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茶的故乡,唐朝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唐朝茶业的繁荣发展成就了茶圣陆羽,而陆羽的《茶经》将唐朝的茶文化推向了一个历史的高度,对唐朝以后的茶业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时至今日,陆羽的《茶经》仍然具有重要价值。陆羽如何能从一个弃儿,一跃成为家喻户晓的“茶神”,被尊为“茶圣”,现在就让我们一探他那充满着传奇的一生。
1.陆羽简介
陆羽出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33年,一说727年),据《新唐书——隐逸列传》记载:“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据文献记载,一个秋末冬初的日暮之时,大约三岁的陆羽被竟陵龙盖寺的住持智积禅师发现在一座小石桥下,并带回寺中抚养。陆羽长大后,因无名字,乃以《周易》为自己卜卦取名,卜得“渐”卦,其爻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遂以“陆”为姓,“羽”为名,“鸿渐”为字。
陆羽自小在龙盖寺中成长,智积和尚欲教他佛经,希望他皈依佛门,陆羽不喜欢佛经,却对茶产生了浓厚兴趣,陆羽与茶的渊源始于龙盖寺。后来陆羽因故离开寺院,玄宗天宝五载(746),河南府尹李齐物慧眼识才,将陆羽留在郡府里并亲自教授他诗文,这对陆羽后来能成为唐代著名文人和茶叶学家,是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的。天宝十一载(752),当时的崔国辅老夫子,被贬为竟陵司马,在这期间,陆羽与崔公往来频繁,较水品茶,宴谈终日,他们之间的情谊日渐深厚,成为忘年之交。这也说明陆羽的才华、品德和崭露头角的烹茶技艺,已经为时人所赏识。760年为避安史之乱,陆羽隐居浙江苕溪(今湖州)。其间在亲自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悉心研究了前人和当时茶叶的生产经验,完成创始之作《茶经》。
2.《茶经》简介
《茶经》分三卷十节,约7000字。卷上:一之源,讲茶的起源、形状、功用、名称、品质;二之具,谈采茶制茶的用具,如采茶篮、蒸茶灶、焙茶棚等;三之造,论述茶的种类和采制方法。卷中:四之器,叙述煮茶、饮茶的器皿,即24种饮茶用具,如风炉、茶釜、纸囊、木碾、茶碗等。卷下:五之煮,讲烹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质的品第;六之饮,讲饮茶的风俗,即陈述唐代以前的饮茶历史;七之事,叙述古今有关茶的故事、产地和药效等;八之出,将唐代全国茶区的分布归纳为山南(荆州之南)、浙南、浙西、剑南、浙东、黔中、江西、岭南八区,并谈各地所产茶叶的优劣;九之略,分析采茶、制茶用具,可依当时环境,省略某些用具;十之图,教人用绢素写《茶经》,陈诸座隅,目击而存。
3.《茶经》简评
《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茶叶采制和饮用经验,全面论述了有关茶叶起源、生产、饮用等各方面的问题,传播了茶业科学知识,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开中国茶道之先河。且《茶经》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茶书,除茶法外,凡与茶有关的各种内容,都有叙述。以后茶书皆本于此。(www.xing528.com)
(1)《茶经》的问世是中华茶文化正式形成的标志。陆羽《茶经》内容十分丰富全面,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茶文化概述与历史总结。在物质方面,《茶经》系统总结提出了采制茶叶需用的十五种工具和茶叶烹饮需用的二十四器。精神方面的有种茶、采茶、制茶、煮茶的技术经验总结,也有唐代中期以前有关茶事的历史记载,有人物、有故事、有史实,系统而全面。尤其可贵的是,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使茶文化得到升华。
(2)《茶经》是唐代中期以前中国茶事的历史总结。中国在唐代以前,已有茶文化的萌芽,在不少史书中已有一些零星的记载,陆羽《茶经》将这些零星分散的历史记述,从浩瀚如海的大量史书典籍中寻找出来,一一做了记录。
(3)陆羽是“茶学”学科的创始人,对现今的茶叶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现代“茶学”学科包括的范围是很大的,既有自然科学的内容,也有社会科学的内容。通读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从“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直至“十之图”。其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的,既有茶的种植加工技术,也有茶的烹饮技艺和文化典故等,基本呈现出了“茶学”的雏形。
(4)陆羽创导的“煮茶法”是中国茶道、茶艺的最早典范。唐代,由于饮茶风俗的形成与普及,中国茶道逐渐形成。陆羽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地总结与提高,在《茶经》中提出了陆氏“煮茶法”。在《茶经·四之器》中,列出了煮饮用具二十四器,提出了煮茶的具体方法步骤。在《茶经·六之饮》“凡茶有九难”中,提出了煮好茶要重点把握好九个方面,即制好茶、选好茶、配好器、选好燃料、用好水、烤好茶、碾好茶、煮好茶、饮好茶。在《茶经·四之器》“风炉”一节中,指出在风炉炉身上所开的三窗之上,有“伊公羹,陆氏茶”六个字,伊公是指伊尹,商初大臣,善调羹汤;陆氏茶,指的就是陆羽自己的煮茶法,说明陆羽对自己的煮茶法很自信。所以,唐代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记述:“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论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幅。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这一论述,非常明确地指出了,陆羽的煮茶法当时已有相当的社会影响。后来,常伯熊只是在陆羽煮茶法的基础上加以润色,当然,这对“茶道大行”也是有帮助的。
4.茶圣传说
在流传下来的茶书中,都记载了陆羽生平的一些轶事。唐人张又新的《煎茶水记》里曾记载这样一则小故事:一次,湖州刺史李季卿船行至维扬,适遇陆羽,便邀同行。抵扬子驿时,季卿曾闻扬子江南泠水煮茶极佳,即命士卒去汲此水。不料取水士卒近船前已将水泼剩半桶,为应付主人,偷取近岸江水兑充之。回船后,陆羽舀尝一口,说:“不对呀,这是近岸江中之水,非南泠水。”命复取,再尝,才说:“这才是南泠水。”士卒惊服,据实以告。季卿也大加佩服,便向陆羽请教茶水之道。于是陆羽口授,列出天下二十名水次第。当然,限于时代,所列名水,仅为他足迹所至的八九个省的几处而已,不能概括全国的众多名水。
陆羽不但是评泉、品泉专家,同时也是煎茶高手。《记异录》中记载了有关陆羽的轶事:唐朝代宗皇帝李豫喜欢品茶,宫中也常常有一些善于品茶的人供职。有一次,竟陵(今湖北天门)智积和尚被召到宫中。宫中煎茶能手用上等茶叶煎出一碗茶,请智积品尝。智积饮了一口,便再也不尝第二口了。皇帝问他为何不饮,智积说:“我所饮之茶,都是弟子陆羽为我煎的。饮过他煎的茶后,旁人煎的就觉淡而无味了。”皇帝听罢,记在心里,事后便派人四处寻找陆羽,终于在吴兴县苕溪的天杼山上找到了他,并把他召到宫中。皇帝见陆羽其貌不扬,说话有点结巴,但言谈中看得出他的学识渊博,出言不凡,甚感高兴。当即命他煎茶。陆羽立即将带来的清明前采制的紫笋茶精心煎后,献给皇帝,果然茶香扑鼻,茶味鲜醇,清汤绿叶,真是与众不同。皇帝连忙命他再煎一碗,让宫女送到书房给智积品尝,智积接过茶碗,喝了一口,连叫好茶,于是一饮而尽。他放下茶碗后,走出书房,连喊“渐儿(陆羽的字)何在?”,皇帝忙问:“你怎么知道陆羽来了呢?”积公答道:“我刚才饮的茶,只有他才能煎得出来,当然是到宫中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