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且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
我们主要从时代背景、历史根据、现实依据三个方面加以认识。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了它们实力下降,战后美苏两极对抗的冷战格局出现重大变化,两大阵营的力量对比更趋平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发展中国家日益团结成一个整体,对国际事务的影响正在增强,也形成了对战争因素的制约。
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使各国人民更加珍惜发展的机遇,求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求和平谋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邓小平敏锐地把握了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对时代主题的转换作出了科学判断。他明确地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播放视频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视频】邓小平访问美国、日本
(http://dangshi.people.com.cn/GB/346629/223907/224019/14896056.html)
(http://dangshi.people.com.cn/GB/346629/223907/224018/14896044.html)
1979年春天和秋天,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先后对美国、日本进行了国事访问,与两国领导人举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签订了《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出席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互换仪式。访问期间,邓小平还参观了福特、波音、松下等大公司,亲身体验了美国的航天模拟飞机和日本新干线高铁,为美日的先进技术、一流的企业管理以及社会的发达程度所感叹,决心学习资本主义的先进文明成果,加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访问增强了了解和信任,密切了还很脆弱的中美、中日关系,为刚刚起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访问也使中美、中日经贸联系和科技合作开足了马力迅速发展起来。
(2)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从此,社会主义怎样建设问题就提上了日程。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确立了向苏联学习的方针。随着1956年苏共二十大和波匈事件的发生,苏联模式的弊端开始暴露出来。我国开始独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这个探索中形成了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和实践经验。但这一时期,我们也犯了不少错误,走了不少弯路。这主要是在经济上急于求成、盲目求成和急于过渡;在政治上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些失误促使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进行深刻反思,邓小平理论正是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中形成发展起来的。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自于实践,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并且接受实践的检验,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从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的国有企业改革,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邓小平理论正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除了以上这些客观条件,还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邓小平个人的主观努力。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观条件:邓小平“三落三起”的独特经历
从上世纪30年代初到70年代末近50年政治生涯中,邓小平曾有过别人不曾有过的“三落三起”的传奇经历。
一生之中,三次被打倒,又三次复出,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加引人注目,一次比一次走向更大成功。
——邓榕《我的父亲邓小平》
通过对伟人的介绍,教育学生要正确面对挫折
第一次“落起”是在上世纪30年代初期中央苏区,由于以博古为代表的中央临时政府推行“左”倾冒险主义,邓小平、毛泽潭、谢唯俊等人则坚决支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反对他们的“城市中心论”。为此,邓小平遭批斗,并一度被关进监狱,他的会昌中心县委书记和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的职务也被撤销,并受到党内最严重警告处分。这一年邓小平只有29岁。直到1935年遵义会议,这次“落起”才画上句号。
邓小平第二次“落起”,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在“文革”初期,邓小平作为“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第二号“走资派”被打倒,全家受到株连,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改造。这是邓小平一生中感到最痛苦的时期。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邓小平两次给毛泽东写信,要求出来工作。毛主席在信上作了肯定的批示,1973年邓小平的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得以恢复。1975年初邓小平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主持党、政、军的日常工作。
第三次“落起”是在1976年至1977年。邓小平因“全面整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违背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四人帮”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邓小平再次被打倒。直到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前夕才获得第三次解放。
邓小平曾经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他的英名、业绩、思想、风范永载史册,他将永远为中国人民所怀念。(www.xing528.com)
提出问题给学生思考,老师点评
【问题讨论】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人生经历,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
老师点评:
第一,邓小平坚强的意志品格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个人能否成才,事业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意志坚强,自信乐观。当邓小平受到错误打击、处于逆境的时候,他从不消沉,总是无私无畏,不屈不挠,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贞,对革命事业的未来充满信心。正是这种坚强的意志品格使他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第二,邓小平崇高的理想、信念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使人站得高,看得远,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培养崇高的理想、信念,最根本地是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第三,邓小平的创新思维品格有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是当代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条件。邓小平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勇于探索,敢于以实事求是的精神突破陈规,为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总之,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总结历史又正视现实、放眼未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国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題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邓小平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习近平指出:“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就是他带领党和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改革开放的伟大转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提法,确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党的十二大(198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命题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的十二大开幕词
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主题。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开创性贡献。
3.党的十三大(1987):邓小平理论轮廓形成
从十二大到十三大,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全面开展和深入发展,邓小平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层次思考,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的许多重要的科学论断。
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轮廓的形成。
4.南方谈话(1992):邓小平理论逐步走向成熟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如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个有利于”标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等等。
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从理论上深刻地回答了当时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邓小平理论也逐步走向成熟。
5.党的十四大(1992):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系统阐释了这一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十四大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十四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从九个方面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对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杰出贡献。
十四大报告系统阐释了这一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认为这一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6.党十五大(1997):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命题
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深刻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进一步论述了邓小平对这一理论的创立作出的独创性贡献。十五大还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邓小平理论载入宪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