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献外借服务的方法及形式

文献外借服务的方法及形式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规定的期限内享受自由使用的权利并承担保管、保护义务。(一)文献外借服务的形式外借服务方法有多种形式。

文献外借服务的方法及形式

文献外借服务是指信息服务机构利用一定的空间和设施为用户创造各种阅览条件,让用户在指定时间和场所进行文献的阅读,或将文献出借给用户的一种信息服务方式。

图书馆收藏大量文献的目的是供读者阅读利用的,文献对外出借就是最主要的方式。图书馆有大量的文献(主要是印刷型文献)读者需要用较长的时间才能通读完,因此,图书馆允许读者通过办理必要的手续后将馆藏文献携出馆外,并在一定时期内归还。在规定的期限内享受自由使用的权利并承担保管、保护义务。文献外借是最受读者欢迎和读者最常用的方法。文献外借满足了读者在阅读时间、阅读方式、阅读范围等方面的需求。图书馆通常将有复本的普通书刊提供外借,对那些无复本或按规定不允许外借的文献则采用其他方式提供服务。

外借服务方法,是满足读者将部分藏书借出馆外自由阅读的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读者阅读文献的需要,同时也比较方便,普遍受到读者的欢迎,因而成为传统的、基本的服务方法之一。目前,在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中,大量的工作还是通过采用这种方法来完成的。

(一)文献外借服务的形式

外借服务方法有多种形式。根据各种读者的组织形式和需求程度,可以把外借服务方法归纳为以下几种具体形式:

1.个人外借

个人外借是图书馆文献外借最传统、最基本的形式。读者要在图书馆办理借书证或借书卡(磁卡),凭借书证或借书卡,以个人读者的身份在馆内设置的借书处外借馆藏文献。根据读者外借文献内容的需求、馆藏文献的类型、读者成分的不同,图书馆可以分别设置功能不同的借书处,用于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个人外借作为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基本形式,是图书馆文献流通数量最大的形式。

2.集体外借

集体外借是图书馆为群体读者服务的方法。按照图书馆的规定办理集体借书证,由专人负责,代表小组成员或单位读者向图书馆借书处集体外借批量文献,以满足集体读者和单位读者共同的阅读需求。“集体外借”与“个人外借”不同,这种方法一次外借的文献品种多、数量大、周期长。在借阅周期内,读者可以从图书馆借出的文献中,自由的交换调阅自己所需的文献。集体外借,一人借书,众人享用,减少了其他人往返图书馆外借文献的困难和时间。这种服务方法在方便读者、满足读者阅读需要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图书馆合理安排分配有限文献,缓和供求矛盾,节省接待读者的时间。因此,这种方法在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科学专业图书馆采用得非常普遍。

3.馆际互借

馆际互借是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文献情报部门之间建立馆际协作关系。由于各图书馆的任务不同,收藏文献范围、类别、类型等不同,为了解决本馆文献无法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问题,帮助读者从其他图书馆借阅文献的一种服务方法。通过邮寄或直接外借的方式,为读者间接借阅所需文献。这种外借服务方法,不仅适用于本地区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文献情报部门之间,同时还适用于国内图书馆之间、甚至国际图书馆之间或图书馆与文献情报部门之间。因此,这种方法变馆藏为地区之藏、国家之藏,以至世界之藏,打破了馆藏资源的封闭界限,也打破了读者利用图书馆文献的空间界限,实现了不同范围、不同地区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这种服务方法已成为解决读者特殊文献需求的重要方法。

馆际互借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1901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开始对其他图书馆实行馆际外借服务,并向大约400多家图书馆提供馆藏目录卡片。1917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制订了《美国图书馆互借实施规则》,它是世界上第一个馆际互借规则。之后,英国苏联国家图书馆也颁布了相应的规章制度。1993年由美国图书馆协会与成人服务专业委员会再次修订了美国图书馆互借规则,2001年又加以修改,定名为《美国馆际互借规则》。该规则顺应馆际互借的发展,强调了数据保护,对获得申请馆授权可自办的读者减少了代办中间环节,缩短了资料获取时间。如今,国际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在开展全球信息资源共享、推进全球馆际互借服务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把传统的馆际互借服务推向了新的高度。OCLC大力发展成员馆,开发了一个馆际互借系统,利用这个系统OCLC的成员馆可通过网络完成成员馆之间的馆藏互借。

就我国而言,关于馆际互借的规定,最早可见于1924年6月的《上海图书馆章程》,而最早开展馆际互借服务的则始于1927年北平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我国于1956年颁布《高等学校图书馆馆际互借办法(草案)》,次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图书馆协调方案》,1990年国家科委颁布《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馆际互借规定》。目前我国开展馆际互借服务以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BALIS)系统为代表。

4.预约借书

预约借书指的是读者向图书馆预约登记某种需要借阅但暂时借不到的文献,待读者所需文献入藏后或其他读者将文献归还图书馆后,即按照预约登记的先后顺序通知读者到馆办理借阅手续的一种外借服务方法。一般地说,读者一时借不到所需文献,主要原因是:一是读者所需文献已经被别的读者借阅,暂时还未归还;二是读者所需的文献虽然已经采购到馆,但还未加工完毕,尚未入库流通;三是读者所需文献因排架时出现差错,一时无法满足借阅需求。无论是何种原因,只要读者所需文献归还图书馆或加工完毕入库流通,图书馆都将按照读者登记的顺序通知读者到馆办理借阅手续。因此,这种方法在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方便读者的同时,对降低文献“拒借率”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有十分明显的作用。(www.xing528.com)

5.邮寄借书

邮寄借书是一种通过邮政通讯手段将读者所需文献邮寄给读者利用的服务方法。这种方法的服务对象可以是个人读者,也可以是集体读者或单位读者。开展“邮寄借书”,对远离图书馆且急需借阅文献的读者用户来说,为他们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服务方法。因此,这种方法深受读者用户的欢迎,也是图书馆“一切为了读者”服务精神的体现。

6.流动借书

流动借书是一种通过馆外流通站、流动服务车等手段,将馆内文献送到读者用户身边开展借阅活动的服务方法。“馆外流通借书”扩大了文献流通的范围,方便了不能直接到馆借阅文献的读者,密切了图书馆与读者的联系,满足了读者阅读文献的迫切需求。

图书馆定期将部分馆藏文献送到馆外供读者选择借阅。这种方式可方便不能亲自来馆的读者,扩大文献流通范围,密切图书馆与公众的联系,是基层图书馆经常采用的形式。

很多国家,图书馆界意识到当代社会要求需要加强图书馆社会职能,应把图书馆服务扩展到广大的潜在读者群中去。因此,图书馆广泛开展多种多样的流动服务,为远离图书馆或不便于到馆的读者及潜在读者提供的馆外文献服务。汽车图书馆是主要的流动图书馆服务方式,它又称流动书车。一般用装有书架和借书桌等设备的汽车,将图书馆的部分书刊资料定时定点地送到厂矿、农村或其他偏远地方,供读者阅览,并办理外借手续。有时还开展宣传图书或普及知识的群众性活动,如举办朗诵会、图书展览、读者会议、座谈会等。一些图书馆除提供印刷型文献的流动服务外,还携带录音录像磁带、科技电影和放映设备到流通点播放。

(二)文献外借服务的特点

1.它可以使读者不受图书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极大地方便读者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由于图书馆接待读者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难以满足大量的读者经常在图书馆内阅读文献的需要。通过外借服务方法,读者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自由地安排阅读时间和地点,不受图书馆开放时间和阅览室空间的限制,从而充分利用所借的书刊文献。

2.可以降低图书馆工作人员借还图书的工作量,减缓阅览室空间紧张的矛盾。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图书馆读者服务手段落后,图书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以及阅览室空间紧张,已经成为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发展的桎梏。要降低和减少读者服务的劳动强度,缓和有限的空间设施和读者日益强烈的文献需求之间的矛盾,就要在外借服务方法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3.能够诱导读者潜在需求向现实需求的转化,促进读者阅读行为的产生。由于外借服务方法提供给读者的是以整本书刊为单位的原始文献,比较直观。尤其是在开架借阅过程中,读者与文献直接接触,可以刺激读者阅读欲望的产生,使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从而产生阅读行为。对那些不能前来或不能常来图书馆的潜在读者,通过巡回外借服务、送书上门、馆外流通、邮寄借书等形式,使他们方便地借到和利用自己所需要的文献,以充分满足他们的文献需求。

4.不能满足读者的全部借阅需求。由于外借服务方法不仅有外借范围、品种和期限等方面的限制,而且对读者的借阅权限也有限制,并非所有的读者都能享受外借图书的权利,因此它只能满足读者的部分文献需求。

5.文献破损率较高,影响文献的使用寿命。由于文献经常处于流通状态,使文献的外观形态受到损害,从而影响文献的使用寿命。

正是由于外借服务方法的这些特点,促使图书馆既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外借服务方法的有效功能,又要采用其他的服务方法,以弥补外借服务方法的不足,从多方面满足读者的文献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