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时,北方民族虽也嗜茶,但对宋人烦琐的茶艺已经显得相当不耐烦。在异族文化和政治的压制下,文人也无心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更多的是希望在茶中表现自己不事外族的节气,磨炼自己的情操意志。茶艺简约、返璞归真两种茶文学思潮开始暗暗契合,如耶律楚材的《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王沂《芍药茶》、谢宗可的《雪煎茶》等,其中耶律楚材的饮茶诗一共七首,达390余字,也可称得上茶饮诗中的长篇巨制了。
元代饮茶进一步世俗化,这是元代茶文化的一大特点。由于蒙古人尚武轻文,不少文人生活在社会底层,与普通老百姓有了更多接触,这使得不少诗人以诗表达个人情感,同时也注意到了民间饮茶风尚。如元人李载德曾作《小令》十首,题曰《赠茶肆》,便反映了元代城市茶肆生活的风俗民情。十首之中,虽有与前代茶诗雷同之处,但也不乏新意。如第一首写道:“茶烟一缕轻轻,搅动兰膏四座香,烹煎妙手赛维扬。非是谎,下马请来尝。”几句诗,就把茶肆气氛、店主热情待客的场景生动地描绘出来。
明代朝廷推行“以茶制边”政策,对茶的交易控制得非常严厉,贩私茶至边疆者杀无赦。但明代茶文学继续沿着既定的轨道向前发展,但在形式和质量上由于唐、宋两大高峰对峙,它很难有所突破。尽管明代的咏茶诗数量和质量都要比元代发达,但与唐、宋相比却显得有点微不足道。明代随着制茶技术的提高和茶叶质量的改进,煎饮方法及泡茶器皿等也越来越讲究,因此诞生了不少有关饮茶研究的专著,有目录可考者共计55部,散佚4部,有参考研究价值者也有20多部,几乎涉及茶事的方方面面。但其系统性研究和研究深度均未超出宋代徽宗的《大观茶论》或蔡襄的《茶录》水平。当时著名的茶诗有文征明的《煎茶》、陈继儒的《失题》、陆容的《送茶僧》、周履靖的《茶德颂》、张岱的《斗茶檄》和《阂老子茶》、黄宗羲的《余姚瀑布茶》等。明代社会矛盾加深,许多文人不满当时政治,但在明代时局森严的环境中,他们心中的苦痛不能随意宣泄,文人的处境也不能像盛唐那样怡然自得。再加上明代的社会条件也不允许文人士子久居山林远离都市,去清静地过着自己的隐居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文学士子在茶中就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如明人凌云翰有《题画》(《柘轩集》卷一):“童子携饼沽酒,仆夫汲水煎茶。坐对青山扪虱,不妨终老烟霞。”在诗中刻画出一幅怡然自乐、终老烟霞的心境。明谢晋《前晾校理》(《兰庭集》卷下):“家住青山若个边,白云无路树参天。读书声里萝窗午,风散烹茶一缕烟。”表达了同样的心情。不过难得的是,明代还有不少反映民生疾苦、讥讽时政的咏茶诗,但与唐代讽刺时政的咏茶诗相比,在明代时局森严的环境中,不少诗人就可能是因为借茶讥刺时政而受到当局的迫害。如高启《采茶词》:“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摘得谁最多?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枪旗短。归来清香犹在手,高品先将呈太守。山家不解种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竹炉新焙未得尝,笼盛贩与湖南商。”诗中描写了茶农把茶叶供官府后,其余全部卖给商人以换取一年的衣食用品,自己却舍不得尝新的痛苦心情,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生活极大的同情与关怀,同时对统治者敲诈百姓的行径进行了影射。又如明代正德年间身居浙江按察佥事的韩邦奇,根据民谣加工润色而成的《富阳民谣》,揭露了当时浙江富阳贡茶扰民、害民的苛政。这两位同情民间疾苦的诗人,后来都惨遭不幸,高启腰斩于市,韩邦奇罢官下狱,几乎送掉性命,被杀虽然不仅仅是吟茶诗所致,但借吟茶讥讽时政也是他们遭受迫害的原因之一。
晚明到清初,精细的茶文化再次出现,制茶、烹饮虽未回到宋人的烦琐,但茶风已经趋向纤弱,不少文人终生泡在茶里,出现了玩物丧志的倾向。当时,部分茶文学作品在描写茶文化方面偏向琐碎化、浅俗化,使本来兴盛一时的茶文学作品走向低迷,再加上时局的动乱,使得茶文学由鼎盛开始迈向衰落。(www.xing528.com)
当然清代也有部分诗人如郑燮、金田、陈章、曹廷栋、张日熙等的咏茶诗,亦为著名诗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清代朝廷茶事很多,乾隆皇帝经常举行大型茶宴,每会都产生了大量茶诗,不过终因大多数茶诗都是歌功颂德的作品,没有多少价值。不过清代几位帝王对饮茶的喜爱和歌吟,使得中国茶文化在终结之时昙花一现,带来了短暂的繁荣,但终究挡不住历史的车轮,中国古代茶文学在清末最终迈向了衰败。这几位帝王中,尤其值得称道的是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皇帝,他不但到茶区观看采茶,而且对烹茶也颇有研究,非常讲究水质和茶具。他六下江南,曾五次为杭州西湖龙井茶作诗,其中最为后人传诵的是1759年游无锡时所作《荷露烹茶》:“白帝精灵青女气,惠山竹鼎越窑瓯。秋荷叶上露珠流,柄柄倾来盎盎收。李相若曾经识此,底须置驿远驰求。学仙笑彼金盘妄,宜咏欣兹玉乳浮。”诗中不但赞赏了用无锡泉水冲泡的玉乳名茶和唐宋官窑越瓷茶具,也指斥了汉武帝妄想成仙以秋露为饮之事,更讥讽了李林甫不识玉乳,为讨好皇上而千里劳累选送荔枝的愚蠢。诗中多处用典,将现实与历史融合在一起,既有对前车之鉴的深刻警醒,也有对现实状况的歌颂,高度展示了乾隆皇帝在饮茶方面的渊博知识和过人才华。乾隆其他饮茶诗还有《坐龙井上烹茶偶成》、《观采茶作歌》、《大明寺泉烹武夷茶浇诗人雪帆墓》,都堪称清代茶文学作品中的佳作。乾隆帝卒时享年八十八岁,如此高寿与嗜茶养性不无关系。嘉庆皇帝受其父亲影响,也爱品茶,并写有一些饮茶诗,如《嘉庆御制壶铭茶诗》。皇帝爱饮茶,前代并不少见,像宋徽宗对饮茶就颇有研究,然而皇帝写茶诗,这在中国茶文学史上是比较少见的。他们的出现丰富了中国茶文学作品,也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以上就中国古代茶文学的发展流程做了一个简单的回顾,茶文学的历史积淀,并非如此三言两语就可以叙述清楚,权当笔者抛砖引玉,为中国茶文学历史形态演变流程做一番粗略的勾勒,有待专家学者的进一步挖掘。由于中国茶文学作品数量丰富,内涵博大精深,从而奠定了它在茶文化史上的地位,是中国茶文化史上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