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回旋曲欣赏《钟表店》
钟 表 店
目标:
1.通过赏析大师的佳作及创编相应舞蹈动作,感受、辨认回旋曲的曲式和体裁等特点。
2.提高对音乐的感受、表现、鉴赏等能力。
准备:乐曲《钟表店》。
指导:
1.倾听音乐两遍,分辨乐曲的结构特点。
(1)第一遍安静欣赏:这首乐曲听起来什么感觉?一共有几段,是什么结构的?
(2)第二遍随音乐节奏边拍腿边欣赏:验证之前分析的结果,加深对乐曲结构的认识和对节奏的感受。
提示:不同的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不同,对音乐结构的辨认能力也就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大部分学生的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欣赏的次数。但必须注意,不宜分段欣赏,以免破坏乐曲的完整性,不利学生对整体结构的感知。。
2.倾听教师讲述故事,尝试将故事与音乐匹配。
(1)生动讲述故事:钟表店里,有各式各样的钟。早上,钟楼里的钟声响了,各式各样的钟便欢快地摆动起来。管理员叔叔看到钟表上有灰尘,就用抹布擦擦这个,擦擦那个。突然,他发现有一个钟不动了,赶快给上紧了发条,接着又继续给其他钟表擦灰尘。各式各样的钟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继续欢快地摆动着。摆着摆着,钟表们就不知不觉地、悄悄地离开了货架,跳起了优美的华尔兹舞蹈……唉!好像是有人来了,钟表们立刻停止跳舞跑回到货架上,又欢快地摆动着。看到顾客来了,钟楼里大钟又敲响了,好像在热烈欢迎大家。
(2)引导学生再次欣赏音乐,感受不同乐段的变化,尝试将故事情节与音乐乐段进行匹配。
●哪一段是各式各样的钟在欢快地摆动?(A段)哪一段是管理员叔叔在擦钟表?(B段)音乐的什么地方是叔叔在为钟上发条?(过渡和A段第二次重复)哪一段是钟表离开货架跳起了优美的舞蹈?(C段)哪一段是看到顾客来钟表们回到货架继续欢快地摆动?(A段第三次重复)
●A、B、C三段音乐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A段跳动、B段欢快、C段柔和)
提示:学生在表达对音乐的感受时可能会使用不同的比喻和形容词。对于年龄小的儿童,能做出与音乐情绪相吻合的比喻即可,不必非要使用形容词进行概括;对于年龄较大的学生,教师可以多倾听、多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心中所想。
3.分段欣赏音乐,并根据故事和音乐内容创编动作。
(1)A段:引导学生创编各种钟表的形象,如鸡钟、猫头鹰钟、鱼钟等。
要求:能随A段音乐节奏,做出钟摆动的动作。
(2)B段:请几名学生扮演“管理员”,创编管理员擦钟的各种不同劳动动作。
要求:能按音乐节奏做动作,并能表现出管理员劳动时轻松、快乐的心情。
(3)A段第一次重复:“管理员”按乐句变化,一句为一座钟上发条。
(4)C段:钟表们离开货架,跳过了优美的华尔兹舞,并在乐段结束时回到货架。
(5)A段第二次重复:钟表继续快乐地摆动。
提示:在学生创编和表演动作时,教师应时时提醒学生注意动作的节奏不仅要合上音乐的节拍、动作的幅度、脸上的表情等更应和音乐的情绪、性质相吻合。
4.再次播放乐曲,学生跟随音乐有感情地完整表演。
小结:奥尔夫教学法的伸缩性高、适应性强,适合不同年龄、不同起点的人进行音乐教学,本活动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对于年龄小的儿童,教师在组织这个活动时可能需要在课前多为其提供一些与钟表有关的知识经验,并在讲述故事时为其提供相应的图片或图谱,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音乐表达的内容;对于年龄大的学生,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则应更多地鼓励学生大胆地用语言和动作进行表达和创造。通过欣赏音乐和故事、创编舞蹈动作等方式,学生不仅进一步熟悉回旋曲式的结构特点,更能感受到回旋曲作为一种音乐题材时所表现出的活泼热烈的特性,促进了学生音乐反应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高。
Ⅱ.回旋曲欣赏《献给爱丽丝》[8]
目标:1.感受著名钢琴曲的艺术魅力,感知乐曲从主部优美、温柔到第一插部欢快、明朗,再到第二插部严肃、坚定的情绪变化。
2.尝试将《美丽花朵》的舞蹈动作与《献给爱丽丝》的乐段相匹配,并随乐曲变化大胆地创编并表演动作。
准备:师生围站一圈;钢琴曲《献给爱丽丝》;红、黄、绿三根八音管。(www.xing528.com)
指导:
1.播放乐曲主部旋律,激发学生想象并创编动作。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是一粒花籽,被埋在泥土里,正在吸收水分。充足的水从泥土渗到你的头顶,再渗入你的脖子,最后渗入你的胳膊,你的胳膊得到水分后,就慢慢往上举起,随后破土而出,在阳光照耀下茁壮成长,盛开了美丽的花朵……太阳下山了,花儿凋谢了。可第二天,新的花朵又出来了,一朵、两朵,盛开了,人们很惊讶地对着花儿轻轻喊一声“啊——”
提示:每次教学,都要尽量向学生展示一幅美丽的画卷,把学生带进遐想的空间,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让学生闭上眼睛做动作,目的是给他们留下充分想象的空间,同时还可以避免受到周围同伴的影响。
2.播放“主部+第一插部”旋律,引导学生结合情景进行表演。
(1)播放音乐,情景引导:
在绿绿的草地上,有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花,(教师用红、黄、绿三根八音管代替,摆放在圆圈中心)。现在每人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花,并作为小秘密不告诉任何人。然后,大家各自在草地上发芽、生长,当听到老师发出某种颜色的花朵指令时,选择这种颜色花朵的朋友就要马上运用肢体做出花朵慢慢凋谢的动作;而选择其他两种颜色花朵的朋友,就得尽快运用肢体做出帮助凋零花朵的动作,如通过浇灌、施肥、照耀、搀扶、抚慰、鼓励等动作,代表着给他充足的水分、和煦的阳光、新鲜的空气等,尽量不让他凋谢。
(2)创编动作,分享学习:请几位学生分别展示自己创编的凋谢、浇灌、施肥、照耀等动作,并引领同伴模仿练习。
(3)播放音乐,尝试表演:伴随着主部音乐,学生扮演花朵自由地生长,教师在主部结束时说出一种颜色;伴随第一个插部的旋律,学生运用肢体语言表现花朵慢慢凋零,再得到雨水浇灌、阳光照耀等又茁壮成长的过程,或给予同伴浇灌、施肥、照耀、搀扶、抚慰、鼓励等动作。
提示:若让孩子进行表演,应适当减少难度,减轻其技能和认知负担,如让其手上绑起不同颜色的丝带,扮成不同颜色的美丽花朵。
3.播放《献给爱丽丝》“主部(第一次重复)+第二插部+主部(第二次重复)”旋律,引导学生继续创编和表演。
(1)播放音乐,引导表演:
●主部(第一次重复):快要凋谢的花朵终于被他的小伙伴救活了。在阳光的照耀和细雨的滋润下,花朵们继续快乐地生长着。
●第二插部:突然,风暴降临了,打雷、闪电,花朵们在风雨中飘摇、颤抖;狂风、暴雨,花朵们挺起胸膛,拉起了手,坚持住、坚持住,太阳就要出来了。
●主部第二次重复:天气再次转好,太阳出来了,战胜了困难,花朵们开心地笑了,幸福的生活还在继续。
(2)展示动作,分享交流:请几位学生分别展示自己创编的在风雨中飘摇、颤抖、挺胸、坚持的动作。
(3)播放音乐,尝试表演: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花朵遇到恶劣天气时摇摆及顽强抗争的各种表情和动作。
4.播放乐曲《献给爱丽丝》,学生进行完整表演。
提示:完整表演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对乐曲结构的辨认情况,适当辅以语言提示。
5.赏析乐曲,感知表演情节与曲式结构的对应关系。
(1)作者简介:贝多芬是集西方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乐派之先河的伟大作曲家,以其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和歌剧等大型作品闻名世界。贝多芬于1810年的创作钢琴曲《献给爱丽丝》是其为数不多的器乐小品,但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2)作品分析:《献给爱丽丝》以回旋曲式写成。一开始出现的主部纯朴亲切,刻画出温柔美丽、单纯活泼的少女形象。这一主部先后重复三次,中间有两个对比性的插部。第一插部建立在新的调性上,色调明朗,表现了欢乐的情绪;第二插部在左手固定低音衬托下,色彩暗淡、节奏性强,音乐显得严肃而坚定。第二插部结尾处一连串上行的三连音及随后流畅活泼的半音阶下行音调,又自然地引出了主部的第三次再现。乐曲最终在优美、温柔的气氛中结束。
(3)表演情节与曲式结构:本次活动将故事和钢琴曲结合,在温柔、美丽的主部旋律部分主要用来表现花朵生长的情景;在明朗、欢快的第一插部处则设置花朵遇到困难,得到同伴积极帮助的情节;而在情绪严肃、坚定的第二插部则设置花朵遇到暴风雨后顽强抗争的情节。情节的设置与音乐要表现的情绪和氛围是基本相符的。
小结:运用肢体动作来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是儿童最容易接受的一种音乐学习的方式。因此,活动一开始,教师并未先分析钢琴曲的曲式结构和情绪特点,而是借助故事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充分运用肢体动作先去感受、表现音乐。学生在随乐表演中,很快便会发现故事情节和音乐发展、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表演动作与音乐情绪之间的联系。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理念——“使儿童能够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的一切领域,并从中获得最完整、最全面的音乐体验”。
【梳理巩固】
本节围绕回旋曲这一曲式而进行的系列教学活动,教学的重点在于理解回旋曲含义、特点等相关的知识,掌握奥尔夫音乐活动中回旋曲创编的基本方法,提高鉴赏音乐、创作音乐等能力。在创编活动《娃哈哈》、《厨房中的交响乐》中,教师通过嗓音、动作、器乐等造型活动,引领学生初尝回旋曲的创作工作,提高学生感知音乐结构的能力及音乐创作的能力;而在欣赏活动《钟表店》、《献给爱丽丝》中,教师则通过将回旋曲与文学故事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在欣赏、创编、表演等系列活动中加深对回旋曲结构特点和体裁特点的理解,感知艺术大师的创作手法,感受世界名曲的艺术魅力。本节四个活动中,既有自由即兴,又有有引导的即兴;既有学生的独立创作,又有与同伴之间的合作创作;既有中国少数民族歌曲的鉴赏,又有外国著名乐曲的赏析……充分体现了奥尔音乐教育元素性、即兴性、综合性、参与性、多元性等特点。
【活动延伸】
1.以“洗衣机”为主题,以乐曲《快速波尔卡》为主部,运用声势、舞蹈、乐器创编一首回旋曲。
快速波尔卡
2.自主结伴,运用以下节奏房子,先按拍的节奏创编二至三条旋律短句(每句以8小节为宜),再使用音条乐器按回旋曲结构进行演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