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段要求学生会写800个左右的汉字,在进行这些汉字的书写教学时,有哪些基本要点需要我们注意?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这句话涉及到的书写目标有: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部首、笔顺规则、间架结构,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等。这些知识技能点不是让我们手把手地教给孩子,而是要求我们作为老师要非常清楚这些书写教学的基本内容,进而选择恰当的方法以点带面,举一反三,高效达成写字教学目标。
一、从入学教育《我爱学语文》开始,就要注重写字姿势的训练。
二、从写第一个字开始,就要注重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的训练。
笔画是汉字组成最基本的要素,教材涉及到的主要有点、横、竖、撇、捺、钩、提、折八种基本笔画。从《金木水火土》一课开始,我们就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的指导及训练。如学习“一”时重点指导横的写法,以及从左到右的笔顺规则;学习“二”时,开始指导横的变化以及“先上后下”的笔顺规则;学习“十”时重点指导竖的写法以及“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学习“木”时重点指导“撇”和“捺”的写法以及“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学习“日”时,开始指导“先进入后封口”的笔顺规则等等。这些基本的笔画及笔顺规则,要在整个的写字学习中不断地强调、巩固、练习,以达到熟悉掌握与运用。刚学习写字时,大部分是独体字,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写好独体字的规律,即要注意观察压在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并写好它。
三、学习合体字时,注重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的训练。
如果把基本笔画看作构成汉字的基本零件,那么偏旁部首就是汉字较大的部件了。写字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写好每一个笔画,更要让学生根据字体的结构要求,把偏旁部首写好。有些偏旁部首本身就是独体字,只是在用作偏旁部首时,其形态发生改变而已。因此需要让学生认真体会,记准用熟。常用的汉字的偏旁部首有148种,但归纳起来只有五类:在上称“字头”,在下称“字底”,在左称“字旁”,在右称“字边”,在外称“字框”。
注重对学生偏旁部首的写法指导。字头一般要写得伸展、宽舒,尽量盖住下边的部分,如“勹、厂、冖、人、亠、艹、宀、疒”等。字底要尽可能写得宽阔,能支撑住上半部。如“女、土、辶、廴、木、灬、巾、走”等。需要注意的是“月”字底,书写时撇应改成“垂露”竖,形体不能太宽,这样从视觉上能加强稳定感,显得有能力支撑上部。左旁中以竖为主要笔画的部首很多,如“亻、阝、彳、忄、扌、禾”等。为书写美观一般约定俗成地写成“垂露”竖。如果一个字中有两个竖的话,左竖画多写成“垂露”竖,右竖画多写成“悬针”竖,一收一放,加强对比。右边在书写时一般略低于左半部,如“卩、力、阝、彡、见、卜、斤”等。字框的大小,就是字形的大小,如“囗、匚、门、冂、凵”等。注意“门、冂”这样的部首第一笔一定要写成“垂露”竖。学习偏旁部首的时候,归类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教“口”字旁的时候,让学生找出所学生字中所有带“口”字旁的字,既有助于偏旁部首的书写巩固,还能扩大学生的写字量和识字量,一举两得。
合体字是由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合而成的字。我们通常根据合成字的位置不同把合体字分成六种结构类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中下结构、包围结构、品字形结构。因为它相对于独体字来说结构复杂,字形多样。学生在书写时如不能遵循均衡分布、重心平衡、比例适当、点画呼应等结构法则,势必会影响到汉字书写的整体协调和美观。
但是合体字间架结构的写法也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如:
左右结构字的特点:左右相等(如“放”)、左窄右宽(如“江”)、左宽右窄(如“彩”)、左长右短(如“打”)、左短右长(如“动”)、同类组合(如“朋”)。
上下结构字的特点:上下相等(如“圭”)、上窄下宽(如“音”)、上宽下窄(如“春”)、上大下小(如“杏”)、上小下大(如“吴”)、同类组合(如“多”)。
左中右结构字的特点:左中右相等(如“糊”)、左窄中右宽(如“做”)、左中窄右宽(如“假”)、中窄左右宽(如“班”)、中宽左右窄(如“街”)。
上中下结构字的特点:上中下相等(如“意”)、上窄中下宽(如“鼻”)、中宽上下窄(如“密”)、中窄上下宽(如“靠”)、下宽中上窄(如“赢”)。
包围结构字的特点:左上包围(如“房”)、右上包围(如“成”)、左下包围(如“过”)、右下包围(如“句”)、上包下(如“风”)、下包上(如“画”)、左包右(如“巨”)、双包围(如“包”)、全包围(如“国”,全包围结构的字要小于其他结构形的字)。
品字形结构字的特点:整体字形紧凑,上面部分要居中,右下边最后一笔要伸展。
在间架结构的训练中,要指导学生看清结构,从整体形象到部分结构,注意细微和隐蔽的地方。比如学习“叶”时,让学生借助田字格认清字形后,再让学生辨析偏旁“口”与独体字“口”的写法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便观察到这类字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特点,于是很容易地让学生掌握“打、江、松”的间架结构,在写其他几个字时便可举一反三。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形体,也要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欣赏汉字的同时受到人文情怀的熏陶。
附:“山”字归类指导课教学设计
“山”字归类指导课教学设计
一、导入。
学生齐背自编《写字歌》:
提笔就是写字时,
拿起笔,要牢记:
手一寸,胸一拳,
眼一尺,头摆正,
肩放平,腰挺直,
腿并排,足要安,
端端正正学写字,
堂堂正正来做人。
师:同学们不仅背得熟练,而且坐得端正,看来大家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相信在这节课里一定会把字写得更加漂亮。
师:老师先来考考大家,请看这些字,你认识哪几个?(出示甲骨文、金文、小篆、印篆、隶书、行书、草书7种字体的“山”字)
生:上面两个是个“山”字。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看起来像是“山”。
师:这是我国最早的汉字,它是用线条来描画事物的形状,叫甲骨文。
生:下面这几个也是“山”字。
师:对,其实上面这些字都是“山”字,分别是金文、小篆、印篆、隶书、行书、草书的“山”。老师也想来写一个“山”字,(板书“山”)你知道这是什么体的吗?
生:楷体。
师:加上这个楷体的“山”,汉字发展演变的几个阶段就完整了。汉字从甲骨文演变到现在的简化汉字,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线条越来越简单,造型越来越美,可以说每个象形字都是一个故事,我国的文字真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到“山”中走一走,感受大自然及书法艺术的美。(补充板书“山行”)
二、读“山”(读帖)
(一)观察独体字“山”
1.比较“山”
师:“山”字看似简单,只有三笔,但要写好它可不容易,这是三个同学写的“山”字,(贴在黑板上)仔细观察一下,你觉得这三个字哪个更漂亮?为什么?
生:第二个漂亮,因为它的竖画长短不一样,中间的竖长,写在竖中线上,边上的两个竖较短。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三个竖就像三座山一样高低起伏。
生:三个竖画之间的距离相等。
师:这叫均衡美。
生:竖折写出坡度,就像人往上爬一样。
师:写出坡度这个字就写活了。
生:右边的竖要出头。
师:这样整个字能够在动中求稳,更具有书法的艺术性。
2.总结规则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非常好。老师为大家总结一下。
(出示课件,让学生齐读)
(1)——中竖直直居中线;
(2)——竖折上斜有坡度;
(3)——右竖向内略出头;
(4)——中右左竖依次矮;
(5)——三竖等距平衡美。
3.在手中写“山”
师:同学们,其实“山”字的奥妙就在我们的手中,你发现了吗?赶快伸出你的左手,掌心向内来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们的手就是一个“山”字。
师:对呀,大家看,我们的中指就好比山的中竖,大拇指就是它的左竖,而小手指就是右竖,既对称又平衡。来,咱们一起在手里写“山”。
(二)观察带山字头的合体字
1.观察偏旁“山”:
(1)山字旁的写法
师:“山”字作为独体字,横竖安排它说了算,可是山字和其它字组合时,它却发生了变化。请看大屏幕,上面这行字是(左右结构),下面这两行字是(上下结构)。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的眼力,给你5秒钟的时间观察,看看在这些字中“山”字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师:你发现了吗?
生:上下结构的字中“山”变得扁了,变矮了。(师板书:“扁,矮”)
生:坡度不明显、中竖变短。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左右结构的字中“山”变得窄了。(师板书:“窄”)
生:山字旁写在田字格的左上部。
(2)举例体会,渗透育人
师:那“山”字为什么要发生这样的变化呢?如果还像原来一样写行不行?(故意写个上大下小的“岗”字)
生:不行。这两部分是一个整体,小的要让一让大的。
师:同学们这个说法还真有道理,真是主动避让有礼貌,巧妙穿插很友好(向中靠)。写字和做人一样,不能随心所欲,和他人相处还要学会互相谦让,团结合作。
2.观察合体字
师:同学们看出了山的变化,可是,要想写好这些字,仅仅写好一个山字是不够的。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些字剩下的部分,看看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岭”和“峰”的撇捺要伸展。
师:撇捺伸展方显美。(板书:“岭”)
生:“峰”的三个横要距离相等,竖是悬针竖。
师:三横等距悬针竖。(板书:“峰”)(www.xing528.com)
生:“岗”左边的竖是垂露竖,要写得方方正正的。
师:方方正正垂露竖。(板书:“岗”)
生:“崩”的下面是个朋,左边的月写得小一点,右边的月写得大一点。
师:你真会比较,它的下面是个左右同形的字,写这样的字时要注意“左小右大互谦让”。(板书:“崩”)
生:“岔”字上面的八字头写得撇低捺高。
生:里面的“刀”字的竖要向左斜。
师:这一点很重要,这样写这个字就不呆板了。正是“撇低捺高折左斜”。(板书:“岔”)
生:“峦”字上面的横要写得长一点。
师:横平竖直端正美,同学们读帖的能力真的是越来越高了。(板书:“峦”)
3.课件出示规则。
三、写“山”(临帖)
师:刚才,同学们分析得很透彻,相信你们在纸上一定会写得更好。下面我们就来进行第二步——临帖。写之前,先来说一说写字执笔姿势:手一寸,胸一拳,眼一尺,头摆正,肩放平,腰挺直,腿并排,足要安。(师说,生做)保持这个姿势,在练字纸上每个字写两遍,写的时候心里要想着这些规则,而且每写完一个字都要对照字帖找出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争取能写得更好。(配乐,师巡视指导,个别纠正。)
四、评“山”、改“山”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写得特别投入,都不忍心打断你们了,但是咱们还是要停下来看看自己的字写得怎么样。下面我们就来评一评自己写的字。
课件出示评价要求:
(1)字有没有写正确?
(2)字写得是否整洁?
(3)笔画写得好不好?
(4)字的间架结构是否合理?
(5)整体感觉怎么样?
1.自评
师:首先自评,对照评价标准,一条一颗星,看自己做到几条,能得几颗星。
2.组评
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评一评刚才写的字,看看你能获得怎样的评价?最后每组推选一名写得最好的同学,他就是我们今天这节写字课上的“写字小巧手”。
师:都有谁的作品得了五颗星?祝贺你们,没有得到五颗星的同学也不要气馁,咱们课后再加把劲,争取下次也得五颗星。
3.展示评议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字展示给大家看?
师:谁来评一评,哪个字写得好?哪个字还不够好?
生:我觉得“岔”字写得特别好,上面的八字头写得撇低捺高。(老师用红笔圈出)
生:我觉得“山”字写得好,写出了三个竖的高低变化。(老师用红笔圈出)
师:有哪个字不够好,谁来评价一下?
生:我觉得“峦”字的结构不太好,“山”字底写得太大了。(教师用红笔现场批改)
师:这样一改就好看多了。
师:同学们,这就是学习,我们在夸奖他人的同时,要注意吸取他(她)的优点,在指出别人的缺点的同时,自己要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4.修改
师:请同学们对照之前课件中提到的五点要求,再来修改自己的字,每个字再写一遍,力争比前面的都好。
5.展示评议
师:谁愿意把自己修改过后的“山”字给大家看看?
师:老师发现咱们同学修改过后的“山”字更加高大挺拔了,其它字也更规范美丽了,进步很大。
师:下面隆重地推出我们这节课上的“写字小巧手”,恭喜你们获得了“写字小巧手”的光荣称号,你们的写字档案袋里又多了一份荣誉。
师: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写字小巧手”的作品?(展示欣赏)
师:他们的字写得真漂亮,课后可以向他们请教一下。
6.其它“山字旁”的字
师:在我们学过的字中,还有很多带有山的字,回忆一下有哪些?
生:峻、峭、崇、嵩、岩、仙……
师:咱们可以运用所学的规律练习这些字,只要我们找到规律,持之以恒地练习,我们一定能写一手正确、规范、美观的字。
五、赏“山”
1.欣赏山景
师:写累了,我们来放松放松,欣赏一下山景。(课件展示各大名山的图片,播放音乐伴奏)最后停留在四幅有代表性的图片上。
师:泰山巍峨雄壮,华山秀美险峻,庐山云雾缭绕,桂林山水相映生辉……大自然中的山真是千姿百态的。
2.欣赏书法
师:一个简单的“山”字,在历代书法家的笔下也是千变万化、各不相同。(课件出示)看,这是颜真卿的楷书,这是欧阳通的楷书,这是王羲之的行书,这是黄庭坚的草书。
师:在这些“山”字中,你对哪一个情有独钟?为什么呢?
生:欧阳通的“山”字写得很潇洒,就像一名英俊的战士一样高大挺拔。
生:王羲之的“山”字写得很有精神。
师:很有神韵,真是气韵生动,笔断意连。
生:颜真卿的“山”字就像泰山一样雄壮。
师:是呀,颜真卿为人忠厚、诚挚,他写的字和他的为人一样,真是字如其人。
生:黄庭坚写的“山”就像是一幅画,有山有水。
师:他把大自然的美景与书法融为一体,真是出神入化。这些书法家写的“山”字美不美?
生:美!
师:是啊,这些“山”字有的端庄秀丽,有的雄浑大气,有的行云流水,有的酣畅淋漓,在变化当中体现了汉字的美,这就是中国书法的魅力。
3.拓展
师:其实书法艺术不仅表现在纸上,也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看,这是什么标志?(出示山东电视台的台标)
生:它是山东电视台的台标。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它是由“山”字变化而来的。
师:书法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让我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不断发现美、创造美。
六、总结
1.学生谈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读“山”、写“山”、赏“山”中找美、悟美、创造美,你有哪些收获?
生:我学会了“山”的写法。
生:我学会了“山”作为偏旁时怎么写。
生:我觉得书法家的字写得真漂亮,我也要好好练习。
师:说得真好。
2.总结
师:大家的收获还真不少,真是不虚此行啊!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希望大家课后继续徜徉在书法艺术的殿堂里,品味汉字之美,做一个笔正、心正、身正的人吧!
(张艳妮 刘辉)
[评析:这是一节写字归类指导课,课题定为《 “山”行》,融合了书法与语文的双重含义。老师以“山”为线,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使整个课堂也充满艺术感。
导入部分,以字形变化入手,让学生初步感知我国汉字的演变,了解汉字的历史及书法艺术。指导部分,主要采用比较的方法,引领学生归纳出写好“山”字的要领。对于带山字旁的字进行归类教学。重点观察独体字作偏旁时笔画的变化,并从中找到规律。练写阶段,以教师的范写为指导手段,同时强调写字的双姿训练。评价阶段,在明确了评价标准后,采用自评、组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评选“写字小巧手”来提高学生写好字的积极性。接下来的练习环节,是学生的自我领悟、修正环节。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老师尤其要注重有针对性的指导、巡视,提高学生的写字质量。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字我们都要拿出来,像这样进行写字归类指导。但我们要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字,如木、手、心等进行这样的引领性指导,让学生学会方法,进而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