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师文,即刘甲,师文为其字。《宋史》有传,《蜀中广记》亦载其事。据《两浙名贤录》载,刘甲,龙游人,淳熙进士[186],累官度支郎兼国史院编修使。“金至燕山伴宴完顔者,犯仁庙嫌讳,甲力请完颜更名修,还除宝谟阁待制、知江陵府。”[187]而《宋史》言“其先永静军东光人”,刘甲本人为“元祐宰相挚之后”。[188]又,“父(刘)著,为成都漕幕,葬龙游,因家焉”。[189]故才有其为龙游人之说。对于刘甲为官履历及伴宴之事,《宋史》记载稍详,其云:“累官至度支郎中,迁枢密院检详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使金至燕山‘伴宴完颜者’名犯仁庙嫌讳,甲力辞,完颜更名修,自绍兴后,凡出疆遇忌,俱辞设宴,皆不得免,秦桧所定也。九月三日,金宴甲,以宣仁圣烈后忌辞,还除司农少卿,进太常,擢权工部侍郎,升同修撰,除宝谟阁待制、知江陵府、湖北安抚使。”[190]在荆州日,刘甲提出荆州是吴、蜀的脊梁,高保融分截长江水流,蓄积成为北海,太祖曾命令挖开它,是为了保住江陵的要害。于是他就依遗留的旧址浚通修筑,绵延四十里。由于此事之功,不久他被朝廷移知泸州。
又据《宋史》,“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副之,以甲知兴元府、利东安抚使。时蜀口出师败衄,金陷西和、成州,曦焚河池县。先是,曦已遣姚淮源献四州于金,金铸印立曦为蜀王”。[191]此时刘甲还在汉嘉,没有到任。金人破大散关,兴元都统制毌思率重兵守关,而吴曦却暗中撤去戍卒,使金人自板岔谷绕出关城,冲关成功,使蜀内形势大急。“甲告急于朝,乞下两宣抚司协力扞御。松谋遁,甲固留不可,遽以便宜檄甲兼沿边制置。曦遣后军统制王钺、准将赵观以书致甲,甲援大义拒之,因卧疾。曦又遣其弟旼邀甲相见,甲叱而去之。乃援颜真卿河北故事,欲自拔归朝,先募二兵持帛书遣参知政事李壁告变,且曰:‘若遣吴总以右职入川,即日可瓦解矣。’”[192]吴曦僭蜀王位后,刘甲遂去官。朝廷很久后才听说吴曦反状,宰相韩侂胄犹不信,直到刘甲奏报到后,举朝震骇。史称:“壁袖帛书进,上览之,称‘忠臣’者再。召甲赴行在,命吴总以杂学士知鄂州,多赐告身、金钱,使招谕诸军为入蜀计。”此时,刘甲欲致仕,高宗专以帛书谓刘甲说:“所乞致仕,实难允从,已降指挥,召赴行在。今朝廷已遣使与金通和,襄、汉近日大捷,北兵悉已渡江而去。恐蜀远未知,更在审度事宜,从长区处。”最终刘甲得以转官重庆。
史载,“甲舟行至重庆,闻安丙等诛曦,复还汉中,上奏待罪。诏趣还任。甲奏叛臣子孙族属及附伪罪状,公论快之。会宣抚副使安丙以杨巨源自负倡义之功,阴欲除之,语在《巨源传》。巨源既死,军情叵测,除甲宣抚使。杨辅亦以为请,当国者疑辅避事,李壁曰:‘昔吴璘属疾,孝宗尝密诏汪应辰权宣抚司事,既而璘果死,应辰即日领印,军情遂安,此的例也。’乃以密札命甲,甲鐍藏之。未几,金自鹘岭关札金崖,进屯八里山,甲分兵进守诸关,截潼川戍兵驻饶风以待之。金人知有备,引去”。[193]吴曦之叛平复后,刘甲被擢四川宣抚使,并分兵主导四川防务,使金人无隙可乘。
韩侂胄被杀后,朝廷以刘甲精忠,除拜宝谟阁学士,赐衣带、鞍马。不久,在史弥远等人的主导下,宋金和议达成,“朝廷闻彭辂与丙不协,以书问甲,又俾谕丙,减汰诸军勿过甚,及访蜀人才之可用者。盖自杨辅召归,西边诸事,朝论多于甲取决,人无知者”。此时,刘甲在川蜀地区的权势可谓达于顶峰。(www.xing528.com)
刘甲虽在蜀日久,然为官清廉,史称“大臣抚蜀者,诸将事之,有所谓互送礼,实贿赂也,甲下令首罢之”。
刘甲为政很注重抚民安本,主政时“凡(安)丙所立茶盐柴邸悉废之,又乞以皁郊博易铺场还隶沔戎司,复通吴氏庄,岁收租四万斛有奇,钱十三万,以裨总计”。此外,安丙所增多田税,“甲命属吏讨论,从一府言之,岁减凡百六十万缗、米麦万七千石”[194],上述做法,大快民心,边民感泣,川蜀官员亦多有赞同其法者。可以说,刘甲在蜀日,因适逢吴曦叛乱,其平叛后所作所为为安定川蜀社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嘉定七年(1214),刘甲卒于官,终年七十三岁,《宋史》言其“为文平澹”,并有奏议十卷传世。宋理宗特赐谥号曰“清惠”,以彰其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