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馆藏文献的分类法主要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杜威十进分类法》、《国际十进分类法》和《冒号分类法》。
(一)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国法》),由北京图书馆(今中国国家图书馆)倡议,全国36家单位共同编制。1975年正式出版,1980年修订第二版,1990年出第三版,1999年出第四版,并更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2010年出第5版,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分类法工具书。《中图法》是我国图书馆采用面最广,使用最为普遍的分类法。
《中图法》由类目表、标记符号、说明和注释、类目索引四部分构成。下面对类目表进行详细介绍。
类目表是指将众多类目根据一定的原则,以列表的形式组织起来的,并用标记符号来表达各级类目和固定其先后次序的类目排列表。类目表有时简称类表。类目表是文献分类和检查文献分类质量的依据,因而也是组织分类排架和编制分类目录的依据。同时,广大读者也是根据类目表中类目的排列次序来查找文献的。
《中图法》的类目表由基本部类、基本大类、简表、详表、复分表5部分组成。
1.基本部类
基本部类就是指参照科学分类原则并根据文献的特点,首先将类目表确定为最概括的几个部。《中图法》的5个基本部类是:
社会科学
综合性图书
2.基本大类
基本大类是指在基本部类的基础上,参照科学分类体系和文献出版数量,第一次划分出来的基本纲目。基本大类是一种较概括的大学科的排列表。它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用以固定大学科的位置及其次序;二是可以作为翻查简表和详表的目次之用。
《中图法》在社会科学部类的基础上展开为9大类(包括社会科学总论),在自然科学部类的基础上展开为10大类(包括自然科学总论),连同第一、二和第五部类,共同构成了22个基本大类。《中图法》的22个基本大类如下: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B哲季、亲教
C社会科学总论
E军事
F经济
H语言、文字
I文学
J艺术
N自然科学总论
P天文学、地球科学
Q生物科学
R医药、卫生
S农业科学
T工业技术
U交通运输
V航空、航天
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Z综合性图书
3.简表
简表是由基本大类进一步展开而成的基本类目表。它是正表的骨架。一部大型分类表由于其详表的类目很多,在线性排列的情况下,不易掌握整个分类表的内容,通过简表就可迅速了解其概貌。如果不熟悉全表内容,在查表时可从简表入手,由简表再转查详表,不致迷失方向。
4.详表
详表是在简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的由各级类目所组成的类目明细表。详表不但是文献分类的依据,而且也是图书情报部门用于组织分类排架、编制分类目录,读者从分类角度检索文献的条目。
5.复分表与仿分法
复分表也称为附表、辅助表,是将主表中按相同标准划分某些类所产生的一系列相同子目抽出来,并配以特定的号码,单独编制成的,供主表有关类目作进一步复分用的类目表。它是图书分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复分表按其使用范围分为通用复分表与专类复分表。
(1)通用复分表
通用复分表是供整个分类表各大类中有关类目作进一步区分用的复分表。它通常附在图书分类表的后面。《中图法》设置了6个通用复分表,即:总论复分表、世界地区表、中国地区表、国际时代表、中国时代表和中国民族表等
(2)专类复分表
所谓专类复分表,是指将某门类中具有共性的子目抽出,编列成表,附在该类之下,专供其复分时使用的复分表。标记符号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各类的专类复分号前一律冠“0”,凡专类复分表,其两侧均以印刷黑体竖线标记。《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共编有专类复分表69个,其中主表中有67个,“总论复分表”和“中国地区表”中各编列1个。(www.xing528.com)
除通用复分、专类复分以外,还有以下两种复分方式。
(1)仿照复分法
利用相临或相关类目的子目作为复分依据,称之为仿分。虽然仿分不用编制专门的复分表,但是实际上可达到与专类复分同等的效果。《中图法》运用仿分大致分两种类型:一种是临近类目间仿分;另一种是专论仿总论分、具体问题仿一般性问题分。
(2)组配编号法
组配,主要是学科类目之间的组合,将概念相关的两个或多个类目通过组配符号“:”连接在一起,以求提示和反映文献的一个较专指和复杂的检索主题,从而满足文献检索查准、查全的要求。《中图法》只在一些方面有限地采用了组配法,比如:室内设计TU238可以和J59组配,即J59:TU238。
(二)杜威十进分类法(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DDC)
DDC由美国图书馆学家麦维尔·杜威编制,初版于1876年,已被全球超过135个国家的图书馆使用,并且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在美国,有95%的公共图书馆及学校图书馆、25%的学院及高校图书馆及20%的专门图书馆使用DDC。此外,DDC也被用来组织网际网络上的各种资源。
DDC是用传统的学科来分类的,总共以10个主要的学科(main classes)涵括所有的知识体系,每个大类下细分类(divisions),接着又再分成10小类(sections)。DDC中每个学科都会给予特定范围的数字来表示,它的10个大类分别是:
000 Computers,information&.general reference计算机、信息及总类
100 Philosophy&psychology哲学及心理学
200 Religion宗教学
300 Social sciences社会科学
400 Language语言学
500 Sciences科学
600 Technology科技
700 Arts&.recreation艺术及娱乐
800 Literature文学
900 History&geography历史及地理学
第二层的分类有100个类,是以3个数字中的第二个数字表示。例如:500表示科学,而510是数学、520是天文学、530是物理学。第3层的分类则有1 000个小类,是以3个数字中的第三个数字表示。例如,530表示物理学,而531是古典力学、532是流体力学、533是气体力学。在这种分类精神下,可以得知DDC的类目间是有层级关系的,因此在书架上置于相邻位置的资料,在内容上往往是相关的。
DDC除了主要的分类表外,另有6个复分表,包括:(1)Standard Subdivisions;(2)Geographic Areas,Historical Periods,Persons;(3)Subdivisions for Individual Literatures,for Specific Literary Forms;(4)Subdivisions of Individual Languages and Language Families;(5)Ethnic and National Groups;(6)Languages。(注:Table 7,即Groups of Persons已于DDC 22中删除)
(三)国际十进分类法(Universal Decimal Classification,UDC)
《国际十进分类法》简称UDC,又称为通用十进制分类法,原由比利时人P·M·G·奥特莱和H·M·拉封丹在《杜威十进分类法》第6版的基础上编成。1899年起陆续以分册形式出版法文本(第一册为《物理科学卡片目录手册》),1905年汇编成《世界书目手册》,1927年的法文增订版改名为《国际十进分类法》。后由国际文献联合会(FID)统一主持对它的修订工作。
UDC是欧洲第一部文献分类表,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部文献分类法。它最早提出概念分析和组配原则,被称为分面组配式分类法的先驱。由于UDC多语种、多版本、类目详细、组配灵活、标引能力强,因而不仅适用于成册文献的分类和排架,也能满足单篇文献的分类要求,不仅适用于手工检索,也被成功地应用于机器检索,从而成为一种国际通用的情报检索语言之一。20世纪80年代后期全世界已有50多个国家使用UDC,用户总数超过10万个。英国、匈牙利和西班牙把UDC定为国家标准。苏联则规定UDC为类分科技文献的分类法。许多国家出版的期刊论文和特种技术资料都标有UDC类号。中国国家标准(GB)上也标有UDC的类号。
1.UDC的体系结构
UDC由主表、辅助表及索引组成。主表分为以下l0大类(源自1989年英文中型版):
0总类、科学和知识
1哲学、心理学
2 宗教、神学
3社会科学
4(语言)
5数学和自然科学
6应用科学、医学、技术
7艺术、娱乐、体育
8语言、语言学、文学
9地理、传记、历史
2.标记符号
UDC采用单纯阿拉伯数字作为标记符号。它用个位数(0~9)标记一级类,十位数(00~99)标记二级类,百位数(000~999)标记三级类,以下每扩展(细分)一级,就加一位数。每三位数字后加一个小数点。如:
6应用科学、医学、技术
62工程、技术(总论)
621.3电工程、电技术、电气工程
621.39 电信技术
621.396 无线电通信设备和方法
621.396.9雷达
(四)冒号分类法(Colon Classification)
《冒号分类法》由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编制于20世纪30年代。是分面分类法的典型,在基本类下按照不同分类标准同时列出多组单独概念,形成若干分面,在类分文献时,根据文献主题因素,在各分面中选取对应概念,然后将代表这些概念的标记符号按预先规定的分面排列次序组配成代表该文献主题的分类号。除了主类表外,还有通用复分表,称之为共同焦点。《冒号分类法》有许多优点,它的类表篇幅小,容纳性大,标引文献能力强,能及时反映新学科和新主题,可以满足读者多种检索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