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息化对图书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带来了发展契机,是挑战和机遇并存。此时,读者需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需求各种各样,要求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因此,网络环境下数据库建设与信息服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青睐。实现数字化图书馆就要有网络与信息,数据库是最好的一种信息资源。当今许多发达国家,将数据库看作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信息基础产业。
在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中,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广泛地应用,方便了文献信息收集、加工、整理、传递和利用。数据库系统除了能直接提供一次文献外,还可以通过多种检索途径实现信息、知识单元的查寻、搜索,实现信息知识的重组,更能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的层次,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的需要。
(二)数据库是数字化图书馆的核心
在现代化图书馆中,数据库已经是一种最基本的管理和传播信息的工具,它凭借着许多无与伦比的优势,得到了迅速发展。现代图书馆要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满足他们快速检索和方便下载的要求,必须建立数据库。信息是图书馆自身“拥有”的,数据库的建设可以整理、保存信息资源,使分散杂乱的信息系统化、有序化和深层次挖掘,把静态的文献资源激活成为动态的信息流,提供给用户,发挥其应有的价值。(www.xing528.com)
数据库是现代信息服务的基础,现代图书馆的主要职能就是利用数据库的文献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从而深化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可以说,不断加强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实现资源的数字化,是图书馆数据库建设的核心。
(三)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石
现代图书馆应摒弃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一馆的资源毕竟有限,要保证数据库的全面性、系统性、完整性和技术性,必须整合社会的力量,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而数据库的建设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保障,是文献资源开发及资源共享的必然结果。
以CALIS“联合目录数据库”建设项目为例,它是全国“211工程”350多所高校图书馆馆藏联合目录数据库,是“九五”期间重点建设的数据库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建立多语种书刊联合目录数据库和联机合作编目、资源共享系统,为全国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书刊文献资源网络公共查询,支持联机合作编目,为成员馆之间实现馆藏资源共享、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奠定基础。如中科院图书馆为实现资源共享也作了很大的贡献,出资购买了数个全文数据库,有:SPIE、NASA、AIAA、IEEE等。这些数据库都是与科研、生产紧密相关,通过院局域网可免费检索、阅览、下载、打印等,为全院科研人员提供巨大信息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又节省了所级图书馆的采购经费。资源通过网络的传播与使用,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的自我封闭模式,加强了各馆间的联系与协作,极大地提高了资源利用,从而体现其存在的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