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交易中的输赢这么大,人们不免会想,如果可以提前知道期价涨跌就太好了!那么,期货价格究竟能不能预测呢?对此,有人作出了否定的回答,认为期货价格根本不可能预测;然而也有人认为可以预测。在交易实践中,各种各样的预测方法出现而且流行了起来。这些方法,从大类上分有两种,那就是基本面分析和技术面分析。下面,对基本面分析做一下介绍。
1.价格涨跌,谁主沉浮
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忽涨忽跌。有些商品,涨起来时居然在短时期内可以翻一番,而跌起来也不得了,杀半价的情况也会出现。是什么原因导致价格会如此波动呢?经济学家告诉我们,决定价格涨跌的根本原因是供求关系。
当商品供大于求时,商品的价格就会下跌。想想也有道理。供大于求时,肯定有一部分商品卖不出去,这时,不少人都会想到降价促销这一办法。而只要有人带头降价,在竞争的压力下,其他供应商就不得不随之而动,甚至掀起一股竞跌之风。
当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其道理也不难明白。供不应求时,一些为了先得到这种商品的需要者会宁愿出高一些的价格,这样,在需求者的竞价压力下,价格就会开始逐渐上涨。
2.价格涨跌有没有好处
通常,人们总是希望价格稳定,认为价格波动不是好事情。其实,价格波动也并非全无好处。按经济学的原理来说,正是因为价格有涨有跌,才使得商品的供求之间不会出现长时间的缺口。因为价格涨跌可以起到调节供需的作用,起到弥补缺口的作用。
比如,供大于求时,降价会增加需求量和促使供应者减少供应量。显然,这些都是有利于扭转供大于求局面的。为什么降价会增加需求量呢?一是因为降价后,使用者会觉得便宜而增加使用;二是因为大多数商品之间有一定的替代关系,例如,豆粕和玉米都是重要的饲料来源,饲养业在使用时会比较它们的价格,如果豆粕价格大跌,饲养业会觉得多用豆粕少用玉米更经济,而这就是替代效应。为什么降价又会起到减少供应量的作用呢?那是因为在降价之前,该商品的生产商因为有利可图而愿意多多生产。而降价后由于利润降低,甚至亏损,生产的积极性自然就降低了。当一部分生产者减产或停产后,总的供应量就减少了。
同样,当供不应求时,涨价也会产生减少需求和增加供应的双重结果,其最终效应也是缓解供不应求的局面。
3.价格何以涨了又跌,跌了又涨
有丰富阅历的人都会有如此经历,一些商品的价格经常会涨了又跌,跌了又涨,呈现出一种周期性的状况。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市场供需这对矛盾是动态的,是始终存在的。
供大于求的局面形成后,价格会下跌,实际上,你也可以理解为下跌的价格发出了供大于求的信号。在价格下跌的过程中,供应量逐渐减少,需求量逐渐增加。一段时间后,市场可能已经达到某种程度的均衡,即供需相当。但由于市场的惯性作用,价格还会继续下跌,以至于不知不觉中,市场可能已经转化为供不应求的局面了。这时候,人们会发现,价格不仅跌不下去,反而又开始回升了。价格回升,是供不应求的信号。一路高涨的价格,一方面会促使使用者尽可能节约使用,减少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商的利润越来越大,会促使他们扩大生产能力,增加供应量,同时,高额利润还会起到诱使其他经营者加入该生产行业,使供应量进一步增长。然而,这些都需要时间,在增长的过程中,价格还会上涨,一直要等到供大于求的局面又形成后,才迎来另一个循环。
4.供需平衡能持久吗
尽管供需平衡是一种理想状况,但遗憾的是,即使暂时形成了这种格局,迟早也会被其他因素打破。这些“其他因素”有两个特点:一是多且复杂;二是在这些因素中,有些还是人类无法控制的,换言之,它要发挥影响,谁也奈何不了。
我们不妨举几个例子。
假设某种商品目前的价格是均衡价格,在这个价格下,供需双方不仅满意而且供需数量也差不多。但是,该商品的生产成本在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大大降低了。对生产商来说,暴利替代了原先的薄利。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商当然愿意扩大生产,提供更多的产品。于是,原先的供需平衡一下又变成供大于求的关系了。
又如,某一农产品的供需几年来一直处于均衡状态,价格几乎没有什么波动。但一场自然灾害,使得该产品的产量大幅下降,供需平衡的局面还能维持下去吗?或者,该年恰恰是风调雨顺,总产量比往年高出许多,供需平衡的局面也还会被打破。
5.库存是供求关系的重要表现
对一些重要商品,无论是生产、流通企业,还是国家,都会有一定的库存量。其中,国家库存表现为政府储备,政府储备不会因一般的价格变动而轻易投放市场,只有当市场供给出现严重短缺时,才有可能动用。但动用之后,还会在适当的时候补回来。
从一国的供求数量来看,期末库存与供求之间的关系式为:
期末库存=期初库存+当期产量+当期进口量-当期出口量-当期消费
其中,期初库存、当期产量、当期进口量这三项为当期可供应量;而当期出口量和当期消费为当期需求量。如果当期可供应量大于当期需求量,则期末库存势必增加;反之,期末库存势必减少。
如果进出口渠道通畅,当国内供不应求时可以通过进口来弥补,这时实际进口价会成为影响国内价格的重要因素;当国内供大于求时可以通过出口来宣泄,这时实际出口价也会成为影响国内价格的重要因素。
期末库存减少,意味着当期需求大于供应,但不能下结论说价格一定会涨,因为还得看这个期末库存是否正常。比如,农产品以一年为周期,如果以月度作为观察期,则在收获季节之后肯定逐月减少。又如,某品种在以前积压太多,即使目前库存有所降低,但仍旧大大高于正常库存,价格就难以上涨。
6.基本面分析是什么
从商品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走向这一思路出发,人们自然会想到,如果能够搞清楚现有价格水平下,究竟是供大于求,还是供不应求,不就能够预测价格走向了吗?这个想法,理论上完全正确。但困难在于:未来时期内,需求量和供应量会有多少,自身就是不确定的。因为除了价格会影响它们外,还有其他各种因素会影响它们。比如,经济周期会影响它们,政府的经济政策、金融政策会影响它们,还有诸如国际市场行情因素、投机因素、季节因素等也会影响它们,再加上难以预测的自然因素、风云突变的政治因素一旦出现,对它们的影响就更大了。
所谓“基本面分析”,就是分析供求状况及分析影响供求状况的基本因素,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把握供求状况,预测价格变化趋势。
7.基本面分析有价值吗
看了上面的介绍,读者一定能体会到:基本面分析不好做。的确,要做好基本面分析是不容易的。首先,基本面分析要求拥有及时准确的数据,全面可靠的信息,这些对于一般的投资者来说是很难做到的;其次,光有数据还不行,还需要有科学的统计及处理方法,这对于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来说,仍旧是一道难题;最后,影响供求关系的因素有很多,不仅其中一些因素无法量化,而且有些因素甚至是无法预料的,比如,突发性的重大自然灾害、政治事件等。
然而,不容易做与有没有价值是两回事。应该说,基本面分析在行情预测方面不仅有其合理的地方,而且真正做好了其价值是很大的。尽管基本面分析也有盲区,不可能预测突发事件,但突发事件毕竟是小概率事件,它不是常态。
基本面分析的最大价值在于它的着眼点是行情大势,不被日常的小波动迷惑,具有结论明确、可靠性较高及指导性强等优点。
对于一般的投资者而言,即使自己没有能力进行基本面分析,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也是大有益处的。因为你可以凭借这些知识去读懂相关资讯,通过长期的积累,逐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
8.期货价格比现货价格更敏感
有过期货交易经历的人都会发现,有些基本面方面的消息出来后,期货价格震荡剧烈,但现货价格却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期货价格会如此敏感,如此强烈呢?
首先,期货价格是远期价格,它反映的是未来市场的供求关系,具有预期性作用。而现货价格是即期价格,它反映的是现在市场的供求关系。尽管未来价格与现在价格是有联系的,但其表现方式不同是合理的。比如,有时它会比现货价格高,有时又可以比现货价格低。
其次,大多数基本因素的变化本身就是远期性质的,比如,国家的政策变动,通常会提前发布,其真正的影响作用在远期;又如,天气的变化,尽管是现在时,影响的是现在已经种植的作物,但这些作物实际上仍旧属于未来供应的内容。由于基本因素本身的远期性,其对远期的供求关系会产生重大影响,对现在价格的影响较小是正常的。
最后,期货交易采取买空卖空方式进行,因此,供求关系的变化对期货市场价格的影响会在很大程度上受交易者心理预期变化的左右,从而导致期货市场价格以反复的频繁波动来表现其上升或下降的总趋势。
9.经济周期对价格的影响
经济周期一般由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构成,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等指标来衡量。复苏阶段开始时是前一周期的最低点,产出和价格均处于最低水平。随着经济的复苏、生产的恢复和需求的增长,价格也开始逐步回升。繁荣阶段是经济周期的高峰阶段,由于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张超过了产出的增长,刺激价格迅速上涨到较高水平。衰退阶段出现在经济周期高峰过去后,经济开始滑坡,由于需求的萎缩,供给大大超过需求,价格迅速下跌。萧条阶段是经济周期的谷底,供给和需求均处于较低水平,价格停止下跌,处于低水平上。这些是经济周期四个阶段的一般特征。在整个经济周期演化过程中,价格波动略滞后于经济波动。
为什么商品的价格难逃经济周期的影响?这是因为商品的供求关系都难以逃脱经济周期的影响。比如,萧条时期,其他商品的价格都跌,会导致实际生产成本降低,原先供需平衡的产品,如果不跌价,那么就会因生产利润增长而导致供应增长;另外,其他商品的价格都跌,原先供需平衡的产品,如果不跌价,则会被替代效应挖去一大块需求。两方面的综合结果就是原先供需平衡的产品也变成供大于求了,因此,也只能加入跌价的行列。
当然,不同的商品,受经济周期影响的程度不会一样(如图3-2所示)。
图3-2 经济周期示意图
10.经济政策对价格的影响
政府的经济政策会对商品价格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其一是政府针对整体经济所制定的宏观政策;其二是对具体商品所制定的特殊性政策。
政府对整体经济制定的宏观政策,通常具有“反周期政策”特点。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产生萧条和失业扩大化时,采取扩张性措施来刺激总需求;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产生通货膨胀时,采取紧缩性措施来抑制总需求。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分别有:财政政策(包括收入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由于调控政策的出台往往是针对现实经济中的问题而作出的,会对经济走势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宏观调控政策会打破一些商品原有的供需关系,从而使价格发生变化。
对具体商品而言,政府所制定的特殊政策所带来的影响更为直接。比如,政府对某一品种的税收政策或进出口关税进行调整,将直接打破原有的价格平衡。具体的案例有:1996年,美国国会批准新的《1996年联邦农业完善与改革法》,使1997年美国农场主播种大豆的面积猛增10%,从而导致大豆的国际市场价格大幅走低。还有,前几年我国出台的有关转基因作物进口的政策,对国内大豆的期货价格也造成了直接影响。
11.国际市场行情的影响
任何一个国内市场都是国际市场的一部分。在自由贸易时代,任何一国的国内市场都不可能摆脱国际市场的影响。如果国际市场价格有较大波动,国内市场想不受其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比如,国际市场上由于供大于求导致价格下跌,即使国内自身供需是平衡的,能逃脱其影响吗?不能,因为国际市场的低价会吸引该国的进口商开始进口或增加进口。这样,原本平衡的国内市场因为进口增加也变得供大于求了,只有当价格下跌至进口商无利可图时,进口才会停止。相反,如果国际市场价格高了,国内市场的低价也维持不下去,因为这时出口商会活跃起来。
当然,国内市场价格受国际行情影响的程度与该国的开放度有关,开放程度越高,影响程度就越大,价格之间的联系就越紧密。比如,我国铜的生产和贸易开放得早,开放程度也相当高,以至于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期货价格与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铜期货价格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
12.汇率变动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汇率是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交换的比率。汇率变动时,两国货币之间原本的比率被打破,意味着商品的进出口价格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全球天然橡胶主产国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在国际贸易中,以美元计价已经成为惯例。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东南亚各国货币纷纷贬值,导致国际市场上天然橡胶价格暴跌。又如,日本的天然橡胶全部依赖进口,即使国际市场上天然橡胶美元价格相当稳定,但在日本国内,由于日元与美元的汇率经常在变化,导致以日元报价的天然橡胶价格也不时波动。另一个例子是巴西。1998年,巴西的货币雷亚尔大幅贬值,使巴西大豆的出口竞争力大幅提高,挤占了美国大豆的出口份额,使芝加哥大豆期价产生了一波下跌行情。
1994年,我国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大幅贬值,上海金属交易所的铜期货大幅上涨,也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一般而言,一国的某种商品,其国内供需平衡对进出口的依赖程度越大,对汇率变动的敏感度也就越大。因此,交易者如果进行这类商品的期货交易,就必须密切关注相关汇率的变动情况。(www.xing528.com)
13.利率变动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利率变动或调整本身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个手段。它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宏观调控后经济形势本身的变化会对商品价格带来间接影响;另一方面,利率变化后,商品供需双方的资金成本也发生了变化。不过,即使它对商品价格产生了影响,其影响力也是间接的。因而,其影响力不如汇率变动因素那么大。
尽管利率变动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并不大,但对金融期货的影响却非常大。比如,对股指期货而言,利率波动可以说是重量级的影响因素;还有,在汇率期货中,一国利率是否变动,变动多少,也是交易者十分关注的重要因素;而在利率期货中,利率变动更是期货价格变动的直接原因。
14.自然因素对价格的影响
自然条件因素主要是气候条件、地理变化和自然灾害等。具体来讲,包括地震、洪涝、干旱、严寒、虫灾、台风等方面的因素。
农产品价格最容易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当自然条件不利时,农作物的产量就会受到影响,从而使供给趋紧,刺激期货价格上涨;反之,如气候适宜,又会使农作物增产,增加市场供给,促使期货价格下跌。例如,巴西是全球咖啡的主要生产供应国。有一年,巴西遭受严重霜冻,据说一夜之间冻伤了30%的咖啡树,消息一传出,国际咖啡期货价格就上涨了好几个停板。
气候因素已经成为农产品期货炒作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各种农产品在播种期、成长期或收割期对气候的要求不一样,因而,在这些时期,主产区的气候情况及其变化就会引起交易者的十分关注,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引起价格波动。
自然因素的重大变化对工业品和能源产品也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比如,当生产、运输和仓储因灾难天气而造成较大损失时,价格就会上涨。
15.政治因素对价格的影响
政治因素主要指国际国内政治局势、国际性政治事件的爆发或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
1980年1月4日,美国为警告前苏联入侵阿富汗。决定向前苏联禁运粮食1 700万吨,结果,引起芝加哥交易所闭市两天,到9日开市后又出现多次跌停板。
1999年11月上旬,中美贸易代表团在北京举行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消息一出,大连大豆期价即告下跌,猛跌一周,大豆2000年5月合约价格从2 240元/吨下跌至2 060元/吨。因为交易者都认为,一旦谈判成功,美国向中国出口大豆的障碍就消除了。
2001年9月11 日,美国发生震惊全球的恐怖袭击事件,商品期货价格普遍下跌,能源价格在一个月内下跌高达40%左右。
在分析政治因素对期货价格影响时,应注意不同的商品所受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比如,国际局势紧张时,对战略性物资价格的影响就比对其他商品的影响大一些。
16.季节性因素对价格的影响
有些商品的供应或需求具有季节性特点,如农产品的供应都是每年同一时期集中上市,而需求却是分散的。又如,活猪的屠宰、销售以及小猪生产期也有季节性特点。还有,燃油在冬季的需求量明显超过其他季节。
供需的季节性特点引发价格的季节性波动,这一点在农产品上表现得特别明显。比如,有人经过统计比较,发现大豆市场的特点为:每年从三四月份开始,南美新豆上市,进口量增多,致使现货价格走到谷底;随着五六月份消费旺季的来临,价格从谷底缓慢回升,至七八月份大豆青黄不接时,价格达到年内峰顶;10月份后由于北半球的新豆上市,价格再次回落至谷底;一二月份随年关消费高潮的来临,价格略有反弹,并于年关后重回三四月份的谷底。如此循环往复。
由于职业投资者和现货商都懂得季节性的影响,因而,这种特点一般在不同合约月份上会得到提前反应,比如,5月合约对3月合约升水,而11月合约对9月合约贴水。但从全年走势来讲,期货价格的低点通常会在收获季节出现。有些交易者在判断后市时,会将其作为一个参考依据。当然,在应用之前,他们首先会对历史数据作定量的统计分析,从中发掘出更多有意义的信息。
17.投机因素对价格的影响
买涨不买跌是人们的一种普遍心理。当市场价格上涨时,赚钱效应会使更多人愿意买进,并且有些人还愿意进行实物投机,即买进货物后囤积起来。尽管这些购买者并非是对货物的真正需求者,但至少暂时加大了需求,加剧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当市场价格下跌时,情况又反过来了,甚至连实际使用者也会降低储备量,这又加剧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在期货交易中,这一现象不仅存在,有时甚至会表现得更突出。当市场处于牛市时,人气向好,一些微不足道的利好消息都会刺激投机者的看好心理,引起价格上涨;当市场处于熊市时,人心思空,即使有利好消息也会被忽视,而一些微不足道的利空消息则会被放大,以至于价格继续下跌。
与中小投机者相比,大投机商引发期价涨跌的能量更大,这也是交易者为什么特别关注大户持仓数量及方向的原因。例如,美国的CFTC每周五定期公布商业性和非商业性(通常认为是基金)的持仓报告,这份报告会被分析人士和交易者广泛重视,而重视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从中了解大户的动向。
大投机商如果过度投机,很可能导致期价非理性的涨跌,这种涨跌,用其他合理的因素是无法解释的。比如,美国的白银期货,从1979年的每盎司6美元一度上涨到1980年年初的50美元,但那是亨特兄弟操纵的结果。后来由于操纵失败,银价又回到了老地方。
18.基本面分析对数据的基本要求
没有数据谈不上分析,这一点交易者都明白。然而,什么样的数据才是合格的,才是对判断行情有用的,就不是所有交易者都清楚了。比如,有报道说:“某地棉花产量今年有望比去年增产10%”,这一消息对行情是利多还是利空?有人可能会不屑一顾地回答,供给增加,显然是利空。能下这个判断吗?不能!因为该地增产不等于其他地方也增产。如果报道的内容为:“我国棉花产量今年有望比去年增产10%”或“全球棉花产量今年有望比去年增产10%”,其意义就不一样了。然而,仅凭此还不足以判断供需关系,因为还不知道今年需求情况怎么样。如果今年全球棉花需求有望比去年增长15%,恐怕大家还是认为行情应该上涨。
显然,基本面分析要求的是能够全面反映供需两方面的数据,归纳起来就是全面系统。单方面的数据不足以判断,局部的数据更无用处。
19.充分利用公开性的专业报告
要获得全面系统的数据,谈何容易。如果你寄希望于自己亲力亲为,那还是趁早放弃,因为你即使整日不休息也干不好。好在现在资讯传媒发达,大多数的国家政府都有专门的机构在干这活,问题是你会不会利用。美国农业部(USDA)每年、每月、每周都会定时公布世界和美国主要农产品的供需报告。比如,每月10—13日发布的月度报告,公布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产品的供需平衡表即供需报告。内容包括世界和主要农产品生产国的主要产品的种植面积、收获面积、平均单产、产量、期初库存、期末库存和进出口量等。周一上午公布上一周大豆、玉米、小麦、豆粕、豆油等农产品出口装船的检验报告,并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细分;周四上午又公布上一周大豆、玉米、小麦、豆粕、豆油等农产品出口销售报告。报告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划分;周一下午还公布作物生长进度报告,包括作物的优良率、开花、结荚、抽穗、扬花等指标,以此判断作物的生长情况和产量,还公布天气和农作物概况。所有这些报告,提供了大量的基本数据,事实上也已经成为期货交易者在进行基本面分析时最重要的依据了。
20.数据比较,大有讲究
如果有报道说:“今年棉花增产10%,需求量增长8%”,是不是一定供大于求呢?还不一定。因为你必须结合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后才能判断。如果今年增产10%是在过去几年大幅减产的基础上实现的,很可能今年的实际产量仍旧低于需求量。即使是实际产量与需求量差不多,也可能因为去年库存大幅减少仍旧显得供应紧张。又如,12月份活猪报告显示生猪屠宰数量较去年同期增加10%,是否真的反映了需求的增加呢?如果前一年度的数值是非常低的,在历史数据中也属于异常,那么今年需求恢复正常,尽管出现了10%的增加,利多程度也会大打折扣了。显然,在判断供求关系的现状时,仅使用前后两年数据比较就得出结论可能存在偏差,科学的比较就必须结合更多的历史数据。
21.供求状况与价格的关系是相对的
交易者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将供求状况绝对化,脑中只记得:供大于求,价格必跌;供不应求,价格必涨。表面上看,这似乎很合理,其实不然。那么错在哪里呢?错在他们忘了:供大于求也好,供不应求也好,本身是与价格水平有关的。供大于求是指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上的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后,是不是还是供大于求就不好说了,有可能跌过头后,供大于求反而转化为供不应求了。
比如,拍卖会上有两张邮票,标价1万元时,有50个人举牌,显然是供不应求;标价10万元时,只有1个人举牌,这时还能说供不应求吗?又比如,2004—2005年度美国玉米单产可能会达到创纪录的155蒲式耳/英亩,而2004年却只有146.3蒲式耳/英亩,这预示着2005年新玉米的供给将会超过往年。当大幅增产的消息第一次公布后,价格下跌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如果玉米价格已经因此而下跌了20%,当这一消息仍旧在相关报告中出现时,是否还意味着是利空呢?一些基本面分析师之所以会在价格形态的底部继续看空,就是因为犯了将供求状况绝对化的错误。所以,基本面的因素到底是利多还是利空,是相对于价格水平而言的判断,而不是绝对的判断。
22.连续跟踪,方能明事
看一本侦探电影,只有从头看起,才能理解剧中的人物和情节。如果电影演到一半才进场观看,由于不知道前面的故事,产生莫名其妙的感觉是难免的。同样,在期货交易中,人们对新出现的信息能否理解也与是否连续关注有关。
比如,新进场的交易者看到一条信息说,世界棉花产量估计会增加10%,那么他的第一反应就是看空棉花。但是如果早在几天之前就有类似的预测认为产量将增加12%,那么人们的理解显然就不一样了。又如,最新报道说,谷物主要生长带的部分地区气温达到华氏100度。这是否能成为做多的理由?如果事实上是过去3周这些地区一直在下雨,那这个消息还真不能算作坏消息。还有,天气对某地的作物造成了某种损害,损失是真的,并且供应量也减少了,但是市场对之却没有反应。怎么回事?你也许后来才明白,原因是其他地方的供应太多了。而这些消息前面都有过报道,只不过你没有留心,或当初还没有入市。
显然,对相关信息连续跟踪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将新信息结合旧信息一起研判,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信息。对新入市的交易者而言,尤其要注意避免“电影演到一半时才进场观看”的尴尬,不仅要多观察些时间,而且要花时间回顾浏览以往的历史资料。
23.考虑因果关系,不能忽视时间因素
交易者在研究基本面时,有时会进行逻辑推理,但要注意的是:即使其前提是成立的,也不能忽略时间因素。例如,饲用谷物价格在未来走高,则禽肉和猪肉价格也将会上涨,于是应该在这些品种上做多。尽管这样的逻辑推理的确是合理性的,但如果忽略了时间因素,效果很可能适得其反。
从长期来看,如果用来制作饲料的谷物原料价格上涨,会增加家禽和猪、牛的饲养成本,确实可能会造成肉的供给减少,价格上涨,也就是饲用谷物价格和禽肉、猪肉价格之间确实存在着正相关的因果关系。但是如果从短期来看,两者之间正相关关系完全可能不正确。因为当谷物价格提高的同时,肉类价格由于竞争压力未必马上能提高。由于饲料价格是实实在在上去了,饲养户的成本加大了,当他们难以承受时,很可能采取的措施是降价促销以减少存栏数量。这样,在短期内,饲用谷物价格和肉类价格之间反而成了负相关关系,导致抢先买进肉类期货的交易者亏损。总而言之,在进行基本面之间逻辑推导时,必须注意时间因素,有一些因果关系可能会立即发挥作用,但也有一些却存在着时间滞后。
24.商品成本,不一定能成为价格底线
价格下跌到很低时,交易者难免会将价格与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行比较。的确,价格如果长期低于生产成本,生产者会考虑退出该品种生产,最终导致供应大幅减少,促使价格回升。但是,必须知道,这也需要时间。在大规模减少供应未成为现实之前,价格跌破成本甚至相当一段时间内一直在成本之下运行仍是可能的。
当然,不同品种的价格,在生产成本之下运行的可能性不一样。一般而言,可以储存的品种,如金属铜、铝、黄金等,生产成本的支撑力度大一些。但对农产品来说,支撑力度就弱得多。即便价格下跌到成本以下,如果供给仍然大于需求,价格就还可能下跌。由于农产品种植的季节性和种植刚性,价格的调整一般至少需要经过1年甚至几年的时间。
在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上,曾经几度出现过期货价格低于农产品成本价格的现象。比如,白糖期货市场上,糖价居然跌到比包装袋价格还低的程度,换言之,等于是糖不要钱了。为什么会如此,因为当时的糖实在太多,由于储存条件有限,不使用就会自己融化,如果能出售,至少还能回收包装袋的成本,总比分文不值好。
25.长期价格比较,留意价格水平的调整
当我们使用历史价格数据进行分析时,如果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将会给分析结果带来较大的误差。所用的历史数据时间越长,可能带来的误差就会越大。比如,我们通过某农产品的基本面数据对比,发现2004年的基本面与1965年、1979年时候的基本面非常相似,如果直接将这3年的名义价格比较,肯定会带来误差,不利于科学度量产品的合理价格。如果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显然今年价格的绝对水平要比1965年和1979年高出许多。
又如,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金属价格是以美元标价的,2001年至2004年初,金属价格大幅上涨。而与此同时,美元却连连贬值。两相比较,不难发现,对世界上那些货币升值的国家而言,金属价格的实际涨幅并没有名义涨幅那么大。
26.对相关国际组织的限价不能迷信
国际上许多商品都有相应的组织,比如国际糖贸易协定、国际咖啡贸易协定、天然橡胶国际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等。这些组织通常是由该商品的主要生产国组成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成员国的商业利益。在实际运作中,企图影响市场价格,甚至制定相应的限价条款是常用手段。
这些限价条款确实可能会对期货价格产生暂时的支撑作用,但是必须明白:主导市场的主要力量还是供求关系,这是保护协定所左右不了的。所以,在做基本面分析时,不可对这些限价措施迷信。比如,石油输出国组织对油价的影响,每到关键时刻往往会失效,油价不是跌落到他们的底线之下,就是上涨到规定价格之上。过分迷信这些价格限制,在期货交易中会吃大亏的。
伦敦金属交易所“大锡危机”也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由马来西亚、印尼、秘鲁、巴西、泰国和玻利维亚等国组成的国际锡理事会有着全球90%以上的锡产量。在它们的控制之下,国际大锡价格一直居高不下。1985年10月,国际锡理事会成员国终于因无力在高位承接大量卖盘,被迫宣布政府行为不可抗力。价格直线下落,造成巨额亏损。伦敦金属交易所也被迫于当年关闭大锡交易。
27.应用基本面分析必须注意的事项
应用基本面分析必须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有些交易者在交易时,很关心基本面方面的消息,但仅仅是看看而已,然后凭借着自己的理解对行情作出预测或判断。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基本面分析。真正的基本面分析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不仅需要搜集资料,更重要的是对数据和资料进行科学处理。比如,应用统计技术进行定量分析,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及应用电脑分析计算各要素之间的制约关系等。只有这样,预测才不是流于形式的,也能够提高预测的精度。
(2)利用基本面分析预测行情,也有盲区和局限性,因此不能迷信。比如,资料和数据只能告诉你过去的情况,即使知道所有的因素,也无法预测突发因素。这些都会影响预测的能力与预测的精度。
(3)基本面分析的长处和优点是抓大势,但即使看对了大势,在何时入市这个重要问题上不一定能够把握好。比如,2002年初,全球天胶期货辞熊走牛。在此之前几个月,国际橡胶研究组织通过供需及库存数据比较,已经作出了提醒。但如果据此提前进入期货市场,不知要受多少折磨,弄得不巧还会亏损出场。因此,有成功人士建议:何时入场,向技术分析方法请教或结合技术分析方法更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