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颠政治体制的一大特别之处在于,政党无须拥有多数民众选票,就可以在国会中获得多数席位,从而引发全面的、甚至革命性的变革。事实上,“二战”以来没有哪个政党获得过48%以上的普选支持。1979年5月,就发生了这样一场政治变革:43.9%的选民受够了工会的嚣张气焰和十年来的滞涨(经济停滞伴随着通货膨胀),将选票投给了保守党,于是玛格丽特·撒切尔开始了她十一年半的统治(用亚伯拉罕·林肯的话说就是“让富人变穷并不能让穷人变富”),当时她在下议院拥有339个席位,而工党只有268个。(四年以后,她只获得了42.4%的普选支持,却将席位增加到了396个。)
撒切尔夫人毕业于牛津大学挥金如土的化学系,她父亲在(林肯郡)格兰瑟姆开着一间杂货铺。她实现了一箭三雕:成为不列颠第一位女首相;执政时间是自1820年以来最长的;并且是第一个连续三次领导政党参加大选的人,同时也是150年来首位在任期内被自己的政党轰下台的人。她驯服了工会,并将因罢工而损失的天数降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最低;她改革了煤炭产业,将国有设施私有化,解除了外汇管控,还和阿根廷打了一场不费时不费力的胜仗(堪称完美)。(争论的焦点是马尔维纳斯群岛,那是一堆布满苔藓的礁石,距离阿根廷海岸400英里,距离不列颠7000英里,上面住着1800名牧羊人,他们并不想成为阿根廷人,还想做不列颠的子民。)这场仗展现出不列颠雄狮之风,大大地振奋了不列颠的士气,说明她还是可以(一定程度上)像个强国一样屹立不倒。此外,工业产值飙升30%;不列颠有史以来第一次领跑欧共体;1985年,不列颠成为美国最大的投资人,投资额占美国海外资本的24%,而日本只有10%。俄国人称撒切尔为“铁娘子”,于是这个绰号沿用至今。
马尔维纳斯群岛战役中,重获活力的不列颠尼亚带领不列颠雄狮占领阿根廷
撒切尔主义虽然很成功,但是代价高昂,很多人觉得她的处方比疾病本身更可怕。失业人口跃升至三百万,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高的数字。撒切尔致力于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根除油腻与自大,却与学术界结了梁子,他们在历史书里将她诋毁一番,进行报复。(撒切尔是唯一一个没有被母校牛津大学授予荣誉学位的退任首相。)她“改革”地方税收——想用人头税代替财产税——引发了1381年式的暴力起义[1]。她强烈反对不列颠加入欧盟,因为她觉得欧盟会像拿破仑或者希特勒一样毁了不列颠的历史地位,却险些因此毁了自己的政党。这位女士曾经骄傲地宣称“绝不妥协”,1990年,“必须被人服从的她”却被迫辞职,就连她自己的内阁都无法接受她的独裁统治了。然而,脱离了撒切尔的撒切尔主义却被她的继承者、在马戏团当演员的儿子——约翰·梅杰(John Major)延续下来,直到又一个七年以后,他领导的保守党政府因卑劣无能而倒台。然而,今天仍有很多人认为,现任工党首相的托尼·布莱尔不过是披着工党皮囊的“铁娘子”[2]。(www.xing528.com)
[1] 瓦特·泰勒农民起义,详见本书第三章中“关于国王去世的悲惨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