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特征介绍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特征介绍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统一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各省市在实施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应以需求为导向,突出区域特色、本土特色制定与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为实现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任务,中办、国办在出台《意见》的同时印发了《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为了保证对各类公共文化服务主体都是公平公正的,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意见》要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评价工作机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特征介绍

根据上述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涵的梳理,其特征应该包括以下这些方面:

1.均等化

从服务目标层面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最基本的要求是均等化,这是首要的问题。第一,由于我国存在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公共文化服务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要解决这个结构性矛盾问题,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必须实现资源配置均等化。当然,均等化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均等化不是简单平均化,也不是说无差异化。资源配置均等化原则上应以当地常住人口计算,使广大人民群众不论民族、区域、收入和地位如何,所享受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权利的水平大体相当,悬殊不大,但是要使农村地区以及老少边穷地区人民群众能够享有的文化资源与城市完全一致,这在当前我国国力情况下是难以实现的,只能补齐短板,逐步缩小差距。第二,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国情决定了均等化是在最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意义上的均等化,我们还不能求“高”,更不能提任何高端化、国际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还只是为老百姓“兜”住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底”。第三,实现均等化过程中一方面要着重考虑特定社会群体,如城市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年人等,要保障这些特殊群体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另一方面要编制贫困地区尤其是边远贫困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专项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向这些地区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实现精准文化扶贫的过程。

2.标准化

从服务内容层面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最基本的依据是标准化,这是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前提条件。有了标准才能做到有章可循,因此标准化也是实现均等化目标的有效措施。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统一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各省市在实施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应以需求为导向,突出区域特色、本土特色制定与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同时,逐步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使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为实现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任务,中办、国办在出台《意见》的同时印发了《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这个指导标准非常具体详细,关于服务项目与内容有22 个方面的规定,一是基本服务项目;二是硬件设施;三是人员配备包括人员编制、业务培训内容。另外关于标准的实施也做了四个方面的规定。

3.法制化

从制度建设层面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内容是法治化,现代化政府必须是法治化政府,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是法治化,而法治化的前提是法制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制定的各种政策制度,如果是需要各方共同遵守的章程和行为规范,就必须形成相关法律,即法制化。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的政策条文较多,形成法律条文的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为了保证对各类公共文化服务主体都是公平公正的,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因此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保障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顺利运行。如尽快出台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等等重要法律法规,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法律支撑,使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保障有法可依。总之,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加快建立健全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文化法律制度,特别是要加快制定地方性公共文化服务法律规范,以提高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法治化水平。

4.高效化

从服务效能层面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最高检验标准是高效化。《意见》要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评价工作机制”。是否高效关键看广大人民群众受惠度和满意度。因此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根据广大人民群众意愿着手各项工作。一要把公共文化服务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改变以往只重视经济考核指标的做法,把公共文化服务纳入政府考核指标体系;二要建立公共文化机构绩效考核标准,综合评估结果作为机构人事任免、评优评先、项目审批以及经费投入的重要依据;三要建立资金使用监控体系,尤其是对于重大文化项目,资金使用要形成项目实施效果和服务效能等方面的评估,并加强监督,以防范资金滥用挪用,造成国家资源浪费;四要建立自下而上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表达机制及参与体系,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使广大人民群众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被及时吸纳为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决策,并定期检验落实,以确保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性。(www.xing528.com)

5.大众化

从服务理念层面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最基本的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大众化。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需求,如读书看报学习文化知识、娱乐休闲怡情养性、体育锻炼强健体魄、相互交流获取信息等等,另一方面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提升自我的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形成广大人民乐意参与的公共文化生活和不同层次的公共文化空间,以提升全国各民族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从更高层次看,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因此,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比如各地在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时要力求做到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知晓度和满意度。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大众、文化发展依靠人民大众、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大众共享。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既能丰富人民大众精神文化生活,又有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在全国许多省市区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就是一项值得推广普及的举措,既有利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有利于实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大众化。

6.信息化

从服务手段层面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重在以技术现代化为核心实现信息化。因此,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建立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技术过硬的现代化传播体系,具备多样化的传播载体和传播形式。首先要建立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高现代政府公共文化资源供给能力,使“微时代”生活方式下广大青年群体能及时享受公共文化资源;其次在城镇智能社区中要加快推进数字文化资源的应用,构建现代文化传播体系,拓宽公共文化资源传输渠道,保障信息传播的安全有序和高效快捷,提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传播能力;再次在农村要努力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大力推进直播卫星建设,强化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建设,同时努力建设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在村民不能做到按时收看电视新闻、定时阅读报纸、及时上网浏览信息的时候,既能帮助村民及时了解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信息,也有助于基层政府发布信息和宣讲政策,提高地方政府处理公共事务的效率

7.多元化

从供给主体层面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重要的举措是实现供给主体多元化。这主要是指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以往有这样的认识误区,政府既然承担着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理所当然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唯一提供者,这可以说是对“政府主导”的一种误解。政府主导不是政府包办,政府供给不等于政府直接供给。政府始终是管理者、服务者,但不一定是直接管理和服务,政府一定是保证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提供者,但不一定是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直接供给者,所以应充分调动第三方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提供,如社会组织、企业单位,使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因为政府不可能包揽所有的公共文化服务,正如市场不是万能有“失灵”的时候,政府也有可能“失职”,由于受能力和预算制约,即便发达地区也难以做到包揽所有,供给主体多元化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难题,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8.民主化

从运行机制层面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最基本的程序要求是民主化。从公民基本文化权利到国家保障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的各个重要环节都必须做到运行机制民主化,这样才能体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性,确保现代政府的服务效能。首先要提高决策透明度,从事公共文化服务的单位在服务与运行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开放透明的原则,让广大公众知情、参与和监督;其次,以公益性为主旨,明确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责、权、利,同时完善激励机制和监管机制;再次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的民主管理体制,如公众监督、信息披露、年度报告、组建相关理事会,吸纳有关各方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当然吸纳社会参与需要明确的参与政策、创新的参与方式、市场环境下的参与措施。实现决策、管理、监管三者相互制约,最终形成公共文化服务单位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体制机制,这样才能不断提升现代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