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默读过程中的问题发现与纠正:以蓝色树叶画作及李丽画作为例

默读过程中的问题发现与纠正:以蓝色树叶画作及李丽画作为例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默读过程中,老师还要注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指导。2.出示一片画好的蓝色的树叶提问: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三、朗读感悟1.课件出示李丽没画完的画,问:“这幅图还缺什么呢?”齐读第1自然段。2.读第2~4自然段并思考先同桌合作朗读第2~4自然段,用笔划出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

默读过程中的问题发现与纠正:以蓝色树叶画作及李丽画作为例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呢?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阅读时最主要的形式是默读。默读是通过视觉的感知,省去发音器官参与阅读活动的过程,简言之就是不出声的读书。它也是我们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默读的要求是梯层递进的。第一学段“学习默读”;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默读的方法要在第一学段就开始学习,在第二学段完善,在第三学段提高运用。在我们的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对默读重视不够,指导欠法。要么急于求成,一开始就不允许学生动嘴唇,不允许指读;要么放任自流,只提要求,不重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呢?

一是要激发兴趣。默读方法的学习要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激发默读兴趣是学生养成良好默读习惯的前提。老师要明确告诉学生默读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既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速度快,又不影响他人。学习默读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阅读质量。同时,由于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老师在进行默读指导时一定要循序渐进,防止过早练习和过高要求,人为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影响默读质量。在进行默读方法的训练时,还要注意要与学生的朗读和思维发展训练有机结合,避免初学时的枯燥无味。

二是掌握方法。默读时要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在初学时,老师可以分散要求,降低难度。从“不出声”,到“不出声,不动唇”,再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在默读内容的选择上,我们也要注意循序渐进。可以从几个简单的句子开始练习,逐渐增加句子的数量,到一整段文字,一小篇文章,这样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默读能力。在指导学生默读时,还要培养学生用脑动笔、勤查工具书和坐姿端正等良好的默读习惯。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只有眼、脑、手结合,才能提高默读效果。学生默读时,如果只看不想、不动笔,单凭视觉器官运动,即使读书万卷,也会茫然无所得,相反还会耗损时间和精力,抹杀创造性,失去读书价值。

三是注重训练。方法要在一定的训练过程中才能逐渐地形成习惯。要想让学生养成正确的默读习惯,就需要我们老师长期训练,严格要求,反复提醒,使之习惯成自然。进行默读训练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或问题,给学生一种阅读的导向,激起学生通过默读解决问题的愿望,使他们有目的地去读。默读训练要和朗读相结合。可以在朗读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去默读思考;也可以先以问题引路,引导学生默读寻求答案,再在交流后进行朗读。在默读过程中,老师还要注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指导。

四是保证时间。学生初学默读,速度比较慢,老师在课堂学习中要留出足够的时间,以保证默读的扎实进行。让学生平心静气地读,在读中思考、感悟、发现、收获,提高默读质量。我们在听课过程中,也会发现一些老师在课堂中安排的默读时间不够,默读变成了走过场,达不到预期效果。这样的默读还不如不读。

附:《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蓝色的树叶

教学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4.训练默读,培养学生的默读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的意思。

学情分析: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课前5分钟推荐:推荐描写人物的段落

一、启发导入课题

1.交流常见的树叶的颜色

师:同学们,生活中你都见到过哪些颜色的树叶呢?

(大屏幕出示:______的梧桐叶 ______的银杏叶 ______的树叶)

2.出示一片画好的蓝色的树叶

(1)提问: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提醒学生注意“蓝”字,草字头的“蓝”和什么字有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读书要求

师:要想知道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回事,那就赶快读一读课文吧,可以尝试用默读的方式去静静地读,慢慢地思考,注意默读时要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

[设计意图:由于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老师在进行默读指导时一定要循序渐进,提出默读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静静地读,慢慢地思考,在巡视中做有针对性的默读指导。]

2.检查读书效果

(1)指名读喜欢的段落,检查读书效果。

(2)识记字词、强调重点字词:美术课、绿铅笔、盒、吞吞吐吐、皱眉头

师:“口”字要写得扁一些,装东西的工具就要张大嘴巴吃得多,皿字底也是装东西的器具,同样也写得扁一些。“吞吞吐吐”“皱眉毛”,这两个词语都表示一个人不情愿的动作和表情。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联想记忆、动作、表情、形义结合来帮助理解字词,降低了字词的接受难度,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概括内容

(1)根据词语概括内容

师:自由朗读课文,谁能参照这四个词语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美术课上,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李丽只好用蓝铅笔画,所以画出来的就是蓝色的树叶。(www.xing528.com)

师(点评):你的用心思考会让你在课堂上的表现更加精彩。

[设计意图:从低年级开始渗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以根据关键词理顺课文内容的方法进行,培养孩子的直观感受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朗读感悟

1.课件出示李丽没画完的画,问:“这幅图还缺什么呢?”(树还没有涂上颜色)

从这幅图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李丽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原因)

齐读第1自然段。

2.读第2~4自然段并思考

先同桌合作朗读第2~4自然段,用笔划出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再选一处对话,默读思考李丽和林园园的态度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为培养孩子的默读兴趣,默读训练要和朗读相结合。可在朗读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去默读思考;也可以先以问题引路,引导学生默读寻求答案,再在交流后进行朗读。]

3.交流对话

课件出示: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

重点理解“小声说”“吞吞吐吐”“没画完”等词语。

(1)同桌合作交流思考:李丽是怎样问的?林园园的回答又说明她在想什么?

(2)自由朗读,读出李丽谦和、有礼貌地问,林园园的不愿意。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思维发散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水平不一致,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倾听、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看林园园画画。等到都画完了,李丽说:‘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

(1)同桌角色朗读,你读出了什么?

理解“只好”。这个词是说李丽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她已经把房子、小山画好了,只等画树。没有绿铅笔,没法画,所以只好等林园园把画画完,才又一次向林园园借。

(2)分析思考:林园园这么说,其实还是……(不愿借)

“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这是林园园的心里话,她担心李丽用绿铅笔时会把笔尖弄断,实在有点舍不得借。

课件出示:“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你要注意,不要削,不要用力画,不要画得太多。’听了林园园的话,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草。’”

师领读,生默读,理解三个“不要”和“连忙”“只画”。

师: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你要注意——生接:(  ),(  ),(  )。

师:听了林园园的话,李丽(  )说:“我(  )树叶和小草。”

[设计意图:这样的默读方式的预设,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师动态地去读,生静态地默读重点词,静动结合间更能体会林园园讲三个“不要”时的那种总是担心李丽弄坏,或者使用得太费,舍不得借的心情。而“连忙”和“只画”,则表达出了李丽一心想借用绿铅笔,既然林园园肯借给她绿铅笔,就立刻表示同意林园园提出的要求的那种急迫的心情。通过课堂实施反馈看,此环节效果显著。]

课件出示:“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草?’”(理解“皱眉头”,感受心理想法)

师:现在请同学们默读林园园的话,注意带着表情“皱着眉头”或者加上说话的动作手势之类去感受林园园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在进行默读方法学习时,通过与学生的朗读和思维发展训练有机结合,引领学生带着表情、动作去默读,可以避免初学默读时的枯燥无味,能够更好地体会到人物的情感。]

(教学提示:读好对话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李丽说的三句话分别要用请求、商量、诚恳的语气来读;林园园的四句话分别要读出矛盾、担心、吝啬、不乐意的语气。在逐句采取朗读与默读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后,再组织学生把林园园和李丽的对话分角色有表情地读,根据课件演示配音读等。)

4.读讲第5自然段

课件出示课文段落,指名读后,提出思考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使学生理解林园园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

理解“用心”“不由得”等词语。

课件演示: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此时,她在想些什么”,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5.读完课文后,你觉得林园园和李丽是两个怎样的孩子?(注意不能将林园园当成批判对象。)

四、书写指导

1.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关键笔画。

2.教师范写(请学生帮老师找不足),同学临写,组内互相展示,说说你有什么话要提醒你的伙伴。

(鞠琳均)

[点评:教学中,教师先由朗读提出问题,再启发学生默读思考;或者先以问题引路,引导学生默读寻求答案,再在交流后进行朗读。这样默读与朗读相结合,朗读与思维发展训练相结合,既避免了初学默读时的枯燥,又通过开展合作学习,渗透合作技能,在交流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