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作为一门比较新的学科,至今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的现代学科体系,因此当前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在加强彝学知识谱系与学术梳理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彝学学科体系,加强学科梯队建设。
(1)学科体系有待完善。彝学研究虽然涵盖历史、哲学、宗教、语言、文学、艺术、医药、法律、政治、经济、民俗等各个领域,学科门类较为齐全,但长期以来科研手段落后,理论方法陈旧,学术特点不很突出,乃至研究重复,至今尚未形成很好的比较完整的现代彝学学科体系。纵观当前中国彝学研究现状,学术研究呈现碎片化倾向。彝学研究的碎片化呈现,主要由于从严格的学科意义上讲,彝学身份的非独立性,以及彝学研究者同时作为彝学构建者,一直以来缺乏一种学科的整体性思考及其实践。
(2)当前,彝学研究中,从时间上看,古代部分研究较为深入,受关注的程度高,近代、现代部分的研究略显不足;从研究类别来看,基础研究、理论研究居多,而应用研究明显不足,学术研究为现实服务的功能尚需加强。
(3)目前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除了专门从事彝文古籍收集翻译整理的学者外,其他很大一部分彝族学者并不具备彝文能力,面对浩如烟海、包罗万象的彝文典籍,他们只能依靠翻译整理稿开展研究,并且连彝族学者在彝汉语言转换时亦不可避免地产生文化误译的现象,这就造成了彝学研究中文字翻译和学术概念的混乱与误解。(www.xing528.com)
(4)丰富的彝文典籍文献是开展彝学研究重要的资料宝库,很多学者长期致力于彝族史料的鉴选、节录和校订,以及彝文典籍的翻译和研究工作,为开展各专业领域的研究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但许多彝文典籍的成书年代、著作内容、作者及藏书现状等方面的问题仍悬而未决,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同样,在汉文史料的发掘和利用方面,各种史书方志、诗词碑刻、谱牒、文书档案、歌谣传说、文物遗迹等都蕴藏着不少可资利用的彝族史料,有待学者们收集、汇录和研究。
(5)以往彝学研究人员中单兵作战多,集体联合攻关项目少,尚难从某部论著中窥彝学研究之全貌,为彝学研究中一大憾事。近年来,以团队形式进行彝学重点研究的项目逐渐增多,比如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用5年时间完成了百部精品彝文典籍的收集、整理和编译工作,编纂出了《中国彝族通史》。
(6)彝学研究学科梯队建设仍需加强。近年来,研究队伍不断壮大,老、中、青相结合的研究人才梯队业已形成,中央民族大学彝学研究所、西南民族大学彝学文献中心、贵州民族学院彝文文献研究所、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西昌学院彝文化研究中心等10多个专门的彝学研究机构极大地推动了彝学学科的繁荣。但目前彝学研究队伍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科梯队建设方面均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今后彝学队伍建设应注意老、中、青比例适当,发挥传帮带作用,充分发挥和使用中青年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