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本认识与理解器乐造型介绍

基本认识与理解器乐造型介绍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并由回答问题的学生带领同伴练习,要求在节奏型不变的情况下,原地演奏,注意音色变化与节奏稳定。要求无论是打击身体或打击乐器,动作力求灵活、有控制,同时在圈上与所有同伴交叉走动,宛如棋盘上的棋子流动,注意不与他人相撞。

基本认识与理解器乐造型介绍

【热身活动】

Ⅰ.探索游戏《吹气球

目标:能与同伴通力合作,并运用自己灵活的、有控制的身体动作来玩游戏。

准备:师生共同围成一圈,学生坐下,教师站立,准备表演。

指导:

1.观赏教师表演的哑剧。

身体动作说明:

首次表演:小心地拿起气球,轻轻地放在嘴里,憋足气开始吹,气球慢慢地变大、变大、再变大……一不小心,气球“咻——”的一声,跑开了,教师急忙追去,无奈气球没了气落在地上,教师心有不甘地捡起瘪气的气球回到原位。

再次表演:同样小心地拿起气球,轻轻地放在嘴里,憋足气开始吹,气球慢慢地变大、变小、变大、变小,终于慢慢地变大、变大、再变大,教师小心地拿起绳子扎好吹气口,开心地玩起气球来,气球忽东忽西、忽高忽低,一不小心,气球“啪——”的一声,瞬间碎片满地,教师环顾一周后,长叹一声,泄气地瘫下身子。

2.猜测教师的表演内容。

提问:刚才教师表演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能把详细的过程说一遍吗?

3.提炼表演的动作要领。

要使观赏者一看就明白你表演的内容,你的表情、体态、动作要力求生动、形象、具体、到位,而生动形象的前提就是有所控制。

4.迁移经验,学玩游戏。

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扮“大气球”,在教师动作和语言的引领下,玩“气球”变大变小,变高变低,飘东飘西,最后“啪——”一声,松开紧拉的手,四散开来,并就地躺下的游戏。游戏反复时,请能力强的学生来带领大家玩。

小结:这个游戏通过观赏、猜测、提炼教师表演的内容,来学习、模仿如何与同伴通力合作,运用自己灵活的、有控制的身体动作来表现“气球”从生成到消失的过程。奥尔夫教学法认为人不仅可以用语言来讲述故事,同样也可以运用身体动作来讲述故事,这样我们的身体就成为表达情绪情感的工具。

Ⅱ.探索游戏《嗒嗒嗒嗒嗒》

节奏型:

目标:能运用自己灵活的、有控制的双手来制作声音和打击乐器,训练对其音色与节奏的听辨能力。

准备:师生围成圆形或半圆形,站着或坐下都行。

指导:(www.xing528.com)

1.恒定节拍练习。

(1)教师先以四分音符为单位击掌8拍,学生跟着模仿,循环反复至节拍稳定;

(2)教师再以八分音符为单位击掌16个半拍,学生跟着模仿,直至节拍稳定。

2.力度变化练习。

(1)引导学生先轮流拍打自己的左右掌心,再按由弱至强力度拍打,最后按由强至弱力度拍打;

(2)引导学生将双手打开并放置身体两侧,左手拍打左侧同伴的右手掌心,右手拍打右侧同伴的左手掌心,先按由弱至强力度拍打,再按由强至弱力度拍打。

3.速度变化练习。

(1)引导学生用由慢至快的速度轮流拍打自己的左右掌心,再用由快至慢的速度拍打;

(2)引导学生将双手打开并放置身体两侧,左手拍打左侧同伴的右手掌心,右手拍打右侧同伴的左手掌心,先按由慢至快的速度拍打,再按由快至慢的速度拍打。

4.节奏型学习与演奏。

(1)教师示范节奏词“嗒嗒”声的念法(弹舌),并示范朗诵以上节奏音型,其中1、2、4小节最后一拍用击掌的音色表现。带领学生反复练习至熟练掌握。

(2)提问学生节奏词“嗒嗒”与击掌节奏分别可用什么动作、嗓音或乐器替代(如:跺脚、双脚跳;舌头弹跳声、双唇碰击声;木鱼、木块、舞板、节奏棒等)。并由回答问题的学生带领同伴练习,要求在节奏型不变的情况下,原地演奏,注意音色变化与节奏稳定。

(3)引导学生在走动中随节奏演奏。要求无论是打击身体或打击乐器,动作力求灵活、有控制,同时在圈上与所有同伴交叉走动,宛如棋盘上的棋子流动,注意不与他人相撞。

小结:《嗒嗒嗒嗒嗒》这一探索游戏,同样是为下面的乐器演奏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的。游戏首先从恒拍、力度、速度的练习入手,通过听辨、模仿、探索、尝试表现教师演奏的节奏型特点和音色特点等系列活动,来锻炼敏锐的听力和有控制的身体大、小动作,为更有效地开展器乐造型活动做准备。

【问题导入】

1.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器乐造型及其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2.奥尔夫乐器有哪些?各有什么特色?如何分类?

3.键盘乐器在我们当下的使用情况如何?

【内容阐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