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二和第三学段阅读目标内容及深入理解生活中的品质和真实爱

第二和第三学段阅读目标内容及深入理解生活中的品质和真实爱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也都有略读、浏览的目标内容。4.能多元化解读文本,深入体会老师、妈妈或身边其他人的品质,感受到生活中各种不同的但却不乏真实的“爱”。

第二和第三学段阅读目标内容及深入理解生活中的品质和真实爱

教材中有一部分略读课文,有些略读课文文质兼美,有时真不忍就这样“一略而过”。我们应如何进行略读课文教学呢?

我们首先来看看什么是略读。《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与浏览。”在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也都有略读、浏览的目标内容。如,第二学段: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三学段: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让学生学习略读与浏览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是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逻辑起点。略读课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是提高阅读能力,学会略读、浏览、跳读、扫读、猜读、抓重点读等方法;其次是粗知文本大意,抓住主旨,恰当地学习语言;最后是训练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提高阅读的速度,养成阅读的习惯。

教材中的略读课文一般都编排在一个主题单元中精读课文的后面,它相对独立又与精读课文互有关联,作为一个整体存在。教学中应瞻前顾后,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学习中习得的基本方法、基本能力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个别的略读课文还可以针对我们具体的教学内容、策略等具体对待,灵活处理。如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时,《鸟的天堂》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但在场景写作指导上,文章的第十二自然段堪称典范,我们在教学中就不能受限于教材的编排。可以通过对这一段文章的精讲,引领学生进行深入理解、领悟,学习场景的写作。

在进行略读课文教学时,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略读课文教学不同于略读,略读只是一种阅读方式,而略读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略读课文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与运用略读方法,提高学生的略读能力。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光让学生略读是不够的,还要授之以法,循法而学。有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可以教给学生猜读、扫读、跳读和根据要求选择读等方法。二是,粗知大意并不是浅知少知。略读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不能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以为粗知就是浅知,粗知就是少知。略读课文教学目标更为集中,不是没有重点,而是重点会更少更突出,更多依赖学生自主解决。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三是,自主阅读不等于自学。略读课文教学课上,学生应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探究的时机,把在精读课上习得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还应该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当略读成为一项教学活动的时候,作为教师势必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深入、有效地开展有层次的阅读。学生有自主实践的空间,教师需要恰到好处的引导。

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我们新老师要重点把握三点。

一、整体感受求通。对课文的内容、词句、结构、表达方法,在整体感知的阶段,力求放开,从略处理。只求尽量快地尽量多地略读浏览,搜集信息,多角度、多方位地粗知文章大意,对全文形成一个比较粗略的整体认识。略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除了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还着重对课文的主旨和阅读方法、学习的重难点、语文实践的拓展点给予提纲挈领性的导向。因此要引导学生对照“阅读提示”进行自主读书——或朗读,或默读,或高声诵读,或轻声低吟,或就精彩片断反复品读,或对部分描述扫视而过,从而粗知大意。读通课文,整体把握是略读教学很重要的一步,为下一步理解课文做铺垫。只有读准了,读通了,读顺了,才会有下一步的“我自己读懂了”。

二、重点训练求精。在研讨中大家一致认为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有所区别,但也要尽可能觅到“精教精学”的乐趣。在略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课文特别是“阅读提示”所要求的重点进行探究时要采用精读的方法,通过小组学习、研读,进行比较集中深入的探析,追求“精略相辅,略中有精,教略而学不略”。略读课文的教学,最关键的是教师自身对文本的准确把握和全面解读,要使教学在思路清晰、条理简约的基础上不失丰赡,应是“教”略而“学”丰。这个“略”度应该介于精读与独立阅读之间,不是囫囵吞枣,更不是越俎代庖牵着学生走,同时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又不失教师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沉浸在文本之中,和文本一起呼吸、一起慨叹、一起喜怒哀乐,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逐步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其实是快乐的心灵之旅,“精略相辅”的幸福之旅!

三、拓展延伸求本。在略读课的教学中,拓展延伸上要“以生为本”,就是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拓展。具体说就是根据小学生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求知欲强的特点,选择学生兴致盎然、乐于参与的拓展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附:《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通过想象拓展、联系自己的生活、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设身处地地感受瑞恩的内心想法,读懂重点句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领会本文寓情于叙的写作手法。

3.读懂课文内容,能体会出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4.能多元化解读文本,深入体会老师、妈妈或身边其他人的品质,感受到生活中各种不同的但却不乏真实的“爱”。

5.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想象拓展、有感情朗读等手段,读懂重点句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领会本文写作的寓情于叙、对比等写作手法。

难点:理解“梦想的力量是如此巨大”,感受“爱的力量”的巨大。

教学准备:

《梦想的力量》原文、PPT课件、《灰姑娘》《倒立老鼠》两篇文章。

教学教程

一、读导语,理解文章要求

师:略读课文,有时候大家可以自己学。那么怎么学?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呢?课文其实都给了我们提示。你知道在哪里吗?

师:好,那谁来读给大家听?

师:从导语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生随意交流。

师:这段导语传递的信息,可以分成三个部分,你认为是哪三部分?

生:第一部分,告诉我们上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第二部分,告诉我们这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下面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孩子的事,同样让我们感受到他金子般的心。”这句话除了告诉我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还提供给我们什么信息?

师:看前半句,我们可以了解这篇课文是讲事的,而且是几个人的事?一个人的事。几件事,不知道了。后半句我们可以了解到写这个人的一些事,是为了——对,写事的目的是为了体现这个人的心灵,品质。

师:最后一部分,是对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提的要求。同学们看,有哪几个要求?

课件出示:

瑞恩的梦想是什么?

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联系实际说说读后的体会。

师:看来这些问题,是我们读书后都可以解决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先读读书吧?

二、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师:课前读过课文了吧?再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快速默读。想这样一个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提示:谁,在什么时间内,做了件什么事?)

师生交流:

瑞恩在1998年到2002年四年的时间里,为非洲8个国家打了30口水井。

师:给瑞恩前面加一个修饰词语,告诉大家瑞恩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交流。)

师:六岁的瑞恩

师:只是瑞恩一个人做成了这些事吗?

之前导语中给我们提出了读书的三个要求。我把这三个读书要求,略作分解变成以下五个问题,请同学们边读书,边思考。自己对这几个问题有了答案后,还可以小组互相交流一下,听一听本组内其他同学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

三、自主阅读,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

瑞恩的梦想是什么?

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联系实际说说读后的体会。

四、师生交流,共同提高。

1.瑞恩的梦想是(课件出示)?

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2.瑞恩怎么会有这样的梦想?

课文第二段。原来,是老师给瑞恩提供了信息,老师点燃了这个六岁孩子心中美丽的梦想。

是啊,同学们,老师就是这样的一种人,她会点燃我们心中自己都觉察不到的梦想。

感谢瑞恩的老师,她可能自己都想不到她会给瑞恩带来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其实我们在座的老师们也是一样,虽然平凡普通,但是也是点燃梦想的人。希望同学们能记得我们生命中的那些老师们。

3.瑞恩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瑞恩实现梦想有三个步骤,同学们快速浏览思考是哪三个步骤:

课件出示:

瑞恩筹集到70元钱,买了一个水泵

瑞恩筹集到2000元钱,够打井的费用。

瑞恩筹集到买钻井机的钱。

深入交流:

师导语:瑞恩是怎样实现这三个步骤的?

课件出示:

瑞恩是怎样筹集到70元钱,买了一个水泵的?

瑞恩是怎样筹集到2000元钱,够打井的费用的?(www.xing528.com)

瑞恩是怎样筹集到买钻井机的钱的?

师:来看第一个问题?

其一:瑞恩是怎样筹集到70元钱,买了一个水泵的?

(生交流)

师:能借用课文中的一句话略加修改来概括吗?

生:瑞恩靠做额外的家务活,帮他人做工等赚了70元钱。

然后具体地写了瑞恩都做了哪些家务活。指生读出来。

师引导分析,同学们看,在写瑞恩做家务时,还写了谁?为什么这么写?

师:是啊,瑞恩还是孩子,比我们都小,只上一年级,当大家都去出去玩、看电影时,他心里肯定也会想去,但他为了挣到需要的70元钱,为了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放弃了出去玩、看电影等活动。

师:同学们,梦想是很美好的,但实现梦想有时需要我们放弃一些玩乐,需要我们去付出努力。

师:我想先打断一下,瑞恩是一开始就想到了自己辛辛苦苦挣到70元吗?

那他先是怎么想的?指生读出相关的语句。

师:谁还有什么问题吗?我想知道他的妈妈为什么不直接把70元钱给他呢?生说一说。

记者也很好奇,也曾这样问过瑞恩的妈妈。

课件出示:

“为什么不直接把70元钱给他呢?”

“70元钱对6岁的孩子来说,是笔很大的数目。如果他想要,就应付出努力,而不是简单地把钱从爸爸手里拿走,再交到老师那里。”苏珊回答。

师:是啊。这个梦想是瑞恩自己定下的,他要为自己的梦想付出努力。而不是简单地想一个梦想,让他人为他的梦想买单。即使这个“他人”是自己的父母。

其二:瑞恩是怎样筹集到2000元钱,够打井的费用的呢?

(生交流)

师:同学们,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自由交流)

当目标太大时,我们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而且,通过媒体,会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所做的事情,会让我们得到更多的帮助。

其三:瑞恩是怎样筹集到买钻井机的钱的?

(生自由交流)

师过渡语:接下来我想问同学们,是瑞恩一个人实现了他的梦想吗?肯定不是。

其四:那么,在实现瑞恩梦想的过程中,你觉得谁对瑞恩的帮助最大?

(生交流)

让我们看看瑞恩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课件出示:

“你觉得谁对你的帮助最大?”作者曾这样问瑞恩。

他不好意思地在椅子上扭扭身子,红着脸,调皮又认真:“妈妈她又细心,又体贴。她那么爱我。没有她,我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师:同学们,妈妈爱瑞恩,但她不是直接帮瑞恩去实现梦想,而是帮助瑞恩找到实现梦想的方法,引导他自己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师:妈妈是怎么帮助瑞恩的?

(生交流)

师引导:

第一:把70元钱分成35个小格子。这样70元钱这个对瑞恩来说不是个小数目的目标就变成了一个个很容易实现的2元钱的小目标了。

师:孩子们,你能从中得到些启示吗?

师:当目标有些大时,我们可以把这个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它就会容易实现。

第二:布兰达被瑞恩的执着感动了。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她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发了电子邮件,告诉他们,有一个孩子,为了帮助非洲的孩子有水喝,正在进行着一项伟大的工作。而正是妈妈向布兰达求助的。因为妈妈知道靠瑞恩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这个目标的

师:孩子,从这里你还能得到些启示吗?

师:老师这里有这样一段文字,是瑞恩决定攒钱买钻井机后,他的父母的表现。

这一天回到家里,苏珊对马克说:“这下好了,我们现在的目标是要攒两万五千加元,去买个钻井机了。”夫妇俩谁都没有再说话。

“我们当时在想,也许我们是在把这孩子一步步推向失败和绝望。”苏珊对我说。

“为什么不劝他放弃?”我问。

“我不能!”苏珊一边告诉瑞恩和弟弟不要吵闹,一边慈爱地笑着说:“瑞恩每天睡觉前都祈祷: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喝上洁净的水。我无法告诉他,那是不可能实现的。”

她顿了顿,接着说:“瑞恩已经做了很多。我们觉得,只要他愿意坚持下去,我们就会支持他。”

“瑞恩让我刚刚了解,只要每个人都做出努力,就能够改变世界

师: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父母对瑞恩的爱,不是满足瑞恩的一切要求,而是理解与关注瑞恩的一切表现,并尽可能地提供给瑞恩他所需要的帮助。

孩子们,我们一定不要忽略我们周围的亲人对我们的爱,虽然有时我们的父母的爱会以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方式表现出来,但这并不影响亲人爱我们。只是有时候,我们的父母不知道如何才能正确有效地表现出他们的爱。回家后,和父母一起看看这个故事,一起交流一下。

其五:梦想仅仅是用70元、2000元、25000元就能实现的吗?

(生交流)

师小结:是啊,实现梦想不仅仅是钱,更需要的是人们的爱心

师:这个梦想是瑞恩自己的吗?

(生交流)

师:这个梦想不仅仅是瑞恩自己的,这个梦想早已属于他的爸爸妈妈、他的爷爷、他的邻居们、整个加拿大,甚至于整个世界。它是全人类共同的梦想。这就是指课题——梦想的力量。

师:这个梦想的力量有多少?

课件出示:“是啊,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师引导读:

当一个梦想,给非洲人民送去生命之水,送去健康。我们说——

当一个梦想,让一个年仅六岁的孩子学会了努力,学会了执着,逐渐长大懂事,我们说——

当一个梦想,感动并带动了周围的亲人、邻居、老师同学以及更多更多的人,成为大家共同的梦想时,我们说——

当一个梦想,跨越了时间,跨越了国度,成为65个国家千千万万人们共同的愿望的时候,我们说——

“是啊,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被感动呢?”

师结语:

孩子们,让我们坚守自己的梦想吧。它会让我们的生命变得与众不同。

[点评:老师在本课教学时没有采用精读课上常见的诵读、感悟的模式,没有紧扣重点词句深入开掘、细加体味,而是以引为主,抛砖引玉,让学生尽情发挥其主体地位。采用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汇报交流的方式展开,将人文感悟渗透在对言语表达方式的领会过程中,本课教学中,力图体现将课堂教学的时空尽可能多地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默读、思考、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独立阅读的实践,培养快速浏览、猜读、跳读、边默读边思考、概括梳理等阅读方式。如在讲授“瑞恩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时,让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单上的学习内容。告诉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不需要把课文从头到尾地去细读,因为课文比较长,通读课文会浪费时间,这时,可以采用猜读、跳读的阅读方式,然后快速默读相关的部分,最后再去细细地品读。这样的教学是开放的、自主的,学生拥有独立阅读的时间,拥有学习的自主权。最后一个环节交流阅读后的感想:从瑞恩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在这节课里你有哪些收获?这样,将文本主旨的感悟落实在对文本表达方式的学习过程中,将思想情感的领悟寓于言语实践中,重要的还在于让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自读自悟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这是自主阅读的发现与感悟,这是学生的阅读体验与收获,是教师的指导或点拨无法替代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略读课文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让学生在语文的天地间自由飞翔,用自己的感官去触摸,用自己生活的知识与课本中的语文、课堂中的语文和生活中的语文进行对话,使学生沉浸在语文之中,和语文一起呼吸、一起感慨、一起喜怒哀乐,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逐步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开展快乐的“精略相辅”的幸福之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