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军
电影这门艺术形式,在沈阳经历了整整110多年。一个多世纪以来,电影从出现、发展、变化、繁荣乃至今天的纷繁绚丽,始终与沈阳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发展和繁荣息息相关,尤其是与沈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密不可分。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沈阳电影的发展历史已经深深浸润在这座城市的社会历史印记中。为了更加准确把握和再现这100多年历史的脉搏,深入研究这一历史阶段的规律性和实效性,为电影事业未来在沈阳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佐证,特整理、编辑《沈阳电影百年大事记》(以下简称《大事记》)。
本《大事记》采用编年史的写作方式,以沈阳地区历史发展纵向为线索,大致分为10个时期:清朝末年:电影的传入;民国年间:电影的最初发展和电影院的出现;伪满时期:对电影的垄断;国民党短暂统治:电影的混乱;解放初期:电影的接收和恢复;新中国:电影的全面发展;“文革”期间:电影的凋敝;改革开放初期:电影的复苏;20世纪末:电影体制改革和设施完善;21世纪初期:电影运行机制转换与市场繁荣。同时,以每个历史发展阶段电影在沈阳地区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以及重要工作为横向记载,以便供专门从事文艺史、电影史研究人员、电影爱好者以及广大读者,用较有效的时间了解和掌握沈阳电影的发展历史,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理解这门艺术形式的发生、发展和繁荣,提供最简便、最快捷,较为准确的第一手历史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
本《大事记》资料来源主要包括:历史档案、报刊记载、采访记录、工作报告总结、各项统计以及规章制度等。由于编撰者水平和阅历的影响、历史资料的缺失以及还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争议,难免造成《大事记》中的一些记载缺失、不实和出现偏颇之处,敬请多加谅解。
一、清朝末期:电影的传入(1907年1月23日—1912年10月)
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清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初十日(1907年1月23日),电影放映第一次在沈阳出现。据《盛京时报》当日记载:“省城大南门里东胡同内空场地方,近有日人在此高搭布棚,内设日俄战争活动影戏,大人入场费二角,孩童及兵丁学生等均收一角。入内登观,看见其四周尽是日军大破旅顺口故事。其中日俄兵队交战形状,洋房、铁路、海船、山岛宛然如真。翘首一观,如在目前,不啻亲临其境,实今古未有之奇!凡我同人可不急图一览大开眼界。想诸公谅有同情也。”这是电影第一次在沈阳出现的最准确记载。
清朝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七月初六、初七日(1907年8月14日、15日),电影第一次进入室内放映的最早记载。据《盛京时报》记载:“太平活动电灯影戏公司备巨资,在英美法各国购置画片有十万尺。聘请专做电影外洋名师所司器械。内附之片,各式俱全。曾蒙警部验明批准,在中国各商埠并各地开演。借以开通风气,以广中国人之见识,与别不同。诸君切勿交臂失之,速请来一观,方知我言之不谬也。”
八月十二日(1907年9月9日),据《盛京时报》记载:“慈善会音乐电戏。华历十八、十九日晚七点钟开演,于西关大日本总领事馆前展览会院内。红票每位两元,绿票每位一元,白票每位半元。展览会设在东饭塚工程局院内(电话三三)西居留民会内(电话三)。”
清朝宣统元年(1909年):
六月(1909年7月):会仙茶园的电影广告中不厌其烦地使用了“龙光电光影戏会”“崭新电光大影戏”等词汇。为了强调本次“电光影戏”不同以往,特意备注“影光一丈五尺,最亮最新,长尺大片”。
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
五月十一日—二十五日《盛京时报》记载了奉天滋美洋行影园广告,详尽记载了影片放映的内容。
同年,日本人浅田等开设的奉天座(曾经的民族电影院西侧十间房一带)、长谷弥十郎开设的弥生座(现北四马路西)等相继开业。
二、民国年间:电影最初发展和电影院的出现(1912年1月—1931年12月)
民国元年(1912年):
四月初四日(1912年5月20日),《盛京时报》详述武昌起义的电影在奉天天桂茶园“逐日开演,俾观者如身在当时境内。凡我士绅官商幸勿交臂失之”。
九月初十日(1912年10月19日),《盛京时报》记载了这件事:“有人从日本东京携来东亚洋电光影戏片若干,于九月初九晚在奉天小北门里会仙茶园开演,受一般顾客欢迎。”
民国二年(1913年):
九月二十二日(1913年10月21日),在《盛京时报》刊载会仙茶园广告“电光影戏开演”三日。首次将电影分为写真(时事)、正剧(故事)和滑稽之类罗列。此时,电影才开始从“配角”逐渐进入新的角色。
民国三年(1914年):
十一月二十四日(1913年12月21日),《盛京时报》刊登“奉天会仙茶园,破天荒之壮举,不取分文电光戏开演”大优待,只要手持双美人牌化妆品一种,则必迎进戏场。所买的物件该品仍归买主。
民国四年(1915年):
六月(1915年7月),日本人右田广爱建办的奉天馆(位于和平区北二马路)开业。
民国十一年(1922年):
七月(1922年7月),奉天省警务处首次颁发了《管理活动电影章程》十条。将影片分为营业影戏和非营业影戏两种,并指令凡经营营业性影戏者,需于开演三日前呈请,经检查后发给许可,始准开演。规定开演时间,每日午前九时至晚九时止,园内男女不得杂坐等。
民国十二年(1923年):
九月(1923年10月),奉天市政公所颁布了《取缔戏园、影园、书场规则》。此规则共十七条,其中规定“市政公所随时派视察员对娱乐场所检查”。
十二月(1924年1月),会仙茶园(位于奉天城内小北门里)由于营业不善,文俊峰将其租给裴誉亭和法国人兰比利斯。更名中法电影公司(或兰比利斯电影园)专门放映电影。这样,沈阳最早的电影院便应运而生。
民国十六年(1927年):
从十二月(1928年1月)开始,在沈阳地方政府管辖区域内相继出现专业电影院。有孟子卿开设的华大影戏院、裴荣廷开设的美光电影院、文俊峰开设的会仙电影院、韦耀先开设的真光电影院、晏各同开设的凌格电影院,以及后来的东北大戏院(原辽艺剧场)、沈阳电影院(原艺术宫)等10余处专业电影院。
民国十八年(1929年):
二月(1929年3月),上海基督教青年会韩靖湖随身携带美国产福特莱有声电影放映机来到沈阳,在大南门青年会内篮球场放映影片,票价大洋两元。前后不到十分钟的放映一下子“惊坏”了前来观看的沈阳人。这是有声电影第一次在沈阳出现。
四月(1929年5月),沈阳最早的影片发行机构——中国新生活影片公司(位于奉天浪速通十六号)成立。其在大连、长春分设两个上海大戏院,在奉天、哈尔滨分设两个东北大戏院。
九月(1929年10月1日),沈阳正式上映第一部由院线发行的影片《关东大侠》。据1929年10月5日的《大亚画报》刊载:“东北人士翘望多日之《关东大侠》已于10月1日登上沈阳银幕。”
十二月(1929年12月),同泽俱乐部(位于和平区四经街)正式开业。初期,主要是供自家使用的文娱场所。后更名为沈阳电影院,正式对社会开放。
民国十九年(1930年):
正月初七日(1930年2月5日),国民政府行政院正式颁布了《电影检查法》十条和《电影检查法施行规则》十六条。
二月(1930年3月),沈阳市政当局正式颁布布告,取缔木板建筑。
四月,沈阳市政当局开始对全市所属各娱乐场所进行大检查。检查结果大部分影剧院不符合防火安全标准,有的被限期维修,有的被勒令停演。同时,还对各电影院的放映员进行重新登记和考试。
同月,中国新生活影片公司首次在沈阳举行电影演员与观众见面活动。同时,还刊登该影片首次在奉天东北大戏院(原辽艺剧场)映出的消息。
四月初一日(1930年4月29日),会仙电影院放映有声电影。前来的观众皆是因为看到其刊登在《盛京时报》上的广告“系德国新到之片,仅在奉留演5日”慕名而来的。这是有声电影第一次进入电影院公映,标志着有声电影开始进入沈阳社会。
五月十一日(1930年6月7日),上海天一影片公司在沈阳设立东三省总发行所。
八月初一日(1930年9月22日),商人范樾经营的开明电影院(位于沈阳太清宫附近),由于放映机师擅离职守,导致胶片燃烧,致使开业不到三个月的影院倒闭。
九月三十日(1930年10月21日),由辽宁省教育厅、民政厅、公安局及沈阳市政公所等联合组成辽宁省电影影片检查委员会,专门负责对影片的检查。
同年十一月,该影片检查委员会规定了禁演影片及检查内容:有损害中华民族尊严者,有与三民主义相违反者,有碍公共道德及伤风败俗者,宣传迷信邪说者。
民国二十年(1931年):
民国二十年十一月(1931年12月),沈阳市陆续开始上映日本侵华影片《九一八事变真相》《满蒙与日本》。此外,由“满铁”拍摄的《满蒙破邪行·第一篇》就是记录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全过程。
民国二十年十一月(1931年12月),截至年底统计,沈阳市共有各类电影院19个。
三、伪满时期:对电影的垄断(1932年7月—1945年7月)
伪大同元年(1932年):
五月(1932年6月),日本人佐伯常太郎投资在平安町一八(今民主路)兴建平安座。
七月,伪奉天公署教育厅社会教育股成立一个35毫米巡回放映队,在省内58个县进行所谓的安定民心宣传放映活动。
七月十四日(1932年8月15日),伪满政府发布政令取消带有“东北”字样的称谓。
十月初六(1932年11月3日),《盛京时报》刊登署名鹿鸣的文章“有声电影——是电影艺术的坟墓”。
伪大同二年(1933年):
年初,日本人滨口嘉太、吉富万一出资在青叶町六(今太原街)兴建新富座(今解放电影院)。
四月至九月(1933年4月—9月),沈阳市隆重上映中国第一部由章回言情小说(张恨水小说《啼笑因缘》)改编的多集电影《啼笑因缘》,引起社会各界极大关注,并受到影迷热捧。
六月初八日至十一日(1933年7月30日—8月2日),沈阳有声电影院上映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雨过天晴》。
七月初七日至初十日(1933年8月27日—8月30日),沈阳有声电影院上映我国第一部有完整情节的京剧电影艺术片《四郎探母》。该片是中国戏曲电影的开端。
这一年,“满映”著名影星李香兰(山口淑子)在沈阳首次登台演出。从此,山口淑子开始用“李香兰”这个名字登上伪满洲国的舞台。
伪康德元年(1934年):
三月(1934年3月底),著名影星胡蝶莅沈与观众见面。1934年4月1日、3日的《盛京时报》以“看‘胡蝶’如醉如痴”为题,用连续报道的形式,描述了南市国货商场开幕,影星胡蝶到场祝贺,曾经一度“引爆”会场的场景。
六月(1934年6月),奉天市政公报刊登了伪满政府制定的《电影片取缔规则》。
十月初十日至十八日(1934年11月16日—24日),沈阳有声电影院上映电影《渔光曲》。该片共计放映14天,打破三十年代初有声电影出现以来,作为现实主义题材的艺术大片在沈阳连续上映的历史纪录。
伪康德二年(1935年):
二月初五日(1935年3月9日),法国人出资兴建的天光电影院(位于大西路)建成并开业。这是当时沈阳唯一的由教会建办的电影院。
二月十五日(1935年3月19日),沈阳电影院上映阮玲玉主演的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无声电影《神女》。
二月二十日(1935年3月24日),沈阳市天光电影院上映电影《桃李劫》。该片是中国最早以有声电影手法创作的影片,音响第一次成为中国电影的一种艺术元素。从《桃李劫》开始,到1936年,有声电影渐渐将默片驱逐出时代,完全的有声片逐渐取代配音片。
伪康德四年(1937年):
二月(1937年3月13日),吴泰勋出资新建的光陆电影院(位于中街鼓楼南)建成开业。
七月(1937年8月6日),伪满国务院通过“电影国策案”。决定斥巨资五百万元,设立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8月14日,伪满洲国政府正式颁布“株式会社满洲映画法(第248号敕令)”,并从当年的11月1日正式公布实施。
八月,根据《映画法》的规定,沈阳市成立奉天市电影协会,会长为张进元、副会长张佩然。该协会主要负责奉天市由中国人建办的电影院相关事务。
九月(1937年10月4日),北京来的商人李云阁在北市场新建云阁电影院。开业当日,上映一部有声影片《摇钱树》。
同月,按照伪满国务院颁发的《电影院管理纲要》(第111号训令)规定,沈阳市开始打破以往旧的传统管理和公映制度。年底,奉天市政府开始对各个电影院进行全面检查,重新登记并颁发营业许可执照。
伪康德五年(1938年):
从年初开始,沈阳市各家电影院陆续上映“满映”的所谓“类型电影”。即“娱民映画”“启民映画”“时事映画”。
一月(1938年1月31日),董世德新建的亚洲电影院(今市府大路六段5号)建成开业。
四月(1938年4月30日),沈阳市光陆电影院独家首次上映“满映”最新影片《壮志烛天》。
同月,沈阳市光陆、亚洲两家电影院上映“满映”第二部影片《明星之诞生》。这是“满映”拍摄的第一部“纯娱乐”影片。
十月(1938年11月22日—31日),沈阳市光陆、亚洲两家电影院同时上映《蜜月快车》。
十二月(1939年1月),日本人滨口嘉太筹集资金100万元建造的大陆剧场在住吉町四(今潼关街)建成开业,成为当时沈阳最大的电影院。
从这年开始,“满映”在沈阳先后建立4家直营电影院。即1938年山本熊太郎建办兴亚电影院(铁西电影院),1939年由田中德二郎建办协和电影院(沈阳丝织厂俱乐部),1941年由小松直文建办大东电影院(无存),1943年2月由松原定雄开设新民电影院。
伪康德七年(1940年):
二月(1940年3月),坐落在朝阳区东亚街(今和平区大西路)的原东北大戏院更名为国际剧场(辽艺)后正式对外开业。
五月(1940年6月),沈阳市光陆电影院和国际剧场两家电影院同时上映伪满洲“‘国策’电影力作”《黎明曙光》。
伪康德八年(1941年):
年初,日本人浅井喜一郎在沈阳开始经营“双波发声制作所”,这是沈阳地区最早的机械维修和装配的专业工厂。到1945年抗战胜利前,其修配业务已经覆盖全东北。
腊月二十九日(1941年1月26日),天乐电影院(位于沈阳城内中街)正式建成开业。
五月二十四日(1941年6月18日),沈阳市光陆电影院、亚洲电影院在上映影片广告中开始加映“启民映画”(满映)。从此,各电影院一般在放映故事片前映出一两本。
八月(1941年10月),日本人佐伯常太郎在原平安座基础上重新翻扩建五层建筑——新平安座大楼(其中一部分是电影院,座席2300个)建成开业。
十月初三日(1941年11月21日),满洲电影总社建立,各地电影院由原来“满映”领导,改为由满洲电影总社领导。
伪康德十年(1943年):
十一月二十七日至三十日(1943年1月3日—6日),沈阳市光陆电影院、云阁电影院上映“满映”武侠电影《黑脸贼》。该片票房收入打破“满映”记录。
五月初三日至十二日(1943年6月5日—14日),沈阳市光陆、天光、云阁等三家电影院上映电影《万世流芳》。
伪康德十一年(1944年):
三月(1944年3月),伪满“建国”十周年之际,沈阳市电影院名称一律改为国民会馆。以“满映”为代表的伪满反动政府完全垄断了沈阳的电影事业。
九月(1944年10月),伪奉天司法普翼协会强行收买沈阳市光陆、光明电影院,作为自己经营的电影院。
伪康德十二年(1945年):
年初,日本在军事上的失败已成定局。作为日本傀儡政权的“满洲国”,自然而然也受到直接影响,国内各项事业都开始出现崩溃迹象,尤其是在电影方面,随着“满映”的“停摆”,沈阳的电影开始出现全面停映迹象。
四、国民党短暂统治:电影的混乱(1945年8月19日—1948年10月)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
七月十二日(1945年8月19日),苏联红军进入沈阳,迅速占领、接管了部分日伪电影院。将大陆剧场(后来的东北电影院)更名为莫斯科电影院,专门为苏军服务。
九月(1945年9月),国民党“东北敌伪资产统一接收委员会”责成当时沈阳市政府开始逐个接收沈阳市日伪官办及日本人经营的电影院及“满映奉天事务所”“双波发声制作所”,当时沈阳被接收的电影院共有十九家。这些电影院早于敌伪投降初期自行成立了电影院维持会,大部分由中国人看守影院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
二月(1946年2月),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东北特派员办事处艺术组、附属东北电影事业管理所进驻沈阳。
八月初六日(1946年9月1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东北电影服务社在沈阳正式成立。
年底,沈阳南京大戏院(今东北电影院)正式上映国民党中央电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抗战间谍片”《天字第一号》。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
年初,沈阳市东北电影服务社为了进一步控制电影发行、放映大权,先后将上海(今辽艺剧场)、南京(今东北电影院)、大光明(今沈阳市文化宫)、建国堂(今新闻电影院)4家电影院收为直接经营,成为国民党官办电影院。
年初,国民党沈阳区防守司令部突然发布影片审查办法。特别提出“违反主义、抵触国策及影响剿乱者一律禁止演出”。
二月(1947年3月),沈阳南京大戏院(今东北电影院)等部分电影院以“东北沦陷十四年,一般民众对于国情殊多隔膜”为由,突然取消与美商的供片合同,改映国产片。
二月十一日(1947年4月2日),沈阳市警察局颁布《管理娱乐场所营业规则二十六条》,其中规定在影剧院设“警官监视席”。
七月(1947年8月),沈阳的上海(今辽艺剧场)、新光(今丝织厂俱乐部)两家电影院上映国泰影业公司影片《无名氏》。由于该片内容尖锐,有强烈的控诉意义,被国民党当局禁映。
十月二十七日(1947年12月9日),国民党东北电影服务社被迫致美国九大公司函。一方面,请求美国影片商继续输入美国影片;另一方面,将大光明(今沈阳市文化宫)作为专映美国影片的电影院。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
一月(1948年1月),沈阳区防守司令部新闻处电函中宣部东北电影服务社,要求各影院配合政府作动员戡乱宣传。
五、解放初期:电影的接收和恢复(1948年11月—1956年12月)
1948年:
11月2日,沈阳解放后,人民政府开始接管敌伪在沈阳的电影发行放映事业。
1949年:
1月22日,东北电影制片厂沈阳办事处,在沈阳第一个接管军人电影院(沈阳解放时由东北四野政治部宣传队接收原国民党时期的南京大戏院)。
同日,沈阳大光明电影院放映东影制片厂沈阳办事处发行的新中国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
2月22日—3月20日,东北影片经理公司成立,先后在沈阳接管了光陆、解放、人民、新生、铁西、北平、沈阳、和平职工、重庆等12家电影院。
2月,沈阳市政府教育局成立“沈阳市电影戏曲检查委员会”。
3月1日,东北影片经理公司(位于沈阳市和平区民主街50号)正式成立,白晞任经理。
5月1日,沈阳市上映我国第一部故事片《桥》。《东北日报》发表专题评论,称赞《桥》“在中国电影史上,是第一次以工人阶级为主角”的影片,是一部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5月31日,朝鲜映画管理局开设驻中国东北朝鲜影片管理所,负责办理朝鲜影片发行到中国东北的一切工作。
6月1日,东北影片经理公司决定:在沈阳的8家直营电影院一律实行分场放映制度,并对外公布分场放映启事和时间表。
7月,东北影片经理公司与沈阳、哈尔滨、长春、齐齐哈尔、牡丹江五处,接收1807部苏联影片,906部短片,26部预告片。
同月,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部影片审查委员会成立,主席:林枫,副主席:张学思、高崇民。影片审查委员会以刘芝明为主任委员,董纯才、丁玲等为秘书长,负责影片审查工作。
同月,东北影片经理公司在沈阳成立电影机械检查组,主要负责影片发行地区电影放映机的检查业务,也进行简单的维修。
8月1日,沈阳市各大影院开始上映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苏联影片《普通一兵》。
9月18日,东北影片经理公司沈阳办事处(位于沈阳市和平区裕民街海城胡同96号)成立。任命郭子宾、刘振奎为正、副主任,由公司直接领导沈阳市电影院,转交办事处管理。
11月25日—30日,东北影片经理公司召开第一届行政会议。
12月21日,东北局作出了“关于现属政府机关、部队、团体公有电影院统一管理”的决定。
12月,东北影片经理公司改为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电影局东北影片经理公司。
1950年:
1月1日,东北影片经理公司与沈阳市建立租片关系的电影院签订新的影片供应合同。
2月13日—3月8日,沈阳市举办“苏联影片展览会”,集中上映《俄国问题》等25部苏联影片。这是沈阳第一次开展苏联电影的集中宣传和放映活动。此后,每年都要举办一次“苏联影片宣传周(月)”活动,直至1961年11月。
2月16日,朝鲜派代表来东北,首次携来5部影片《我的故乡》《永丰发电站》《民主建国》《特快》《八一五四周年纪念》,交东北影片经理公司发行。
3月26日—4月3日,东北影片经理公司召开第二届行政会议。
7月25日,沈阳市东北、光陆等6家影院同时上映《赵一曼》。
9月5日,东北影片经理公司迁到新址:沈阳市和平区天合街11号(今同泽北街9号)。
9月10号,东北影片经理公司遵照中央电影局的指示(1950发文业字第125号之3),召开沈阳市各公私影院座谈会。
9月11日—17日,沈阳市东北、光陆等7影院同时上映《斯大林格勒战役(下集)》。
9月18日,东北影片经理公司下发关于“为评定放映员、美画广播木工等工作人员等级(东影经字34号文)”的通知。
9月29日—10月12日,沈阳市为迎接新中国第一个国庆节集中组织宣传、放映第一部共和国献礼影片《中国人民的胜利》。全市8家电影院共放映405场,观众达到36.7万人次,占当时沈阳城市人口的36%(共102万);各项指标都名列全东北各大城市之首。影展结束后,受到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电影局的表彰和奖励。
10月24日,关于电影业五个暂行办法(文化部〔50〕文秘字第54号文),经政务院批准后公布实施。
10月24日,沈阳地区根据文化部颁发《电影旧片清理办法》,开始全面审查和清理旧影片。至1951年末,旧片审查和清理工作基本结束。
10月30日—11月8日,沈阳市等东北八大城市联合举办“反对美帝扩大侵略电影大汇映”。集中上映5部影片《吕梁英雄》《江岸会师》《无形战线》《愤怒的火焰》《永远的秘密》,这是沈阳解放以来第一次同时调配多部影片集中放映的大型主题汇映活动。
10月,沈阳、齐齐哈尔、锦州三市开始试发行十六毫米苏联影片。从11月份起正式发行。
11月15日,在配合沈阳市全面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中,扩大发行《卫国保家》影片,并在全市15家电影院同时上映。7天放映429场,观众33万人次(占全市人口总数的32%),在当时创造单片放映各项指标最高纪录,这也是第一次成功采取“集中编映”这种新的排片方式。
1950年12月5日—1951年1月4日,沈阳市举办“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电影宣传月”。上映18部国产片、39部苏联片、1部朝鲜片。我市16家电影院放映2062场,观众达101万人次。这次活动月的成功举办,对于后来全市电影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大规模、集中组织宣传的“运动式”电影活动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1951年:
1月,辽东省人民政府电影总队正式成立。共组成9个队,深入到安东、新民等地进行放映活动。共放映电影763场,观众112万人次。同年7月,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按照《电影业登记暂行办法》对所有电影放映单位办理登记手续。沈阳市共有4个放映队、24名放映员及4台16毫米电影放映机。
1月1日—8日,东北影片经理公司接收苏联在沈阳等地经营的8家电影院。
1月8日—12日,沈阳市东北、光陆等8家影院同时献映苏联影片《秘密使节》。
2月23日,东北影片经理公司作出“关于影片审查通过时分别按‘消极片’‘进步片’发给上映执照(东经字第865号)”的决定。
2月25日—3月22日,沈阳市南市文化馆举办“国营厂出品新片剧照展览”,观众达3万人次。
3月7日晚,沈阳市东北电影院举办“国营厂出品新片展览月”开幕式。3月8日—4月2日活动期间,全市所有电影院共映出电影614场,观众达69.9万人次,占当时全市人口的68.5%,名列全国大城市电影放映各项指标的前茅。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确立了沈阳市在国产影片发行放映中的主导地位。
3月,文化部召开第一届全国文化行政会议。对电影作出“统一经营全国公营电影院和剧场”“关于全国公营电影队统一管理”的决定。
4月12日—23日,中国影片经理公司总公司召开第一届经理会议。
4月19日—5月25日,配合沈阳市人民政府反对美帝武装日本,举办“抗美援朝、反对美帝武装日本”放映电影活动。
5月10日—6月6日,配合沈阳市人民政府“坚决镇压反革命运动”,举办“镇压反革命电影宣传月”。上映影片《无形的战线》《光芒万丈》等八部影片,观众13.7万人次。
6月1日,沈阳市东北、光陆等8影院为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放映苏联影片《幸福童年》。
6月14日—19日,沈阳市放映苏联影片《阴谋》,此片荣获1950年第五届国际电影和平奖。
6月15日,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文件〔(51)文秘电字92号令〕的通知精神,实施电影业登记工作。
6月,沈阳电影界将部分电影的门票收入无偿捐献给国家。合计42786万元,占当时全东北6大地区电影捐献总额的42%。这些捐款主要用于购买“人民电影号”飞机。
8月1日,沈阳市东北、光陆等6家影院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同时献映电影《大地重光》。
9月13日,沈阳市16家电影院同时献映《白毛女》(荣获第六届国际电影赛会第一个特别荣誉奖)。共放映882场,几乎场场爆满,观众达48万人次,占当时全市人口39%,创有史以来沈阳首轮观众人次和上座率的最高纪录。
10月1日—10日,沈阳市东北、光陆等7家影院同时献映五彩文献影片《锦绣河山》。
10月7日—15日,沈阳市云阁、沈阳等8家影院上映影片《刘胡兰》。
10月24日—31日,为庆祝两年来中国人民电影在国际上获奖并提高国营电影制片厂出品影片在观众中的政治影响,举办中国人民电影荣获国际奖影片展览,展出获奖影片《白毛女》《新儿女英雄传》等13部。沈阳市东北电影院、大众电影院参展,观众人数达5.6万人次。
11月7日—17日,为庆祝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三十四周年,沈阳市东北、大众等8家影院每日换映一部苏联影片,轮流换映《攻克柏林》《勇敢的人》等10部影片。
12月3日,沈阳市东北电影院举行陈波儿同志追悼会。
12月16日,东北区公司召开第二届行政会议,以贯彻“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为主要内容的检查年度任务完成情况,总结交流经验教训。
1951年12月28日—1952年1月3日,沈阳市各大影院同时隆重献映文献纪录影片《抗美援朝第一部》。
1952年:
1月1日,沈阳市电影院一律实行分账结算片款办法,对于半营业性质的俱乐部仍决定以日租计算。
年初,沈阳地区电影修配站建成。从开始维修电影院放映设备后逐渐也担负起部分地区放映队的修配任务。
2月9日—15日,为庆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二周年,沈阳市举办“苏联电影宣传周”,映出《俄罗斯航空之父》《他们有祖国》等18部苏联影片。
11月7日—12月6日,为庆祝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三十五周年,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中苏友好协会总会联合举办“苏联影片展览”。沈阳市16家影院轮流放映苏联最新出品影片《难忘的一九一九年》《金星英雄》等10部彩色影片。
11月,沈阳市电影事业管理委员会成立,初期隶属沈阳市文教局。1953年初沈阳市文化局成立,改属文化局领导。
1953年:
6月4日,沈阳市根据文件《关于国营电影事业实行企业化管理》(〔53〕电王财字第1766号)的要求,决定自1953年起三年内推行经济核算制,准备自1956年起电影企业全面实行企业化管理。
6月,沈阳市文化局通知各影院、剧场,禁止一米以下儿童入场。并批准在市内五个区每区指定一座电影院,星期日上午增设儿童专场,放映适合儿童观映的影片。
7月21日,根据文件《为积极改进现有影院经营管理工作,建立新的影院秩序,以适应观众的要求,并做到使观众负担合理》(东北行政委员会文化局〔53〕东文字第764号文)的要求,决定在沈、哈、旅、长四大城市影院划分等级,分场对号,调整票价,取消不合理优待。
1954年:
1月,东北行政委员会文化局作出决定:“政府文化系统电影院、放映队……为地方国营企业,进行企业经营,财政纳入省、市地方财政管理。”1955年7月,辽宁省文化局、财政局为进一步贯彻“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了“电影放映单位是国家文化企业,本身负有双重任务,其宣传活动必须在县(市)党政统一领导,纳入国家文化事业计划;其财经收支计划也必须纳入国家经济计划”“建立经济核算制,进行独立企业经营,盈余上缴,亏损地方补贴”。经过近三年的调整、改革和完善,沈阳市各大电影院的企业化经营已初具规模。截止到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前,电影院已完成由过去的商业网点式的个体经营业户向国营企业化的完整过渡。
2月,一些县办电影放映队开始出现。到1958年6月,沈阳市开始尝试有乡办电影队。按照文化部要求,从1958年开始,用10年的时间逐步达到县有影院、乡有电影放映队的水平。
5月7日—11日,沈阳市东北、光陆、劳动宫、亚洲、铁西、利群6家影院举办科学教育影片展览。7天放映210场,观众216499人次。
5月,沈阳市文化局制定《电影放映单位暂行登记办法》。标志着沈阳市电影放映网的初步建立。
6月1日—10日,沈阳市举办“儿童电影展映”。亚洲等6家影院映出四部儿童片《幸福儿童》《鸡毛信》《小白兔》《幸福的儿童时代》。
7月22日—28日,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举办“波兰人民共和国电影周”。沈阳市东北、光陆等5家影院参加映出,选映《最初的日子》等五部波兰优秀影片。
7月24日,沈阳市工会联合会作出“关于调整改进工会电影放映的决定”。
9月9日—15日,文化部主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电影周”。沈阳市东北、光陆等6家影院参加映出活动,选映3部朝鲜优秀影片《侦察兵》《对空射击组》《土地的主人》,共放映284场,观众303870人次。
10月15日—21日,文化部主办“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电影周”。沈阳市东北、光陆等6家影院参加映出,选映《不可战胜的人们》等六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优秀影片。
11月1日,沈阳市东北等8家影院映出中国第一部彩色舞台艺术纪录片《梁山伯与祝英台》。
11月4日,沈阳市新建的和平电影院(位于铁西区兴华街四段三号)建成开业。
11月7日—16日,沈阳市为庆祝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三十七周年举办“苏联电影周”。东北、光陆等8家影院选映《山中放哨》等5部苏联彩色影片。
11月28日,沈阳市上映电影《春风吹到诺敏河》,首场演出时主要演员与观众见面。
12月12日,文化部颁布《关于加强电影放映和发行工作指示》(〔53〕文部周字第00339号),沈阳市按照指示要求加强对各级电影放映事业管理机构的管理。
12月12日,沈阳市举办“科学教育艺术影片展演”。利群等6家影院参加,映出《无形的波浪》《亚洲中心点》等13部优秀科学影片。
12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建立电影放映网和电影工业的决定》(政务院199次会议通过)。
12月,文化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厂矿工地企业中文化艺术工作的指示》。
1955年:
1月1日,沈阳市第一座儿童电影院(曾经的沈阳文艺厅,位于和平区太原街10号)正式开业。
1月1日—7日,文化部主办“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电影周”。沈阳市东北、光陆等5家影院参加放映,映出影片《理想实现了》《在我们的村子里》。
1月17日—20日,辽宁省电影公司对首轮和复轮影片划分作出明确规定。
1955年初,辽宁电影修理站(位于沈河区大十字街)正式建成开业。1956年先后改为辽宁电影机修厂和辽宁电影机械厂。除维修电影机械外,也开始生产电影配件。
6月10日,根据文件《关于统一电影放映队名称问题的通知》(文化部〔55〕文夏秘字第189号)要求,沈阳市今后电影教育工作队,一律改称为“电影放映队”。
7月1日,沈阳市原人民电影院改建而成的新闻电影院正式开业。该影院主要放映新闻纪录片和科学教育影片。
8月14日,沈阳市为纪念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解放10周年,在东北等10家影院放映朝鲜影片《游击队的姑娘》。
10月17日—23日,文化部主办“印度共和国电影周”。沈阳市14家影院参加放映,映出4部影片《暴风雨》《流浪者(上下)》《两亩地》《印度的艺术与建设》。
11月7日—21日,为庆祝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三十八周年,文化部、中苏友好协会总会联合举行“苏联电影周”。沈阳市10家影院参加放映,映出影片《忠实的朋友》《培养勇敢精神》《玛丽娜的命运》。
1956年:
2月1日,沈阳市文化局对电影院进行全面规划和放映分工。
2月18日—24日,文化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联合举办“少年儿童电影周”。沈阳市红领巾、铁西等7家影院参加放映,映出两部国产影片《罗小林的决心》《青春的园地》,一部苏联儿童故事片《河上灯火》。
2月19日,沈阳市部分电影院实行票价调整。
3月14日,在“新片展览周”上,沈阳映出委员会主办《祝贺梅兰芳的舞台艺术》影片在沈初映报告会。地点:光陆电影院,主讲人:辽宁戏曲剧院院长王丕一。
3月16日—22日,文化部主办“新片展览周”。沈阳市东北、光陆等15家影院参加放映,映出影片《董存瑞》《怒海轻骑》《南岛风云》《水乡春天》《梅兰芳舞台艺术》《宋景诗》。共映1392场,观众112万人次。
5月9日—16日,文化部举办“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电影周”。沈阳市光陆、东北等12家影院参加放映,映出《钢城两父子》《危险的恋爱》等5部影片。
6月1日,沈阳成立中国电影发行公司沈阳地区发行站(位于和平区民主街)。
6月20日—26日,沈阳市举行“日本电影周”。东北等14家影院映出《战火中的妇女》《这里有泉水》等5部日本影片,共放映422场、观众达25.8万人次。
7月13日—19日,文化部、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联合举办“科学教育影片展览”。沈阳市新闻、新光等5家影院参加放映,映出20余部自然科学等短片,组成10组,各影院轮换放映。
9月9日—16日,文化部主办“保加利亚电影周”。沈阳市东北、红领巾等14家影院参加放映,选映2部保加利亚优秀影片《大街上发生的故事》《春回大地》。
10月14日—21日,沈阳市举行“法国电影周”。东北、红领巾等14家影院参加放映,映出3部法国优秀影片《勇士的奇遇》《没有留下地址》《禁止的游戏》。
10月21日—27日,沈阳市文化局在儿童、文艺等5家影院举行“惊险、战斗故事片会演”。选映影片《南征北战》《保卫胜利果实》等13部国内外优秀影片。参加会演影院的票价,一律为一角五分。
11月7日—13日,为庆祝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三十九周年,文化部、中苏友好协会总会联合举行“苏联电影周”。沈阳市东北、红领巾等18家影院参加放映,映出4部苏联优秀故事片《母亲》《伊凡从军记》《不称心的女婿》《没有说完的故事》。
11月29日—12月5日,文化部主办“南斯拉夫电影周”。沈阳市映出4部优秀影片《他俩》《小勇士历险记》《旧恨新仇》《当机立断》,共放映480多场,37万余人次观看。
12月23日,沈阳市上映墨西哥进步影片《生的权利》(这是我国第一次上映墨西哥进步影片)。
六、新中国:电影的全面发展(1957年1月—1965年12月)
1957年:
2月13日,沈阳市东北电影院进行票务制度改革,试行“票号合一”。
3月中旬,沈阳市上映第一部描写抗美援朝斗争的艺术片《上甘岭》。
3月19日,沈阳日报举办的《上甘岭》影评征文活动揭晓。一等奖作者邵沦,题目:“宏伟的题材光辉的形象”;二等奖作者里芒,题目:“几个可敬可爱的人物”;三等奖作者武果凡,题目:“重大的启示 深刻的教育”。
4月6日—12日,沈阳市15家影院参加“新片展览周”放映活动,映出各制片厂1956年出品的最新优秀影片《上甘岭》《国庆十点钟》《妈妈要我出嫁》《皮包》《铁道游击队》《李时珍》《沙漠里的战斗》《暴风中的雄鹰》《小伙伴》。共放映561场,观众50.4万人次。
4月13日—14日,为欢迎波兰政府代表团,增进中波两国人民兄弟般的牢不可破的友谊,沈阳市红领巾、和平等10余家影院特映出《胜利之兵(上下集)》《华沙一条街》《不屈的城》《街头五少年》等10余部优秀波兰影片。
5月,沈阳市电影公司成立(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常德街2号)。
7月30日,沈阳市东北电影院举行“庆祝八一建军节30周年电影展览”开幕式,放映展出影片《战斗里成长》《移山填海》《空中比武》。
8月30日,沈阳市举行“亚洲电影周”开幕式,这是第一次在我国举行亚洲电影周。周恩来总理题词“庆祝亚洲电影周开幕,愿亚洲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友好和团结,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而努力”。
8月31日—9月6日,沈阳市6家影院在“亚洲电影周”期间映出14个国家的16部影片,共放映292场,观众达27.8万人次。
10月10日—17日,沈阳市在“意大利电影周”期间,放映影片《警察与小偷》《如此人生》《苦难情侣》。
11月7日—22日,为庆祝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四十周年,文化部、中苏友好协会联合举办“苏联电影周”。沈阳市放映《保尔·柯察金》等影片。
12月16日—21日,沈阳市为配合整风及社会主义教育,举办“社会主义教育电影活动周”。
1958年:
3月22日—31日,沈阳市东北等24家影院举办新片展览周。上映《五更寒》《边寨烽火》等21部影片,共放映835场,观众64.9万人次。
7月1日,沈阳市第一座东北宽银幕电影院对外开业。先后放映中苏合拍的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影片《风从东方来》和第一部国产宽银幕影片《老兵新传》。
8月,辽宁电影制片厂成立(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同泽街一段7-3号)。
9月14日,由辽宁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第一部纪录影片《辽河在奔腾》发行放映。
1959年:
1月1日,沈阳市电影企业公司成立。经理常怀明,副经理张逸云、宋富政,2月对外营业。
1月18日,沈阳市文化局、辽宁省电影企业公司在沈阳市东北电影院联合举办批判电影《花好月圆》报告会,由中国作家协会沈阳分会副主席文菲同志主讲。
1月24日,沈阳市光陆电影院、儿童电影院、共同电影院、正阳剧场合并成立沈阳市沈河区影剧院联合办公室,地址暂设在光陆电影院。
3月7日—14日,沈阳市文化局、沈阳市妇女联合会联合主办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电影周。沈阳市东北等16家影院映出《前方来信》《春水长流》等影片。
5月5日,沈阳市电影企业公司下放16毫米发行工作。到1963年11月,又陆续将农村电影队由人民公社收回县电影管理站统一领导与管理。
5月9日—15日,沈阳市教育局、文化局、团委为配合少年儿童共产主义教育活动,主办“少年儿童电影周”。沈阳市红领巾、儿童、铁西等13家影院参加放映。
7月14日—21日,为庆祝伊拉克国庆一周年,文化部举办“伊拉克电影周”。沈阳市共映出《阿拉伯乐器之王》等3部影片。
9月25日—10月24日,文化部主办“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沈阳市东北等28家影院、67个对内俱乐部、13个电影放映队上映《林则徐》《青春之歌》等24部影片。
10月9日—15日,中国人民对外联络委员会等三部门联合主办“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电影周”。沈阳市19家影院映出《水兵之歌》《罗马尼亚快车》等6部影片。
11月6日—12日,文化部等三部门联合主办“苏联电影周”,庆祝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四十二周年。沈阳市东北、光陆等17家影院映出《志愿者》《海之歌》等8部影片。
1960年:
1月27日—2月5日,吉林、辽宁、黑龙江省文化局联合举办“长影一九五九年新片展览周”。沈阳市东北等26家影院上映《笑逐颜开》《试航》等10部影片。共放映1288场,观众122.3万人次。
1月27日—29日,东北电影院举办观众通宵电影晚会。
3月,沈阳市东北电影院改革多年来传统的检票入场方法为“验票入场”方式。观众入场快,秩序好,文明礼貌服务。
6月15—7月15日,沈阳市电影企业公司首次举办“畜牧业生产电影宣传周”。
6月21日—28日,辽宁省文化厅与沈阳市文化局举办“反对美帝侵略坚决解放台湾,保卫世界和平宣传周电影展览”。映出《上甘岭》《海上神鹰》等17部影片。共放映4422场,观众达386万人次。
8月9日—15日,为庆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建国十五周年,文化部等3部门联合主办“朝鲜电影周”。沈阳市13家影院映出3部影片《要爱未来》《九点整》《金刚山》。
9月2日—8日,文化部等三部门联合举办“越南民主共和国电影周”,沈阳市12家影院映出3部影片《同一条江》《北兴海》《胡志明主席革命活动故事片段》。
9月8日,沈阳市各电影院放映美国进步影片《社会中坚》。
10月25日—31日,沈阳市举办“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十周年电影周”。全市20家电影院映出《历史的见证》《抗美援朝》等9部影片。共放映536场,观众达36.4万人次。
11月1日—7日,沈阳市电影公司举办“配合《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学习电影宣传活动”。活动期间放映54部国产优秀影片。
11月6日—12日,文化部等三部门联合主办“苏联电影周”,庆祝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四十三周年。沈阳市17家影院映出《列宁的故事》等10部影片。
1961年:
1月1日,沈阳市上映大型彩色纪录影片《战斗的古巴》。
3月22日—31日,沈阳市举办“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宣传教育电影旬”。全市32家影院、对外放映俱乐部共映出《夏天的故事》《五朵金花》等10部影片。
5月5日,辽宁省文化厅作出“关于适当缩短电影放映每场时间和晚场散场时间的通知”。晚场冬季至10点,夏季至10点45分,每场不得超过120分钟。
6月6日,辽宁省文化厅作出《关于简化电影售票方法的通知》。短片票价一律按5分与长片绑定,不必另售短片票价。
7月1日—10日,沈阳市举办七一新片展览周。东北等影院上映《红色娘子军》等7部故事片、《两种命运的决战》等4部纪录片、《小燕子》等3部美术片、《线性规划——工业材料的合理下料》等科教片。
7月10日—16日,为庆祝蒙古人民革命胜利四十周年,文化部等三部门联合举办“蒙古人民共和国电影周”。沈阳市东北、和平等6家影院映出3部蒙古影片《给我一匹马》《人民的使者》《星火》。
7月21日,沈阳市各电影院开始试行《电影放映单位技术操作规程等九项技术管理制度和办法》。
1962年:
1月,沈阳市决定将市内各区20家电影院全部上收,由沈阳市电影企业公司统一领导。
6月,沈阳市上映我国第一部遮幅宽银幕艺术片《杨乃武与小白菜》。
9月26日,沈阳市电影企业公司并入辽宁省电影企业公司。但电影放映网的管理工作,仍由沈阳市文化局负责。
11月15日,沈阳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并入辽宁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沈阳市仍保留六人编制,成立电影放映网管理站。
1963年:
3月27日,沈阳市东北、光陆、人民等10家影院同时上映苏联影片《高尔基三部曲》(一、二、三)。
6月8日—14日,沈阳市在“国产科学教育影片展览”(由聂荣臻、郭沫若题词)期间上映《知识老人》等影片。共放映309场,观众达244万人次。
9月8日—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联合主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电影周”。沈阳市在电影周期间放映《女教师》《时代的凯歌》等朝鲜影片。
11月30日,辽宁省文化厅作出《农村放映队有统一经营管理的决定》。
1964年:
1月1日,沈阳市电影反光镜厂(位于沈河区大西路)正式建成,这是当时全国唯一的反光镜生产厂家。
1月,辽宁省文化厅作出《进一步做好〈李双双〉〈槐树庄〉〈红色宣传员〉3部影片在农村发行放映工作的通知》。要求农村放映队做好每场的宣传工作,让广大农民看到、看好、看懂这3部影片。
3月12日—24日,沈阳市22家电影院同时上映国产大型彩色纪录片《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共上映12天,放映1385场,观众达140万人次。这是沈阳有史以来第一部放映超千场,观众过百万的影片,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之心。
4月24日,沈阳市群众电影院改为立体电影院。重新开放后放映我国第一部彩色立体宽银幕故事片《魔术师的奇遇》。同时,作为加演片还上映了立体纪录片《北京的春天》。
5月30日—6月5日,沈阳市举办“儿童电影周”。全市15家影院上映3部故事片《小铃铛》《小兵张嗄》《红色花朵》。共放映386场,观众28.7万人次。
7月11日,辽宁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沈阳市电影发行放映管理处成立。
本年度,由于宣传和组织工作比较完善,电影发行放映成绩显著。沈阳市共放映52706场,观众达3000多万人次,各电影院平均上座率达到60%以上。
1965年:
2月17日—3月3日,沈阳市20家影院隆重上映电影《雷锋》,先后上映15天,共放映1497场,观众128.8万人次,平均上座率74.3%,占全市人口85%。
7月6日,在改建原文艺电影院的基础上,更名为沈阳市科教电影院正式开业。
9月1日,沈阳市成立专区电影发行放映管理处。
9月2日—8日,为庆祝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二十周年,举办“越南民主共和国电影周”。沈阳市东北、光陆、铁西、北陵4家影院映出8部越南纪录片及故事片。
9月15日,东北区农村电影工作会议在沈阳召开。
10月25日—31日,沈阳市举行“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十五周年电影周”。东北、光陆、铁西、北陵4家影院映出4部国产影片《上甘岭》《打击侵略者》《英雄儿女》《铁道卫士》;4部朝鲜影片《红色宣传员》《纺织女工》《新的一代》《1211高地的保卫者》。
七、“文革”时期:电影的凋敝(1966年5月—1978年2月)
1966年:
5月,“文化大革命”爆发,沈阳电影行业经历了一场“革命风暴”的“洗礼”。
8月24日,沈阳市大部分电影院改变名称。东北电影院改为红旗电影院,光陆电影院改为东方红电影院、铁西电影院改为红卫兵电影院、亚洲电影院改为东风电影院、天光电影院改为工农兵电影院、新光电影院改为立新电影院、大东电影院改为革命电影院、北陵电影院改为红卫电影院、民族电影院改为前进电影院、光明电影院改为雷锋电影院、利群电影院改为长征电影院、儿童电影院改为红后代电影院、科教电影院改为延安电影院。只有人民、群众、利群、胜利4家电影院由于名称与当时形势相符没有更改,仍沿用原有名称。
从1966年下半年,“文革”前生产的影片分批被定为“毒草”,开始进行所谓“批判式”放映,直至全部影片被停映为止。
1967年:
4月,《清宫秘史》在沈阳进行“批判放映”。6月,《不夜城》《燎原》《两家人》等影片列为“毒草”,在沈阳各大影院进行“批判放映”。9月,《两家人》《红日》两部“毒草”影片到沈阳农村组织“批判放映”。10月,《怒潮》《革命家庭》《舞台姐妹》《丽人行》《红河激浪》等相继被列为“毒草”影片并组织“批判放映”。
5月15日—31日,沈阳市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5周年,全市各电影院配合上映《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等影片。
7月25日,沈阳市上映彩色纪录片《高举革命批判大旗奋勇前进》《革命小将最听毛主席话》。
10月1日,沈阳市映出影片《欢呼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复映影片《南征北战》《地道战》《平原游击队》《苦菜花》《鸡毛信》《小兵张嘎》,美术片《半夜鸡叫》。
11月7日,沈阳市为纪念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50周年,上映苏联影片《列宁在十月》。
1968年:
一季度,所有“文革”前“十七年”生产的影片全部停映,“毒草”影片在沈阳各大影院上映的场次、影片拷贝数量和观众人次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4月,沈阳市各区电影院成立联合支部和影院联合办公室。
5月30日,沈阳市为了集中搞“大批判”,全市电影院全部停止放映。
8月1日,辽宁省文艺界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在省委党校开班。除少数人员外,所有电影从业人员都被集中参加“学习班”。直至1969年1月,又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下放到“五·七”干校,省、市电影公司人员全部编入盘锦“五·七”干校第16大队(当时沈阳市有关人员被编为31连),继续进行“革命大批判”“清理阶级队伍”和“解放干部”等。9月,省“五·七”干校16大队撤销,沈阳市有关人员由盘锦转移到辉山“五·七”干校,继续“改造”。
10月1日,沈阳市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九周年,上映《钢琴伴唱红灯记》、《新闻简报》(第6至8号)、《大海航行靠舵手》。
1969年:
2月17日春节期间,沈阳市上映《毛主席和林副主席接见四万多战士》《我国成功地进行一次新的氢弹试验》。
4月30日,沈阳市上映大型彩色纪录片《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6月7日,上映大型彩色文献纪录片《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9月12日,《沈阳日报》报道:辽宁电影机械修配厂研制的“六用新型电影放映机”试制成功。
10月1日,沈阳城乡在国庆期间重复上映《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地道战》等影片。
11月开始,沈阳市电影系统的大部分干部下放农村继续“走‘五·七’道路”,部分工人(指有问题的人员)被下放到农村或工厂进行劳动改造。
11月初,沈阳各大电影院放映两部苏联影片《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年》。这是“文革”期间最早上映的外国影片,引起不小轰动。
11月19日,沈阳市东北、利群等大部分电影院恢复原名。
11月29日—12月5日,沈阳市27家影院在“阿尔巴尼亚电影周”期间放映两部该国影片《宁死不屈》《创伤》。
12月底,电影《地雷战》被“解放”,开始在沈阳恢复上映。
1966年下半年至1969年上半年3年间,各个电影院始终处于半瘫痪状态,全市各个放映单位仅仅上映新闻纪录片和几部允许上映的故事片。全市电影的放映场次和观众人次大幅度下降,其中1966年至1968年3年的放映场次,分别比“文革”前的1965年下降了34.32%,85.08%,83.09%;观众人次分别比“文革”前的1965年下降了32.92%,85%,83.01%。
1970年:
4月,沈阳市影剧院革委会决定:除东北、新闻、光陆、艺术宫、和平、北市剧场外,电影院全部下放到各区管理。
8月31日—9月6日,沈阳市在“越南电影周”期间映出纪录影片《决心战胜美国侵略者》《上前方之路》《英雄的昏果岛》。
从1970年下半年开始,沈阳市陆续上映革命样板戏影片。此后多年,沈阳电影的发行放映进入到样板戏影片垄断银幕的时代。
1971年:
9月9日,沈阳市为庆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23周年,上映朝鲜故事片《摘苹果的时候》。
9月,沈阳市东北、光陆(时称“东方红”)两家影院陆续放映三部日本“批判电影”《山本五十六》《日本海大海战》和《啊!海军》。同时,在九一八事变四十周年前后,沈阳市重点放映《红灯记》《沙家浜》《白毛女》《地道战》《地雷战》《收租院》。
11月28日—12月4日,沈阳市在“阿尔巴尼亚电影周”期间放映两部该国故事片《脚印》《勇敢的人们》。
1972年:
2月,光陆电影院由此前的“东方红”恢复原名。
4月15日,沈阳市上映朝鲜故事片《鲜花盛开的村庄》。
9月9日,沈阳市东北电影院隆重公映朝鲜彩色宽银幕电影《卖花姑娘》。随后,全市各大影院陆续上映,立即引起轰动。
1973年:
11月,沈阳市在东北、光陆等电影院“批判式”放映日本“反动”影片《军阀》。
1974年:
1月23日,沈阳市春节期间上映4部新摄制的彩色故事影片《青松岭》《火红的年代》《艳阳天》《战洪图》。(www.xing528.com)
3月,沈阳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革委会成立。
4月24日—5月25日,由辽宁省多家部门首次(也是唯一一次)联合举办“革命样板戏影片汇映月”。沈阳市集中放映11部样板戏影片,将此前已经上映4年多的“样板戏”电影活动推向最高潮。
7月1日—31日,沈阳市革委会宣传组举办“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电影汇映。
12月27日—1975年1月27日,沈阳市电影公司在全市举办科学教育影片展览。
1975年:
2月13日,沈阳市各大影院映出《创业》《平原游击队》等新片。
3月20日—26日,沈阳市革命委员会宣传组等八部门联合举办庆祝毛主席批示“鞍钢宪法”15周年电影周。开幕式在中华剧场举行。
5月7日,沈阳市实行农村电影放映“队办社管”办法,开始尝试生产大队办电影队。
5月23日—6月30日,沈阳市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3周年举办“革命样板戏汇映”。共放映1万余场,观众达720多万人次。
10月25日—11月25日,沈阳市贫代会等5单位联合举办“沈阳市农业学大寨影片汇映”。参加汇映的共413个城乡放映单位,映出80部影片,共放映1.2万多场,825万多人次。
1976年:
6月25日,沈阳市卫生局、沈阳市文化局联合举办纪念毛主席“六二六”指示发表11周年电影宣传周,为工农兵映出《春苗》《红雨》等影片。
7月1日—7日,沈阳市革委会宣传组等6单位联合举办“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55周年电影宣传周”。
8月1日—10日,认真学习毛主席重要指示,深入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沈阳市电影公司在全市影院轮流放映《决裂》《金光大道》《创业》等影片。
11月,经过审查清理,沈阳市各大影院开始陆续上映“文革”前的27部艺术片、10部纪录片和七部科教片。
12月24日,沈阳市电影公司在全市电影院、俱乐部、农村放映彩色长纪录影片《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
1977年:
1月,沈阳市对“反动影片”《反击》进行内部“批判式”放映。
1月6日,沈阳市电影公司在全市放映彩色纪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
1月6日,辽宁省文化局制定“电影企业提取企业基金的规定”(〔79〕辽文字第8号)。
春节前后,沈阳市各大电影院推出影片《平原游击队》《上甘岭》《红孩子》《烈火中永生》,人们如潮水般涌向影院门前,不分男女老少都争相购票,引起极大轰动。
6月1日,沈阳市各电影院学习“黑龙江省经验”,实行“敞门入场”办法。同年9月,在全省推广。
5月10日—16日,沈阳市文化局主办“工业学大庆电影宣传周”活动,在全市电影院放映《钢铁巨人》《沸腾的群山》等影片。
6月13日—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警备区政治部、沈阳市文化局联合举办“纪念毛主席民兵工作‘三落实’指示发表15周年电影宣传周”。沈阳市各大电影院上映6部影片《南征北战》《地道战》《地雷战》《海霞》《车轮滚滚》《平原游击队》。
8月1日—31日,沈阳市举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50周年电影周”。根据统一安排,正式对外公映10部“文革”前国产军事题材影片;同时又自行选出《洪湖赤卫队》《渡江侦察记》等23部故事片,2部舞台艺术片和1部纪录片一并在全市各大影院上映。这标志着“文革”前国产电影在沈阳市开始恢复上映。
8月20日,沈阳市电影公司在全市放映南斯拉夫彩色故事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10月,辽宁省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位于和平区同泽街四段六里5号)重新成立。1979年—1985年摄制完成38部科教影片、4部美术影片、9部故事片。
11月8日,沈阳市电影公司为庆祝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六十周年,映出五部苏联早期故事片《革命摇篮维堡区》《夏伯阳》《保尔·柯察金》《乡村女教师》《伟大的公民(上下集)》。
1977年底,沈阳市各大电影院上映经过审查陆续得到“解放”的90部故事片、320余部纪录和科教片。
八、改革开放初期:电影的复苏(1978年2月—1989年12月)
1978年:
2月5日,沈阳市在春节期间恢复上映《祝福》等17部故事片。
4月15日—5月15日,沈阳市开展“以提高放映质量为中心的文明礼貌服务运动”。后在全省电影系统予以推广。
9月6日,沈阳市东北电影院举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电影周”开幕式。7日—13日,沈阳23家电影院和剧场映出四部故事片《高压线》《扎根大地》《战友重逢》《在阴谋者中间》。
10月,沈阳市各大电影院上映日本影片《追捕》(日文名《涉过愤怒的河》),立时引起巨大轰动。
12月26日—1979年1月2日,沈阳市举办“纪念毛主席诞辰85周年电影周”。全市各大电影院放映《毛主席和我们心连心》等6部纪录影片和故事片。
1979年:
年初,约600部“文革”前影片得到恢复并陆续进入沈阳电影市场。当最后一批老电影在沈阳恢复公映之时,标志着“文革”电影时代的结束。
1月29日,沈阳市上映中美建交后首次在中国上映的美国电影《未来世界》。
5月4日—10日,沈阳市举办“纪念五四运动60周年电影周”。全市各大电影院映出《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浪淘沙》等影片。
6月1日—8日,沈阳市举办儿童电影展览,放映一批反映青少年生活题材的故事片《以革命的名义》等和美术片动画片《大闹天宫》等。
7月25日—31日,沈阳市举办“墨西哥电影周”,放映3部影片《叶塞尼亚》《冷酷的心》《玛丽亚》。
8月10日,沈阳市全面落实“关于改革国营电影发行放映企业管理体制试行方案(国务院国发〔198〕号文件批转文化部、财政部)”。
8月14日,沈阳市召开农村电影工作会议,讨论研究农村电影布局规划、管理体制、经营方针以及县电影公司、公社电影站的工作条例。
8月22日—28日,沈阳市等16个城市举办“罗马尼亚电影周”,放映3部彩色故事片《政权·真理》《光阴》《延期宣判》。
10月1日—20日,沈阳市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献礼新片展览”。1日晚,“献礼新片展览”开幕式在沈阳市东北电影院隆重举办。
1979年沈阳市映出近600部影片,共放映25万场次,观众达2.2亿人次。其中电影票房收入达2000万元,电影院观众上座率平均达到84.6%,每个人在这一年中看了32.3场电影,达到沈阳历史上最好水平。
1980年:
年初,沈阳市农村已有电影放映队650多个,遍及全市106个公社、农场。
3月,为了将张志新烈士事迹拍成故事片,在辽宁省电影公司院内成立张志新电影摄制组,后改为辽宁省电影制片厂。
5月,辽宁电影制片厂拍摄第一部故事片《生活是美好的》;同年又拍摄第一部动画片《飞往太空城》。1983年末撤销。
11月,辽宁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与辽宁电视台共同拟定“关于供应辽宁电视台播放影片的商定意见”。规定凡在沈阳上映的新片从沈阳市第一轮映完之日起,两个半月后再供辽宁电视台播放。
1981年:
3月4日—4月5日,沈阳市文化局等五部门联合举办“学雷锋、讲传统、树新风电影宣传月”活动,其开幕式在沈阳市艺术宫举行。
3月22日—4月12日,在“全国第一届电影宣传画创作展览”中,沈阳市参展的4幅宣传画:邓庆铭《幽灵》获得一等奖;金秀峰《雾都茫茫》,秦永春《蝙蝠》《天云山传奇》获得二等奖。
4月24日—30日,沈阳市东北、光陆等20家影院举行“1980年获文化部优秀奖影片展览周”活动。展出获奖影片《巴山夜雨》等8部,舞台艺术片《白蛇传》及部分纪录片和科教片。
4月30日,沈阳市33家影院同时上映彩色故事片《陈毅市长》。
5月,辽宁电影制片厂拍摄故事片《水晶心》。刘文治首次扮演主角,参加演出的还有周岚、苏金榜、赵凡等辽沈籍演员。
5月,由辽宁劳动安全电影摄制中心拍摄的故事片《祸不单行》,荣获文化部、国家劳动总局、中国科协、中华全国总工会“优秀劳动保护影片奖”。
6月1日—7日,沈阳市举办“一九八一儿童电影周”活动。
6月,电影《陈毅市长》主创人员来沈与观众见面。
7月19日,沈阳市上映法国、西德联合拍摄的彩色故事片《老枪》,该片是法国首届电影“凯撒奖”获奖影片。
7月21日—25日,在全国电影公司经理会议上,特别邀请沈阳市汇报当时《陈毅市长》影片上映时的宣传组织工作经验。
8月1日—31日,沈阳市文化局举办“农村题材影片汇映”。汇映期间,将映出新摄制的20余部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以及复映片。
8月11日—17日,沈阳市文化局为纪念人民公社成立30周年举行电影周。其间映出《槐树庄》等故事片、纪录片27部。
8月29日—9月4日,沈阳市举办“日本电影周”。9月2日,“日本电影周”开幕式在中华剧场举行。我市47家影院在电影周期间映出5部日本影片《远山的呼唤》《风雪黄昏》《天鹅湖》《妈妈的生日》和《阿西门的街》。
12月24日,沈阳市于洪区电影公司李霞等出席文化部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化艺术工作者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奖大会”,并受到表彰。
12月,辽宁劳动安全电影摄制中心成立。从1979年—1985年末,先后拍摄4部故事片、5部科教片。除《笑比哭好》由文化部发行,其他影片均由摄制中心向全国各劳动部门发行。
1982年:
2月1日,沈阳市劳动模范、沈阳化工研究所感光应用实验室工程师李寿生,在有关同志配合下,研制成功高温快速微粒高感Ⅱ型彩色电影负片。这是拍摄电影的一种胶片。
2月25日—3月2日,辽宁省电影公司提出农村电影发展“三有利”“五不变”“五落实”的原则。
3月,沈阳市东北电影院荣获辽宁省政府授予的“文明影剧院”光荣匾。
5月4日,沈阳市实施“农村电影院、影剧院发展和管理工作办法”。
6月10日—30日,沈阳市所有电影院、影剧院和对外开放俱乐部同时上映武打片《少林寺》。在那盛夏的20多天里全市共使用8个拷贝,先后共放映3183场,观众303.7万人次。
6月,辽宁省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水晶心》开始发行。2日,沈阳市举行首映式,邀请主要演员与观众见面。
9月9日—15日,文化部主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电影周”。沈阳市42家电影院、俱乐部上映3部影片《两个船长》《婆媳之间》《婚事的风波》。
9月15日,沈阳市41家影院同时上映中日合拍故事片《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孙道临等主要演职员与观众见面。
12月,辽宁省文化局下发《关于解决农民看电影,看戏收费办法的通知》,决定在农村实行预收电影费办法。
1983年:
2月,辽宁省文化局、财政局制定“辽宁省实施国营电影院超计划利润分成”办法。
3月5日—21日,沈阳市举办“向雷锋同志学习”电影宣传周,映出《雷锋》《雷锋之歌》《赤橙黄绿青蓝紫》等17部影片。
3月6日—15日,沈阳市与辽宁省共同举办“长春电影制片厂优秀影片展”,映出影片《张铁匠罗曼史》《赤橙黄绿青蓝紫》和《飞来的仙鹤》。
3月12日—4月12日,沈阳市举办“农村科教电影汇映”。全市农村各县区轮流放映50余部指导农副业生产的科教影片。
11月,沈阳市与辽宁省共同举办影片《不该发生的故事》首映式。
1984年:
6月19日,文化部等单位举办新中国成立35周年优秀戏曲影片回顾展。沈阳市放映《天仙配》等16部优秀戏曲片。
7月10日,沈阳市光陆电影院发生火灾,除休息厅和办公室外全部烧毁。
7月31日,沈阳市东陵区乡政府集资建成的南塔电影院首次对外开放。
8月28日,辽宁省电影公司制定《电影放映单位兼营录像放映的暂行规定》。
9月22日,“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电影新片展览月”沈阳映出开幕式在东北电影院隆重举行。
9月23日—10月22日,沈阳市举办“新片展览月”和“优秀故事片回顾展”,映出《花园街五号》等10余部故事片和《黑猫警长》等10余部美术片、新闻纪录片和科教片。
9月28日,中国电影公司、辽宁电影公司颁发“从事电影年发行放映30年荣誉证和荣誉奖”。沈阳市有150人荣获此奖励。
10月4日,沈阳市首映电影《清水湾,淡水湾》,主要演员谢芳、张瑜等与沈阳观众见面。
11月5日—11日,文化部主办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优秀故事片回顾展在全国举行。
11月26日,沈阳市中华剧场举行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首映式。
11月27日,著名导演谢晋在沈阳艺术宫举行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报告会。
12月31日,沈阳市与辽宁省共同举办“长影新片预映式”,映出《街上流行红裙子》等影片。
1985年:
5月,沈阳市各大影院上映美国单机立体电影《枪手·哈特》。
8月,沈阳市东北电影院小百花舞厅竣工并正式对外营业。
8月14日—20日,辽宁沈阳等六城市举办“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电影周”。映出3部影片《纯洁》《不能没有你》《好像不认识你》。
同年,吕晓禾在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饰演梁三喜荣获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
九、20世纪末期:电影体制改革和设施完善(1986年3月—1997年12月)
1986年:
3月,沈阳市各大影院上映电影《少年犯》。共上映2227场,观众达235万人次。
5月8日,辽宁省文化厅财政厅制定《辽宁省改革电影管理体制的试行办法》。将市、县(区)两级电影公司业务上的双重领导体制改为由地方文化行政部门统一领导体制。
5月,辽宁省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开始启用“辽宁电影制片厂”厂名。
8月,沈阳市电影公司开始试行经理负责制。经过一年的试行,从1987年7月开始正式实行经理负责制。这是在经营管理体制上的一次重大转变,标志着沈阳电影企业开始向现代管理运行机制转变。
8月,沈阳市开始对农村电影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10月,辽宁电影制片厂为纪念红军长征50周年摄制的彩色故事片《红军留下的儿子》,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广泛关注。
1986年,沈阳市解放电影院被评为“全国电影发行放映系统先进单位”。
1987年:
3月,沈阳市投资110万元对东北电影院进行总体改造。除电影厅和舞厅外,还增设录像厅、电子游艺厅、台球室、彩色扩印部、酒店餐厅、百货商店、装饰材料商店、球幕电影等服务项目。
6月,沈阳市电影公司与所属12家电影院签订承包经营合同,拉开电影院经营机制改革的“大幕”。
10月4日,沈阳市光陆电影院经过3年多紧张翻建施工(投资650万元,建筑面积为4131平方米)重新开业。
12月,辽宁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春桃》《招财童子》《人间恩怨》《点点滴滴》,纪录片《天山养路人——在国境线上》《天山养路人——在丝绸古道上》陆续上映。
同年,刘文治在电影《孙中山》中饰演孙中山,荣获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
1988年:
12月,沈阳市举办首届科技之冬电影活动。
年底,沈阳市先后投资1400多万元,完成了日伪时期老电影院的改造工程。使其功能由原来单一的放映电影变成兼具录像、游戏等多种服务功能的综合性文化娱乐场所,其中东北电影院和光陆电影院利润增长8—10倍。至此,实现了在太原街、中街、北市场3个繁华商业区建成高档电影院的计划。
1989年:
3月20日,沈阳市电影公司、沈阳日报等单位联合举办故事片《艾滋病患者》、科教片《艾滋病》观摩座谈会。
4月3日,辽宁电影制片厂与北京电影制片厂合拍片《月牙儿》荣获第41届哈莱诺国际电影节银奖。辽宁省政府在辽宁科技馆对该片进行表奖。
6月16日,我市第一家艺术电影院——民族电影院对外开放。当天放映影片《晚钟》。
8月—10月,沈阳市隆重上映电影《百色起义》《开国大典》。由于组织和宣传工作的出色,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空前提高,社会反响强烈。
10月28日,沈阳市举办“首届‘人口与健康’科教电影汇映活动”。
11月5日,沈阳市电影公司、东北电影院、解放电影院荣获全国电影发行放映先进集体称号;东北电影院经理董贵平荣获全国电影发行放映先进工作者称号。
同年,辽宁电影制片厂与北京电影制片厂合拍的电影《春桃》荣获第十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和男、女演员奖。
1990年:
1月1日,经过设施改造,沈阳市新闻电影院重新开业。这也是我市第一家通宵放映电影的特级放映场所。
1月,辽宁电影制片厂摄制电影《赌命汉》首映式在沈阳隆重举行。主要演职人员应邀在首映式上与观众见面。
年初,沈阳市先后改建光陆电影院“红宝石”,东北电影院“蓝宝石”、铁西电影院“绿宝石”、群众电影院“宝石花”4座小型电影厅,并获得成功。
2月2日,在首届中国电影节全国群众影评征文活动中,驻沈阳某部政治处少校干事马建光撰写的影评《“神”“鬼”辩》荣获一等奖。
2月12日,沈阳市原新闻特级电影院更名为“新星特级影院”。
3月4日,沈阳市举办“雷锋之光电影周”开幕式。期间,举办《我看电影〈雷锋〉征文比赛》和《雷锋》观摩座谈会。
3月,辽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转发省委宣传部等8个部门《关于改善和加强农村电影工作,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报告》”。
7月1日,沈阳市东北电影院“蓝宝石”、光陆电影院“红宝石”、铁西电影院“绿宝石”3家高级电影厅相继开业。
10月19日,中国电影公司在沈阳市召开城市电影院改造工作研讨会。来自全国44个大城市的48位电影系统代表一致认为:沈阳市小型电影厅的建立,走出一条城市电影院改造工作的新路子,值得学习和推广。
11月,由沈阳市东北电影院服务员组成的服务小姐汇报团,应邀先后到上海、北京、苏州、无锡、南宁等城市进行汇报表演服务工作。
同年,由辽宁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赌命汉》荣获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故事片奖。
1990年全市电影发行总收入首次突破1400万元,创沈阳解放以后最高纪录;放映总收入2568万元,连续2年突破2000万元大关,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市直属16家专业电影院年放映收入1358万元,比上年增长33.7%,基本实现电影院“小型化、高层次、高效益、新模式”的经营转型目标。在经营管理模式上也首创全国电影院经营管理的新形式,即影片特轮,票价实行最高限价内的浮动,这在全国电影界是独创,所以被全国同行称为“引人注目的沈阳电影现象”。
1991年:
年初,沈阳市在各个电影院开始实施“服务小姐站立、微笑、招手到位服务”模式。
3月14日,沈阳市举办影片《焦裕禄》首映式。剧组演职人员参加首映式与观众见面。
3月18日,沈阳市新民县胡台乡王家河套村60多名农民免费乘坐公共汽车三公司郊区车队“专车”,进城观看影片《焦裕禄》。
3月26日,沈阳市东北电影院、新星电影院、解放电影院荣获辽宁省文明办颁发的全省文化系统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5月21日,辽宁省文化厅、辽宁省物价局发出《关于改革电影票价及其管理办法的通知》和《辽宁省专业电影院等级标准》。对城市电影院根据其设施、设备和服务质量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个等级,实行等级电影票价。
6月17日,沈阳市南湖剧场举行革命历史巨片《开天辟地》首映式。
7月1日,代表着中国城市电影院又一发展趋势的沈阳市光陆电影院金座超级电影厅(原光陆电影院大电影厅)经过紧张施工,正式接待观众。
7月25日,沈阳八一剧场举行电影《大决战——辽沈战役》首映式。沈阳市委副书记丁世发主持首映式,辽宁省委书记全树仁和沈阳军区政委宋克达分别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
9月25日,沈阳市委宣传部等7单位联合举行大型故事片《周恩来》首映式。
9月,沈阳市举行“沈阳城市电影服务理论研讨会”。
同年,辽宁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过年》荣获第四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1992年:
3月1日,沈阳市在南湖剧场举办“庆祝国际劳动妇女节,为振兴沈阳经济做贡献”专题映出活动开幕式。电影《女性世界》剧组出席开幕式与观众见面。
3月21日,沈阳市举行电影《烛光里的微笑》首映式。
4月22日,沈阳市电影评论学会、市职工影视评论协会、市文化宫等单位联合召开沈阳市第二届“职工杯”电影电视评论征文总结表奖会。
5月11日,沈阳市举行革命战争历史巨片《平津战役》首映式。
5月,沈阳市东北电影院被确定为全市首家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改革试点单位。
6月20日,沈阳辽宁美术馆举行“胡建同志摄影展”开幕式。我国电影界知名人士谢晋、刘晓庆、姜文、岳红、马晓静专程来沈助兴。
6月23日,沈阳市南湖剧场举行电影《毛泽东的故事》首映式。
9月,辽宁省电影系统举行“十佳”城市电影院经理、“十佳”农村电影放映站长、“十佳”城市电影院服务员评选活动,沈阳市东北电影院董贵平等56人受到表奖。
1993年:
3月27日,沈阳市委组织部等单位联合发出通知:做好影片《蒋筑英》的宣传、发行、放映工作。
5月25日,辽宁省文化厅发出《辽宁省关于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
6月,沈阳市东北电影院出资举办“寻找英雄万里行——寻找爱国影片中英雄人物生活中的原型及他们后代”的活动。已找到《小兵张嘎》原型等10多位英雄,并请他们为全市中小学生作报告,收到很好效果。
1994年:
2月24日,沈阳市在光陆电影院、南湖剧场举行电影《炮兵少校》首映式。该影片剧组演职人员在首映式期间还分别到沈海热电厂、沈阳军区通讯总站以及光陆和平北陵军人等影剧院与观众见面。
3月1日,辽宁省文化厅通报表彰1993年度做出突出贡献的22家电影放映单位。沈阳的光陆、东北、群众、解放、南湖、新星6家名列其中。
8月,辽宁省电影公司组织放映收入超百万的电影院考察团去朝鲜考察。
1995年:
4月19日,沈阳日报主任记者韩靖刊文“农村电影落谷底”。反映出当前农民看电影难这一突出问题。
7月2日,沈阳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举办“七一”优秀影片展映活动。映出电影《留村察看》等4部影片。
7月26日,沈阳市委宣传部等6单位共同举办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电影展。届时上映《南京大屠杀》等复映片近20部。
8月15日,沈阳市在南湖剧场举行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电影展映活动开幕式及电影《七七事变》首映式。
10月17日,沈阳市光陆电影院以24万元标价买断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在沈首周独家放映权,首开沈阳市影院买断影片首映权先河。
11月,演员李默然、刘文治在中华百名影星评选中获“中华百名影星称号”。
同年,沈阳市电影公司经理高宝林被文化部、人事部、广电部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
1996年:
1月9日,沈阳市东北、光陆、南湖三家影院同时买断、同时上映《红番区》,光陆影院以35万元放映收入名列第一。
4月12日,沈阳市电影公司出台规范电影市场经营行为新举措:在全市40家对外放映单位内开展达标竞赛活动。
5月15日,沈阳市北陵电影院将部分恢复沈阳特别军事法庭旧貌,使影院的娱乐功能和法庭旧址的教育功能同时得到发挥。
7月12日,沈阳市在光陆电影院举行“未成年人教育定点影院”授匾仪式。其中南湖剧场、铁西电影院、北陵军人俱乐部、卫士文化宫、光陆电影院被命名为“未成年人教育定点影院”。
9月29日—10月末,沈阳市举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和庆祝新中国47周年电影汇映月”活动。映出《金沙水拍》《长征组歌》等近30部影片。
9月,沈阳市电影公司经理高宝林当选辽宁省优秀电影企业家。
10月12日,沈阳市电影票价在全国率先大幅度下调:进口大片降幅40%,国产影片降幅50%,并实行家庭套票(一家两大人带一名中小学生票价10元)。
11月6日,沈阳市新星电影院荣获“省文明单位”称号。
同年,演员吕晓禾荣获中国电影新时期最佳男演员奖。
1997年:
1月,沈阳市张振岩、杜瑞芳、安彩莲、安宁荣获“辽宁省优秀电影院经理”称号。
4月8日,沈阳市光陆、东北、南湖、新星、铁西、群众、北陵电影院、北陵军人俱乐部8家影院1995年电影放映收入超百万,获得辽宁省文化厅的表彰奖励。
4月15日,沈阳市邮政局、光陆电影院联合开发的中国邮政《观片明信片》在全市发行,这是我国第一张电影《观片明信片》。
5月,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辽宁北方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该股份公司由原辽宁省电影公司和沈阳、大连、鞍山的电影公司以及辽宁银都实业有限公司组成,注册资本1400万元。
9月6日,沈阳市电影公司在4家影院同时举行“做文明小观众”免费看电影签名活动,全市3000余名中小学生签名,立志与不文明行为告别。
12月,沈阳市光陆电影院、东北电影院、南湖剧场举行影片《甲方乙方》首映式暨演员与观众见面会,导演冯小刚,主演葛优、徐帆、刘蓓等应邀出席。
同年,吕晓禾荣获第2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荣誉奖;高长利在电影《席卷大西南》中饰演贺龙,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奖;吕晓禾在电影《大进军——解放大西北》中饰演彭德怀,荣获第六届解放军文艺奖;孙维民在电影《大转折》中饰演周恩来,荣获第六届解放军文艺奖。
十、21世纪初期:电影运行机制转换与市场繁荣(1998年1月—2017年3月)
1998年:
1月1日,辽宁北方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在沈阳正式运营。选举韩晓黎为董事长兼总经理。
4月16日,沈阳市光陆电影院举行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首映,提前3天票已售空。24日,各大影院公映此片,引起轰动。
10月,辽宁星辰梦幻影都举行电影《花样年华》首映式,本片主演香港影星梁朝伟、张曼玉应邀参加。
12月,沈阳市举行电影《不见不散》首映式。导演冯小刚,主演葛优、徐帆等应邀出席。
同年,赵本山在电影《男妇女主任》中饰主角,荣获第5届中国“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
1999年:
年初,为办好在沈阳市举行的第六届中国戏剧节和第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沈阳市东北等7家电影院第二轮改造正式开始。改造后的电影院有3家达到全国一流水准,4家达到全国中上水准。东北电影院成为全国第一家采用JBL扬声器双组合配制使用的巨型数码立体声电影院;光陆电影院成为全国第一个全数字、全制式九声道立体声影院,全国第一个按照国际数码立体声影院标准建设并申请国际认证的影院、全国第一个使用背环绕设备的影院、全国单厅扬声器总功率最大的影院。
2月23日,《沈阳日报》刊登李吉刚文章:我市农村电影发行放映亮起“红灯”。
3月1日,沈阳市政兴广告公司赞助2000万元承办“第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签字仪式在沈阳市政府举行,副市长吕亿环出席签字仪式。
3月,沈阳市电影公司举办影片《男妇女主任》首映式,影片主创人员张惠中、赵本山、梁天等应邀出席。同年,赵本山凭借此片荣获第2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
5月,沈阳市光陆、东北电影院举行电影《没事偷着乐》首映式,本片主演冯巩等应邀出席。
5月,沈阳市光陆、东北、亚洲电影院举行电影《良心》首映式,本片主演谢兰等应邀出席。
6月14日,沈阳东宇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赞助第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200万元。副市长吕亿环代表电影节组委会接受了东宇集团董事长庄宇洋捐赠的支票。
9月8日,由第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组委会、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营业部等单位联手推出的首次以电影为主题的牡丹纪念卡珍藏版在沈阳市发行。
9月20日,为纪念第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于世纪之交在沈阳举办,电影节组委会决定向全国发行第八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世纪金卡、世纪银卡等金银质纪念品。这是沈阳人民在中国电影史的首创,填补中国电影史上的空白。
9月,沈阳市光陆、东北、群众电影院举行电影《黄河绝恋》首映式,本片导演冯小宁、主演宁静等应邀出席。
9月,影片《我的父亲母亲》导演张艺谋在沈阳光陆、东北电影院举办影片研讨会。
10月15日,亚洲电影院失火,被焚毁。
10月16日—19日,沈阳隆重举行第8届金鸡百花奖电影节。这是第一次在北方举办中国电影节,也是20世纪最后一场电影盛会。
11月1日,在中国电影家协会举办的纪念中国电影家协会成立50周年座谈会上,中国影协向张瑞芳、陈强等全国683名从影50年以上的中国电影家颁发纪念奖牌。沈阳市邓庆铭(原沈阳市电影公司电影美术师)荣获此奖牌。
11月12日,沈阳市光陆、东北,群众等数码立体声影院首轮推出世界第一部九声道影片《星球大战前传——幽灵的威胁》。
12月16日—2000年1月15日,沈阳市参加广电总局电影局举办的“迎澳门回归”“迎接新世纪”电影展映月。
2000年:
5月,沈阳市光陆、东北电影院举行电影《说出你的秘密》首映式,本片主演江珊、王志文等应邀出席。
11月27日,正式开张的辽宁星辰梦幻影都是当时东北地区第一家“自选影院”、电影“超市”。当天举行《花样年华》首映式暨王家卫经典电影研讨会。国际导演王家卫,男女主演梁朝伟、张曼玉与沈城影迷见面。
12月,沈阳市光陆、东北电影院举行电影《幸福时光》首映式,导演张艺谋、主演董洁等应邀出席。
同年,潘长江在电影《明天我爱你》饰演主角,荣获第2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
2001年:
2月28日—4月初,沈阳市参加全国8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奥斯卡金像奖经典艺术影片展映”活动。映出5部影片:意大利影片《美丽人生》、美国影片《弦动我心》《总有骄阳》《第六感女神》《单身汉》。
2月,沈阳市光陆、东北电影院举行电影《刮痧》首映式。导演郑晓龙,主演梁家辉等应邀出席。
3月6日,沈阳市电影公司与卫士文化宫联合在辽宁省女子监狱举办电影《女帅男兵》沈城“首映式”,这是沈阳市第一次在监狱举办电影首映式。
4月20日,沈阳市超前首映国际大片《庭院里的女人》(美国5月份首映此片),明确婉拒少儿观众,这是近50年来首次谢绝未成年人入场。
5月23日,沈阳市电影公司和解放电影院新推出国内第一家“休闲影吧”。
6月13日,辽宁电影制片厂摄制、出品的彩色纪录片《支撑》荣获2000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纪录片奖。
6月20日,沈阳市委组织部等单位主办的纪念建党80周年优秀影片展映活动。重点映出《走出西柏坡》《毛泽东在一九二五》等一批献礼新片。
6月,沈阳市光陆影院举行电影《真心》首映式,本片主演鲍国安、导演广春兰等应邀出席。
10月15日,沈阳市东北电影院打破单纯绘制影片宣传板的模式,别出心裁地以实物标本、道具模型加工绘制,配合现代音响灯光构制一个长约20米神奇、惊险的“电影通道”,使影院上座率提高了20%。
2002年:
1月3日,沈阳市光陆电影院主办4场新年电影通宵晚会,同时滚动映出《大腕》《红磨坊》等数部中外名片。
2月6日,沈阳市北陵电影院推出999元“浪漫情侣电影”专场,在影迷中引起较大反响。
5月,沈阳市光陆、东北电影院举行电影《开往春天的地铁》首映式。本片主演徐静蕾、耿乐等应邀出席。
7月18日,沈阳星辰梦幻影都举行电影《停不了的爱》首映式,辽宁北方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特邀男女主演陈晓东、秦海璐与影迷见面。
7月20日,沈阳市光陆豪华3D立体电影厅举行首部3D立体电影《外星人历险记》首映式。当日票房收入突破5000元,是一般电影票房收入的两倍。
10月25日—11月10日,沈阳市举办韩国青春爱情电影展映活动。映出电影《爱情万岁》《我们接吻吧》等影片。
12月,辽宁电影制片厂拍摄完成故事片《冰峪沟》《北极光》。
截至2002年底,由于多种原因,天光、天乐、亚洲、胜利、人民、利群、大东、光明、解放、北陵、铁西、新闻、民族、群众等14家专业电影院或停映或被拆除。
2003年:
4月14日,沈阳北陵军人俱乐部举行大型电影故事片《邓小平》首映式。当日下午,本片主演丁荫楠、卢奇、黄琳等应沈阳日报报业集团邀请,做客沈阳日报报业大厦,与读者进行现场、电话及网上交流,回答读者关心的问题。
6月2日,根据有关部门对防非典的要求,沈阳市光陆、东北、星辰影都、银泰影城等通过检查验收,恢复营业。
11月15日,第一家由外埠院线在沈阳经营的新玛特永乐电影城举办开业庆典。它的开业标志着地域性垄断电影市场50年的时代已经结束,电影院线制正式登场。
12月23日,沈阳市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在市政府礼堂举行大型文献纪录片《走进毛泽东》沈阳首映式。
同年,演员宋国锋在电影《父亲》中饰演主角,荣获第27届开罗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2004年:
3月,随着太原街整体改造,东北电影院停映。不久,被整体拆除。
6月,辽宁电影制片厂拍摄儿童故事片《生存岛历险记》。该片被教育部、广电总局、文化部确定为全国百部优秀儿童片之一。
同月,辽宁北方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辽宁北方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
同年,演员范伟在电影《看车人的七月》中饰演主角,荣获第28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2005年:
3月21日,以“东北”命名的新东北影城在太原街沈阳中兴大厦七楼开始试营业。6月份,正式开放。
4月12日,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历史纪录片《为了胜利》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开拍。
4月,辽宁省影协与辽沈晚报、长春电影制片厂联合举办纪念中国电影百年诞辰“红色经典电影艺术家聚首沈阳大型见面会”。
5月11日,沈阳市电影公司举办“流金岁月”百部优秀电影进社区活动,放映150多部电影。
5月20日,为推进农村电影“2131工程”顺利实施,全省农村电影工作会议在沈阳召开。全省投入800万元购置农村电影设备和拷贝。
6月29日,在刚刚闭幕的上海电影节上,中国电影放映协会、中国城市影院发展协会、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共同发起倡议:将每周二定为电影院票价半价日。沈阳各个影院实行后,周二电影半价日为影院创下票房新高。
6月30日,沈阳电影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具有50多年历史的国有文化单位(事业单位按企业管理性质),成功完成事转企的改革任务。新公司拥有光陆影城、新东北影城等多家专业电影院及电影票务营销中心、器材公司、音像公司、农村电影分公司等多家分支机构。总资产1.2亿元。
10月,演员李默然当选“全国50名有突出贡献的优秀电影艺术家”,演员刘文治扮演的孙中山当选“全国百名优秀电影银幕形象”。
12月23日,为庆祝中国电影百年华诞和圣诞节,沈阳市新东北影城举行圣诞电影狂欢晚会和《千里走单骑》首映式;星辰梦幻影都举办“平安圣诞、欢乐贺岁”主题活动。
12月28日,2005年沈阳电影票房前10名影片:1.《无极》;2.《功夫》;3.《天下无贼》;4.《神话》;5.《哈利·波特4》;6.《韩城攻略》;7.《星球大战》;8.《头文字D》;9.《史密斯行动》;10.《世界大战》。
2006年:
3月8日,沈阳星辰梦幻影都、光陆影城、新东北影城举办“三八妇女节公益电影”活动,为女性观众提供温馨关怀。
4月27日,沈阳星辰影院举办根据优秀共产党员牛玉儒生平事迹改编的电影《牛玉儒》辽宁地区首映式。该片男女主演宋国锋、娜仁花等主创来到现场。
5月,沈阳电影有限公司开展大型公益电影广场放映活动。开辟休闲广场为放映场地,并在居民区设置露天放映点,每天傍晚免费为群众放映公益电影。
6月,沈阳新东北影城(沈阳中兴店)、光陆影院举行电影《梦想照进现实》首映式。本片主演徐静蕾、韩童生应邀出席。
7月,沈阳新东北影城(沈阳中兴店)、光陆影院举行电影《新街口》首映式。本片主演雪村、范霞应邀出席。
7月,沈阳新东北影城(沈阳中兴店)、光陆影院举行电影《龙虎门》首映式。本片主演甄子丹、李小冉应邀出席。
8月25日,沈阳公益电影广场正式启动。
9月,辽宁电影制片厂利用数字电影放映车来到铁西区地铁建设工地,桓仁县《五女山下》剧组拍摄基地,铁岭、阜新、辽中、沈阳社区等地放映数字电影,让基层工地及偏远农村也看到了高科技、现代化的高品质数字电影。
10月,沈阳新东北影城(沈阳中兴店)举行电影《好奇害死猫》影迷见面会。本片导演张一白应邀出席。
11月,沈阳新东北影城(沈阳中兴店)、光陆影院举行电影《鸡犬不宁》首映式。本片导演陈大明、主演小香玉应邀出席。
12月22日,沈阳市光陆电影院(沈阳兴隆店)二次装修后重新开业,共设有三个电影厅和一个数字投影厅。
2007年:
1月,中影集团、香港百老汇、北京市电影公司、沈阳电影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兴建的中影百老汇影城正式开业。
3月,沈阳红帆影视公司制作的60集动画片《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完成。这是沈阳市参与创作未成年人题材的第一部动画片。该片已在中央电视台《动画城》栏目播出,也成为沈阳市首部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原创动画片。
12月,沈阳电影有限公司旗下新东北影城(沈阳中兴店)、光陆影院票房年收入双双超千万,创沈阳电影经营历史新高。
2008年:
1月,辽宁北方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山东银星院线组建新的院线公司,经营运作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东等地的电影市场,已拥有加盟影院60家,银幕210块。
2月1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沈阳四维数码有限公司联合投资的4D影片《大闹天宫》正式投入拍摄。
4月8日,华臣影城落户沈阳,至17日开业期间推出20元体验价活动。《沈阳日报》与华臣影城共同举办“看经典电影”订《沈阳日报》活动。
5月27日,沈阳新东北影城举行张艾嘉导演新作《我们这一家》媒体见面会。
6月,辽宁九瀛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开始在沈阳市的各大广场、社区露天放映电影。
8月14日,沈阳市光陆电影院举行电影《志愿者》沈阳站点映式。
8月,辽宁省成立新兴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全面承担起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的发行管理以及专业技术培训及协调设备维护等工作。
8月,张卫军编剧的军事题材影片《战友无声》于“八一”建军节期间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首播。
12月24日,中国首部引进迪士尼3D立体动画电影《闪电狗》在沈阳华臣影城上映。
2008年,辽宁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作品:故事片《温暖》《吝啬男友》《梨树花开》《潘作良》在电影频道播出。
2009年:
1月20日,沈阳星美国际影城开业。
4月21日,沈阳华臣影城举行电影《南京!南京!》首映。本片导演陆川,演员秦岚、江一燕来沈与影迷见面。
5月5日—9月17日,《沈阳日报》文化新闻部与华臣影城主办“沈阳人喜爱的十大国产电影”评选活动。最终《甲方乙方》《集结号》《霸王别姬》《阳光灿烂的日子》《天下无贼》《疯狂的石头》《英雄》《建国大业》《芙蓉镇》《英雄儿女》10部影片胜出。
5月25日,辽宁省委宣传部、沈阳市委宣传部、辽宁电影制片厂等联合出品,国家信访局总监制的电影《潘作良》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首映。
9月22日,由沈阳市委宣传部选送的电影《潘作良》获得全国第11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优秀故事片奖。
9月29日,沈阳市总工会给在十一期间不回乡的农民工派送2万张电影票。
2010年:
1月1日—2日,美国好莱坞电影乐团莅临沈阳中华剧场,举办世界经典电影音乐演奏会。
1月,沈阳市正式公映美国3D影片《阿凡达》。
2月4日,电影《纷飞》启动仪式在沈阳举行。该片由沈阳金百纳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合众开泰(香港)电影公司投资制作。
6月15日,沈阳独立电影联盟在沈阳市政府附近一家快餐店中正式成立。这是沈阳第一家有组织的民间电影创作拍摄团体,标志着全民电影时代的到来。
9月18日,电影《九一八》在辽宁友谊宾馆举行隆重的启动仪式。
2011年:
2月28日,沈阳华臣影城华府店举行“东北抗战影片《大劫难》沈阳地区展映活动暨主创人员见面会”。
5月11日—10月20日,沈阳市首次举办“百万市民看电影公益放映活动”。在此期间城乡映出650多部电影,共放映24530场,观影市民达350万人次。
6月23日—7月23日,沈阳市文广局举办“建党90周年优秀影片集中展映展播活动”。沈阳新东北影城等160多家影城、公益放映单位和放映队,计划放映红色经典影片和献礼影片11350场,预计观影达90万人次。
7月2日,沈阳市黎明文化宫举行反映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生平传记影片《吴大观》沈阳首映式,拉开全国公映序幕。
8月28日,电影《郭明义》荣膺第14届电影华表奖分量最重的“优秀故事片”奖。
9月18日,全国第一部表现九一八事变当天沈阳人民顽强抵抗日军进攻的电影《抵抗!抵抗!》,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电影放映厅举行首映式。
10月28日,辽宁省北方联合影视集团出品的电影《潘作良》荣获2010年中美电影节特别大奖“杰出社会贡献电影金天使奖”。
2011年沈阳电影院(城)达27家,银幕181块,票房达1.96亿元,观众超过650万人次。
2012年:
4月10日,沈阳市各大影院映出超大荧幕立体版电影《泰坦尼克号》。
4月19日,沈城第一家专业4D动感影厅在永乐影城开张。
6月2日—7日,沈阳市举办“沈阳日本周”日本经典老电影展映会暨“百万市民看电影”亚洲经典电影展映活动。在皇寺广场、兆昌广场连续放映《追捕》《绝唱》《远山的呼唤》等6部经典老电影。
9月25日,电影《郭明义》获得第12届“五个一工程”优秀故事影片奖。这是继电影《潘作良》后,辽沈地区第二次一部电影作品同时获得政府华表奖和“五个一工程”奖,开创沈阳电影历史的新篇章。
10月20日,首届沈阳国际微电影节在何氏美术馆开幕。
2012年沈阳电影院(城)达到37家,银幕261块,票房达到2.61亿元,观众超过865万人次,连续第3年位居东三省第一位。
2013年:
1月25日,沈阳秀水河子镇举行电影《秀水河子歼灭战》关机仪式。2014年4月29日,该片荣获第14届电影频道电影百合奖二等奖。
5月3日,沈阳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拍摄的主旋律3D电影《国徽》荣获电影百合奖二等奖,这也是沈阳市继电影《抵抗!抵抗!》之后,二度获此殊荣。
5月17日,华谊兄弟在东北开设的首家影院——华谊兄弟沈阳影院在铁西星摩尔购物中心正式开门迎客,华谊总裁王中磊,演员马苏专程来沈助阵。
7月26日,沈阳又一家五星级影城——沈阳万达影院奥体店正式开门迎客,这也是亚洲银幕数排名第一的万达院线在沈阳地区开业的第三家IMAX影院。
8月22日,CGV国际影城沈阳中心店举行《侏罗纪公园》4DX版首映。
12月21日,沈阳微电影志愿者联盟举行首届微电影颁奖盛典。
2013年沈阳电影院(城)达45家,银幕327块,票房达到3.31亿元,观众超过1086万人次。
2014年:
4月24日,沈阳市首家社区V影院(位于中兴街12号社区内)成立。影院面积约50平方米,定期为居民免费放映高清数字电影。
2014年沈阳电影院(城)达49家,银幕346块,票房达到4.23亿元,观众超过1348万人次。
2015年:
5月13日,沈阳市“百万市民看电影”夏季放映活动启动。至10月下旬,在中山广场、北塔公园等30余个广场、公园、社区和各区县(市)的1500余个农村放映点放映电影23000场(其中农村20000余场,城市3000余场),受益群众达400万人次。
5月18日,由沈阳广播电视台主办,沈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协办的“温暖2015沈阳(辽宁)微电影大赛”在沈阳广播电视台举行颁奖仪式。在征集的562部作品中,《暖冬》《回家》等46部作品获得优秀作品奖。
6月23日—25日,沈阳卢米埃影城举行第12届法国电影展映开幕仪式。共上映《贝利叶一家》《你到底从不从》等9部电影佳作及4部短片集。
11月2日,沈城各影院上映3D立体动画片《冲锋号》和大型文献纪录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015年沈阳电影市场迎来辉煌的一年。电影的各项指标都达到或超过历史最好水平。这一年中,电影票房收入创造历史新高,达到5.96亿元,比上一年的4.23亿元增长了40.9%。票房收入在全国大城市排行第15位,与上一年持平,仍居东北地区大城市首位;观众人次达到1888万,比上一年的1348万增长了40.05%;按照沈阳市800万人口计算(实际常住人口720万左右),全年观影率达到2.36次/年/人;放映场次达到67.58万,比上一年的61.28万增长了10.28%。2015年,沈阳市的电影院线达到18条,比上一年增加2条。电影院(城)达到59家,比上一年增加了10家。银幕数达到404块,比上一年的346块增加了58块;仍然按照沈阳市800万人口来计算,平均每2万人就拥有一块电影银幕。
2016年:
5月19日,中国辽宁沈阳和平一校六年三班小学生姚宏合美参加第69届戛纳电影节,成为戛纳电影节红毯上年龄最小的演员。
7月26日—8月30日,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主办“参观九一八事变史实展,观看红色经典故事影片”大型系列活动。
9月5日,卢米埃沈阳天地影城举行2016年度意大利电影展(沈阳站)开幕式,共有《玛丽娜》等6部影片参展。
8月2日,沈阳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共约1000人在辽宁人民会堂集中观看电影《毛丰美》。
2016年,沈阳电影市场总体情况良好,发展平稳,略有下降。其中电影放映场所(影城)达63家,同比增长了8.6%;银幕达438块,同比增长了8.4%;票房达5.24亿元,同比增长了-12%;观影人次达1749万人次,同比增长了-7.3%。显然,沈阳电影放映的基础建设仍旧在持续发展。影城和银幕分别增长了8.6%和8.4%,而票房和观众却在萎缩,分别下降了12%和7.3%。
2017年:
3月2日,“纸本电影”《奉天城韵》收藏仪式在辽宁省图书馆举行。
3月,沈阳市贯彻落实《电影产业促进法》,加强对区、县(市)电影市场管理工作的督导,与各区县(市)文体局及影院签订2017年度影院依法依规经营责任书,促进电影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在春节和“五一”期间,组织各区、县(市)对本辖区内影院的影片放映质量、“偷漏瞒报”票房等违规行为进行查处整顿,规范市场行为。
截至2017年底,沈阳电影院(城)达72家,银幕494块,票房达到5.67亿元,观众超过1915万人次。
(本文由陈秀军编辑、整理。作者系沈阳市和平区图书馆研究馆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