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因果信念与科学认识-社会系统复杂性与社会研究方法

因果信念与科学认识-社会系统复杂性与社会研究方法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说,因果信念是人类理性的一个重要支柱,丢弃因果信念必然走向神秘主义。预先固化于理性中的因果信念驱使科学家作因果判断,而每一次成功又都使因果信念得到巩固。科学认识最先进入一个被称为机械决定的世界。一切事物均由必然的因果链条锁住。与常识不同的是,科学对因果追求更加严格,并有一套公认的规范。近现代科学一路走来,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果,必然因果信念因机械技术的成功而被认为得到充分证实。

因果信念与科学认识-社会系统复杂性与社会研究方法

毋庸置疑,迄今为止,几乎所有人类知识包括科学所追寻的目标,都建立在一种必然的因果信念之上,尽管因果客观性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实际上是由实践证明的)。因果信念支撑着从常识到科学的观察、实验、模型建立、假说验证、理论解释、原理及定律的析出等认识活动。可以说,因果信念是人类理性的一个重要支柱,丢弃因果信念必然走向神秘主义

我们不妨从常识开始讨论。一般人的经验之所以能成为常识,是因为习得者相信:现象之间具有某种必然的联系(联系是比因果更宽的概念,具有联系的事物之间并不一定都是因果,仅有时间先后的事物之间也不一定是因果);任何现象如果是被产生出来的,必然有令其产生的由来;包括它们原来是什么、怎样,以及为何而变(为何而现)等类似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认识者的努力得到答案。尽管习得者一生暂短,经验有限,身边总会发生许多事情,一些现象消失,另一些现象接着产生,理性(现代对理性的理解似乎越来越清晰,理性表示一种思维状态。当人脑思维系统不同层次,如,直接感性、间接感性、工具理性世界观、潜意识、尚意识等承载物或内含物之间保持一致,这时候,我们就称其处在理性状态,反之处在非理性状态。)驱使人们把它们联系在一起。这是因果信念的来源。仅就这点上讲,休谟曾给出的断言可能是对的,(因果)是为着利用的方便,将两件事或两个现象(人为)联系在一起。而理性是怎样去做这件事,为什么能够去做,休谟没有往下追究了。今天,我们似乎有理由推测休谟对理性的理解是模糊的,直言说,休谟对于什么是理性并不想去搞得太清楚,或者认定理性是虚的,只不过是人类自傲的表现。这一推测可以从他后来坚持的怀疑主义的立场中得到支持。

因果信念,同人类的许多其他信念一样,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没有直接的生理基础。我们没有理由说具有因果信念是人的本能或本性。(理性能力才是人类独有的本能或本性,有对应的生理基础,理性随生理发育和生存实践逐渐成熟)。但是因果信念确实在理性生活中成为理性的一部分。因此,因果信念必有来源,来源必定要在理性的形成与运作的机制中寻找。我们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因果信念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文化特指非遗传信息的传递)。但我们知道没有因果信念,世界变得一片混乱,我们会变得一无所知,我们失去所有知识包括常识,对一切产生怀疑。我们只看到一切都在变动,交替或并列出现,然后流失,任何东西都把握不住,陷入彻底的怀疑主义,从而走向神秘主义。

毋庸置疑,科学作为近现代人类专门获取知识的一种活动始终是在因果信念的支持下展开的。预先固化于理性中的因果信念驱使科学家作因果判断(因果信念与因果判断不同,前者已成为理性的成分,而后者是认识活动),而每一次成功又都使因果信念得到巩固。

科学认识最先进入一个被称为机械决定的世界。在探索这个世界的过程中,因果概念首先获得明确并确立。一切事物均由必然的因果链条锁住。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有可预知的轨道。近现代自然科学在这一世界的探索中取得辉煌的成就。通过发现或发明,建立起各种表达因果特性的函数关系。其中经典力学和电学最突出、最完善。一切科学定律、原理包括逻辑学数学的公理和规则的认定和制定,都体现了理性对必然因果联系的追求。因果信念支撑着科学探索的开始和最终的目标。

与常识不同的是,科学对因果追求更加严格,并有一套公认的规范。定律或函数中的因和果都有单一的指向。定律是在限定了众多条件之后析出的必然因果联系的表达形式。这种抽象的思维形式是由理性凭借因果信念构造出来的。经典力学的定律和与其同步发展起来的各种函数关系,体现了这一时期或阶段理性所具有的因果信念。

近代至今占主导地位的因果信念是这样一种信念:原因和结果之间有十分明确的界限、清晰的指向和简洁的构造形式,可以被明确地分出主次,可以直接用逻辑和数学处理,易于归纳和演绎。其实,近代至今,人们,包括科学家的理性并非没有复杂形式的因果观念;并非无视事物中复杂因果关系的存在,譬如,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因果交织,甚至正负反馈等。但这个阶段因果信念的一个教条是,复杂的因果关系总是可以被分解的,无论所涉及事情的因果联系多么复杂,单一的因果联系总可以被分解出来,并由此将偶然因果联系排除出去。“偶然的因果”,听起来有些逆耳。依据已有的因果信念,有原因就必然有结果,有结果必然有原因。那么,“偶然的因果”是什么意思呢?这就好比说“方的圆”一样荒谬。近现代科学一路走来,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果,必然因果信念因机械(建筑化工电器等)技术的成功而被认为得到充分证实。但是,也恰巧是这些成果或成功束缚了科学家的思维,至今许多人的目光依然停留在机械决定的世界,以至继续加倍努力得到的始终是过去那些辉煌成果的重复记忆。(www.xing528.com)

辩证学者似乎总是比怀疑论者和机械论者有远见。黑格尔对理性世界概念运动的探讨,就曾给出因果联系的不同形式。[15]他指出,人类理性概念(或观念)的出现有先后顺序(不是时间先后,而是逻辑先后);因果观念或概念在普遍联系、必然性及偶然性之后而不是之前出现。其顺序是:联系→必然性→必然联系→必然因果;同时,联系→偶然性→偶然联系→偶然因果。因此,在由理性概念运动产生的因果信念中,不应该只有必然的因果,还应该有偶然的因果,因果联系有许多种形式。另一名辩证法大师恩格斯就曾直言批评只重视必然性忽视偶燃性的那种因果观,极力赞许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关于必然性与偶然性相互转化的论述。[16]

在充分享誉机械决定的世界的成果之后,科学开始进入到充满或然性的世界。这原本不是科学自觉行进的方向。面对这个世界,科学家被迫无奈的使用了统计方法。单个事物的性质不确定,但有许多单个事物组成的整体的性质可以由统计概率决定。科学家的硬通币不是函数或单纯的函数形式,而是统计。聪明的人类创造出各种随机性的数学模型刻划统计决定的世界里面的或然现象。必然的因果联系描述被概率描述取代,而且只有在其对象为许多单个事物的集合的情况下才有意义。这是理性给予因果信念的的第一次修正。

热学利用概率统计工具获得成功之后,科学出现了新的繁荣,进入了包括生物、心理、社会甚至意识等许多领域,颇有信心拿下世界剩余的问题。依据函数关系和概率关系决定的量子力学是一个漂亮的混血儿。

虽然概率和因果的关系问题自概率统计方法应用以来就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众说纷纭[17],但至今依然搞不清为什么有的事物可以用机械决定的方式描述,而有的事物只能用统计来处理。因果信念能否坚持下去成了一个问题。甚至有人认为概率观的兴起动摇了因果关系的至尊地位。[18]

事实上,自从人们不得不使用概率统计方法的时候,人们的视野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有别于机械决定的世界,统计决定是这个世界的性质。种种还原或约化都被证明是多余或徒劳的。于是,承认存在一个统计决定的世界或世界存在一种被称作统计决定的性质成为了明智的选择。

第二世界(或科学认识第二阶段的对象),即统计概率决定的世界,事物的因果联系这一特征并没有丧失,只是采取一种有别于机械决定的方式。对这一认识排斥的原因是传统的因果观只钟爱必然性而疏远偶然性,因果联系似乎都是必然的。虽然“偶然因果”的概念在思辨的理性哲学那里顺理成章,但是对于科学认识来说,长期以来偶然性被认为是需要被克服的对象(应该被克服)(例如,李森科认为: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爱因斯坦认为:上帝不掷骰子),说明经验对理性的回归需要经历一段实践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