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需求分析
1.一般需求分析
移动图书馆自身的优点和读者对便捷获取信息的需求以及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推动移动图书馆建设的动力。首先,移动设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便携性,移动设备质量轻、体积小,设备可以随身携带,不像台式电脑那么笨重;②交互性,移动设备可以实时交互咨询,从以往的图书馆单项为读者提供服务转为图书馆与读者、读者与读者、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的互动服务;③实时性,移动图书馆服务不受图书馆闭馆时间、休假等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图书馆资源,获取所需信息,使得以往的图书馆固定服务变为主动服务;④费用低廉,随着4G技术广泛应用,其资费标准也在不断下降,流量费、电子资源使用费用是移动图书馆的必要支出费用。
其次,移动技术的广泛与成熟应用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大众阅读方式发生转变,移动阅读逐渐盛行。在公交车上、地铁站里随处可见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移动阅读的人群;图书馆受建设“泛在图书馆”理念的驱动,要实现图书馆的服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理念,完善移动图书馆服务体系至关重要;另外,受网络资源、电子资源的冲击,传统图书馆服务受到影响,图书馆在信息上的主导地位正在逐步减弱。
最后,就当前已经开通移动图书馆服务而看,在业务功能、移动阅读、创新服务等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有不少的图书馆开通移动服务纯属是在跟风,并不了解用户的真正需求,缺乏移动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长远规划。庞大的用户基础是开展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前提;移动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移动技术的更新换代,是开展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基础;阅读方式的转变,对信息知识的渴求是开展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源动力;移动阅读市场的不断壮大和成熟,数字鸿沟的不断加深,图书馆社会阅读地位的动摇是开展移动阅读服务的策动力;建立健全的移动图书馆服务体系,不断创新服务,践行图书馆“5A理论”服务农村和社区是图书馆永远的使命。
2.用户特征分析
我们发现,对于移动图书馆这一新生事物,大部分读者抱有很高的期望,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有不少读者没有听说过移动图书馆,但是当我们给他介绍移动图书馆可以为其提供的服务功能时却都非常高兴地接受,虽然当前移动图书馆建设存在资源少、服务质量不高、收费、注册等这样那样的问题,读者还是很愿意去接触使用移动图书馆,通过这次调研,结合现今社会的特点,我们发现,用户对移动图书馆信息的获取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用户知识需求的多元化
随着学科分类的不断深化,学科交叉、学科综合的趋势加强,跨学科研究的日益增多,用户关注的也不再是某一个领域,而是转向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对信息的获取也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检索和索取原文,而是希望能更丰富、更便捷地获取系统性、综合性、动态性的知识,特别是高校用户。因此,这就迫切要求图书馆在筛选移动资源时针对用户多元化的知识需求,提供内容全面、分类完整、形式多样的信息和知识来满足用户多元化的知识需求。此外,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对象是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教育背景的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对信息需求的层次不同,展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2)用户需求专业化
我们让读者随便输入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文献以测试移动图书馆资源能否满足需求,多数读者都会选择与自己学科专业相关的文献,对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说明读者已经自觉把移动图书馆与移动学习结合起来,而不是仅仅作为休闲时候消遣的工具。用户认同移动图书馆的权威性、专业性,而移动图书馆也应当充分发挥作为文化信息中心的作用,像市场对待客户一样挖掘用户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专业性和学术性的资源。
(3)资源的集成化(www.xing528.com)
一方面信息呈爆炸趋势增长,一方面用户却抱怨越来越难以获取信息,出现这样的悖论是由于缺乏对信息的集成与导航,信息杂乱无章。图书馆不仅提供信息,还要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集成,在对信息的获取上,用户希望由之前的不同的途径获取转向多位一体的“一站式”获取信息服务,对不同的专业领域进行分类,同一专业领域资源集成,一次输入,一次检索,不需要在不同的检索界面、不同的数据库之间切换,以至于影响查询效果。
(4)希望免费获取服务
内容付费对用户的吸引力有限,读者更多的是希望图书馆能提供免费服务。另外有不少学者、机构也证实了这一现象,根据易观国际Enfodesk产业数据库发表的《中国手机应用市场用户调研报告》研究表明,移动互联网用户可以接受的手机收费应用中,手机阅读占8.8%,比例比较低。因此,图书馆在建设移动图书馆的时候一定要考虑用户可以接受的费用范围。图书馆是公益机构,理论上不应收费,移动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构建也应该以此为标准,但是现阶段考虑到版权等国内实际情况,移动图书馆可以结合读者传统借阅证一起收取少许工本费,但从长远来看,随着移动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完善,实现知识信息的共享,阅读资源的完全免费是大势所趋。
(二)硬件平台
当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移动阅读设备主要包括普通手机、智能机、平板电脑、MP4/5/6、手持阅读器(PDA、Kindle、IPad、Sony Reader、Nook)等。这些构成了移动阅读的硬件平台,而我国的移动手持设备主要以4G手机为主,手机用户接近11亿,并且已由普通手机转变为智能手机。由于各种电子设备的广泛普及,用户可以方便地借助自有的移动阅读设备随时进行阅读。除了用户的自有设备,还有不少图书馆提供手持阅读器的外借服务,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与汉王科技合作,向在校学生提供数字移动阅读外借服务;重庆大学图书馆与超星合作,向在校学生提供免费电子书服务;上海图书馆手持阅读器终端借阅率达到100%;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广州图书馆、成都图书馆、温州图书馆等也都相继开通电子书外借服务。通过手持阅读器的外借服务,可以解决那些没有移动设备的用户需求,而且可以存储大量书籍,方便用户选择,在某些方面规避了版权风险。
(三)软件平台
1.操作系统
未来将是智能手机的天下,那什么是严格意义上的智能手机呢?智能手机除了具备普通手机的全部功能,还要具备掌上电脑的功能,有自己的处理器,最重要的是具备一个开放性的操作系统,在这个操作平台上,可以安装更多的应用程序(App应用)从而无限延伸智能手机的功能。目前的移动设备操作系统特别是智能手机平台主要有Symbian(诺基亚)、iOS(苹果)、Android(Google)、Windows Mobile(微软)、Linux、BlackBerry(RIM)等。
这些操作系统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可以安装更多的应用性软件,例如微信、二维码扫描、地图导航等。我国很多图书馆都开始使用二维码拓展移动服务,例如重庆大学把移动图书馆的网站链接制作成二维码,读者登录移动图书馆,只须用手机扫描一下就可以自动打开链接,清华大学图书馆将书目信息制作成二维码,读者可以很方便地获取图书的题名、索书号、馆藏位置等信息,还有的高校将二维码应用在图书馆馆舍或校园内,用手机扫描就可以获取所在楼层信息,了解图书馆馆藏分布等。在应用服务软件方面国外图书馆做得比较人性化,例如用手机可以预定停车位、视频点播、查找最近的图书馆、社区服务等。
2.阅读软件
阅读软件的友好性同样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长期以来,传统互联网络发展相对成熟,然而网络上存在大量异构信息资源,其标准的应用与移动互联网存在种种不兼容,加之缺乏优秀的富媒体阅读终端,用户界面的不友好等问题,制约了移动阅读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阅读软件的人性化设计直接关系到读者阅读的舒适性。移动阅读软件的设计要更加注重交互性,更灵活的输入方式,能够展现不同的阅读风格。例如,根据人的眼睛长时间阅读容易疲劳等因素,可以加入动画或文字提示,每隔一小时自动弹出一些有趣的动画提示读者该休息了;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实现相似文档的归并管理、自动变换阅读背景、灵活选择阅读章节内容、批示、标记、收藏、自动记忆读者近几次阅读的章节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