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1
B2
B3
目标:
1.初步了解非洲舞蹈和非洲音乐的典型特征,感受黑人舞蹈及音乐的独特魅力。
2.体验舞蹈所营造的热烈气氛和情绪,学习用富于表情的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内容。
准备:音乐《非洲欢迎您》,非洲鼓面。
指导:
1.了解非洲的舞蹈和音乐特色,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舞蹈是非洲黑人感情的宣泄和力量的源泉,与舞蹈如影随形的音乐诠释着他们的肢体语言,将他们宣泄的情感主题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向世人展示非洲民族独有的内涵和风情。那么,非洲黑人的舞蹈及音乐又有哪些特征呢?
(1)强烈的节奏感是非洲黑人舞蹈及音乐的突出特征之一。在非洲各个民族的舞蹈中,大家都可看到节奏与动作的紧密联系性。如“塞克佩雷”舞中,音乐由木琴演奏,节奏部分用鼓、铃和铁制响板,并由舞者自己演奏。“埃塞尼”舞中,动作按照一首歌曲的节奏型而定,而不按照伴奏的打击乐器而定,并随歌曲的重复而重复。
(2)律动性强是非洲黑人舞蹈及音乐的又一特点。他们的动作粗犷有力,感情炽烈,善于以夸张的形体动作抒发自己的感情,舞者常常剧烈地甩动头部、起伏胸部、屈伸腰部、摆动胯部、扭动臀部、晃动手脚、跺脚等。如“恩英多古”舞中,主要用腹肌,而加纳的洛比人则强调上半身的动作,可以有旋转或肩的上下运动,或用某些手臂动作和肩胛的收紧放松动作来伸展前胸。
(3)群体性和模仿性是非洲黑人舞蹈的常用形式。在他们的舞蹈中,很少看到独舞的形式。舞者往往是围成一个半圆,或一个大圆,或排列成行等进行表演,动作主要模仿农事、狩猎、战争等活动。
总之,在非洲黑人的舞蹈及音乐中,音乐和舞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音乐为舞蹈营造浓烈的气氛或情绪,激起舞者以富于表情的动作来表达人们的强烈欲望。反之,舞蹈将音乐的内容通过肢体语言,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最终让人深刻感受到非洲黑人舞蹈和音乐的独特魅力!
2.欣赏歌曲,分析结构,即兴伴奏。
(1)欣赏歌曲,理解歌词,感受热烈欢愉的气氛和情绪。
(2)分析歌曲的结构与变化,鼓励学生即兴地伴随变化的部分击掌伴奏。
(3)出示非洲鼓,鼓励学生即兴地伴随变化的部分演奏。
(4)梳理出变化部分的三种节奏型,并进行鼓点和击掌的回声练习。
(5)运用以上回声方式,再次随乐伴奏。
3.学唱A部歌曲,学做舞蹈动作。
(1)边跟唱歌曲,边模仿老师做上肢舞蹈动作。
预备姿势:双脚分开站立与肩并宽,双膝微屈并往两侧打开,身体重心下移,随以下的上肢动作的节奏,自然地摆动胯部、扭动臀部。
歌词与动作:
“我的眼睛看见你”——双手先捂双眼,再双手前伸,手心朝上;
“我的耳朵听见你”——双手先捂双耳,再双手前伸,手心朝上;
“我的心 想念你”——双手先捂左心房,再双手前伸,手心朝上;
“欢迎你到非洲来”——双手先交叉搭于肩上,再双手打开举起在头两侧,手心朝前。
(2)边哼唱旋律,边模仿老师做下肢基本舞步。
预备姿势:同前。
基本舞步:由右脚向右起步,左脚跟随,带动整个身体往右移动八步;再反方向重复一遍。
(3)哼唱歌曲,先配上腿部的移动动作,再加上上肢舞蹈动作。
提示:这种大幅度的身体动作造成的强烈的律动感成为非洲黑人舞蹈音乐的一大特色。
4.讲解并练习旋律中的变化部分。
(1)用击掌动作模仿鼓点节奏,共有3次。
(2)巩固以上三种不同的击掌节奏。
5.配乐进行完整表演。
先围成半圆进行表演,再围成圆圈进行表演。鼓励学生大胆运用稍微夸张的形体动作来表达对非洲舞蹈、音乐的理解。
小结:《非洲欢迎你》是一个反映非洲黑人能歌善舞,热情、奔放、豪爽、好客,让远方来的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的舞蹈。这个舞蹈充分体现了非洲舞蹈和音乐的典型特征:首先是强烈的节奏感,主旋律部始终以固定音型贯穿,插部由三种变化着的击掌节奏来点缀;其次是律动性强的形体动作,粗犷有力,感情炽烈,善于以夸张的形体动作抒发感情;最后是群体性和模仿性舞蹈形式,体现了浓烈的乡土气息特点。值得一提的是非洲鼓的运用,鼓在非洲黑人舞蹈音乐中起着引领舞曲节奏的重要作用,它决定舞蹈的韵律,也决定着舞蹈的风格特点,更增强了舞蹈及音乐的节律感。
Ⅱ.舞蹈《阿细跳月》
阿细跳月(曲调谱例)
目标:
1.欣赏民乐合奏《阿细跳月》,感受民乐的情绪、旋律和节奏特点。
2.了解彝族的民俗风情,学习“跳月”的基本动作,并能愉快地表演舞蹈。
准备:音乐《阿细跳月》;反映彝族民俗风情的视频或图片。
指导:
1.欣赏音乐作品,分析作品内容及旋律特点:
(1)作品内容:阿细是彝族的一个支系,聚居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的西山一带。阿细人能歌善舞,因常相聚于月下舞蹈,称“跳月”。“阿细跳月”是他们最喜爱、最普及的民间优秀集体舞蹈之一。而乐曲《阿细跳月》是一首民族器乐曲,程云原曲,秦鹏章改编,1951年为同名舞蹈而作,本曲选自舞蹈音乐的第三段。
(2)旋律特点:该曲调由do、mi、sol三个音构成旋律骨架,偶尔加入la音,每个乐句的最后两拍均是相同的曲调;该段音乐由四个乐句组成,每乐句由两小节组成,前三拍后两拍,共为五拍,始终以固定音型贯穿。
2.哼唱舞曲,即兴地加入声势动作进行伴奏。
(1)哼唱舞曲:教师结合柯尔文手势语,先放慢速度引导学生分句哼唱旋律;待学生熟悉后,逐渐回到歌曲原速进行完整哼唱。
(2)声势伴奏:鼓励学生边哼唱旋律边即兴创编声势伴奏;推选几位学生展示交流各自创编的声势动作,并从中选择1~2种作为固定音型进行伴奏,全体练习。
3.感受舞蹈的动作特点,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
(1)了解动作特点:在《阿细跳月》舞蹈中,舞者往往边弹边唱边舞,动作简单明快,跳跃性强。跳舞时舞者左脚跳跃,右脚抬起自然弯曲,同时双手击掌,动作反复循环;胯部左右自然摆动,男女交错互换位置,变换队形,时而顺时针转动,时而逆时针转动;男子身背三弦,边奏边舞;在笛子的和声下,女子则拍着手与男子在一进一退中进行心灵的沟通,舞蹈动作粗犷健美,情绪热烈奔放。在篝火燃起时,人们围着篝火跳跃、旋转,有矮步顿足,有跳步搓脚;有拍手,有折腿。步调和谐,动作激烈,彰显了“火”的本性。
提示:教师介绍时,有必要结合形象的动作示范,进行直观讲解。
(2)学习基本动作:
1~2小节——右脚右侧一步,左脚跟到右脚,右脚再右侧一步,左脚向右脚方向空中蹬两拍。
3~4小节——左脚左侧一步,右脚跟到左脚,左脚再左侧一步,右脚向左脚方向空中蹬两拍。
5~6小节——向前走,从右脚开始,一拍一步,左右脚交替,第四拍左脚跳起。
7~8小节——向后走,从右脚开始,一拍一步,左右脚交替,第四拍左脚跳起。
4.学生随乐连贯表演舞蹈,反复时不断增加或变换动作或队形。
●队形一:面对面两排相对
(1)学生面对面站成两排,动作方向可相对或相反,空中蹬脚两拍,击掌两次。
(2)学生边舞边唱,拍手处加入嗓音朗诵“嗨嗨!”增添热烈气氛。
(3)向前行进时,在交错地方,面对面两人互换位置。
●队形二:围成一个大圆圈
(1)时而顺时针转动,时而逆时针转动。
(2)时而单圈转动,时而双圈转动。
(3)时而一大圆圈,时而若干小圆圈。(www.xing528.com)
(4)时而表演舞蹈,时而表演或加入声势。
小结:舞蹈《阿细跳月》充分反映彝族人民粗犷豪放、坚强刚毅的民族性格,这种性格造就了彝族舞蹈热烈奔放、节奏明快的律动特点。这个舞蹈的音乐和动作最为典型的特征就是:每乐句均为五拍,最后两拍均为,乐曲始终以固定音型贯穿,而步划也始终按照这一节奏型而定,并随音乐的反复而反复,同样体现了浓烈的乡土气息和特点。把这些富有乡土气息的舞蹈引进音乐课堂,对本土的学生有着极大的亲和性。虽然这些音乐作品创作手法简洁,内容通俗,但旋律优美,韵律感强,并不乏丰富的音乐知识和深厚的艺术底缊。
【梳理巩固】
本节动作造型教学,主要侧重律动和舞蹈这两方面,其中部分律动和舞蹈的动作设计,参考自陈蓉的网络教学视频。通过律动《长臂长腿》《小跳蚤》的训练,领会了体态律动的含义,积累了丰富的动作经验;通过舞蹈《非洲欢迎你》《阿细跳月》的学习,感受到各国民族舞蹈和音乐的典型特征及独特魅力,体验舞蹈所营造的情绪和气氛;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热身活动和调整活动,学会在运动中思考和创编律动、舞蹈动作,提高了身体动作反应的敏捷性及协调性,更激发了参与奥尔夫动作造型教学活动的热情。
【调整活动】
Ⅰ.韵律调整《小船悠悠》
小 白 船
目标:以前、后、左、右弯腰的动作来伸拉腰部韧带,以双手臂在身体的周围大幅度绕动来伸展手臂;同时在轻柔音乐的伴奏下放松情绪,舒缓压力,活动筋骨。
准备:师生围坐在柔软的地垫上。
指导:
1.在音乐声中,教师用轻柔声音边示范边讲解动作要领及训练目的。
韵律活动《小船悠悠》是以划船情景作为这一活动的背景。
训练目的:以前弯腰、后下腰、左右侧弯腰的动作来伸拉腰部韧带;以双手臂在体前大幅度绕动、在头上大幅度绕圈,腰部前后左右扭动,来伸展手臂,活动腰部。
动作要领:以双手臂在体前、体侧、体后连贯地绕动表现船儿平稳向前走、遇到风浪向后退及船儿左右摇晃的动状。做塌腰动作时,双手应尽量向前伸,绕动手臂同时腰向下塌,胸部贴向膝盖;做后下腰动作时,双手肘应尽量向后拉,绕动手臂同时腰向后下,胸部向上挺起;做船摇晃动作时,应尽可能地向身体两侧弯腰。
2.在音乐声中,鼓励学生即兴地配上韵律动作,大胆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3.反复练习,启发学生互相观摩学习,懂得借鉴同伴好的动作语汇,来丰富自身动作经验。
4.观赏老师示范表演,并跟随老师一同练习。
准备动作:双膝着地。
“蓝蓝的天空银河里”——双手臂在头上大幅度绕两圈(先逆时针再顺时针),腰部自然扭动。作船儿在浩瀚的银河游荡状。
“有只小白船”——双手臂在体前大幅度绕两圈。作船儿平稳向前行进状。
“船上有棵桂花树”——双手臂在体侧绕圈时,双手肘应尽量向后拉,绕动手臂同时腰向后下,胸部向上挺起,腰自然前后扭动;作船儿遇到风浪向后退。
“白兔在游玩”——双手臂在体侧大幅度绕两圈,身体尽可能地向两侧各弯一次腰。作船儿遇到风浪左右晃动状。
“桨儿桨儿看不见”——动作同“有只小白船”。
“船上也没帆”——动作同“船上有棵桂花树”。
“飘呀飘呀”——由跪步改为小碎步,手的动作同“蓝蓝的天空银河里”。
“飘向西天”——前半句脚原地碎步自转一圈,手的动作同前;后半句做一个飞翔的定型动作。
5.在轻柔音乐的伴奏下,随乐连贯表演。力求达到放松情绪、舒缓压力、活动筋骨的目的。
Ⅱ.韵律调整《海鸥飞翔》
海鸥飞翔
目标:在优美、流畅的音乐伴奏下,以双臂上下舞动来活动手腕、手肘、双肩的韧带,以双脚并拢、吸腿、伸腿、绷脚面来伸拉腿部韧带,同时放松情绪,舒缓压力。
准备:师生围坐在柔软的地垫上。
指导:
1.在音乐声中,教师用轻柔声音边示范边讲解动作要领及训练目的。
本韵律活动将海鸥飞翔的情景作为这一活动的背景。
训练目的:主要是针对上肢手臂肌肉、相关关节和下肢腿部肌肉、相关关节的拉伸及放松练习。
动作要领:分手部和腿部的动作逐一说明。
(1)手部动作(跪坐或跪立在地毯上):双手由上手臂带动下手臂、手掌、手指向身体两侧打开至肩高,再放下;至头顶,再放下;一手(左或右)至头顶一手(右或左)至肩高,再放下;向身体前方伸出至双手手背相碰,再放下;向身体后举起(身体自然前倾),再放下(身体还原)。
(2)腿部动作(平坐在地毯上):双脚并拢、吸腿、伸腿、绷脚面来伸拉腿部韧带,以学生两两合作通过吸腿、伸腿作海鸥飞翔状。吸腿时,双腿并拢,尽量往里收;伸腿时,双腿尽量伸直,脚面要绷直。
2.在音乐声中,鼓励学生即兴地配上手部或腿部或上下肢协作的韵律动作,大胆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3.反复练习,启发学生互相观摩学习,懂得借鉴同伴好的动作语汇,来丰富自身动作经验。
4.观赏老师示范表演,并跟随老师一同练习。
●第一遍音乐:手部动作(双手由上手臂带动下手臂、手掌、手指向身体各个不同的方向挥动)
前奏:双膝跪坐或跪立在地毯上。
1~4小节——向身体两侧打开至肩高,再放下;反复一次。
5~8小节——向头顶高举,再放下;反复一次。
9~12小节——左手向头顶,右手向右侧平举,再放下;反之左右手动作互换。
13~16小节——重复9~12小节。
17~20小节——向身体前方伸出至双手手背相碰,再放下;向身体后举起(身体自然前倾),再放下(身体还原)。
21~24小节——重复17~20小节。
●第二遍音乐:腿部动作(平坐在地毯上,双腿并拢往前伸直,双手自然放于身体后侧,挺胸抬头)
1~4小节——前两小节双腿并拢吸腿,尽量往里收;后两小节双腿并拢伸直,脚背尽量绷直。
5~8小节——重复1~4小节。
9~12小节——前两小节左腿往内吸,右腿不动;后两小节左腿往前伸,双脚并拢。
13~16小节——重复9~12小节,但左右腿互换。
17~20小节——学生两两合作,背靠背肩并肩,通过吸腿、伸腿作海鸥飞翔状。
21~24小节——重复17~20小节,两人动作互换。
5.在轻柔音乐的伴奏下随乐连贯表演,达到放松情绪,舒缓压力,活动筋骨的目的。
6.探索手脚配合的动作,随乐进行即兴的发展练习。
【活动延伸】
1.自主练习—— 律动《青蛙捉虫》
动作建议:以青蛙捉虫的情境作为这一活动的背景,以横叉动作来伸拉跨部和腿部韧带;以双手当青蛙舌头,在体前、体侧、腿前、腿后或大腿、小腿、脚面上做下压、前伸动作来模仿青蛙捉虫状。做动作时,身体尽量用腹部下压,上身靠腿用手向脚尖、脚面靠,增加对韧带的伸拉强度。横叉时,尽量保持腿不弯曲。但对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应允许其稍稍弯曲膝盖,并对下压、前伸要求稍稍放宽。动作姿态详见图3-4,活动时可即兴配上相应的儿歌或音乐进行。
图3-4
2.自由结伴练习——舞蹈《葡萄丰收》
娃 哈 哈
动作建议:
准备:两两结伴,面对面站成双圈(男生在内圈,女生在外圈)。
前奏:双手叉腰,右脚随音乐垫步。
1~4小节——右脚垫步,双臂前平举,手腕转动八下。
5~8小节——右脚垫步,转身面向圈内。男生手拉手上举,女生拍手四下。
9~12小节——前两小节,女孩双手叉腰走步,从男孩高举的右手臂下钻入里圈;后两小节,女孩停下脚步后,右手上举摘葡萄放入左手“篮子”里。
13~16小节——女孩再做同上的动作从男孩高举的左手臂下钻出,返回外圈。
17~24小节——重复9~16小节的动作,女孩绕男孩钻三次摘葡萄。
1~8小节——女孩原地半蹲,做移胫动作,男孩垫步转身,绕女孩转一圈,前四小节做双手先蒙脸再打开的动作,后四小节双手高举拍手四下。重复5~8小节时,男孩往圈上前方移动,更换舞伴,舞蹈重新开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