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茶叶的国际传播:历史回顾与全球影响

中国茶叶的国际传播:历史回顾与全球影响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今世界广泛流传的种茶、制茶和饮茶习俗,都是由我国向外传播出去的。据推测,中国茶叶传播到国外,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约于5世纪南北朝时,我国的茶叶就开始陆续输出至东南亚邻国及亚洲其他地区。所以,尽管没有具体详实的文献记载,茶叶在唐初从中国传入朝鲜也是有理可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加速了茶的恢复与发展,并在国际市场居一席之地。

中国茶叶的国际传播:历史回顾与全球影响

当今世界广泛流传的种茶、制茶和饮茶习俗,都是由我国向外传播出去的。据推测,中国茶叶传播到国外,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约于5世纪南北朝时,我国的茶叶就开始陆续输出至东南亚邻国及亚洲其他地区。

1.向日本的传播

805年,最澄禅师在中国学成归国时,将浙江天台山的茶籽带回日本,并种植在日吉神社的旁边,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至今在京都比睿山的东麓还有“日吉茶园”之碑。806年,空海法师也从中国将茶籽、饮茶方法带回日本,还带了唐代的制茶工具“条石臼”。陈椽教授编著的《茶业通史》中记载:“平城天皇大同元年(公元806年),空海弘法大师又引入茶籽及制茶方法。茶籽播种在京都高山寺和宇陀郡内牧村赤埴,带去的茶臼保存在赤埴隆寺。”815年,曾在中国学习生活30年的都永忠在崇福寺亲自煎茶供奉嵯峨天皇,并受到天皇赞赏和推崇,于是中国唐代的煎茶法在日本流行开来,最澄、空海和都永忠也经常在一起研习“茶道”,形成了日本古代文化黄金时代,学术界称之为“弘仁茶风”。[5]由此可见,日本的“煎茶道”起源于我国唐朝陆羽所创的煎茶法。

到了宋代,日本禅师荣西于1168年和1187年两度来到中国学道,当时正值宋代点茶风靡时期,荣西潜心研究总结了宋代的饮茶文化及其功效,回国时也携带了很多茶籽,还将茶籽赠送给明惠上人,明惠将其种植在自然条件优越的拇尾山寺,此地所产茶因味道纯正被称为“本茶”。荣西还写成了日本第一部茶书——《吃茶养身记》,从书中的调茶法和饮茶法中可以看出,荣西将宋代的点茶法引进日本,日本的“抹茶道”由此发展起来。还值得一提的是荣西从夹山寺索得《碧崖录》和大师的“茶禅一味”手迹带回日本,在日本广为流传,并被尊奉为日本茶道之魂,如今,大师手书“茶禅一味”四字真迹,仍供奉于日本奈良大德寺,成为日本茶道的稀世珍宝,日本茶道亦尊奉石门夹山寺为“茶禅祖庭”。

2.向朝鲜的传播

文献记载,中国茶叶传入朝鲜的时间与传入日本的时间差不多,都是在唐朝初年,朝鲜高丽时代金富轼《三国史记·新罗本纪》(第十)兴德王三年(828)十二月条记载:“冬十二月,遣使入唐朝贡,唐文宗召见于麟德殿,宴赐有差。入唐回使大廉持茶种来,王使植地理(亦称智异)山。茶自善德王有之,至此盛焉。”朝鲜史书《东国通鉴》也记载:“新罗兴德王之时,遣唐大使金氏,蒙唐文宗赐予茶籽,始种于金罗道之智异山。”

从第一段记载可知,善德王年间,朝鲜已有茶,朝鲜善德年间正值中国唐初,唐初年间,新罗有大批僧人入唐学佛,其中有30人都被载入《高僧传》,这30人中的大部分在中国的学习生活时间长达10年之久,他们在唐期间必定经常饮茶,并养成了饮茶的习惯,回国时将中国的茶和茶籽带回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所以,尽管没有具体详实的文献记载,茶叶在唐初从中国传入朝鲜也是有理可循的。

曾在大唐为官的崔致远有次得到上级赏赐给他的新茶,专门为此写了一篇《谢新茶状》,其中有:“所宜烹绿乳于金鼎,泛香膏于玉瓯”,可见他对唐代的煎茶法相当熟悉。回国之时(884年),他带了很多中国的茶叶和中药,回国之后,热心推广饮茶活动,在他为真鉴国师撰写的碑文中有这样一段:复以汉茗为供,以薪爨石釜,为屑煮之,曰:“吾未识是味如何?惟濡腹尔!”,守真忤俗,皆此之类也。真鉴国师也曾留学于唐,对唐茶深爱之,而且将唐朝的煎茶法带回国,并煎茶礼佛。

中国宋代时,朝鲜进入高丽王朝时期,宋代的点茶法也传到了高丽,宋使徐兢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一书中记载了高丽的茶事:“土产茶,味苦涩不可入口,惟贵中国腊茶并龙凤赐团。自锡赉之外,商贾亦通贩。故迩来颇喜饮茶,益治茶具,金花乌盏、翡色小瓯、银炉、汤鼎,皆窃效中国制度。”高丽时代李奎报的两首著名茶诗里描述的饮茶方式也是指点茶法,其一是《谢人赠茶磨》:“琢石作孤轮,回旋烦一臂。子岂不茗饮,投向草堂里。知我偏嗜眠,所以见寄耳。研出绿香尘,亦感吾子意。”其二是《仿严师》:“僧格所自高,惟是茗饮耳。好将蒙顶芽,煎却惠山水。一殴辄一话,渐入玄玄旨。此乐信清淡,何必昏昏醉。”作者在《仿严师》一诗里还用了中国茶文化的典故。高丽时期是朝鲜茶文化最辉煌的时期,朝鲜人在长期学习中国饮茶方式的过程中,将茶饮与民族文化相融合而形成了朝鲜茶文化,茶礼就是代表。

朝鲜的《李朝实录》太宗二年(1402)五月壬寅条下记载赠给明朝使臣的茶叶是雀舌茶,雀舌茶是散茶里原料较嫩的好茶,可见当时散茶冲泡法已由中国传到了朝鲜。散茶冲泡法为茶礼所吸收,据《李朝实录》记载,凡是明朝使者来朝时,一般要举行茶礼,从持瓶、泡茶、敬茶、接茶、饮茶等都有规定的程序,最后以互赠茶叶而结束。朝鲜时代中期,朝鲜茶文化一度衰落,幸有草衣禅师等人为茶礼的振兴做出重大贡献,草衣禅师研究中国茶书,并摘其要点编成《茶神传》一书,他的另一本书《东茶颂》显示了韩国茶礼的“中正”精神,这种“中正”精神正是他多年研习茶道和悟禅的结晶。

3.向其他地区的传播

10世纪时,蒙古商队来华从事贸易时,将中国砖茶从中国经西伯利亚带至中亚以远。

15世纪初,葡萄牙商船来中国进行通商贸易,茶叶对西方的贸易开始出现。而荷兰人在1610年左右将茶叶带至了西欧,1650年后传至东欧,再传至俄、法等国。17世纪时传至美洲。(www.xing528.com)

17世纪后半叶,中国茶叶随葡萄牙公主嫁到英国而引发英国饮茶风。

1684年印度尼西亚开始从我国引入茶籽试种,以后又引入中国、日本茶种及阿萨姆茶种试种,历经坎坷,直至19世纪后叶开始才有明显成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加速了茶的恢复与发展,并在国际市场居一席之地。

1780年印度于由英属东印度公司传入我国茶籽种植。至19世纪后叶已是“印度茶之名,充噪于世”。今日的印度是世界上茶的生产、出口、消费大国。

17世纪开始斯里兰卡开始从我国传入茶籽试种,复于1780年试种,1824年以后又多次引入中国、印度茶种扩种和聘请技术人员。所产红茶质量优异,为世界茶创汇大国。

1833年,在俄国从我国传入茶籽试种,1848年又从我国输入茶籽种植于黑海岸。1893年聘请中国茶师刘峻周并带领一批技术工人赴格鲁吉亚传授种茶、制茶技术。

1888年土耳其从日本传入茶籽试种,1937年又从格鲁吉亚引入茶籽种植。

1903年肯尼亚首次从印度传入茶种,1920年进入商业性开发种茶,规模经营则是1963年独立以后。

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茶种和制茶技术传入阿根廷、几内亚、巴基斯坦、阿富汗、马里、玻利维亚等国。

目前,我国茶叶已行销世界五大洲上百个国家和地区,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引种了中国的茶籽、茶树,茶园面积247万多公顷,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有饮茶习俗,饮茶人口20多亿。

4.中国茶向外传播的途径

从前面三部分我们知道,经过1000多年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我国茶叶已经传遍世界各地,主要是通过陆路和水路进行传播,主要路线有三条:东传路线,由中国传向日本,韩国;西传的路线,由福建、广州通向南洋诸国,然后经马来半岛、印度半岛、地中海走向欧洲各国;北传路线,传入土耳其、阿拉伯国家、俄罗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