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女孩不可随地随意吐痰、擤鼻涕

女孩不可随地随意吐痰、擤鼻涕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礼记》中的不随地吐痰是按照伦理道德标准来要求的,在古代医家那里,则是另一番理解。如果随地吐痰被发现,要被治罪。如果女孩生病流鼻涕,应随身携带纸巾,以备擤鼻涕时使用。在室内应寻找痰盂吐痰并避开别人。礼仪小贴士日常生活中,女孩在与别人谈话时,在尊长面前、在礼仪场合、公共场合,不要吐痰、擤鼻涕。

女孩不可随地随意吐痰、擤鼻涕

礼记·内则》规定:“在父母舅姑之所……不敢哕噫、嚏咳、欠伸、跛倚、睇视,不敢唾洟。”这里的“不敢唾洟”,就是不能随地吐痰、擤鼻涕的意思。“唾洟”,指痰液和鼻涕。《礼记》中的不随地吐痰是按照伦理道德标准来要求的,在古代医家那里,则是另一番理解。

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保生铭》中有一个观点:“每去鼻中毛,常习不唾地”,意思是要经常去除鼻毛,要养成不随地吐痰液的习惯。虽然孙氏所谓“常习不唾地”首先是出于养生保健的需要提出来的,但在客观上有益于环境卫生和减少病菌的传播。

痰盂,古人又称“痰壶”,有瓷、玉、金属等各种质地,最晚在汉代已是家居必备之器。据《西京杂记》记载,当年广川王刘去盗魏襄王墓时,便曾盗出一只“玉唾壶”。到清代,痰壶更成了皇家的“标配”。

古人常用的痰壶与今天常见的痰盂明显不同,有些并不放在地上。有条件的人家大多是由下人捧着随时取用,孔子的后代孔安国就曾捧过痰壶。据《汉官仪》记载:汉武帝时,“孔安国为侍中,以其儒者,特听掌御唾壶”。如果需要,古人外出或到一些重要场合,可以将痰壶藏于长袖中带在身上。

有时候,一个不文明的行为,足以毁掉一单生意。

有一个医疗器械厂与外商就引进输液管生产线进行了协商,眼看着第二天就签合同了。为了表示自己的热情,厂长陪同外商参观车间,正在介绍情况时习惯性地吐了一口痰,然后用鞋底擦掉。当时外商看见了,紧皱眉头,有些不悦。

第二天,外商不告而别,并给那位厂长写了一封信:恕我直言,您作为厂长代表着工厂的整体素质。而且,我们今后要生产的是有着严格卫生标准的输液管。在中国有句老话:人命关天!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

就这样,一个已基本谈成的项目被一口痰“吐”掉了。

随地吐痰不但不卫生、不文明,还很不礼貌,如果在皇帝面前乱吐更是“大不敬”,搞不好还会掉脑袋。据《魏书·李栗传》记载,北魏太祖拓跋珪时,左将军李栗常在拓跋珪面前“咳唾任情”,结果被拓跋珪找理由诛杀了。(www.xing528.com)

明林尧俞《礼部志稿》也曾记载:“百官自入午门内不许吐唾,如朝参近侍御前,有病咳嗽者即许退班。”如果随地吐痰被发现,要被治罪。皇帝在天坛祭天时,吐痰更是大忌:“如有饮酒食荤,及随侍入坛而唾地者皆罪之。”

1.擤鼻涕礼仪

擤鼻涕时应用纸巾先按住鼻子一侧擤,用同样的方法再擤另一侧。将擤完鼻涕的纸巾扔到垃圾桶,然后打香皂洗手。如果女孩生病流鼻涕,应随身携带纸巾,以备擤鼻涕时使用。

2.吐痰礼仪

女孩应避免在大庭广众之下吐痰。吐痰时应寻找厕所,也可用纸巾来处理痰液,然后将其弃置垃圾桶。在室内应寻找痰盂吐痰并避开别人。

礼仪小贴士

日常生活中,女孩在与别人谈话时,在尊长面前、在礼仪场合、公共场合,不要吐痰、擤鼻涕。如果确实有痰、鼻涕,可到卫生间解决。实在不得已,则要到稍微僻静之处,转过身去,用手帕擦拭。当众擦拭鼻涕,也是不合礼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