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教育中,单声部的音乐学习有它独特的韵味和美感,但更多形式的多声部的音乐学习则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卡农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从钢琴独奏到大型交响乐,卡农音乐几乎存在于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中。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卡农不但具有音响上的音乐旋律,还将原本抽象的音乐线条具体的用队列、动作、空间表现出来了。它将人们分成多个声部,有时通过同一种律动表现音乐的横向联系,如本节中的课例《一只只的小鸡》;有时通过各个声部之间的高低、前后、路径、距离等关系表现音乐的纵向和声等,如热身活动《走、跑、拖》;有时两者皆有,如本节中的课例《芬兰舞曲》。
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卡农练习强调要利用空间(纵向、横向空间及小组运动时的空间感)、时间(音长)、力量(强弱)表现清晰且明确的声部感,强调注意每个乐句表达的呼吸及音乐性,也因此强调旋律演唱在卡农练习中的必要性。对学生而言,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中丰富多样的卡农训练,可锻炼自己的多声部听觉和多声部表现能力。这是获取、提升自身音乐能力的重要途径。
【卡农训练】
Ⅰ.卡农与歌谣《一只只的小鸡》
目标:
1.通过卡农练习,理解、掌握两种常见的卡农类型,并在不断的尝试练习中体验其乐趣。
2.掌握歌谣中十六分、八分、四分音符组合的节奏,锻炼对节奏和音调的短时快速记忆和模仿能力。
准备:师生围站成一个大圆圈。
指导:
1.中断式卡农的练习。
(1)练习一:教师边表演小鸡动作(摇头摆尾、呱呱叫)边按节奏朗诵歌词,学生间隔两小节后作完全模仿,反复至读熟歌词。
(2)练习二:教师边表演小鸡动作(摇头摆尾、呱呱叫)边按旋律清唱歌曲,学生间隔两小节后作完全模仿,反复至熟唱歌曲。
(3)练习三:教师和学生分别为歌曲创编声势(比如拍手 捻指 拍手 拍腿)、嗓音(比如“吱”),教师演唱时就运用自己创编的声势和嗓音,每间隔两小节学生就用自己创编的声势和嗓音一个接一个的进行节奏模仿。
提示:以上围绕中断式卡农而进行的三个小练习,重点是掌握歌谣中十六分、八分、四分音符的组合节奏,并通过学生对教师的模仿,锻炼对节奏和音调的短时快速记忆和模仿能力。
2.连续式卡农的练习。
(1)练习一: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表演歌曲,每个声部选择一种表现方式创编音乐(声势、嗓音或乐器等),然后每个声部间隔一小节进行连续卡农练习,反复至可以流畅衔接。
(2)练习二:学生分成三个声部表演歌曲,教师弹奏或演唱稳定进行的歌曲,三个声部的学生按顺序每间隔一小节用自己创编的动作和嗓音进入歌曲,要求学生各自使用的动作和嗓音符号应是不同的。
(3)练习三:三个声部错开两拍进行连续卡农练习,教师先带领三个声部的学生练习声势的连续卡农,再换成嗓音的连续卡农,最后是使用乐器的连续卡农。
提示:教师指挥时可以直接用声势、动作或乐器指挥,熟练后请学生代表上来用同样方式指挥。
3.尝试不同曲式的练习。
(1)练习一:学生分成a、b、c三个声部,每个声部选择一种表现方式创编音乐(声势、嗓音、乐器等),并按教师事先安排的表演顺序(如abca/acba...),衔接起来表演,做成一首大乐曲。
(2)练习二:学生更换声部表演歌曲,并按学生代表事先安排的表演顺序(如bcac/abac/...),衔接起来表演,做成一首大乐曲。
提示:每个声部中的学生要求方式(声势、嗓音、乐器等)相同,但具体动作、音响可以不同,练习时每一遍的衔接方式都可以不同,也可以同时在中间加入之前练习过的任何一种卡农模式。
小结:这是嗓音与卡农结合的活动,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反复的进行中断式卡农和连续式卡农练习,让学生理解、掌握这两种常见的卡农类型,轻松掌握由十六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音符组合的节奏,强化学生对节奏和音调的短时快速记忆和模仿能力,并在尝试不同曲式的练习中,感受不同曲式结构所呈现的不同特征,强化学生的记忆力、注意力和反应能力。
Ⅱ.卡农与格言《三条成语》
目标:
1.通过语言和声势相结合的卡农练习,学习带休止符和带三连音的节奏,训练二对三的节奏、弱起和休止的节奏对接。
2.进行四声部的卡农练习,培养多声部的音乐听觉和协调能力。
准备:木块。
指导:
1.中断卡农练习每一声部。
(1)第一声部:教师运用语言念出节奏提问学生,请学生用声势动作逐一回复。要求强调每小节第一拍的强位,即将拍分成四个拍点,每个拍点占八分音符时长,动作也要有4个。配合声势练习第一声部,如:第一拍点拍手,第二拍点拍腿,第三拍点拍臀,第四拍点捻指。
(2)第二声部:教师用语言念出节奏提问学生,请学生用声势动作逐一回复。第二声部为伴奏声部,除将拍分成四个拍点,每个拍点占八分音符时长,动作也要有4个之外,要求将休止符的动作具体化。配合身势练习第二声部,如:第一拍点拍手背,第二拍点拍手心,第三拍点拍手心,第四拍点拍手背。
(3)第三声部:教师用语言念出节奏提问学生,请学生用声势动作逐一回复。第三声部为带三连音节奏的拍,数拍时可将每小节分成6份来数。配合简单身势练习第三声部,如:第一拍点拍手,第二拍点拍胸,第三拍点拍胸,第四、五、六拍点重复以三个上动作。
(4)第四声部:教师用语言念出节奏提问学生,请学生用声势动作逐一回复。第四声部也是带三连音节奏的拍,数拍时将每小节分成6份来数。配合简单身势练习第四声部,如:第一拍点拍手,第二、三拍点双手拍肩,第四拍点拍手,第五、六拍点拍臀。
2.四个声部串联练习。
全体学生配合身势边念边做,从第一个声部开始连续练至第四个声部,反复进行。
提示:第一声部作为弱起小节它的重拍不在第一个字,而是在“思”和“行”两字上,要用嗓音和声势一起强调出来;第二声部主要是供打击乐器伴奏,伴奏声部则不宜奏出重音,因此从运用声势表现开始就要学会轻轻地演奏;第三声部的每小节开头就是带休止的三连音,练习时可以每小节按6份来算拍,这样每份是一个八分音符,同时每一组三连音的时值要与其他声部的四分音符等长;第四声部既是弱起小节又是三连音,因此,既要注意重音是每小节的第一个字,又要注意按6份来数拍子。以上这一环节的练习重点为解决各声部的节奏问题。
3.两个声部的连续卡农练习。
(1)第一声部加第二声部的练习——间隔四小节的连续卡农,所有学生分成两个声部,配合身势边念边做,反复至熟练。
提示:第一声部的第四小节最后一个字原本是“而”,接下去就应该第二声部进来,但因为第二声部也是弱起小节,第一个音是八分休止符,所以正好接在第一声部第四小节之后的“行”字的后半拍,后面就都接在每小节第一个字“思”或“行”的后半拍。
(2)第一声部加第三声部的练习——间隔四小节的连续卡农,所有学生分成两个声部,配合身势边念边做,反复至熟练。
提示:这是最难的练习步骤,因为第一声部的节奏里有一拍两个八分音符的节奏型,正好与第三声部的三连音节奏形成了二对三的节奏难点。练习时,教师应重点带领第三声部去跟随第一声部的节奏。
(3)第三声部加第四声部的练习——间隔四小节的连续卡农,所有学生分成两个声部,配合声势边念边做,反复至熟练。
提示:第三声部和第四声部都是三连音节奏,合节奏并不难,就是衔接的时候要对准,因为第四声部是弱起,第三声部的第四小节最后一个字“别”要对接第四声部开头的“要”字。
4.三至四个声部的连续卡农练习。
(1)第一声部、第二声部、第三声部分别间隔四小节进入的卡农练习。
(2)第一声部、第三声部、第四声部分别间隔四小节进入的卡农练习。
(3)从第一声部至第四声部分别间隔四小节进入的卡农练习。(www.xing528.com)
提示:三至四个声部的练习步骤及指导要领同上。注意每个声部进入时都不宜太大声,以便互相听清节奏,但即便是再轻再小的声音也要让人能够倾听到有关音色的处理。教师要在开始练习时,准确地带领每个声部进入,直至熟练。四个声部的练习如果深入进行的话,可改变间隔四小节为两小节,不断提升难度。
小结:这是一个以语言朗诵为主,加入声势动作的卡农练习。活动从单声部中断式卡农开始发展到四声部的连续卡农,中间不断地加入各种音乐元素的学习和各个难点细节的训练,如休止符和三连音的节奏学习、两个八分音符与三连音形成了二对三的节奏练习、下一声部的弱起与前一声部休止的对接练习等等。这些音乐学习的经历不仅能逐步培养起学生多声部的音乐听觉和多声部的协调能力,也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现力、记忆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
Ⅲ.卡农与乐器《叮咚》
目标:
1.学习使用音条乐器演奏由四分、八分、十六分音符组合的旋律音程和和声音程。
2.感受完整的卡农曲式的音乐魅力。培养多声部的乐器演奏、乐器听辨等能力。
准备:
1.高音木琴、中音木琴、定音鼓及其他鼓类乐器;
2.学生围坐成半圆,每三人面前摆放一台音条乐器和一件鼓类乐器。
指导:
1.朗诵歌词、学唱歌曲。
教师先逐句朗诵歌词,再逐句弹唱歌曲,引导学生逐句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把握好十六分音符节奏,直至学会演唱全曲。
2.尝试轮唱式卡农练习。
学生分成三组,请学生代表轮流上台指挥同伴练习,进行间隔两小节(或一小节)的连续卡农轮唱。
3.学习各乐器的伴奏音型。
学生围成半圆,分三组分别学习演奏曲谱中的高音木琴、中音木琴和鼓类乐器声部的伴奏音型(按四分音符一下的速度拍打),并以齐奏形式边弹边唱。直至学会演奏全曲。
提示:因为伴奏音型中有和声音程,也有旋律音程。所以可将伴奏中的音程分给两个人演奏,即两人合弹一台琴。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来可以降低演奏难度,二来可以减轻乐器数量不足的压力。
4.学习多声部的卡农演奏。
(1)练习一:学生分成两组(每组都有高音木琴、中音木琴和鼓类乐器),两组错开四小节,进行二声部的边弹边唱的连续卡农。
(2)练习二:学生分成三组(每组都有高音木琴、中音木琴和鼓类乐器),三组错开两小节,进行三声部的边弹边唱的连续卡农。
(3)练习三:学生分成三组(每组都有高音木琴、中音木琴和鼓类乐器),三组错开一小节,进行三声部的边弹边唱的连续卡农。
提示:乐器的卡农练习特别要注意有乐感地演奏,简单地说就是要关注音色的强弱和明暗的色彩变化,同时也要注意结束时各声部先后停下的时间差。
5.学习完整曲式结构的演奏。
由定音鼓开始前奏2小节——加入低音木琴2小节——加入中音木琴再2小节(三种乐器齐奏)——三种乐器按错开1小节的方法进行三声部卡农,至三声部全部停下——加入纯乐器尾奏
(2小节齐奏+2小节低音木琴和定音鼓+2小节定音鼓),直至声音渐弱消失。
提示:如继续进行的话,可请学生代表指挥,并可尝试加入无音高打击乐器和声势等进行反复练习。
小结:这是一首三声部的乐器卡农演奏练习,从循序渐进的单个声部的旋律练习到三个声部的叠加演练,在演练过程中始终强调稳定的节拍、清晰的声部层次以及各种时值的音符组合所体现的音乐色彩。我们就是要通过这样多层次的细致训练,逐步培养起学生多声部的乐器听力、音乐表现力与自控能力。
Ⅳ.卡农与舞蹈《芬兰舞曲》
目标:
1.结合视觉卡农来练习舞蹈,运用动作来准确表现最后一小节的音符时值。
2.体验小轮唱练习与集体舞训练相融合的教学方法,领会“整体的艺术”的教育思想。
准备:师生围坐成圆圈。
指导:
1.跟唱歌曲:先逐句跟唱,再逐段跟唱,最后完整跟唱。
2.加入声势:在第五小节开头的八分休止符处双手上下错开拍手一次,在第五小节最后一个二分音符后跺脚两次,帮助学生把握八分休止符与二分音符时值的长短。
提示:为歌曲设计声势时要注意——并非整首曲子都必须从头到尾加入声势,而是在需要的时候加入比较有意义。比如这首歌曲,最难把握的地方就是加入声势的八分休止符容易被漏掉,二分音符的时间不好把握,容易过短或过长。所以才结合声势来提醒学生。
3.加入步伐:脚先做蹉步,按四分音符一拍的律动,先向圆圈中心迈四步、退四步;再做踏点步,在原地左右四次;最后加入前面学过的声势。双手反叉腰,重复练习两次。
提示:以上三个步骤是采用叠加的形式进行的。即第一步骤只有唱歌,第二步即唱又在最后一小节加入声势,第三步骤是又唱又做声势又加入步划,进行比较完整的练习。
4.排练舞蹈。
(1)二声部连续卡农:学生“一、二”报数。演唱时,注意观察教师的手势,当看到教师伸出一个手指头时,报“一”的学生就开始边唱、边做声势、边向圆圈中心迈步表演;当看到教师伸出两个手指头时(间隔两小节),报“二”的学生同样开始边唱、边做声势、边向圆圈中心迈步表演。如此,形成两个重叠的卡农声部。
(2)三声部连续卡农:学生“一、二、三”报数。演唱时,同样注意观察教师的手势,当看到教师伸出一个或两个或三个手指头时(各间隔一小节),报相应号数的学生就开始边唱、边做声势、边向圆圈中心迈步表演。反复练习时,逐步加入轻重、快慢的元素。
提示:这一舞蹈适合班级人数多的学生。必要时,还可做成4~5个声部的卡农训练。表演中,教师要把握好每一遍练习时各声部的准确进入。在开始练习时,教师最好借助语言提示,带领每个声部进入,熟练后再用手势指挥,这样才能令人观赏到此起彼伏的壮观场面。
小结:这种将歌唱、声势、舞蹈(动作和队形)融为一体的学习方式,既好玩、有趣,能有效地克服裸唱给学生带来的单调和乏味,还能丰富学生的演唱经验和提升学生的演唱能力。本活动是如何把一首小歌曲通过添加声势、舞蹈、队形等不同的元素,逐步演变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卡农作品的最好诠释。
【梳理巩固】
本节是围绕卡农而进行的专门训练,训练的主旨是理解其定义,了解其类型特点,领会其训练的要领和意义。卡农练习就从两个热身活动《走、跑、拖》和《恒拍与卡农》开始,初步感知卡农的结构和特征;接着进入正式的卡农训练,将卡农与嗓音、声势、乐器、舞蹈等相结合进行丰富多彩的练习活动。如通过《一只只的小鸡》和《三条成语》两个活动,理解和掌握卡农的含义和两种常见的卡农类型;通过《一只只的小鸡》、《三条成语》和《叮咚》三个活动,从单个声部卡农练习开始,循序渐进地进行二声部、三声部等多声部的卡农练习,培养多声部的音乐听觉和协调能力;通过综合性卡农活动《芬兰舞曲》,将歌唱、声势、舞蹈(动作和队形)融为一体进行卡农学习,进一步巩固卡农的定义,掌握其训练要领,领会奥尔夫视觉卡农和轮唱式卡农的运用价值及其“整体的艺术”的教育思想。
综上,多彩的卡农活动形式和丰富的卡农学习经历,不但让学生深化和活化了各种音乐要素的学习,还使学生的记忆力、注意力、自控能力和反应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活动延伸】
请以中断式卡农或连续卡农的模式,综合声势、舞蹈、歌唱、乐器等方式表现这首民歌。
青春舞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