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海水盐度的概念,并通过读图和归纳海水盐度、温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盐度、温度的因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海水盐度和温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归纳影响海水盐度分布的因素。
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法。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我们只有对海洋有充分了解之后,才能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板书】第二节 海洋水
一、海水的盐度和温度
1.海洋的盐度
(1)海水盐度的概念
【讲解】海水盐度的概念。
【板书】(2)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
【读图】(1)海洋表面平均盐度按纬度分布的曲线图。
(2)世界地形图。
【提问】填表分析,比较三个地区盐度高低的原因。
【提问】归纳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
【讲解】世界平均盐度为35‰,盐度最高海区为红海,盐度最低海区为波罗的海。
【提问】读世界地形图,分析红海、波罗的海成为盐度最高和最低海区的原因并填表。
【提问】归纳影响盐度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
【板书】(3)影响盐度分布的因素
①气候
②河流的汇入量
③洋流的性质
【讲解】寒流和暖流的概念。
【练习】
(1)A、B、C三点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
(2)D、B、E三点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
【板书】2.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
【提问】影响海水温度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回答略。
【板书】(1)太阳辐射影响
【引导学生读图】海洋表面温度按纬度分布的曲线图。
【讲解】海水温度水平分布规律,注意观察南北纬60°盐度高低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板书】①海水温度水平分布规律
【引导学生读图】太平洋西经170°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洋度而变化的曲线图。
【讨论】海水温度垂直分布有什么规律?
学生讨论、回答。
【板书】②海水温度垂直分布规律
【讨论】同一海区,不同季节,海水温度变化有什么规律?
学生讨论、回答。
【板书】③海水温度季节分布规律
(2)洋流影响
【提问】在洋流影响下海水温度变化有什么规律?
学生回答。
【板书】暖流水温高,寒流水温低
【提问】为什么沿海地区气温年较差小,而内陆地区年较差大?
学生回答:海水对沿海地区气温产生作用。
【板书】(3)海水对临近大气的调节作用
【总结】海水盐度、温度的概念,其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
第二节 海洋水
一、海水的盐度和温度
1.海水的盐度
(1)海水盐度的概念
(2)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
(3)影响盐度分布的因素
①气候
②河流的汇入量
③洋流的性质
2.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
(1)太阳辐射影响
①海水温度水平分布规律
②海水温度垂直分布规律
③海水温度季节分布规律
(2)洋流影响:暖流水温高,寒流水温低
(3)海水对临近大气的调节作用
(赵琳)
第二课时 海洋环境何护和海洋权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海洋环境问题的产生、类型及危害;了解《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意义,认识到海洋权益观念的发展变化;了解“海洋国土”概念,知道我国是一个拥有300万平方千米海洋国土的海洋大国。
2.能力目标:学会在中国地图上落实我国的海洋国土的大致范围,强化空间概念,锻炼读图用图能力;通过对人类如何保护海洋提出建议,形成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回顾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光辉历史,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强化海洋国土观念,激发学生献身我国海洋事业的志向;通过对海洋环保问题的讨论,增强海洋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直接点题,交待教材处理意图。从课题看,本节课包括两个并列的部分。作为高中学生,我们要逐步学会整理教材知识,以便更好地把握重点。海洋权益部分涉及到一些新的概念,新的海洋国土观念,新的权益及有关外交及国防等问题,弄清这些概念,对开发海洋是十分重要的。建议大家把这部分提到前面来学,而在学习了海洋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如何搞好海洋的环境保护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并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建议把这部分放在最后学习。
【板书】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
一、海洋权益:
教师出示资料让学生阅读。17世纪,荷兰划定的领海宽度为3海里;一战至二战期间多数国家划定领海宽度为12海里;本世纪60年代拉美一些国家提出200海里领海权。
【教师提问】不同阶段人们划定领海宽度是出于什么目的?这反映出人们的海洋权益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3海里是当时火炮的最大射程,12海里是当时流弹炮的最大射程。
学生回答:前两个时期划定领海宽度是出于军事防御的目的,而本世纪60年代开始则出于对海洋资源开发的目的,这反映出人们的海洋权益观念由防御转为资源开发。
【老师讲述】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海洋是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已不再是科学家的预言,而是正在实施的现实。为了适应海权观念的转变,适应国际海洋开发保护和管理的新形势,国际社会经过20年的努力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于1994年11月16日生效,我国于1996年5月15日批准了承认该《公约》。有关规定参看软件。
【软件演示】海洋国土的概念: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公海、大陆架的空间位置范围。其中,公海及其覆盖下的国际海底属于人类共同拥有的财产,其余部分属沿海国管辖,对于内海、领海,沿海国享有领土主权,对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沿海国拥有资源主权。从行使资源主权方面讲,国家管辖海域可视为沿海国的“海洋国土”。
【老师提问】海洋国土包括哪些部分?
学生回答:包括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
【教师讲述】《公约》的诞生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团结战斗的结果。在此之前,海洋法一直被发达国家所主宰,《公约》被誉为联合国成立以来最伟大的贡献。
【教师布置活动】按《公约》规定把我国的海洋国土落实在图上。读中国政区图,我国海疆北起鸭绿江口,南至曾母暗沙,东起钓鱼岛群岛,西至北仑河口。请同学们在图上把以上地点圈画下来。
【教师提问】我国大陆海岸线多长?岛屿有多少个?东临海洋有哪些?其中内海是哪个?
学生回答:我国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岛屿6500多个,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岛以东面临太平洋,其中渤海是我国内海。
【教师讲述】我国内海、领海共37万平方千米,属我国管辖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五位,相当于陆地面积的1/3。所以,我国不仅是一个陆地大国,而且是一个海洋大国。
【教师提问】300万平方千米包括多大范围呢?两个国家之间的海域若不足400海里,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回答:两个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重叠。
【教师讲述】其界线应由国家之间协商确定,在无协定情况下,一般按重叠部分的中间线划界。
【布置学生活动】在中国政区图上量算,我国哪些海域存在划界问题?按上述原则,大致勾画出我国专属经济区的范围。提示:1海里=1.85千米,按地图上的比例尺换算图上距离是多少?
【教师强调】通过画图,对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获得了感性的空间概念,由于与周边国家划界问题没有确定,所以这只是一个估算数字。
【教师讲述】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海洋事业还较落后,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这种落后是暂时的,只是近几百年落后了,我们的祖先在海洋开发利用上创造过卓越的成绩,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教师提问】你能列举一些事实吗?
学生回答:我们的祖先率先将指南针用于航海,早在东汉时期就开辟了由我国到西亚、北非的海上丝绸之路;宋元时代,中国的海上交通处在世界领先地位,现在的泉州在南宋时期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教师补充】英国学者里约瑟博士说:“中国人被称之为不善航海的民族是大错特错了,中国的航海舰队在公元1100至1400年间肯定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可见,历史上我国曾是一个海洋强国在世界上是得到公认的。今天,《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诞生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振兴我国的海洋事业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但是,我国大多数人海洋观念比较淡薄,缺乏应有的海洋意识,在这点上,我们应该增强海洋意识。
阅读下面资料:
在日本硫球群岛以东的太平洋海域,有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冲之鸟岛,由于海水的长期侵蚀,露出海面的岩礁逐年缩小,涨潮时只有2块礁石露出海面不足半米,不要太久,就会被海水彻底淹没,日本政府不惜投资巨款300亿日元,1987年起用3年时间加固该岛。
【教师提问】日本政府这种举动目的何在?读课本第93页图3.25,本图可看作是冲之鸟岛的模式图。
学生回答: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保住了小岛作为领土的法律地位,而且拥有了126000平方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和随之带来的丰富的资源。
【软件演示】专属经济区范围。
【教师补充】126000平方海里即43万平方千米,相当于4个浙江省面积之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人极强的海洋国土观念。
但我们也要看到日本在尽力抢占扩大属于自己的海洋空间的同时,也算计别国的领土,对我国的领土更是暴露出其野心与贪婪。
【教师提问】你知道有关事实吗?
学生回答:钓鱼岛历来是我国的领土,但某些日本人却在岛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妄图抢占钓鱼岛;我国南海诸岛中有的岛屿被别国占领。
【教师提问】日本人妄图抢占我国钓鱼岛,还要达到什么目的?
学生回答:达到与我国共同划分钓鱼岛以西的东海海域的目的。
【教师补充】是的,因为那样的话,日本与我国就成为共架国,可以共同划分专属经济区。
【教师提问】这些事实告诫我们什么?
学生回答:要增强海洋国土观念,国土主权意识。
【教师补充】在发展问题上我们注重现实性,可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在主权问题上我们绝不让步。领土问题是一个历史问题,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和机遇方可解决,但钓鱼岛、南海诸岛历来是我国领土,这是每个中国人必须牢记的。
既然我们认识到海洋对于我们发展的重要性,我们就不能重走陆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应在开发海洋的同时注意保护好海洋环境。
【板书】二、海洋环境保护
【教师提问】在海洋的开发利用中,人们遇到了新的问题,海洋环境问题已摆在我们面前,海洋环境问题包括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海洋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
【看录像】我国海洋污染的纪实情景。
【教师提问】通过录像,结合课本第91页,图3.23,海洋污染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在某种意义上超过了陆地早期发展,为什么?
学生回答:(举例略,概括为)一方面是认识问题,长期以来把海洋看做巨大的垃圾场;另一方面是发展问题,是海洋开发利用中难以避免的。
【教师提问】造成海洋生态破坏的原因有哪些?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前后四个同学为一小组,每组1个代表回答。
回答要点:(1)海洋污染可以造成海洋生态破坏;(2)过度捕捞可造成生态破坏;(3)海岸工程可使海洋自然环境变化从而导致生态破坏;(4)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现象等也可致使海洋环境变化,使生态受到破坏。
教师可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补充。
【教师提问】我们对海洋环境问题进行了讨论,那么,海洋环境问题的最终危害是什么?
学生回答: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教师补充】保护海洋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现在各国都在采取措施治理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态。在各种污染中石油污染的危害最为严重,也就成为目前治理的重点。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92页资料,结合录像说明造成石油污染的原因和石油污染的特点。
学生回答:海上石油开采时的井喷、运输中的油轮泄漏都是造成石油污染的直接原因,石油污染具有突发性、严重性、难以处理性的特点。
【教师提问】石油污染具有难处理性,现在我们使用了一些清污方法,读课文第93页表3.5,你认为哪种比较好?
学生回答:请几位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把所知道的新的信息告诉大家。
【教师补充】据资料报道,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用微生物分解的方法来清除石油污染,还有的科学家试验新的原油运载方法,避免石油泄漏,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相信随着科学进步会有更好的治理石油污染的方法,还有待于你们去发现、创造。
【教师提问】我们以石油污染为例分析了治理方法,那么从整体上讲,要解决海洋环境问题,保护海洋环境,我们要做哪些工作呢?请你结合知道的事实、见闻及体会谈自己的观点。
学生回答:请几位同学分别谈自己的想法(内容略)。
【教师补充】增强海洋国土意识、加强立法、严格管理、更新技术是重点内容。
【教师评论】同学们谈了解决海洋环境问题的措施,实际上我们研究的是海洋的永续利用问题,这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这是中国人走向海洋必须解决的问题,否则,我们的发展成果,就要被污染抵消掉。
【教师总结】通过学习,我们对海洋权益有了明确的认识,对海洋环境保护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希望同学们增强海洋国土意识、海洋环保意识。
【反馈练习】(投影)运用本节课知识思考下面问题:
(1)我国的国土面积是多少?日本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签订之初,即在教科书上将其国土面积由37万平方千米说成400万平方千米,这是为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焦点访谈节目中曾做过这样的报道:我国某省附近海域在海蜇捕捞季节,按可捕量计算,可允许6000只渔船在此捕捞,可实际捕捞渔船达到12000只,管理人员只重罚款,不重实效,只要交了罚款,无捕捞证也可以捕捞。对这件事,谈谈你的想法。
学生回答要点:
(1)我国国土面积1200多万平方千米。日本人把国土面积说成400万平方千米是把领海,内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等海洋国土面积计算在内。日本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订之初,就改写了教科书上的国土面积,说明了他们的海洋国土意识极强,并且重视海洋国土的教育。
(2)缺乏海洋环保意识,需完善法律,加强管理力度,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水平。
【结束语】同学们谈得很好,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让我们记住,960万平方千米以外,我们还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希望同学们能在这片蓝色国土的开发上有所作为!
板书设计
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
一、海洋权益:增强海洋国土意识(发展主权)
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94年11月16日生效
我国1995年5月15日批准
2.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
二、海洋环境保护:永续利用
第三课时 海水运动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了解洋流的类型及其成因,大洋表层环流的分布规律以及洋流的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建议】
关于表层洋流的分布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以太平洋和大西洋洋流为例,对比两大洋洋流的分布,找出分布的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读《世界洋流模式》图,归纳出世界大洋中低纬度和中高纬度环流分布规律。
关于海水运动形式的教学建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对海洋的了解说明海水运动形式。然后,教师归纳出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在讲解波浪和潮汐运动时,可从能量来源、形成过程、产生的影响和驱利避害的措施几方面进行讲述。
关于洋流的形成的教学建议
教材的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洋流按形成原因分类,即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首先介绍风海流的形成,这是一个重点内容,然后介绍密度流和补偿流。在教学中,要讲清三类洋流的概念、成因,补偿流的分类等。在洋流形成原因的分析中,要联系行星风系、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分布、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等诸多影响因素。
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教学建议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沿岸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海洋航运、海水净化等方面。关于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的影响,可以澳大利亚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进行对比,说明寒暖流对气候的影响;关于洋流对海洋生物及渔业资源的影响,可从寒暖流的交汇和补偿流的上升说明;关于洋流对海洋航运的影响,可以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为例,说明在冬夏不同季节,洋流的流向的变化对海洋航运的影响。最后,联系海洋污染物的扩散和加速自净,说明洋流的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新课】
1.提问:在同学们中可能有不少人去过海滨,你知道海水运动有哪些形式吗?
2.归纳:海水运动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是波浪、潮汐和洋流三种。
【海水运动形式的教学】
1.读图:课本《波浪》景观图
2.讲解:海水的波浪运动,就能量来源和产生原因来说,有其能量来自风能形成的风浪,有其能量来自地震和火山爆发释放出的地球内能或热带风暴引发的海啸,也有其能量来自天体引力使海水涨落形成的潮汐波。然而,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是风浪。在风力作用下,海面波状起伏,随着风速越大,波浪的规模越大,破坏力也越大,对沿海建筑、航运、渔业、海洋石油生产等有不利的影响。遇有巨大的风浪袭击时,应采取加固海堤、封航、休渔、抛锚等措施。
3.读图:课本《大潮和小潮》、《钱塘潮与杭州湾地形》示意图
4.演示:录像《钱塘潮》
5.讲解:潮汐的概念,大潮和小潮的形成与月相变化的关系,著名的钱塘潮的形成与杭州湾地形的关系,以及潮汐对航海和海岸工程建设的影响。
6.读图:课本《墨西哥湾暖流》示意图
7.讲解:以墨西哥湾暖流为例,说明洋流的概念;从墨西哥湾暖流的规模上引出洋流的形成。(www.xing528.com)
8.板书:海水运动形式:1、波浪:风浪、海啸、风暴潮、潮汐波等
2、潮汐:大潮(朔望月)小潮(上下弦月)
3、洋流:海水常年大规模定向流动
【洋流的形成的教学】
1.复习: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
2.讲解:风海流是在盛行风的作用下形成的规模很大的洋流,如在信风带形成了赤道洋流,在西风带形成西风漂流等。在风海流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了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读图:课本《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向》示意图
4.讲解:密度流是各个海域的海水因温度、盐度的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在相同水深处出现液体压强差异,引起海水的定向运动。例如,地中海的盐度高于大西洋,在水深500米处,地中海的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向大西洋,而大西洋表层海水则流向地中海,补偿地中海海水的缺失。
5.板图:《南美大陆西岸的秘鲁寒流及秘鲁渔场的形成》示意图
6.讲解:补偿流的形成、分类,秘鲁渔场的形成。
7.板书:洋流的形成:
⑴风海流:主要受盛行风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
⑵密度流:海水温度、盐度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形成。
⑶补偿流:
【表层洋流的分布的教学】
1.读图:课本《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
2.提问:对比太平洋和大西洋中、低纬度的洋流分布,从洋流的流向和性质等方面找出共同点。
3.读图:《世界洋流模式》图
4.讲解: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5.读图:课本《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
6.提问: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流向;形成该海域洋流流向随季节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7.讲解: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形成。
板书: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教学】
1.读图:课本P5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2.提问:澳大利亚大陆东、西岸的气候类型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讲解:澳大利亚大陆东岸为湿润的气候类型,西岸为干旱的气候类型。这是因为澳大利亚大陆东部沿海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西部沿海有西澳大利亚寒流流过。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则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寒暖流对澳大利亚大陆东、西岸气候的形成以及气候的差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读图:课本P5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5.提问:找出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并说出寒暖流的名称。
6.讲解: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另外,洋流还对航海和海洋污染物的扩散产生影响。
7.板书: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渔业:寒暖流交汇区形成大渔场
航运:顺风顺水快,逆风逆水慢
污染:范围扩大,净化加快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观测海水运动
1.观测风浪运动:
在沿海地区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测海洋风浪运动。可利用风速仪测出观测时的风速,也可收听当地气象台站的气象预报,将风力大小的数据以及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同时,将目测的浪高数据以及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分析风力和浪高数据,找出海洋风浪运动的规律,为沿海的捕渔业和航海业提供服务。
2.观察潮汐现象:
在沿海地区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测海洋的潮汐现象。观测内容为每天海水的涨落时间、次数、潮差,结合月相变化观察大潮和小潮的出现。
第四课时 海水温度和盐度
【教学目标】
1.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和构成情况,了解海洋对大气、陆地海岸带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在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影响。
2.海洋表层海水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规律以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了解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3.海水盐度的概念、世界海洋表层海水盐度随空间变化的规律和影响海水盐度变化的因素。
【教学建议】
关于地球上的海洋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读《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储量》图,了解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和构成情况;然后,引出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的热源和水源,并且积极参与大气的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与大气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最后,读课本《人——海岸相互作用阶段》表,了解海岸是陆地和海洋间的过渡地带,从滨海平原到大陆架之间的广阔区域,是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这里也是人口集中,经济发达的地区。人类通过沿海工业、农业、港口建设、捕捞、排污等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同时,海岸带地理环境的变化,也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人们要研究海洋环境,探索海洋水温、盐度的变化、海水运动的规律,解决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海洋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问题。这样就与后面的教材章节内容形成了自然衔接,为后面的教材章节内容的教学做好铺垫。
关于海水温度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读《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图,分析海洋的热量收支状况;然后,读课本《海洋表层温度随纬度的变化》图和《太平洋西经170°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而变化的曲线》图,找出海水温度随纬度和深度的变化规律;第三,讲解气象、洋流、沿岸地形对海水温度的影响;最后,从海陆热容量的对比方面,分析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关于海水盐度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向学生介绍海水中所含的盐类物质成分,由此引出盐度的概念。然后,向学生介绍世界海洋的平均盐度值,并指出在海洋中的总盐量基本稳定,但在不同的海区和同一海区的不同时刻,盐度值是不同的。接下来,引导学生读《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的变化》图,找出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分析影响海洋表层盐度随时空变化的因素。
【教学设计示例】
【引入新课】
1.阅读第三单元的引言部分,由此引入新课。
2.观看录象:《海洋探秘》
【地球上的海洋的教学】
1.读图:《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储量》图
2.提问:世界海洋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海洋水占地球水体总储量的比重是多少?
3.讲解:世界海洋的面积有3.61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的71%,因此可以说,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世界海洋每年蒸发总量为450000立方千米,其中约有10%的水汽由大气输送到陆地上空,凝结降落到地面,再通过河川径流返回海洋。因此,海洋还是大气中水汽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海洋不仅是大气的热源和水源,而且积极参与大气的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海洋和大气之间广泛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对地球上的气候形成和陆地径流特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是从滨海平原到大陆架之间的广阔区域。在陆地上,距离海岸60千米的沿海地带,居住着世界50%以上的人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海岸带的陆海相互作用。
4.读表:课本《人--海岸相互作用阶段》表
5.讲解: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求海岸带不断提供充足的海洋水产和良好的生存环境。而气候的恶化、海平面的上升、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都会对海岸带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因此,人类要对海洋的物理特性、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岸带海陆相互作用规律进行研究,使海洋的生态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
6.板书:地球上的海洋:
①面积占71%,储水量占96.53%
②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
③海岸带的开发利用
【海水温度的教学】
1.读图:课本《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图
课本《海洋表层温度随纬度的变化》图
2.提问:海洋热量的收入从哪里来,热量的支出消耗在哪里?世界海洋表层温度随纬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3.讲解:海洋热量的收入,主要是来自太阳辐射;海洋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消耗于海水的蒸发。一年中,世界海洋热量的收入和支出,基本上是平衡的。但是,各个海区的热量收支并不平衡。在低纬度的海区,热量收入大于支出,海水温度较高;在较高纬度的海区,热量的收入小于支出,海水的温度较低;世界海洋表层海水的温度分布,表现为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另外,世界海洋表层海水的温度分布状况,还受气象、沿岸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同一海区的水温,夏季高些,冬季低些;同纬度的海区相比较,有暖流流过的海区,水温要比寒流流过的海区的水温高些。
4.读图:课本《太平洋西经170°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而变化的曲线》图
5.提问:世界海洋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有什么特点?
6.讲解:从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而变化的曲线图看,由于海水的导热率很低,太阳辐射热量集中储存在海洋表层,表层海水的温度随深度而递减;而海深在1000米以下深层海水的水温,基本上差别不大,经常保持着低温状态。
7.阅读:课本P71第二自然段
8.板书
【海水盐度的教学】
1.提问:海水为什么是咸的?(学生回答海水中含有盐分)
你知道海水中含有哪些盐分吗?
2.讲解:海水中含有很多盐类物质,其中主要是氯化钠和氯化镁。海水中含有盐类物质的多少,用盐度来表示。盐度是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既每100克海水中含有约3.5克的盐类物质。世界海洋中的总盐量是基本稳定的,但在不同的海区和同一海区的不同时刻,观测到的盐度值是不同的。
3.读图:课本《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的变化》图
4.提问:世界海洋表层海水盐度随纬度的变化,具有哪些特点?试分析海洋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5.讲解:影响海水盐度分布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降水和蒸发、河川径流、洋流等。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的海区,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对比关系。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海水盐度升高,如红海蒸发强烈,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蒸发量小于降水量,海水盐度降低。在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较低,如波罗的海因有陆地河流注入,蒸发量又小,成为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区。而且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影响着海水盐度的季节变化。在同纬度的海区,暖洋流经过时海水盐度升高,冷洋流经过时海水盐度降低。
6.板书:海水盐度:
①概念
②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特点
③影响因素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地球的海洋环境有基本的了解,培养学生探究海洋科学奥秘的兴趣。
2.了解人类活动和海洋环境的关系,能正确评价人-海岸相互作用过程。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请参考媒体素材中"课件类"素材:《地球上的海洋》。
【教学过程】
【启动多媒体课件】
【教师提问】请学生谈谈他对于海洋的了解。(比如,你生活中有那些方面和海洋环境相关呢?要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像力。)
【教师总结】我们在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大气环境之后,开始进一步了解另一个重要的要素:海洋环境。不管是濒临海洋还是深处内陆的地区,都在一定程度上受海洋环境的不同程度的影响。海洋对我们的影响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气候影响(气候的干旱和湿润与海洋和陆地的水循环密切相关),资源影响(生活中许多产品来自海洋,如食盐,海洋水产,海洋矿产……),交通运输影响,生活娱乐影响以及大到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新航线的发明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使世界政治格局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某些发达国家如日本,充分利用有利的海洋环境推动了国家经济的迅速振兴)等。(注意对学生回答进行归纳和总结)
【导入新课】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开始陆续学习关于地球海洋环境的各个方面。
【课件演示】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了71%,表明地球是个水的星球。在演示这部分动画时,地球上不同的水体形式充分展示了地球上不同的地理景观,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对这些地理事物做适当的提问和总结等。
【利用课件演示和总结】海洋环境的4个方面(地球的水库,大气和陆地水的来源(水循环的动画),大气的重要热源,海岸带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同时提问】简述人类活动和海洋的相互作用的历史。让学生回忆自己知道的历史上人类活动与海洋相关的事件。并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总结海洋和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几个不同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海洋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播放录像】《海岸带》
【课件演示】人-海岸相互作用的几个典型阶段。
【提问】请评价一下这几个阶段,它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生产力的提高,使人类明显增强了改造自然的能力。海洋环境作为地球的主要环境之一,正日益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也反左右于人类活动。人类越来越注重海洋开发过程对相关领域的生态和环境效应,合理规划,科学管理,持续利用海洋为人类提供的各项资源将成为人和海洋环境相互作用最主要的方面。
【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海洋环境的第一节,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多结合实际,提高学生学习海洋环境相关知识的兴趣。海洋科学的发展一直是我们国家相对比较薄弱的领域,而这种滞后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的瓶颈效应将使我们越来越被动。提高学生认识海洋、探究海洋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海洋环境是本节课的关键。
探究活动
收录中央气象台海洋气象预报或搜集我国海洋水温资料,绘制我国近海水温年变化曲线图,分析我国近海海域水温的时空变化特点。
第五课时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资源的类型和特征,以及各类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2.了解世界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和海洋渔业生产状况;了解世界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过程。
3.了解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措施。树立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观点。
【教学建议】
关于海洋油、气开发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向学生介绍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过程。教师利用课本插图《海上钻井平台》,从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采、运输、对生产设备和技术的要求、对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等方面进行讲述。这里,也可以将海洋油气资源的生产与陆地油气资源的生产过程做一个对比,突出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的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的特点。最后,向学生介绍我国在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过程中,采取的国际合作和工程招标方式。
关于海洋渔业生产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读《大陆架剖面示意》图,了解大陆架海域的范围和自然条件,讲解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的原因。在讲解渔场形成原因时,可结合已学过的有关洋流的知识进行分析,为什么有寒暖流交汇的地方或有冷海水上泛的地方会形成大渔场。接下来,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世界主要渔业地区的分布》图,并说明在温带海区由于饵料丰富,世界大渔场多在温带海区,使很多温带的沿海国家成为世界的主要渔业国。如中国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渔获量较多的国家,对国民的食品结构影响很大。特别是日本可耕地有限,人口密度又大,海洋食品占有很大比重,如日本人喜欢吃的生鱼片、寿司等。如有条件,可向学生播放有关日本饮食文化的录像。
关于海洋资源类型的教学建
在教学中,教师可搜集一些有关陆地自然资源和能源短缺或枯竭的具体事例,向学生进行介绍,使之认识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和必要性。然后,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海洋资源的种类。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出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的种类。接下来,对海水资源(包括海洋化学资源、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源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潜力进行讲述。
【教学设计示例】
【引入新课】
1.讲述:开发海洋资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提问:你所了解的人类可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有哪些类型?
【关于海洋资源类型的教学】
1.讲解: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主要有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和海洋能源资源四类。其中海洋化学资源的利用包括海洋有用化学元素的提取和海洋水的淡化。海水中溶解的矿物质,种类多,数量大。每立方千米的海水中含化学物质平均为3750吨,目前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海水中的食盐可供人类消耗数亿年;海水中蕴藏的钾盐总量相当于陆地上钾盐探明储量的数十万倍。目前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有食盐、镁、溴、碘等。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向海洋要淡水,是解决世界性淡水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但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为了节省资金投入,海洋有用化学元素的提取和海洋水的淡化可以考虑综合开发和利用。在这方面,陆地淡水资源匮乏的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做的比较突出。海水还可以直接作为工业冷却水源,但需要解决海水对金属设备的腐蚀问题。
2.读图:课本《海洋农牧化生产--耕海牧渔》图
3.提问:看图说明人类是怎样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
4.讲解:海洋中有20多万种生物,其中动物18万种,包括16000多种鱼类。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在远古时代就已开始了,但那时只是捕捞和采集海产品。随着海洋捕捞工具和技术的改进,随着人类对海洋水产品需求的数量和种类的增加,人类的海洋捕捞活动已从近海扩展到远海的各个海域。同时,通过近海人工养殖各种海产品,并对海产品进行深加工,以满足人类的多种需要,实现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读图:课本《深海锰结核》图
6.讲解:近海大陆架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在深海盆中,还广泛分布着多金属锰结核和多金属软泥,它们是解决陆地矿产资源枯竭问题的重要矿产资源来源,是实现未来人类对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可靠保证。
7.讲解:海洋能源资源的种类、特点和利用现状。海洋能源资源主要有海浪、潮汐和洋流等类型。其共同特点是:都属于可再生资源,而且是清洁的能源,对环境没有污染。但是,这些能源密度很小,开发利用时对技术和设备要求高,投资较大。目前,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
【海洋渔业生产的教学】
1.读图:《大陆架剖面示意》图、《世界主要渔业地区的分布》图、《舟山渔场的沈家门渔港》景观图
2.讲解:海底大陆架的地理环境特点,形成世界大渔场的条件(多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多集中在温带海区),世界主要渔业生产国的渔业生产发展状况(主要是中国和日本)。
【海洋油、气开发的教学】
1.讲解:海底油气资源的分布,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过程,以及海洋油气资源在开发利用上不同于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些特点。
2.读图:《海上钻井平台》景观图
讲解:海上钻井平台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海底石油钻探、开采和运输过程,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的特点,海洋油气资源开发采取的国际合作和工程招标方式。
探究活动
1.参观化工厂:有些化工厂是以海盐为原料生产化工产品的,如天津市的某些化工厂就是这样的。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化工厂,了解以海盐为原料能生产哪些化工产品,能够满足人类的哪些需要。
2.社会调查:教师可组织学生到生物制药厂参观调查,了解海洋生物在医药工业方面的利用情况;或由学生自己分组到市内各大药店进行调查,了解哪些药品的成分中有海洋生物的提取物,对人体具有哪些医疗保健功能。
第六课时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二)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空间资源分布的范围,包括的种类,开发利用特点等。
2.了解世界海洋运输业的发展,港口建设和港口贸易的发展。
3.了解世界著名的围海造陆工程。
【教学建议】
关于海洋空间利用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开发海洋空间资源的深远意义。由于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使陆地空间越来越拥挤,海洋将成为人类活动的广阔空间;然后让学生了解海洋空间资源分布的范围,所处的环境特点。海洋可利用空间包括海上、海中和海底,具有气象、水文条件复杂,环境恶劣的特点;最后,讲当前人类在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已涉及的领域。海洋空间利用已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扩大到生产、通信、电力、储蓄、文化娱乐等诸多方面。
关于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世界海洋运输的发展历史,讲述人类在海洋运输中经历了由近海向远洋拓展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过程。特别要指出现代大型船舶的出现和无线电导航、全球定位技术在海洋运输业的应用,大大促进了海洋运输业的发展。接着,教师可利用课本中《世界主要海运路线》图,介绍世界七大海上交通运输线。最后,介绍人们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主要场所——港口的建设。在讲港口建设时,可引导学生读《鹿特丹港口的土地利用》图,结合荷兰鹿特丹港发展案例,讲清港口建设要有三个条件:①腹地:即港口的服务区域;②配套设施:如码头、装卸设备等;③在港口的规模、服务功能和范围上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于围海造陆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世界围海造陆的三个典型事例①荷兰的围海造陆工程;②日本、美国、法国、荷兰等国建造的人工岛工程;③澳门的填海造陆工程,说明围海造陆是缓解人多地少矛盾的重要途径,但是需要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特别是做好以水利工程为中心的配套建设。同时还要指出,兴建海上城市,工程和费用巨大,需要以强大的国力作基础。
【教学设计示例】
【引入新课】
1.读图引入:读课本《未来海洋空间利用示意》图,说明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涉及生产和生活的哪些领域?关于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人类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探索?
2.录像引入:观看有关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科技录像片,回答海洋空间资源包括海洋的哪些部分。人类是怎样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
3.讲解:海洋空间资源包括海上、海中、海底三个部分。随着世界人口迅速增长,陆地各种自然资源逐渐走向枯竭,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越来越令人关注,海洋将成为人类活动的广阔空间。
【海洋空间利用的教学】
1.讲解:目前,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已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扩展到工业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科学文化、生活娱乐等诸多领域。然而,海洋环境不同于陆地,不论在环境方面还是在生态方面,都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
2.提问:海洋环境条件和生态条件较陆地有哪些不同;其复杂性和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会产生哪些影响?
3.讲解: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活动,在近海和海洋表面,要抗御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复杂的海水运动;在深海要能适应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的环境;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性大,对工程设备材料、结构和施工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的工程。
【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
1.讲述:世界海洋运输业的发展历史,经历了船舶动力的不断更新换代,吨位不断增大,不同运输用途的船舶品种不断增多,海洋航线由近海向远洋不断拓展,导航技术和定位技术不断现代化的过程。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石油生产和运输迅速增长,大型油轮的出现,以及大型集装箱船的兴起,带来了海洋货物运输的革命。今天,现代化的大型集装箱船和巨型油轮可以来往于各大洲港口之间的航线上。
2.读图:课本《世界主要海运路线》图
3.讲解:世界七大海上交通线:①北大西洋航线:美国和加拿大东海岸港口连接西欧、南欧、各国港口的航线;②亚欧航线:连接西欧和亚太地区各国港口的航线;③南美航线:连接欧洲和南美东海岸各国港口的航线;④南北美航线:也叫巴拿马运河航线,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⑤北太平洋航线:北美西岸各国和亚洲国家间的航线;⑥南太平洋航线:美洲西海岸与亚太地区各国的航线;⑦非洲航线:也叫好望角航线,是欧洲、北美洲从西亚进口石油的重要海上运输线。
4.承转:伴随着世界海洋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港口建设也随之得到发展。
5.读图:课本《鹿特丹港口的土地利用》图
6.讲解:以荷兰鹿特丹港为例,说明港口的形成和发展应具备的三个条件:①腹地:即港口的服务区域;②配套设施:如码头、装卸设备等;③在港口的规模、服务功能和范围上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围海造陆的教学】
1.读图:课本《日本神户人工岛》图、《澳门历年填海范围》图
2.讨论:围海造陆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分析围海造陆的利和弊是什么?
小结:
围海造陆是缓解沿海地区人多地少,有限的土地资源不足以满足发展居住、绿化、交通、工业、商业等建设需要的矛盾的重要途径;围海造陆工程耗资巨大,需要有强大的国力作基础,同时还要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防止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
探究活动
1.设计制作未来海洋空间利用示意模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设计制作未来海洋空间利用示意模型。可先设计一张蓝图作为底图,然后转绘在矩形胶合板上,再用塑料泡沫板或有机玻璃板做出各种海上设施模型,用乳胶粘贴在胶合板上设计的位置,最后涂上设计的颜色,标上注记,此模型即可完成。此活动可以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幻想力。
2.世界主要海运路线距离量算:在一张世界地图上,标出世界七大航线,然后根据地图的比例尺,量算各条航线的距离。此活动可以采取分组形式,每组量算一条路线,最后各组汇报结果。通过比较数据,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海上咽喉要道的重要位置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比例尺的计算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