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生物圈的概念,了解生物圈的范围,理解生物圈核心部分的范围。
2.使学生理解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巨大作用,并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
3.使学生理解气候条件对植物分布的影响,以及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生物圈的概念。
2.生物对地理环境的改变。
3.气候对植物分布的影响以及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教学难点
1.光合作用对原始大气的改造。
2.植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
谈话法。
教学媒体
投影仪、投影片、录像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外部圈层中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然而真正使地球变得五彩缤纷、生机盎然的还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生物圈。
【板书】第五章 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
第一节 生物和地理环境
一、生物圈
【启发提问】同学们在初中都学习过生物,就从字面上来理解你认为生物与生物圈有什么区别呢?(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生物圈涵盖了比生物更大的范围,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出示投影片提问】(教材第39页,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这是一幅地球圈层结构的示意图,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生物圈应该包括哪些范围呢?也就是说生物都生存在哪些圈层的哪些位置上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其中地面以上100米到水面以下200米是生物最为集中的地方,又称为生物圈的核心部分。
【启发提问】为什么在这个范围内成为生物圈的核心部分呢?在这一层中有哪些特别适合生物生存的条件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这一层中有充足的阳光,有适合的温度,由大量液态的水,有充足的氧气和二氧化碳,还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元素。这些都是生物生存的良好条件,所以这里是生物圈的核心部分。
【转折过渡】生物圈是由生物以及它们生存的地理环境所组成的,那么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学习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板书】二、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1.光合作用
【复习提问】在初中的生物、化学课上同学们都接触过光合作用,谁还记得光合作用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学生联系其他学科知识回答。
【教师总结】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从土壤中吸收水、氮和其他化学元素,合成有机物,同时放出氧气的过程。
【启发提问】这样一个生物化学过程对地理环境和其他圈层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对大气成分有着重要影响;吸收了土壤中的水分,对水循环和水圈的运动有着重要作用;从土壤中吸收氮等化学元素,合成有机物,对岩石圈的组成和元素分布影响也很大。所以我们说生物对地理环境产生作用的根本原因是光合作用。
【板书】2.元素迁移
【启发提问】请同学们根据这幅投影片,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一下氮原子是怎样迁移运动的。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由此可见生物对于环境中化学元素的迁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转折过渡】生物在迁移化学元素的同时还改造了其他圈层。
【板书】3.对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改造
【分析讲解】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甲烷、氢、氨和水汽等,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菌的分解作用下才变成今天大气的主要成分氧和氮。(www.xing528.com)
有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从水里吸收某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而释放另一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从而改变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生物在陆地上出现后,还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总之,生物的出现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从而使地球表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转折过渡】以上我们分析了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那么地理环境对生物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板书】三、植物的分布与环境
【分析讲解】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始终与周围的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此环境影响着植物的分布,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条件是气候。气候条件又可分为热量、光照和水分三部分。
【板书】1.热量条件
【启发提问】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你能举出一些热量决定植物分布的例子吗?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从热带到寒带,从山麓到山顶的植被变化都是由于热量条件所引起的。
【出示投影片提问】为什么在同一座山的两面坡上出现了不同的植物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不同的植物对光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马尾松是喜光植物所以分布在山的阳坡,冷杉是喜阴植物所以分布在阴坡。可见光照对植物的分布也有影响。
【板书】2.光照条件
【启发提问】回忆在初中学过的生物知识,耐旱植物的叶子上有哪些结构是有利于储存水分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细小针状的叶子,叶面的蜡质层这些都是防止水分蒸发的结构,同时分布在干旱地区的植物通常还具有发达的根系。与此相反,分布在水湿环境下的植物通常叶子比较发达而根系不发达。这些都是水分条件对植物的影响。
【板书】3.水分条件
【转折过渡】正因为植物生长对周围环境的依赖性很大,所以当我们看到某种植物时往往就能知道当地的环境特征。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板书】4.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启发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录像中所播放画面让你联想起什么样的环境特点。
【播放录像片】干旱环境下的仙人掌;水湿环境下的芦苇荡;寒温带环境下的针叶林;热带环境下的椰子树等。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这样的例子还很多,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180页的两幅插图:“铁芒箕”和“骆驼刺”,它们分别指示了酸性环境和干旱的内陆环境。还有在我们学过的气候类型中,许多名称都是用植物分布的类型的名称来表示的,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以上这些都说明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反馈联系】将下列植物和它们所指示的环境用直线连接起来。
【出示投影片】
学生讨论、练习。
【总结全课】略。
【布置作业】略。
第五章 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
第一节 生物与地理环境
一、生物圈
二、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1.光合作用
2.元素迁移
3.对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改造
三、植物的分布与环境
1.热量条件
2.光照条件
3.水分条件
4.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安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