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历史背景与影响分析

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历史背景与影响分析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们称之为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任务就是在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我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历史背景与影响分析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们称之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如何界定这一时期的社会性质呢?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带有过渡性质的社会,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是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性质隶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社会。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1)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

在这些经济成分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所以,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2)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这一政权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只是过渡时期的人民民主专政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无产阶级专政,其统一战线性质更为突显。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人民民主专政也相应发展为完全意义上的无产阶级专政。

(3)文化上,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在旧中国,殖民主义、封建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潮杂然纷呈,良莠不齐。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通过对各项文化事业的改革以及对知识分子思想的改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思想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最终确立起来。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资本主义的因素,由于社会主义因素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处于领导地位并起决定作用,因此新民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并必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1949年10月至1952年底,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1953年初至1956年,当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任务特别是土地改革彻底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主要任务就是在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我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www.xing528.com)

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但是对于何时过渡?怎样过渡?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过程。

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1950年,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国家就是这样稳步前进,经过战争,经过新民主主义的改革,而在将来,在国家经济事业和文化事业大为兴盛了以后,在各种条件具备了以后,在全国人民考虑成熟并在大家同意了以后,就可以从容地和妥善地走进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的闭幕词,1950年6月23日。见《毛泽东文选》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80页。)

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得以恢复,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已经完成,经济、政治及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国营经济超过了私营经济,农村中的互助合作事业普遍发展起来,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对原来的设想有了新的认识,认为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重新思考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间和步骤问题。1952年9月,毛泽东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而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过渡。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了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这条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为什么要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从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

播放视频,使学生从苏联的工业化成就中,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视频】播放《大国崛起》苏联的工业化及成就。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92567164?p=3)

老师点评:

必要性:第一,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第二,小农经济增产潜力有限,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第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法有力地推进工业化的发展。可能性: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