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馆藏纸质图书检索
电子图书的利用方式可以根据所使用的信息资源类型选择相应的检索工具。
馆藏图书中纸质图书的检索方式提供使用联机公共书目检索系统(OPAC)。
步骤一:登录图书馆主页,即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检索平台,点击快速导航栏目下的“馆藏书目查询”,进入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一般图书馆为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Libsys的OPAC系统),利用“书目查询”功能进行实体馆藏资源检索(见图5-5)。
图5-5 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
在普通关键词检索或“任意词”途径进行全文检索之外,启用分类浏览功能,系统了解掌握馆藏纸质图书在选题所属类别的所有收藏情况(见图5-6)。
图5-6 分类浏览功能
步骤二:提前了解选题所属类别图书收藏情况,特别是馆藏时间、地点后,入馆面查选中的图书,进行阅读,办理外借。现代图书馆的图书流通方式,已经从原来的书库、阅览室的闭架管理,经过短暂的半开架过渡后,迅速进入了开架式管理,用户在OPAC上查询到相关书目信息以后,就可以按照系统提示的借还情况、收藏处所等状态信息(见图5-7),按照图书排架规律(见表5-1)入馆面查图书或申请馆际互借文献传递。
图5-7 了解选题所属类别图书收藏情况
国内图书馆对于传统文献的分类和检索基本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中图法》是一种能够提供所有学科专业文献标引和检索利用的标引语言。它结合科技发展和文献出版的实际,以学科知识分类为基础,将文献分为5个大部类、22个基本大类(一级类目),下分二、三、四级类目。5个大部类分别是:①第一部类——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②第二部类——B哲学、宗教;③第三部类——C~K社会科学9个基本大类;④第四部类——N~X自然科学10个基本大类;⑤第五部类——Z综合性图书。
《中图法》除了具有图书馆文献的排架功能外,还是知识组织、分类检索、学科信息门户的使用工具。通过《中图法》,我们可以总览文献的学科分类结构。彝学馆藏纸质图书常用中图分类号(见表5-1)。
表5-1 彝学馆藏纸质图书常用中图分类号一览表
续 表
(二)馆藏电子图书检索(www.xing528.com)
电子图书是利用计算机高容量的存储介质来存储图书信息的一种新型图书记载形式。电子图书的特点有无纸化(磁性存储介质)、多媒体(图像、声音、影像)、丰富性(除古代典籍外,大部分图书电子化)。电子出版物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以计算机印制印刷型出版物(按照个人要求打印)、以电子形式发行(印刷版—电子版对应)、仅以电子版形式出版(回溯性全文数据库)、全新的电子出版物(网站型电子期刊)。
馆藏电子图书包括隶属局域网信息资源的中文电子图书,以及隶属广域网信息资源的电子图书,是指本地镜像版或远程访问版的“读秀学术搜索”“书生资源门户”和“超星数字图书馆” 等电子图书馆藏。
1.读秀登录
登录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检索平台,然后点击“常用资源” 栏中的“读秀学术搜索”链接按钮,在“读秀学术搜索”跳转页面点击远程访问地址http://www.duxiu.com,登录“读秀学术搜索”首页(见图5-8)。
图5-8 登录读秀学术搜索
2.读秀使用
(1)在“读秀学术搜索”首页点击搜索框上方的“图书” 进入“读秀图书搜索”界面,系统默认简单检索界面,途径为全部字段、精准匹配方式。此外,系统还提供高级检索、专业检索以及使用分类导航界面选择(见图5-9)。
(2)输入关键词,选择适当的检索途径进行检索,搜索结果页面显示检索到的图书封面及相关书目信息,右边是与搜索相关的其他文献类聚,左侧是类型、年代、学科和作者类聚信息。
(3)检索结果过多,可以通过左侧的类型、年代、学科和作者范围划定方式缩小搜索范围,也可以通过右上方检索框旁边的“在结果中搜索”输入新检索词进行索检(见图5-10)。
图5-9 读秀图书搜索界面
图5-10 检索结果页面
(4)在检索结果页面点击书名或封面,进入书目信息页面,可以了解本书的封面、题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页数、主题词等详细书目信息。
(5)点击详细信息页面的试读链接,可以进行图书试读,也可以通过该页面设置的以下方式来获得图书:全文阅读或下载本馆的电子全文;采用图书文献传递功能获得CALIS其他成员馆收藏的该书内容;从本馆借阅纸质图书,以及使用互助平台到其他图书馆借阅等。
(6)在详细书目信息页点击“图书馆文献传递”,进入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页面,在该页面填写文献传递申请单,包括传递文献的页码范围(文献传递服务每本图书单次传递不超过50页)、有效的电子邮箱信息等,确认提交以后,再登录自己的电子邮箱,打开CALIS中心馆际互借员发来的新邮件,点击链接即可阅读图书,每本图书单次传递不超过50页,同一图书每周传递量不超过全书的20%,文献有效期20天(允许打开20次)。
3.读秀阅读
在“读秀”电子书的阅读页面最上方,先利用一个下拉菜单选择阅读区域(可选择书名页、版权页、前言页、目录页、正文页、封底页),再利用第二个下拉菜单选择阅读的确切页码;随时使用放大、缩小按钮调整文字大小进行阅读;可用“文字提取”或“文字摘录”功能识别正文页或用鼠标划选图书文字区域进行识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