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打击乐器训练:专业指导无音高打击乐器演奏方法

打击乐器训练:专业指导无音高打击乐器演奏方法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Ⅰ.器乐演奏《鼓圈》目标:1.了解鼓圈形式,丰富鼓类知识,感受皮革类乐器的音色特点。因此,鼓圈深受国内外音乐爱好者的青睐。Ⅱ.器乐演奏《小动物郊游》小动物郊游目标:通过反复地探索和尝试,掌握各类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学会选择合适的乐器及打击方法来即兴演奏音乐故事。请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和乐曲结构的变化,变换伴奏音型或敲击方式,再次随乐演奏。

打击乐器训练:专业指导无音高打击乐器演奏方法

Ⅰ.器乐演奏《鼓圈》

目标:1.了解鼓圈形式,丰富鼓类知识,感受皮革乐器音色特点。

2.探索不同的鼓、不同的演奏方法表现的不同音效。

准备:

1.定音鼓、邦戈鼓、海鼓、框鼓(铃鼓)、响鼓(手鼓)等(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应选择本土的特色鼓);

2.有关鼓的图片、音响资料(鼓舞、鼓乐)、符号记录卡;

3.学生围坐成圈,人手一个鼓。

指导:

1.教师简介《鼓圈》的由来,丰富学生相关的知识:

鼓圈是近几年国际流行的一种音乐聚会。它不仅仅是参与者围坐在一起演奏音乐或打鼓,还在其中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它以鼓为工具,带领团队到达共同的目的,即一个让每个人都能发出自己声音的地方,一个能够让圈里的每位成员分享灵魂和发挥创造力的地方。因此,鼓圈深受国内外音乐爱好者的青睐。鼓圈通常有社区类、教育类、培训和发展类、健康类鼓圈这四种类型。由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倡导从生活中吸取教学的原料和元素,因此近几年国内的奥尔夫教学中,也大量的运用了教育类鼓圈的形式来进行教学。

2.每位学生拿一个鼓,自由探索演奏鼓的方法及不同的演奏方法表现的不同音效。

提示:在正式演奏或上课前,学生的自我探索应该有一定的方向,比如: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无论哪种鼓,鼓面上一般都能敲出高、中、低三个音,探索时要一边试奏一边用耳朵去听辨;如果是手鼓,可以尝试并听辨手掌平伸地拍打和空掌心拍打的不同音色手掌平伸的拍也可以尝试空心掌的音色,甚至所有手指的敲奏或单一手指地敲奏都要去尝试,用耳朵倾听寻找自己想要的声音。

3.请其中几位学生展示自己探索出来的演奏方法,并向大家介绍各自发现的音效。

4.先组织学生讨论:“可以用什么样的符号来记录这些不同的声响?”再请学生一一将讨论的结果记录到展示板上。

提示: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和画出尽可能多的符号来,如圆圈、点点、直线、曲线、弧线、螺旋线等任何直观、简单的符号。

5.由一名学生代表指挥,带领大家看图上的符号演奏,进行节奏即兴:

●先是全体统一一个声部,看指挥者手势演奏,进行音量、速度等的变化练习。

●待熟练后,可全班分成两、三组,每组选择1~2种不同的符号,进行两声部或三声部的合作演奏。

提示:可更换多个学生指挥者,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承担指挥任务、尝试指挥工作。

6.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多声部演奏练习:

(1)学生四人一组,从1~4报数,每人四拍,即兴演奏,用不同的音色、节奏、奏法,保持拍律,不要有间断。

(2)学生四人一组,按回旋曲的曲式结构合作演奏:每组由教师抽一个号,该号即为主部,其他三人依号序做三个插部,如2为主部,即按“2 1 2 3 2 4 2”的结构演奏。

提示:如果班级人数较多,可采用分小组进行。

7.欣赏鼓乐、表演鼓乐。

(1)引导学生倾听两段不同风格的鼓乐(一段非洲鼓和一段爵士鼓),组织学生讨论:两段音乐风格有什么不同?音乐中哪些地方一样?哪些不一样?

(2)选一种鼓,如框鼓(铃鼓)或响鼓(手鼓),设计一个动作,反复模仿练习至大部分掌握,再继续设计新的动作。

(3)运用学生自己设计的动作进行音乐创编,请一、两个学生带领大家进行组合创编并演奏。

小结:我们在奥尔夫课堂上接触的鼓主要有单面鼓、双面鼓两类。梳理有关鼓的类别和敲击方法,有利于提升演奏经验。

单面鼓:鼓皮绷在木框上的可单面敲击的鼓,通常被称作框鼓。有带铁环小铃的框鼓(又称铃鼓或响鼓)和不带铁环小铃的框鼓两大类。敲击法主要有用手敲和用槌击两种(当用手击奏时才可被称为是手鼓)。

双面鼓:鼓皮绷在木框的两面可双面敲击的鼓。有小鼓和较大型的双面鼓多种。同样有用手敲击和用槌敲击这两种方法。

Ⅱ.器乐演奏《小动物郊游》

小动物郊游

目标:通过反复地探索和尝试,掌握各类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学会选择合适的乐器及打击方法来即兴演奏音乐故事。

准备:提供响木、击奏棒、双响筒、木鱼、舞板,碰铃、三角铁、锣和钹,手鼓、铃鼓、海鼓、定音鼓,串铃、雪铃,沙锤、沙蛋、手串铃、脚铃、腰铃等各类打击乐器,保证人手一件;《小动物郊游》音乐。

指导:

1.探索乐器的演奏方法及表现特点。

学生自选一乐器,探索该乐器不同演奏方法产生的不同音效,思考这一音效的表现特点。

2.欣赏《小动物郊游》音乐,分辨乐曲的结构。

欣赏前先告知学生:这是一段讲述小动物郊游的故事音乐。请大家仔细聆听,认真分辨乐曲的结构(ABA三段体),并大胆想象每一段表达的内容。

3.倾听配乐故事,感知曲式结构与故事情节的关系:

一天清晨,天气特别晴朗,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小动物们迎着美丽的朝霞高兴兴地结伴去郊游。

瞧!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唱歌,小刺猬在地上不停地打滚,小猫在玩撑竿跳,小狗在表演“竖蜻蜓”(单手倒立),小白和小灰在赛跑。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小动物们来不及躲藏,就听到哗啦啦哗啦啦地下起了倾盆大雨……

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又出来了。小动物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雨水把大家的衣服都给淋湿了,怎么办呢?小刺猬说:“我来帮你们晾衣服吧!”于是,它把小动物们的衣服一件一件地挂在自己身上,并爬到一处太阳晒得到,风儿也吹得着的地方。嗨!衣服很快就晾干了,小动物们重新穿上了干爽的衣服,高兴地围着小刺猬说:“谢谢你,小刺猬!我们继续玩游戏吧!”

提示:故事可以根据需要由教师或学生代表自编自讲,以上故事仅供参考。此处播放的音乐虽然是作为背景音乐出现,但却能烘托故事讲述的气氛,还能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曲式结构与故事情节关系。

4.尝试运用手中乐器,来表现音乐故事。

(1)教师再次伴随音乐讲述故事,请学生边聆听边尝试用手中的乐器自由为音乐故事做首次配音,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其音效。

(2)请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和乐曲结构的变化,变换伴奏音型或敲击方式(即改变音色),再次随乐演奏。同样提醒学生聆听其音效。

5.分析尝试结果,完善配音方案。

引导学生分析前两次演奏存在的问题,讨论声音嘈乱的原因,提出应对策略。参考如下:

(1)原因:乐器没有分类演奏,显得杂乱无章;演奏的方法太随意,没有控制好音量;演奏的形式单调,未能体现故事情节和乐曲结构的变化。

(2)对策:乐器应有清晰分类;演奏时应控制好音量;演奏形式应丰富多样。

●乐器明确分类。即响木、击奏棒、双响筒、木鱼、舞板属于木竹类;碰铃、三角铁、锣和钹属于金属类;手鼓、铃鼓、海鼓、定音鼓属于鼓类;串铃、雪铃,沙锤、沙蛋、手串铃、脚铃、腰铃属于散响类。拿同类乐器的应尽量坐到一起,使声音类别更清晰。

●演奏应有所控制。注意敲击的力度、部位、方法,这些都会影响声音造型的音色效果。音量过大不利于不同类乐器音色的融合,还会盖过音乐;而音量过小,则发挥不了作用。所以,边演奏边要用耳朵注意倾听,并选择最适宜的声音用有控制的手将声音演奏出来。

●演奏形式应多样。即根据故事情节变化和乐曲结构特点来设计配器方案。如什么地方由什么乐器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独奏或轮奏?什么地方由什么乐器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齐奏或合奏?才能体现其艺术性。

6.改进配音方案,再次进行演奏。

请学生先更换乐器并按类别调整各自的位置,然后讨论如何按故事情节变化和乐曲结构特点来设计配器方案,再次进行演奏。提醒学生演奏时注意聆听新的声音造型,并与之前音效进行对比。

提示:奥尔夫的打击乐器,虽然没有非常统一、非常规范的击打要求,但是他强调:为了创造出美好音响,演奏时要注意倾听,不能“傻敲”,要有感觉、有控制地敲,以使自己的演奏与同伴协同一致、互相融合。因此,在演奏过程中要有敏锐的耳朵和灵巧的有控制的双手参与。

小结:奥尔夫器乐教学和奥尔夫嗓音教学、动作教学一样,经常会一开始就使用探索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即兴演唱、演奏。本次活动,尽管学生要自己去探索乐器的各种特性、探索音乐的曲式和故事段落的关系,但每个人都还要为团队做出自己的贡献。简单的说法就是不仅要注意自己演奏,还要注意同伴的演奏,并随时与同伴与团体相配合……慢慢地,这种由个体汇聚起来的团队自然会成为合奏团,大家共同为创造美好的音效而不懈地努力。

【梳理巩固】

本节主要围绕奥尔夫无音高打击乐器而进行的系列活动,活动的主旨是让学生熟悉该类乐器的名称、演奏方法、音色特点,并探索不同的演奏方法产生的不同音响效果。由于奥尔夫器乐造型的引入的目的是作为身体(动作造型)和人声(嗓音造型)的拓展,而不是以乐器本身的演奏为终结目的,所以在打击乐器的教学活动中,呈现出以伴奏为主(为歌唱、舞蹈等伴奏)以演奏为辅(探索性的、低难度的即兴演奏)的态势。即便如此,在器乐活动中,同样有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所选用的音乐材料可以是声乐作品也可以是器乐作品,甚至是小型或大型的合奏乐曲;而掌握乐器的各种练习可以是即兴地练习,也可以是给予一定条件地二度或三度创作,这是其一;其二,可以先从嗓音造型、动作造型获得音乐体验,再将其迁移到奥尔夫乐器上,并通过不同的乐曲持续的加以强化、巩固,培养学生的良好演奏方法、习惯;其三,应该逐步学会正确、安全、富有音乐表现力的独奏、合奏打击乐器,在合奏中对其他声部能给予有意识的关注和主动配合,才能在知你、知我、知他中共创美好的音效。

【调整活动】

Ⅰ.掌声游戏《节奏鼓》

目的:1.学做单人击掌游戏,丰富击掌动作语汇,探索固定音型和动作结构。

2.在集体协同一致的练习中放松情绪、享受乐趣。

准备:师生盘膝坐于地上。

指导:

1.观赏教师的示范表演,引导学生探索其固定音型。(www.xing528.com)

(1)教师表演如下八组动作:

●拍腿7拍第8拍停,重复一个8拍

●拍腿-击掌-拍腿-击掌-拍腿-击掌-拍腿-停,重复一个8拍

●拍腿-击掌-捻指-拍腿-击掌-捻指-拍腿-停,重复一个8拍

左手拍左腿-右手伸向左边拍左手背后立即回到右边-左手再次拍左腿-右手拍右腿-左手伸向右边拍右手背后立即回到左边-右手拍右腿-左手拍左腿-停,重复一个8拍

●拍腿-交叉拍腿-拍腿-拍手-捻指-拍手-拍腿-停,重复一个8拍

●拍腿-交叉拍腿-拍腿-拍手-交叉拍手臂-立起手臂手背互拍-交叉拍手臂

●击掌-右手拍左腿-左手肘压左腿-击掌-左手拍右腿-右手肘压右腿-击掌

●右手拍腿-左手拍腿-右手拍腿-左手拍腿-右手拍左手背-右手拍左手肘-右手拍左手掌

(2)学生观赏后梳理出动作节奏:

2.再次观赏教师的示范表演,探索其动作结构。

(1)引导学生伴以“1 2 3 4 5 6 7停”的节奏念词为教师伴奏;

(2)学生观赏后梳理出动作结构:一共有八组动作,前七组动作为两个8拍,第二个8拍都是重复第一个8拍;最后一组动作只有一个8拍。动作难度由简单到复杂。

3.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动作要领,同时带领学生逐一学习

提示:每次学会一组8拍的新动作,都得和前面学过的所有动作串联练习,直至连贯后再接着往下学下一个8拍的动作。

4.完整练习游戏,享受集体表演掌声游戏的乐趣。

(1)串联八组动作,进行完整练习(练习1~2遍,速度可以放慢)。

(2)改变速度或力度进行反复练习(但前提是每遍的速度应保持恒速)。

(3)提问学生这段动作可用来做什么?(为音乐做声势伴奏,可以是自己唱或播放CD。)

(4)选择一首4拍子的音乐进行配乐练习。(要求曲子节奏明快、旋律活泼)。

小结:奥尔夫音乐教学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每学习一个新节奏、新动作时,总喜欢采用对称、累加等形式进行,并通过速度、力度等的变化,来提高要求、保持热情、享受乐趣。

Ⅱ.掌声游戏《石磨磨豆》

石磨磨豆

目标:1.丰富有关石磨磨豆的相关知识,学习用拍掌动作表现石磨磨豆的简单流程。

2.感受日语的音韵及有趣的双人互动拍掌游戏,培养默契感,协调身心。

准备:全体围成一个大圆圈,一二一二报数,两人结一对。

指导:

1.介绍“石磨”的由来、作用、构造、磨豆的过程。

(1)由来和作用:石磨曾经是乡下每户人家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具。在食物极度匮乏的时代,要磨的东西虽然不多,但农家逢年过节或是来客的时候还是要改善一下生活,蒸糕、做汤圆、摊拭饼、炊麦鼓头、擂豆黄粉,全都离不开石磨。

(2)构造和流程:石磨由磨盘、磨轴芯、磨床、磨耳等组成。上下两扇磨盘直径约40厘米,用石头打造而成。

上磨盘凿有一个近似鸡蛋大小的添谷孔,谷物通过添谷孔流入磨膛被磨成粉末,从夹缝中流到磨盘上;与添谷孔对应的磨盘横边嵌有木磨耳,磨时只要两手把住木磨耳,朝逆时针方向用力推拉旋转上磨盘,再不时用夹在指间的掭米棒将米粒掭入添谷孔中即可。伴着隆隆磨声,注入磨盘内的粟、米、豆、麦如雪花般纷纷扬扬散落在磨床下的笪筐中。

温馨的磨粉场景,呈现着人间的幸福与和谐。这种场景,不但中国有,日本也有。接下来要玩的拍手游戏《石磨磨豆》,就是反映日本农家的磨豆情景。

2.边讲解示范,边带领学生哼唱歌曲,学习游戏动作。

(1)学习石磨动作。

①分解练习:双手于胸前上下拍手(左手平端于胸前,右手由头顶往下拍击左手),两拍一下,强拍往下拍,弱拍往上打开。

②完整练习:连贯击奏10个8拍。

(2)学习磨豆人动作。

①分解练习:

提示:以下每组新动作学完,马上与前面学过的动作串连,然后再往下学习新动作。

前奏动作

第1个8拍——双手合掌,随音乐自然点头。

第一组动作

第2个8拍——双手于胸前左右拍手,两拍一下,强拍往左右打开,弱拍拍手(与石磨的动作相反,形成交叉)。

第3个8拍——重复第2个8拍。

第二组动作

第4个8拍——第1拍自拍,第2拍右手拍右边舞伴的左手(似往添谷孔添豆),第3拍自拍,第4拍停顿;后4拍重复前4拍。

第5个8拍——第1、3、5拍自拍,第2、4、6拍右手拍右边舞伴的左手,第7、8拍双手合掌。

第三组动作

第6个8拍——第1、2拍右手在胸前绕一圈(似手执掭谷棒将谷粒掭入添谷孔中),第3、4拍双手合掌;后4拍重复前4拍。

第7个8拍——第1~6拍右手连续三次胸前绕圈,第7、8拍双手合掌。

第四组动作

第8个8拍——第1~4拍,双膝微屈,双手于膝盖前拍手两下;第5~8拍,双膝由微屈到伸直,双手由下、中、上各自拍一下,第8拍在头顶上合掌停顿。

第9个8拍——重复第8个8拍,方向相反,由上而下。

尾声动作

第10个8拍——双手由下、中、上、中、下、中、上各拍一下,第8拍在头顶上合掌结束。

②完整练习:连贯练习10个8拍。

3.学生两两相对,轮流扮演“石磨”或“磨豆人”,随音乐完整游戏。

(1)请一学生扮石磨,教师扮磨豆人,面对面合作示范以上动作。

(2)学生两两相对,模仿教师游戏。先由1号扮演“石磨”,2号扮演“磨豆人”,合作玩一遍;再交换角色玩一遍。

(3)改变速度或力度,进行反复练习(但前提是每遍的速度应保持恒速)。

小结:这一游戏的动作设计参考自陈蓉的教育活动视频,游戏难点就在于两人互动拍掌的动作,它对于训练学生的空间感、节奏感、注意力、记忆力,以及同伴间的合作配合能力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活动延伸】

1.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以下歌曲编配适宜的乐器,并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演奏。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2.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为以下歌曲编配一个故事,再设计一组声势动作,然后用打击乐器为歌曲配器并演奏。

小 红 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