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重构语文教学内容 - 丑小鸭教学案例分析

如何重构语文教学内容 - 丑小鸭教学案例分析

更新时间:2025-01-12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说一点“语文教学内容”的问题。当前语文教学内容的重构是语文教学的研究目标和重点。但这三者并非截然分开的,有时互有联系。在理解丑小鸭的与众不同时,许多老师总是会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请在文本中画出描写丑小鸭丑的句子。用心体会一下,它丑在哪里?”

如何有效进行童话教学?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说一点“语文教学内容”的问题。当前语文教学内容的重构是语文教学的研究目标和重点。而不同类型的选文,其教学内容开发的重点、角度和呈现形式都是不一样的。但目前我们对于某一类文体的具体教学以及具体文本的价值确定的研究,并不成系统。这也是我在这里和大家探讨小学里几种常见文体教学的目的所在。

童话是一种小说题材的文学作品,通常是写给小孩子的,文字通俗,像儿童说话一样。它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抑恶扬善,达到教育人的目的。童话表现出了我们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童话发展源远流长,古代的神话与民间故事也可算是童话的一种。幻想是其重要特征,人物形象是其核心,没有幻想,没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就无法把作品的基本思想生动有力地传达给读者。

从表现方法来看,童话一般有三种:拟人体童话,如《丑小鸭》《乌鸦喝水》;超人体童话,如《巨人的花园》《七颗钻石》;常人体童话,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等。但这三者并非截然分开的,有时互有联系。也就是说,在一篇童话中,可能既有常人体表现方法,也有拟人体表现方法。从表现题材上看,童话又分为科学童话(又称“知识童话”)和文学童话(又称“品德童话”)两类。而我们平时所说的“童话”则默认为“文学童话”,我们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基本都属于此类。

童话教学是小学阶段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在童话作品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感悟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其中的审美情感,让学生体验到一种审美的愉悦。而对于“文学童话”,我们在教学中还应遵循文学本身的特点进行教学,并尽可能地在教学过程中将其文学之美充分显现出来,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和审美感悟,最终感受其文学之美。

如何有效进行童话教学?

一、合理解读文本

我们的童话教学在解读文本上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青年教师注意。

其一,文本解读程度不恰当,过于关注其社会性。

童话语言具有通俗、浅显易懂的特点。可是,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尝试让学生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这样的童话教学,可以说是违背作者的写作意图,违背童话学习的初衷的。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大部分老师都会引导学生在体会“幸福”的含义时,通过文字感受理解小女孩幻想中的幸福以及现实中的痛苦,进而把情感指向体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这种侧重社会视角的文本解读,在当下的语文课堂中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类似这样的解读方式,使我们狭隘地误读了很多来自异邦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所以,作为“文学童话”,理应遵循文学本身的特点进行教学,并尽可能地在教学过程中将其文学之美充分显现出来,重视感受童话作品中深沉而辽远的充满想象的文学张力、解读空间与情感体验。

其二,文本解读缺乏个性,过于整齐划一。

儿童与成人不同,“儿童思维的最大特征是与原始思维相通的泛灵性”。在儿童眼里,宇宙万物是有生命,有感情的。成人有一定的阅读和生活经验,很容易在再造想象中将文字转化为脑海中的形象,小学生由于年龄与审美经验的不足,对文字的内涵往往难以把握,这就需要我们“蹲下来”,用儿童能够理解的方式去唤起他们的审美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以使其充分感受文学的美妙。尤其要注意不能将自身对文本的解读强加给学生。

如《丑小鸭》一文。在理解丑小鸭的与众不同时,许多老师总是会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请在文本中画出描写丑小鸭丑的句子。用心体会一下,它丑在哪里?”学生们在老师们引导下纷纷画出了相关的句子:“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然后再交流从这些词句中能看出丑小鸭都丑在哪里。其实,我们换个角度来看,“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是不是一个丑的标准呢?如果老师不加以个性引导,那势必就会在我们的学生心中投下一个丑的印记。在他今后的习作中,在描述他认为丑的东西的时候,可能就会用上类似的表达。而这却与我们的文本本意相去甚远了。老师大可在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思考:为什么大家觉得这个小鸭子长成这样是丑的?去深入探究,其他的小鸭子对于美丑的标准,都是按照自己的样式来制定的,与自己相同的为美,异于自己的为丑。在此基础上,相信学生对于丑小鸭的孤单、出走,对于它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会有独特的感受。(www.xing528.com)

所以,我们年轻老师在进行童话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文本的解读。相信大家对于美国教师教学《灰姑娘》一文都有深刻的印象。《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我们语文老师要做的就是引领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这对于我们从小没有接受过个性引导的老师来说是有难度的,我们更要重视自身对文本的个性阅读,在读通读透文本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全方位理解文本,进而才能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

二、要基于文体特点进行教学

比如《七颗钻石》一文,很多的老师都会这样进行教学设计:首先初读了解:故事中的水罐一共发生了几次变化,每一次都是怎么变的?让学生快速读书后找到答案。其次品读感悟:首先师生共同学习“第一次变化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通过细读文本,找出答案。接下来学生自学“水罐又发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们看,这样的教学设计从整体到局部、从教法到学法好像都无可厚非。很多童话的教学与上面的案例相同,注重对故事情节的梳理、了解与掌握,忽视了其中蕴藏的深刻内涵。学生阅读了童话故事,留下的是什么样的印象呢?这种教学目标设计上的功利性直接导致了成人化的教学内容,即以成人自己的标准评判作品中的事件与人物,对作品进行过多的理性分析和议论,忽视了童话自身的艺术特点。它的幻想,它的人物形象的鲜明性,它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中的多元启发性,都湮没在老师一成不变的,甚至是略显陈旧的教学引领之中。

所以,在童话体文章的教学中,我们决不能以简单的课文分析、乏味单调的认知活动作为课堂的主要形式,因为这样就忽视了学习主体内在的对文学形象的感知、体悟与理解的心理过程,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对文章本身的理解,而且使其不能获得真正的文学美的熏陶。

在关注文体特点时,我们老师一定要注意注重突出童话“幻想和想象”的特点。童话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幻想,童话故事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创造出来的。

三、恰当运用多种方式方法进行教学

童话教学中老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重视运用直观手段烘托情境,以帮助学生发展想象,深化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学习童话中形象的比拟、恰当的比喻以及精炼的语句和丰富的词汇,来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1.听。通过老师讲、放录音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听童话故事,吸引其注意力;通过听故事思考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探究愿望。比如在学习《巨人的花园》一文时,给学生们讲《聪明的小裁缝》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故事的结局是凶狠的巨人自食恶果。这时老师抛出问题:“如果当初巨人知错了,他以后的日子会如何呢?今天老师也跟大家一起读一读另一个巨人的故事。”于是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课题,同时勾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教学就在学生浓郁的兴趣中展开了。紧接着让学生们在音乐的衬托中听课文,听完说说:“你听懂了什么呢?你觉得巨人是怎样的一个人?”通过师生的交流,学生便能大致了解课文内容。音乐的衬托下,加上故事的精彩,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读。任何文本的学习都离不开朗读这一教学手段。尤其童话故事曲折有趣,语言浅近、生动、简练、质朴,对于儿童语言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我们的中低年级课本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童话寓言,在朗读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利用“读”这个法宝,大胆运用多种形式的读,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情趣,让其边读边悟,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感悟。

当然,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是夸张读,模仿读。尤其是低年段的童话朗读,我们就可以把语言的音调作一些有趣的夸张,甚至模仿动画片中配音演员那样,不仅使学生对童话中的人物形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了解,还可以使他们感受到童话中形象的丰富多彩、新奇有趣,自然地沉浸到童话文本所营造的情趣之中去。二是分角色读。分角色朗读是童话教学的重要方法。分角色朗读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内容的情境,还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童话中所蕴涵的意义。如在学习《去年的树》时,可以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分别读出所扮鸟儿、树根、门先生、小姑娘等角色的恰当语气,并在读之前适当提示:鸟儿在寻找大树时的急切、失望以及寻找到“大树”时和即将离开时悲伤的语气;“树根”、“门先生”、“小姑娘”要读出难过和同情的语气。使学生在这样的反复朗读中,结合课文具体语言环境,提高朗读能力,增强语感,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感受到鸟儿对朋友最真挚的感情。三是情感分明地读。不管是故事童话,还是寓言童话,在内容中都有是非、爱憎的对立情感,要想把这些对立的情感表达清楚,朗读时必须首先把握住褒贬的对象,然后再针对褒贬对象确立褒贬语气。褒贬语气的种种表现,是立场情感表达的主要依托。如《陶罐和铁罐》中的铁罐自恃坚硬很骄傲,于是不断挑衅陶罐。作者对铁罐的骄傲是鄙视唾弃的,所以,对其要使用贬斥的语气:文中的“骄傲”“傲慢”是对铁罐品行不佳的强调,要用重读慢语速表现:“‘陶罐子,你敢碰我吗?’”要用高语音强力度较快语速读出贬义语气。“谦虚”要用低度音轻读,以示陶罐子的坦诚和郑重,“‘住嘴!’”要高音快读,以表现铁罐的气急败坏与无礼等等。

3.演。表演在课堂教学中能起到培养阅读兴趣、张扬个性的效果。童话故事曲折有趣,语言简洁生动,符合儿童的语言表达习惯。通过肢体扮演,可以满足儿童游戏的自然天性。用“玩”的方式来对待童话,是儿童对文学的一种独特的把玩方式。所以以演辅读、以演促悟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

如在学习《丑小鸭》一课时,就可以采用哑剧表演。哑剧,就是脱开语言的交流,用神态和动作等来表现内容的一种表演形式,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领悟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表情动作等表达出丑小鸭的孤单、伤心,表现出它面对艰难曲折的生活环境和前程,仍然一心一意追求美好的理想,这样一个丰富的艺术形象;表现出哥哥、姐姐们对它的讨厌、欺负,来反衬丑小鸭的形象等等。学生们会在这种无言的情境中,产生许多令人惊异的感想,让纯真的心灵与丑小鸭的美好心灵产生共鸣,自然会感悟到文章的真谛,感悟到人生的道理。

4.讲。在充分朗读、品读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练习讲童话,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童话文学的情节美、表达美,也有助于学生扩充词汇量、锻炼表达能力,发展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