发展目标,肯定是要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快城镇化建设,构建更加广泛的城乡文化服务公共体系。我们必须要明确电影性质和属性,深刻认识电影的文化产品意义。电影的制作、发行、放映,要兼顾国家的文化政策,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电影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电影“公益”与“营利”的双重属性。

我们不能满足于中国电影票房数字的绝对意义,不要忘记我们现在一些城镇的人们看电影的难度,更不要忽视中西部地区和偏远农村是我们未来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阵地,也不能忘记老百姓对电影文化的需求和盼望。

我们的各级政府,还要考虑怎样建设更多的电影院来满足老百姓对文化和电影的需求;怎样把电影票价尽快降下来;怎样解决现在农村看电影,特别是看农村科教电影、农技电影难的问题,通过电影普及文化,普及农业技术,提高农村人群的文化知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