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世纪的封建藏书楼时期,到读者服务开创初期,再到今天的计算机与网络的广泛应用时期,人们无时无刻感受着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巨大变化。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环境中,图书馆在信息资源采集、组织加工、信息服务、管理模式等诸方面都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经历了传统信息服务、自动化服务到数字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三个发展阶段。
(一)传统信息服务阶段
传统信息服务阶段主要指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传统图书馆所采用的信息服务方式。它以纸质印刷型文献资料为主,也包括缩微型、视听型、机读型等非书资料。采用藏与用相结合的模式。在服务中,藏书是核心,是主体因素;而读者则是客体,居于从属地位。借阅方式主要以馆内阅览、馆外借书为主,读者必须到馆才能获得服务。读者服务活动主要都集中在图书馆的建筑实体内,实体馆藏是图书馆开展服务的必要的物质基础。而文献资源只为一馆所藏,来源单一,脱离了完整的社会信息资源体系。图书馆的读者服务以馆藏文献的物理查检与传递为主,大多以整本书刊为传递的对象,属于简单信息服务而非增值信息服务。其他的服务方式如参考咨询、馆际互借、文献开发等,规模小且质量不高。馆员着重的是图书的收集、加工和流通等,是所谓的资源管理者。馆员的大部分工作都是手工操作,体力劳动较多。传统服务主要包括外借服务、阅览服务、馆际互借、复制服务、文献报道服务、文献宣传服务、文献检索服务、文献开发服务、参考咨询服务、读者教育服务等。总体来说,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是“以馆藏为中心”,“以馆员为中心”的阵地式服务,它受开馆时间和物理空间的限制,一般是“等客上门”的被动服务的模式。为读者服务的核心能力是以馆藏文献的多少来决定的,而非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
(二)自动化服务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图书馆的各个工作环节,计算机代替了传统的手工操作,实现了采访、编目、流通、检索及内部管理的自动化。技术手段的转变引起编目模式、流通阅览模式及参考咨询模式的相应转变,信息服务的空间和范围极大地拓展。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开始摆脱传统的服务方式,摒弃单个、重复、被动、琐碎的手工服务,开展机读目录检索、联机检索、光盘检索、数据库远程检索、文献传输等服务,变原有的图书馆一对一、人对人的传递方式为一对几、机对人的播报型传递方式。特别是流通自动化系统的运用,使得文献信息服务的效率大大提高。图书馆提供信息资源的范围和载体也更加广泛,馆藏文献由单一的印刷型文献向以磁介质、光介质为媒体的电子文献、机读文献转化。图书馆服务工作从满足书刊借阅的文献需求为主,转移到以满足知识信息需求为主、以信息开发服务为主,变“我有什么,就给你什么”为“你需要什么,我就给你加工、提供什么”,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大大增强。图书馆从文献资料的收藏者和提供者,转变为信息产品的生产者、开发者和提供者。(www.xing528.com)
总之,自动化服务阶段是传统服务与数字化信息服务相对接的服务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传统服务与现代服务相辅相成,优势互补,在多种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三)数字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阶段
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使图书馆逐步形成了依托馆藏文献和各种数字资源,以信息资源管理为基础,以网络为支撑平台,通过网络全面地提供检索、浏览、下载、咨询和知识导航等形式多样的网络数字资源服务模式。在这种从纸质资源到数字资源,从图书借阅到远程获取,以知识服务为主的新型服务模式下,图书馆的工作重心从收藏转向获取,从文献描述转向文献传递,从提供文献线索转向提供分析、加工后的增值信息产品。图书馆服务水平的高低也不再单纯由馆藏数量多少和规模大小来决定,而主要取决于联机数据库、网络信息存储和传递的能力以及图书馆服务的质量。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综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为解决用户所面临的各类现实问题而进行的一系列智力活动,强调的是对用户的知识援助和智力开发,体现的是一种“知识传递”和“知识增值”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