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音条乐器演奏方法及其音效训练指导

音条乐器演奏方法及其音效训练指导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指导:1.探索音条乐器的奏法及音效。教师示范钟琴的各种演奏方法,如敲奏、刮奏等,让学生明白同样的乐器,不同的演奏方法,产生的音响效果是不同的。将学生分为三组,分别是说唱组、无音高打击乐器演奏组、音条乐器演奏组,在教师或学生代表的指挥下,进行有说、有唱、有奏的合成表演。

音条乐器演奏方法及其音效训练指导

Ⅰ.器乐演奏《野蜂日记》

野蜂飞舞

目标:根据不同图像,尝试运用音条乐器的不同奏法及产生的不同音效,来表达图意,讲述音乐故事。

准备:师生围坐一圆圈,圆圈中放置各种奥尔夫音条乐器:木琴、钢片琴、钟琴。

指导:

1.探索音条乐器的奏法及音效。

(1)教师先逐个请学生到圆圈中选择一样自己喜欢的音条乐器敲击,自由表现不同的奏法与发出的不同音响。

(2)教师示范钟琴的各种演奏方法,如敲奏、刮奏等,让学生明白同样的乐器,不同的演奏方法,产生的音响效果是不同的。

提示:敲奏——用棒锤轻轻敲击和用力敲击,连续的敲击或断断续续敲击,轮奏——双手交替敲奏同一个音条,刮奏——用棒锤刮镲琴面多个音条等。

2.展示以下三张图画,让学生猜测不同的图意。

3.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图像,运用不同的演奏方法,制造不同音响,表达不同图意。

4.倾听乐曲《野蜂飞舞》,告诉学生:这首曲子和这三幅图讲的都是野蜂的故事,它把野蜂飞、野蜂叫、野蜂栖息、野蜂摄食、野蜂逃生的过程形象地描绘出来。

5.学生自主尝试、探索表现,教师记得提醒学生:演奏同音反复的音符时尽量不要一只手从另一只手上跨过去演奏,左右手平行交替即可;野蜂很小,敲击的声音要很轻;野蜂有时在琴键上走碎步,有时在琴键上飞来飞去,要尝试用不同奏法和不同的长短音符来表现。

提示:教师可以让学生轻轻地把两个音槌放在琴上,以任意的顺序演奏这些音条,但必须要在给定的具体拍子和乐句长短下进行;接下来再引导用左右手交替的方式随意演奏,在某个特定的音上结束(如do或la),以建立调的意识。

6.在音乐伴随下,学生边看老师的指挥边演奏音条乐器,大胆地表达自己对音乐故事的理解。

提示:刚开始练习时,教师可以边运用手势指挥边结合图画或语言提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故事情节。而教师的指挥可借鉴《奥尔夫打击乐队》中的动作,让学生运用音条乐器演奏的开始、停止、强弱变化和单双音(如单手从胸前往外拍,学生奏单音;双手从胸前往外拍,学生奏双音),来表现野蜂的故事。

7.请个别学生当指挥,指挥的学生可自创指挥动作,不局限于手势,可借助整个体态,但前提是要事先跟大家沟通好,才能赢得大家的配合。

小结:奥尔夫音乐教学强调音乐是一种语言,学生学习音条乐器演奏实际上是在学习如何用音条乐器表情达意、述说故事,各种具体的奏法就像语言中遣词造句的技巧一样,帮助学生更清晰准确地表达情感[7]

Ⅱ.器乐演奏《有人掉进井水中》

在一个美丽的农庄里,有一座漂亮的小木屋,屋顶是湛蓝的,墙是粉红的,窗边是翠绿的,门是杏黄的。木屋的旁边,有一口又大又深的老井,井水清澈见底,大阳一出来,水面上一闪一闪的,与井壁上滴下的泉水“嘚隆——咚!嘚隆——咚!”交相辉映,美丽又宁静。突然,“扑通——”一声巨响,水光闪烁,井水四溅,不好了,有人掉进井水中,……宁静的井边马上热闹起来,往下看吧!

目标:尝试创造性运用有、无音高打击乐器,表现故事中呈现的几个声音画面,感受参与奥尔夫器乐造型活动的艺术魅力。

准备:打击乐器、中音和高音钟琴,屏幕上出现图文并茂的故事课件

指导:

1.要求学生将各种乐器轻轻放在面前,没有老师的示意,不许乱动,专心听讲。

2.教师边生动有感情地讲述故事,边随故事情节出示以下图形:小木屋、老水井、小水滴、人落水、大水花等图形。

3.引导学生就以上某两张图形进行一一探索: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乐器?采用什么样的打击方法来表现最形象?并当场反复尝试,一起听赏,共同评价。

提示:对于学生探索的结果,教师不能妄加评价对与错、好与坏,应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尝试、去发现、去创造。

4.学生分组自由探索其他三张图形,并自主练习。

程序:每组推荐一位指挥者,一位讲述者,先带领大家进行探索,再组织大家完整练习。

要求:逐一探索另外三张图形,学习如何用不同乐器、不同的演奏方法来表现不同情景。

强调:练习时,乐器要轻拿轻放,一切行动听从小组长指挥。

5.轮流展示各自的探索成果,并围绕乐器的选配、演奏的音效、组员的配合等进行交流与评价。

6.展示奥尔夫的配器方案,学习大师配器方法。

有人掉进井水中

(1)赏析歌曲及配器。

这是一首德国儿歌,由无半音的五声音阶组成,这种五声音阶是儿童的音乐“母语”,奥尔夫《学校音乐教材》第一卷均以此为主。这首歌歌词通俗易懂、诙谐有趣、形象性强,适合孩子们边歌边舞;在配器方面,选用打击乐器、音条乐器、弦乐器等,伴奏形象地描绘了莽撞人落水的整个过程,如猛冲过来的人(定音鼓或大提琴拨弦),水光闪烁(钟琴刮奏),人掉进井中井水四溅(沙球与定音鼓的一击)。

(2)熟悉并学习各声部。

①学习主奏部分

重点句提炼:在钟琴上刮奏,要刮得轻巧,先用右手刮五连音,再用左手敲最后一个音。

难点句突破:练习中音钟琴和高音钟琴的合奏。

提示:若钟琴数量有限的话,可借助木琴、小铁琴轮流练习,反复进行。

②学习伴奏部分:定音鼓、沙球、木块。

③学习主歌部分:先学会说,再学会唱。

(3)完整练习,反复时轮换声部。

将学生分为三组,分别是说唱组、无音高打击乐器演奏组、音条乐器演奏组,在教师或学生代表的指挥下,进行有说、有唱、有奏的合成表演。

小结:这个活动重点是让学生尝试创造性运用打击乐器表现故事中呈现的几个声音画面。在活动中教师要谨记:无论学生选择什么样的乐器?采用什么样的打击方法来表现哪个画面?一切均以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为准,教师不能妄加评价对与错、好与坏,要理智地控制好自己情绪,不以自己的喜好而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创造,只要基本框架在(运用五声音阶、固定节拍、演奏的小节数),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创造。

Ⅲ.器乐演奏《桥》

目标:继续学习音乐上的“看图说话”,并练习在特定的框架里进行即兴的演奏来创作和表演自己的音乐。

准备:《小桥流水图》,音条乐器(仅保留五声音阶的状态)。

指导:

1.赏析图片4-24,发挥想象,说说“从图画中似乎听到什么声音?”

图4-24 小桥流水图

提示: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如“桥下有哗哗的流水声”“桥上行人嘚嘚的走路声”“桥边有沙沙的风吹树叶声”等。

2.教师重点引导,帮助学生把握图中的关键点与音乐的关系。

提问学生:

●桥面的特点是什么?(桥面是光滑、平实的路面)怎么用音乐表现?(可以创编五声音阶的主旋律来表现)

●桥墩的特点是什么?(桥墩是桥的基础,坚硬、结实)怎么用音乐表现?(可以同时敲击双音do、sol来表现)

●桥下的特点是什么?(桥下是流动的水面,波光粼粼的)怎么用音乐表现?(可以用音阶上下行来表现)

提示:可设定节拍为拍,调式为五声音阶,每个内容(即每个部分)创编8小节左右。要求所有创编演奏出来的都必须是五声音阶的旋律(无论作为主旋律还是伴奏性旋律),而不能是呆板的固定音型,中间还可以变化节奏或加上休止符。

3.学生分为三组(分别是低音组、中音组和高音组),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创编并演练。

(1)请低音组(低音木琴和低音钢片琴)的某位学生创编4小节前奏,并带领全组练习。(www.xing528.com)

提示:教师建议“可以以一个远处走来的行人的形象表现”。如:

(2)再依次请中音组(中音木琴、钢片琴、钟琴)创编代表桥墩的音乐并加入演奏,请高音组(高音木琴、钢片琴、钟琴)创编代表桥下流水的音乐并加入演奏……加入演奏后老师没有示意停止就循环演奏。

(3)当所有声部进来后,老师用竖笛吹奏代表桥面的音乐(五声音阶主旋律),如:

4.在教师的指挥下按照以下设计的程序,进行完整又连贯地演奏:

第一遍:前奏4小节+桥墩8小节+流水8小节+主旋律8小节

第二遍:间奏(重复4小节前奏)+桥墩8小节(改变节奏或变换音符)+流水8小节(改变节奏或变换音符)+主旋律8小节+尾奏(重复4小节前奏,同时渐弱消失)

5.全体学生自由讨论,设计演奏的新程序,自主选派代表上台指挥,带领全体同伴练习。

小结:图谱教学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一大特色,而即兴练习则是奥尔夫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本次《桥》的旋律即兴演奏,是让学生在一定音乐整体框架下的即兴学习。这种即兴的运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紧张程度。奥尔夫曾经围绕即兴的话题说过:“我追求的是通过学生自己奏乐,即通过即兴演奏来设计自己的音乐,以达到学习的主动性。”[8]

【梳理巩固】

本节围绕音条乐器开展了循序渐进的系列活动。

首先,在热身活动中,我们有意把预习难度限制在最低程度上,以便引起学生对音条乐器活动的兴趣;其次,在接下来的三个器乐伴奏练习中,我们通过逐渐扩大相关的练习,来促进学生学习并逐步掌握音条乐器的演奏技能;其三,由于所有的练习最后都要归于音乐表演,所以在后面安排的三个器乐演奏练习,都是为进一步开展的即兴表演和创作所做的准备练习。而熟悉和掌握音条乐器,是成功取得即兴表演的首要前提。

那么,为了更好地掌握音条乐器的演奏技巧,以免因技巧原因而妨碍学生在规定的乐音范围内自如地进行即兴表演,教师应从四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第一,在进行音条乐器的演奏时,知道不能蛮横地敲击,即便是表现“硬”的声音,也同样要求手腕放松,有弹性地击打;第二,懂得运用不同的演奏方式(有弹性的跳奏、有力量的断奏、双手灵活的轮奏等)来表现不同的音乐情感,同时明白不同声部进来的顺序也会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第三,在进行即兴练习前,首先要对所要即兴的对象有一个全面的感知,建立整体的布局感,因为即兴是有目的的即兴,是在一定音乐整体框架下的即兴;第四,从一开始接触音条乐器,就应让学生感觉到认真工作的必要性。即使教师如何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尝试,学生仍不忘记音乐表演的严肃性。所以,从演奏开始应爱惜乐器,到演奏结束要收拾好乐器,这些习惯要注意养成。

【调整活动】

Ⅰ.儿童律动《高铁游戏》

捣 蛋 猪

目标:1.通过表演富有童趣的动感律动,放松情绪,调节身心。

2.体会人际交往中“聚”和“散”的形态特征。

准备:所有人站成半圆或圆圈,人与人之间略为隔开以方便做动作。

指导:

1.导入游戏。

我国建设了许多高铁项目,乘坐高铁出行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这个律动就是表现人们上下高铁的情形。

2.动作练习。

第一组动作:手握拳至腰部,脚快速原地跑动,似人流从动车上下来并四散走开状;

第二组动作:双手叉腰,匀速用脚向后踢跳,似动车疾驶状。

3.配乐练习。

(1)播放《捣蛋猪》音乐,教师带领学生原地练习这两组动作,其中主旋律部分用双手叉腰,双脚匀速向后踢跳的动作,间奏时双脚改用原地小跑步的动作。

(2)引导学生思考主旋律出现了几次?有几次间奏?然后随乐反复练习动作。

4.学做游戏。

游戏开始时,确定一个带头人作火车头,带领整个圈上的人手搭肩膀做成一列高铁,并随着音乐节奏做双脚向后踢跳的动作向前开动,表示乘客随着高铁快速行进;当间奏出现时,全体做小跑步的动作散开在教室,要求快速并且不互相碰撞的散开;当主旋律再次出现时,人们又三三两两的搭着肩膀聚集起来,由和附近的人组合,到组合与组合之间合并,逐渐又恢复成一列高铁火车,游戏又反复进行。

Ⅱ.儿童舞《我还有点小糊涂》

《熊出没》主题曲

目标:1.体验和表现儿童游戏时欢快热烈的情绪,愉悦身心;

2.做好熊走、熊舞等基本舞步及两人或多人合作的表演动作。

准备:站成圆形

指导:

1.分析音乐作品:这是动画片《熊出没》的主题曲,讲述了两只可爱的熊兄弟(熊大熊二)和伐木工人光头强之间的各种冏事。乐曲为C大调拍的曲子,每8小节一乐句,分为A、B两个乐段。

2.欣赏教师表演:鼓励学生伴以2拍一动向左右晃动上半身(下半身不动)的动作,感受音乐律动。

3.跟随教师学习动作。

动作一:音乐响起后。

●第1、2拍左手肘向左上抬起,左脚向左边迈一步;

●第3、4拍向左边重复一次前面的动作;

●第5、6拍右手肘向右上抬起,右脚向右边迈一步;

●第7、8拍向右边重复一次前面的动作。

动作二:双手放下与旁边同伴手拉手

●第1、2拍左脚向前点地;

●第3、4拍向后点地;

●第5、6拍再向前点地;

●第7、8拍回原地。

反向右脚再做一个8拍。

动作三:手拉手在圆上

●二拍一动的向左走一个8拍,向右走一个8拍。

4.创编两人或多人合作表演的动作。

5.合乐舞蹈,要求自由夸张地表现熊兄弟的神韵。

【活动延伸】

自主演练以下的曲子,进一步巩固对钟琴的演奏方法和音色特点的认识。

《钟琴独奏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