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回旋曲创编:理解、表现并提高能力

学习回旋曲创编:理解、表现并提高能力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Ⅰ.回旋曲创编《娃哈哈》娃哈哈目标:学习根据回旋曲的结构特点创编单主题的回旋曲,提高对回旋曲的感知、理解、表现等能力。通过亲历和体验回旋曲的建构过程,获得一些相对粗浅的回旋曲创作经验。

学习回旋曲创编:理解、表现并提高能力

Ⅰ.回旋曲创编《娃哈哈》

娃 哈 哈

目标:学习根据回旋曲的结构特点创编单主题的回旋曲,提高对回旋曲的感知、理解、表现等能力。

准备:竖笛、低音音条乐器、打击乐器若干。

指导:

1.回忆歌唱游戏《咿呀咿呀哟》,明确回旋曲式的结构特点。

讨论:在歌唱游戏《咿呀咿呀呦》中,最后的作品一共由几部分组成?分别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游戏《咿呀咿呀呦》最后的作品一共由七个部分组成,第一、三、五、七部分演唱歌曲,第二、四、六部分分别插入三个不同的新创编的歌词。第三、五、七部分是对第一部分歌曲的重复演唱,而第二、四、六部则是按歌曲中“咿呀咿呀哟”乐句节奏、旋律进行仿编,是对歌曲的进一步的展开。

2.学习以歌曲《娃哈哈》为主部,创编一首新的回旋曲作品。

(1)教师吹奏竖笛,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师生共同为歌曲编配一个供伴奏的声势固定音型,如:

提示:此环节设计的声势固定音型要求至少要有2种声势动作,为后面使用乐器进行和声伴奏做好准备。

(3)教师吹奏竖笛或弹奏钢琴,学生边唱边做声势动作,并以此作为回旋曲的主部A。

提示:这是一种较低层次学习与创作练习。通过亲历和体验回旋曲的建构过程,获得一些相对粗浅的回旋曲创作经验。

(4)全班分成甲、乙、丙三组,每组推选三名学生即兴创编一条声势,各组自行练习至熟练。

●分工:甲组为插部B;乙组为插部C;丙组为插部D。

●要求:①每人四小节,每小节两拍,共十二小节,每人节奏不重复,三人连续不中断。

    ②甲组:慢一点的动作;乙组:快一点的动作;丙组:快一点和慢一点的动作;

提示:对动作快慢的要求即对音乐中长音符和短音符的要求,这样会使整首乐曲听起来更有层次感,也为之后选择乐器做好准备。

(5)请学生代表轮流指挥,按“ABACADA”的结构指挥同伴练习:

●A段:全班边唱歌曲边做声势;

●B段:甲组做本组创编的声势;

●C段:乙组做本组创编的声势;

●D段:丙组做本组创编的声势。

提示:新创编的回旋曲各插部规模短小,是主部材料的引申发展,音乐的对比程度低,体现出与主部较强的统一性,因而是一首单主题的回旋曲作品。

3.加入乐器,演奏新编的回旋曲作品。

(1)学习前奏:

请2~3名学生用低音音条乐器演奏音程“la和mi”,可以是和声音程形式也可以是旋律音程模式。

(2)甲、乙、丙三组各自选择打击乐器,练习各自创编的声势。

要求:甲组从打击乐器长音组(即演奏有延音的乐器组)中选择;乙组从打击乐器短音组(即演奏无延音的乐器组)中选择;丙组打击乐器长、短音组都要选择。

提示:此环节对学生的乐器选择提出要求,这与之前对动作的要求是相对应的,打击乐器类型的不同使插部之间、插部和主部之间形成了音响上的对比,以使整首乐曲听起来更加丰富。

(3)完整表演回旋曲:

前奏+A(教师竖笛吹奏歌曲,学生边用声势伴奏边进行演唱)+B(甲组演奏打击乐器长音组)+A+C(乙组演奏打击乐器短音组)+A+D(丙组打击乐器合奏)+A

提示: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进一步增加活动难度,如一个小组中一半学生做声势动作,另一半学生演奏乐器,两部分学生共同完成一个插部展示。这样做使插部从一个声部变成了两个声部,动作和乐器的相互配合,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也训练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小结:本活动借助学生熟悉的歌曲作为回旋曲的主部,引导学生大胆创编插部,再进行组合,最终形成一首单主题的回旋曲作品。通过简单的创编活动,不仅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回旋曲的含义和特点,更使学生获得一些相对粗浅的创作经验,有助于学生音乐创作能力的提高。

Ⅱ.回旋曲创编《厨房里的交响乐

目标:

1.尝试在一定框架下即兴创作对比主题的回旋曲,体验作曲家作曲的过程。

2.积极参与运用嗓音、乐器表现回旋曲的活动,提高感知音乐和创作音乐的能力。

准备:学生每人一台或两人一台音条乐器、“节奏房子”图谱、旋律走向图示。(www.xing528.com)

指导:

1.尝试运用嗓音仿编厨房中的声响。

(1)教师示范,学生聆听:在厨房中,经常可以看到的情景和听到声音,如打开水龙头“哗——”的流水声,洗完菜“哆、哆、哆”的切菜声,锅铲撞击发出“嚓—嚓—”的炒菜声……如果把这几种声音按拍子组合起来,就会是一个有一定意义的小曲子:

(2)学生自由探索厨房里的声音:人们还会在厨房里做哪些事情?厨房里还会发出哪些声音?

提示:可以参考这样结果,淘米声:沙沙;汤勺碰到碗的声音:噔噔;微波炉工作时的:叮叮等。

2.探索运用嗓音创编回旋曲。

(1)熟悉节奏:教师出示六间“节奏房子”,引导学生熟悉节拍()、节奏(八分、四分和四分休止)。

(2)创编插部:学生分四组,每组从“节奏房子”中任选四间,运用上一个环节探索的嗓音创编如下六小节的嗓音节奏谱。要求四组创作的节奏谱各有一定的特点:温柔、安静的;活泼、跳跃的;严肃、庄重的;沉稳、有力的。

(3)确定主部、插部:先请各组学生展示自己创编的嗓音节奏谱,选定最有创意的一组作为主部A,其余三组分别为B、C、D;然后组织全班学习A部,各组练习各自的插部,并适当加入表情和动作。

(4)创编前奏、过渡、尾奏:尝试为嗓音回旋曲开头加上前奏,中间插入过渡,结尾添加尾奏。

①讨论:在刚进入厨房时我们会先做什么?中间干活累了会做什么?在厨房中干完活最后要离开时会做什么?

提示:可以参考这样的结果,进入厨房时系上围裙、洗手;中间休息时擦擦汗、伸个懒腰;最后离开前洗手、脱下围裙等。

②创编:请学生自由创编并表演这三个情节的动作,教师从中选出节奏、形象兼备的三组动作,作为前奏、过渡和尾奏,组织全体模仿学习。

(5)加入前奏、过渡和尾奏,组合主部和插部,运用曲式“前奏—A—B—A—C—A—过渡—D—A—尾奏”完整呈现创编的嗓音回旋曲。

●前奏:全体学生做系上围裙、洗手的动作;

●A段:全体学生运用嗓音、动作表现A段;

●B段:第一组学生运用嗓音朗诵B段;

●C段:第二组学生运用嗓音朗诵C段;

●过渡:全体学生做擦汗、伸懒腰的动作;

●D段:第三组学生运用嗓音朗诵D段。

●尾奏:全体学生做洗手、脱下围裙的动作。

提示:教师可以手执一个三角铁,在A段结束处轻击一下,并指向下一组的学生,提示这组的学生开始发声。因每组学生创编的嗓音节奏谱特点各不相同,各插部和主部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故最终形成的嗓音回旋曲是一首对比主题的回旋曲作品。

3.加入音条乐器,创编旋律的回旋曲。

(1)教师引导创编主部旋律:

①请一名学生用中音钟琴的D音演奏主部,要求进一步表现出所创作的音乐的特点——音量变化、速度的变化等。师生随钟琴演唱。

②请另一名学生从C、D、E、F、G、A中再选择一个音,加上原来的D音,用两个音来演奏创作的节奏,但必须从D音开始,到D音结束。师生随演奏者演奏的旋律演唱。

③请第三名学生用三个音来演奏主部。师生随演奏者演奏的旋律演唱。

④把F、B音条取下,请几名学生用上面五个音各自演奏这条节奏,同样开始音与结束音都为D音。

⑤选择其中创编较好的一条作为回旋曲的主部A。师生随演奏者演奏的旋律演唱至熟练。

提示:“引导创作法”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重要方法,在本环节中,教师的引导就从一个音开始,到两个音、三个音,最后再到多个音,一步步地为节奏谱加入音高,最终形成一个曲调。教师的引导有效地降低了创编的难度,让学生没有负担地去学习编曲。

(2)学生自主创编各插部旋律:

①教师提供三组图示(如下图),学生分成三组,各自挑选一个图示,为之前创编的B、C、D三段插部各自设计一段旋律,仍为插部。同样要求从D音开始,到D音结束。

提示:三组图示其实是教师提供的旋律走向线条,图示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引,给学生指明了旋律大致的走向,降低了学生编曲的难度。

②请三组轮流展示各自创编的插部。

(3)师生共同演绎旋律回旋曲:

①教师指挥,全体学生在钟琴伴奏下演唱主部,三组各自演唱插部,共同演绎旋律回旋曲。

②学生指挥,全体同伴继续演绎旋律回旋曲。

小结:本活动从倾听教师的嗓音表现开始,到引导学生运用嗓音自由探索、即兴创编回旋曲的主部及插部,并组合成嗓音回旋曲,再到加入乐器,转化成有不同音高的旋律的回旋曲,全体共同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作品”。在一步步建构回旋曲的过程中,让学生感知、识别回旋曲中各音乐元素与整体的关系,深刻地理解回旋曲的结构特点和类型,没有负担地去享受、体验作曲家的创作历程。同时,活动也会使学生明白:只要不断努力,不断探索学习,普通人也可以创作出好的作品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