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福,1910年生,福建人,茶学家、制茶和审评专家。长期从事茶叶教育、生产和科研工作,特别在培养茶叶专业人才、创制制茶机械、提高乌龙茶品质等方面有很大成绩,对福建省茶叶的恢复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其晚年致力于审评技术的传授和茶文化的倡导。
1.为福建茶业事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1935年8月,经多方努力,在福建省教育厅和建设厅的支持下,张天福在福安县城关和社口乡分别创办“福建省立福安初级农业职业学校”(当时只设茶科,1937年扩建高中部,设农茶两科,改称福建省立福安农业职业学校)和“福建省建设厅福安茶业改良场”,张天福任校长兼场长。从此,福建有了现代茶业教育和科研机构。学校的老师既是教师又是茶场的科研人员;茶场既搞科研又是学生实习、劳动的基地。场校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人才和改进技术相辅而行。茶业科教相结合,至今仍不失为办好教育的一条好经验。
场、校开办初期,张天福广集人才,如庄晚芳教授、李联标研究员等人都是当时被邀参加科研、教学的骨干,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培养出福建省第一批茶业专业人才。像当今台湾大学教授、“台茶之父”吴振铎教授就是其中一个。
张天福先生设计改造了大量茶机,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茶叶的机械发展。1953年,他改进由他早年设计的“九一八”揉茶机为“五三式”、“五四式”揉茶机,分别推广适应于红茶、绿茶区,又设计推广了绿茶三锅连续杀青机,大大减轻了制茶工艺中的揉茶和杀青劳动强度。同时,还总结了经验,试验、示范、推广茶树无性繁殖——茶树短穗扦插法的经验,大力推广茶树良种。(www.xing528.com)
1980年,当时已70岁高龄的张天福深感年纪不饶人,这时间更宝贵,写了一副“时间就是生命,知识就是力量”的对联挂在书房里,时刻勉励自己,抓紧时间做更多有益于茶业事业的事。他不顾妻儿阻拦,带领科研人员主持省的重点攻关课题——“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研究”,在通过技术鉴定之后,有从闽东转战到闽南,深入到乌龙茶主产区——安溪县芦田茶场进行课题试验,分析和研究了几千个数据,取得了成功,解决了乌龙茶品质最关键的“做青”工序难题,首次实现人工控制气候条件下进行乌龙茶“做青”工艺,对稳定和提高乌龙茶品质取得进展。
2.倡导中国茶文化
2016年,已106岁高龄的张天福先生,依然精力旺盛,他的养身健体之道就是饮茶。他说“茶是万病之药”,一天也离不开它。他极力推崇中国茶文化,也高度评价福建茶叶从唐宋以来对发展中国茶文化所做的重要贡献。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的茶道精神被广为流传时,他提出以“俭、清、和、静”为内涵的中国茶礼。他说:“俭就是勤俭朴素,清就是清正廉明,和就是和衷共济,静就是宁静致远。”这种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从唐宋以来所提倡的高尚的人生观和处世哲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