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理分布以实现全民阅读
公共图书馆网点分布广泛、访问便捷,是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第三空间的基础保障。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订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要求“公共图书馆应设置在15分钟车程之内”。在我国,根据文化部主持制定的《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规定:图书馆的服务半径:大型馆≤9.0(km);中型馆≤6.5(km);小型馆≤2.5(km)或15分钟车程之内。广泛设置流动书车、自动借阅机是实现全民阅读的有效途径。全民阅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事情,合理地广泛分布图书馆能够加快全民阅读的前进步伐。
2.注重第三空间的构建
从古代的私人藏书楼,到现今仍保留的坐落在大明湖畔的山东图书馆老馆,都是采取的园林式设计,其环境优美,阅读与游赏融为一体。未来,可以把“摩尔”的理念巧妙地引入图书馆的构建中来,在不影响图书馆正常运营的同时注入新鲜的元素。例如在整个图书馆园区内将馆舍、餐饮、休闲、购物、娱乐融为一体,这样读者就可以全天候在图书馆里完美地享受闲暇时光。当然,这些新鲜元素可以是在图书馆区域之内、图书馆主楼之外的空间里,既不影响图书馆阅读环境,也不影响读者休闲娱乐的轻松需求。
3.建立区域文化服务中心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多种文化形式的整合体,其表现形式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图书馆是这个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将这些主要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集中在一个区域建设,构成一个文化服务中心,以方便市民来访。在这方面深圳无疑是各地学习的典范,其“图书馆之城”的美誉名副其实。深圳的图书馆新馆位于莲花山附近,与市政府、市民中心、深圳书城相邻,与音乐厅楼体相通,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集休闲娱乐为一体并且学习氛围浓郁的“书世界”。(www.xing528.com)
4.加强多媒体视听世界服务
加强图书馆多媒体视听服务体系建设是加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前进步伐的重要内容。电子阅览视听世界将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加大了电子阅览室的使用效率,良好的阅览环境、视听效果吸引了大批青少年来此阅读,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青少年上网吧的问题,从根本上保障了未成年人获取文化信息的合法权益。深圳图书馆四楼连廊处的“爱来吧”iLib,是读者享受新技术体验、数字化阅读、休闲社交的舒适空间,分为i悦读、i悦听、i悦聆、i悦览4个区域。这一设计新颖独特,值得学习与借鉴。
5.关注面向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包括残障人士、儿童、老年人,这一群体虽说是社会上的少数人群,但从他们身上却能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公共图书馆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它具有公共图书馆的所有特征及功能。除此之外,还具有其他综合文化娱乐特性,这一方面正适合弱势群体。如为儿童提供游戏娱乐空间,为老年读者提供更舒适的阅读空间,针对盲人读者开放盲人阅读室,为盲人配备触摸设备、语音播报系统,打造盲人“书世界”。这正是公共图书馆所要展现给世人的“第三空间”文化理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